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近代中期文学史-第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期。”①又如《又酬傅处士次韵》:“苍龙日暮还行 

雨,老树春深更著花。”②他的诗文具有现实主义精神,历史内容丰富,较 

近杜甫。黄宗羲(1610—1695年),字太冲,号犁洲,浙江余姚人,我国17 

世纪著名思想家、历史学家。明亡之后,曾纠结同志抗清,晚年隐居讲学, 

清廷数聘不就,著有《南雷文定》、《明夷待访录》、《宋元学案》、《明 

儒学案》等。其诗文直抒胸臆,不尚雕琢,多写故国之悲、怀旧之感。《原 

君》一文抨击封建专制,《原臣》指出臣之出仕乃为天下万民。王夫之(1619 

—1692年),字而农,号姜斋,湖南衡阳人,是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王 


… Page 60…

夫之亦曾举兵抗清,后来战败,决计引遁,辗转湘西,最后归于衡阳石船山, 

故称船山先生。有后人编《船山遗书》358卷。其诗文以表现爱国思想,感 

怀往事,追忆抗清生涯,表达救亡意志。《小楼雨枕》、《读指南录》等很 

多诗中抒发这一情怀。 

     清初的遗民诗也有相当的影响。遗民诗的作者多为南方人,在诗歌创作 

中表现强烈的爱国民族感情。其作者多是明末爱国遗民,如杜濬、钱澄之、 

归庄、申涵光、吴嘉纪、屈大均等。钱澄之(1612—1693年),字饮光,安 

徽桐城人,诗近陶渊明,冲淡闲远,亦有反映现实之作,如乐府诗《田园杂 

诗》等。吴嘉纪(1618—1684年),字宾贤,号野人,东台人,著有《陋轩 

诗》,诗作真朴沉郁,自成一家。其乐府诗写人民之苦,较有现实主义精神。 

屈大均 (1629—1696年),字翁山,广东番禺人,著有《翁山诗外》、《翁 

山文外》、《广东新语》等。他一生遍历南北,目睹动乱之苦,每每慨叹, 

故其诗中有民生之疾苦,其风格慷慨顿挫,运思深远。长于近体,尤工五律。 

写景描色,无不言志,“烟雨催春春欲归,荒城最少是芳菲。生憎浦口多鸿 

雁,食尽芦花未北飞。” (《春望》);《民谣》一诗反映现实:“白金乃 

人肉,黄金乃人膏。使君非豺狼,为政何惺臊。”① 

     明末清初文人的爱国思想在散文创作中也有表现,王猷定、魏禧、侯方 

域等亦写爱国之情、亡国之痛,情多悲凉,文字激扬。 

     江左三家中的钱谦益(1582—1664年),字受之,号牧斋,江苏常熟人, 

清初著名诗人,主盟文坛数十年。他主张写诗要“有本”,“有本”就是有 

感而言,其诗作多是实践他的理论的作品。吴伟业(1609—1671年),字骏 

公,晚号梅村,江南太仓人。《临江参军》、《琵琶行》、《松山哀》、《圆 

圆曲》等为代表作。《圆圆曲》写吴三桂为夺回爱妾不惜投清,合击李自成 

的事件。诗中对兴亡大事有一定积极意义和思想。 

     清初最有名的诗人是王士祯(1634—1711年),字贻上,号阮亭,又号 

渔洋山人,山东新城人。他在理论上主张神韵说,认为写诗最高境界是“不 

着一字,尽得风流”,这一理论大抵出于严羽妙悟说。他的七言绝句最能体 

现神韵说的主旨,语言含蓄,境界清远。《真州绝句》中写:“江干多是钓 

人居,柳陌菱塘一带疏。好似日斜风定后,满江红树卖鲈鱼。”①但是他的 

诗多是一些缺少社会内容之作。查慎行(1651—1728年),字厦重,号初白, 

浙江海宁人。其诗多行旅见闻之作,善描述亦通俗。 

     清代词人辈出,成就超出元明。朱彝尊(1629—1709),字锡鬯,浙江 

秀水人。他是浙派词的代表人物,他以姜夔、张炎为宗,多在字句声律上下 

功夫,有《长亭怨·雁》、《卖花声·雨花台》等作品。陈维崧(1625—1682 

年),字其年,号迦陵,江南宜兴人。他的词作师法苏轼、辛弃疾,以壮语 

著称,多为感怀家国兴亡,亦反映社会疾苦,是清初词的代表作家。著有《迦 

陵词》等作品集及《南乡子·江南杂咏》、《贺新郎·纤夫词》、《满江红·汴 

京怀古》等名作。纳兰性德(1655—1685年),原名成德,字容若,满州正 


… Page 61…

黄旗人。其词近李煜,内容多离情别绪,个人闲愁哀怨,清淡雅素,不尚雕 

饰。词集有 《纳兰词》。 

     清中期的沈德潜(1673—1769年),字确士,号归愚,江南长州人。他 

是一个台阁体诗人,成就不高。他在理论上主张格调说,格是指表现思想模 

式,调是指诗语音调,因此格调构成诗的形式之音律。他认为“温柔敦厚”、 

 “怨而不怒”,是“诗教之本原”,诗要为封建政治服务。郑燮(1693—1765 

年),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他诗文书画,无不精通,著有《板桥 

集》。他反对形式主义的诗论,其诗接近社会现实;其文独树一帜,直抒胸 

臆,并不以模仿古人为快。袁枚(1716—1797年),字子才,号简斋,浙江 

钱塘人。他的诗论《随园诗话》在文论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他主张“性灵说”, 

性即近于实感,灵即近于想象,把真实的感受活泼地表现出来,是性灵说的 

主旨。这也就是要求诗人写个人实际遭际、灵感,从而冲破传统的种种束缚。 

他说:“凡诗之传者,都是性灵,不关堆砌。”①赵翼 (1727—1824年), 

字去崧,号瓯北,江苏常州人。他以诗论著名,著有《瓯北诗话》。他强调 

创新精神,“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 

骚数百年。”②翁方刚(1733—1818年),字正三,号覃溪,大兴人。诗主 

肌理说,肌理即肌肉的纹理,理是义理和文理,主要是指以儒家经籍为基础 

的学问,因此他主张的实际上是一种学问诗。 

     桐城派是清中期的散文流派,作家有方苞、刘大櫆、姚鼐等。他们都是 

安徽桐城人,故称桐城派。该派的主要理论由方苞提出,主张义法,义法是 

方苞论文的唯一标准。义为中心思想,指封建伦理观念;法为表现思想观念 

的形式技巧。语言上要求雅洁。桐城的古文在选材、语言上只求传示主旨, 

因而简洁明快,生动不足。但也有好作品,如方苞的《狱中杂记》、《左忠 

逸公轶事》,姚鼐的《登泰山记》等。阳湖派是桐城派的支流,其代表人物 

是阳湖人恽敬、张惠言等,基本风格与桐城派一致。 

     清中期呈现骈文的中兴,出现陈维崧、袁枚等,形成与桐城派对立的派 

别。骈文作家汪中(1744—1794年),字容甫,江苏江都人。其骈文表达真 

实感情,悲愤沉郁,打破骈文的形式主义的束缚,文字凄切哀婉。主要作品 

有《哀盐船文》、《汉上琴台铭》等。 

     戏曲文学从创作实践到理论研究都达到很高水平,成为清中期的主要文 

学形式。戏曲文学以洪升《长生殿》、孔尚任《桃花扇》为代表。苏州地区 

有以李玉为中心的一群作家,具有较强的现实主义精神,写重大历史事件或 

当前政治斗争。朱素臣有《十五贯》、毕万后有《三报恩》、叶雉斐有《英 

雄概》、《琥珀匙》等。李玉与他们合作集体创作出了《清忠谱》。李玉(1591 

—1671年),字玄玉,别号苏门啸侣,江苏吴县人,现存有戏曲作品17种, 

以“一笠庵四种曲”、《千钟禄》、《清忠谱》等为代表作。《清忠谱》主 

要写了周顺昌为代表的东林党人,颜佩伟为代表的苏州人民,与魏忠贤的阉 

党进行斗争的故事。作品塑造了周顺昌清廉正直、刚直不阿的英雄形象,他 


… Page 62…

敢于斗争,不畏权奸。魏忠贤的生祠落成的时候,他大骂阉党“鸱鸮满巢”。 

他的这一刚正品性,必然使他在阉党横行的时代遭到毁灭的不幸。然而即使 

是死亡也不能让他低头,表现出高贵品质。他走向死亡的冲突基础仍然是落 

在对皇帝的忠义思想,这是中国古典文学的共同模式:一方面具有忠义不渝 

的品质,另一方面又是对皇帝的愚忠,不顾现实,把一切希望寄托在皇帝身 

上,一种思想的正反两面的自我冲突,构成了周顺昌等人死亡的根本原因。 

因为这种幻想与现实之间的冲突没有解决的可能性,尽管作品最后出现明君 

贤臣,但这不过是为了证明寄希望于明君心态的可靠性,也是忠君思想的又 

一表现方式。《清忠谱》是中国戏剧史上第一部“事俱按实”的历史剧,作 

品内容皆有事实根据,甚至细节都有事实基础,如周顺昌写的匾额“小云栖” 

至今尚在。因此它的艺术上的独特性颇具价值。 

     这时还有另一派戏曲作家,作品大多借历史故事表现个人的不遇心绪或 

怀念故国。尤侗(1618—1704年),字展成,号梅庵,江苏长洲人,著有传 

奇《钧天乐》,五种杂剧《读离骚》、《吊琵琶》、《桃花园》、《黑白卫》、 

 《清平调》等。《钧天乐》上本写了颇有才华的沈子虚,应举不第,心绪愁 

闷,虽然忠直,反被乱打。下本写沈子虚在天界应试,得中状元,于是夫荣 

妻贵,由此表现作者的梦想与坎坷。吴伟业著有《秣菱春》传奇,《通天台》、 

 《临春阁》等杂剧。其作品大抵表现个人怀旧之情,或士大夫的痛苦惆怅。 

     戏曲理论家李渔(1611—1679年?),字笠翁,自号湖上笠翁,江苏如 

皋人。他的《闲情偶寄》是文论史上极为重要的著作。本书分两部分:词曲 

和演习,前一部分论述戏曲文学,后一部分论述表演理论。李渔总结了前人 

的创作实践和舞台经验,有很多精辟的论述。首先在戏曲文学的思想方面, 

要表现“物理”、“人情”,也就是“君臣父子”的“忠孝节义”,这是他 

的戏曲创作论的思想基础。其次在结构方面,提出“重主脑”,“古人作文 

一篇,定有一篇之主脑,主脑非他,即作者立言之本意也。”①从主脑本意 

又提出要有主脑事件、主脑人物,要“减头绪”、“密针线”。其三在戏曲 

文学语言方面,他提出要浅显易懂,“戏文做与读书人与不读书人同看,…… 

故贵浅而不贵深。”②人物语言要性格化,符合人物身份。“说一人肖一人, 

勿使雷同。”③反对过多用典运事。 

     清中期戏曲文学走向衰落,此时的作品远离社会,偏重词曲欣赏,失去 

清初戏曲文学所具有的艺术价值。《雷峰塔传奇》是民间艺人陈加言父女根 

据民间流传已久的白蛇与雷峰塔的传说改编的,作品塑造了白娘子敢爱敢斗 

的光辉形象。这个作品在中国几百年来常演不衰,深受中国观众欢迎。蒋士 

铨、杨观潮等人也有戏曲作品。 

     在小说方面,清代文学取得了最辉煌的成就。蒲松龄的志怪小说《聊斋 

志异》、吴敬梓的讽刺小说《儒林外史》,在艺术上达到很高水平。曹雪芹 

的《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这一时期产生了很多历史小说,继承 

 《水浒传》、《三国演义》的传统。《水浒后传》的作者陈忱(生卒不详), 


… Page 63…

字遐心,一字敬夫,号雁宕山樵,浙江吴兴人。《水浒后传》40回写的是32 

条未死的梁山好汉重举义旗,抗击外来侵略者,后到他国建立基业。《后传》 

中李俊成为义举领袖,铁叫子乐和成为军师。大多人物沿袭了他们在《水浒 

传》中的性格,有一些得到发展。此书反映了英雄反抗官府的英勇斗争,同 

时还通过关胜、呼延灼等人物表现了爱国主义的思想。《说岳全传》是由钱 

采、金丰创作,作品塑造了抗敌英雄岳飞的形象,在他身上体现的是精忠报 

国的思想。精忠报国一方面表现为爱国的思想,另一方面又表现为对皇帝的 

愚忠的思想。这是一个思想两个方面,古典小说中多有表现。封建社会里对 

皇帝的尽忠与爱国往往结合在一起,爱国思想往往通过忠于皇帝的思想表现 

出来。而岳飞的悲剧结局正是建立在精忠报国的对立的两个方面。此外牛皋 

的形象也很成功,在他身上可以看到李逵的影子。他勇猛率直,对皇帝也没 

有岳飞那样的愚忠。《说岳全传》具有很大的影响,从人物形象到情节故事 

都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