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希特勒的间谍-第8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斗之后就会垮台,约德尔宣布希特勒的这个看法之后,就结束了这次短暂的会见。
    皮肯布罗克在接受的任务范围内,加紧对苏联进行间谍活动。他同主管情报的
第四副参谋总长马茨基和东线外军处处长金策尔进行了频繁磋商,更加仔细地制订
必要的间谍活动任务。对俄国开展工作的所有谍报站奉命派遣更多的特务。
    集团军群和集团军司令部也开始向军事分界线的另一边派遣间谍。这些间谍比
谍报站派出的特务更能胜任工作。许多人上过什切青、柯尼斯堡、维也纳和柏林的
间谍学校;许多人携带着电台。他们的人数增加到好几百,但他们之中的许多人被
捕了。除此以外,偶尔有成队的化装德国土兵,突入边界线进行侦察。一九四一年
四月,十六个德国土兵穿上红军工兵服,从阿夫古斯托夫附近进入白俄。一位俄国
边防巡逻战土突然袭击了他们。在枪战中,十一个德国士兵被打死,五个被俘。
    所有这些特务的渗透都很肤浅。他们的任务只是查清俄国军队的部署和边界上
的设施。没有哪一个人深入到俄国内地。没有哪一个被吸收到苏维埃国家的庞大的
官僚机构中。
    没有哪一个接受了提供整个俄国实力的线索的任务。但是有一次有一个人确实
报告了比较重大的问题。他的报告的性质,以及谍报局对这份报告的评价,比其他
任何东西更好地表明了德国对俄间谍工作的质量。“当某个比较强大的敌人同苏联
发生战争时,”这个特务断定说,  “共产党的垮台就会特别快,因而它再也不能
控制局势,苏联就会土崩瓦解,形成一连串的独立国家。”谍报局说这个观点“特
别准确”。
    德国在苏联的最基本的情报机构之一是武官处。六十已出头、身子尚未发福的
恩斯特·克斯特林将军,是在莫斯科出生和长大的,俄语讲得流利,熟悉苏联生活
方式。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同沙皇军队作过战,二十年代初在军队部情报处研
究过苏联红军。从一九三一年至一九三三年德苏军事合作的最后几年期间,他在莫
斯科担任军事观察家,一九三五年十月一日返回莫斯科正式担任陆军和空军武官。
他有一种自我否定的幽默感:有一次他说,他可能陷在俄国的沼泽泥潭里“壮烈地
死去”。可他也是一个叫人讨厌的家伙:美国外交官举行招待会,他说“食品是从
电冰箱里拿出来的东西”,说出席招待会的俄国人是“最低劣的人”。他缺少德国
人所说的“男子汉的勇气”。由于害怕希特勒发脾气,当他在一位武官举行的宴会
上坐在希特勒的旁边的时候,他认为自己最好不要讲出对苏联的看法。
    他到达莫斯科六个月之后,在写给外军处处长的信中说:  “在这里工作几个
月的经验表明,搜集军事情报,或者同军事工业稍有联系的情报,几乎是不可能办
到的事情,哪怕是最无害于苏联的东西也不让人知道。”苏联已不再安排武官参观
部队。军事演习上看不到什么东西。俄国人似乎对所有的武官既说真话又撒谎。由
于这些原因,他对于德国向他提出的许许多多的问题,只能回答很少几个。尽管如
此,他仍然抱有希望,希望最终能成功地掌握“苏联红军未来的发展和编制的情况”。
他把一份又一份的问题单和苏联武器装备的图片,交给德国的各位领事,以便他们
在观察加盟共和国首府每年两次的游行时至少能搜集一些原始情报。他访问苏联边
远的城市。有时他乘飞机,有时他利用他那辆特大号的旅行车,那辆车的六十加仑
的油箱,可以使他从一个领事馆开到另一个领事馆,即使沿途买不到汽油也无妨。
比方说,一九三七年六月,他从莫斯科驱车前往第比利斯,然后又驱车返回来,往
返两千英里,始终有两个俄国秘密警察跟着他。这次旅行没有捞到新的情报,但证
实了不少情报。
    然而,到了一九三八年,德国领事馆纷纷关闭,武官们有两年没有参加军事演
习,外国人越来越与俄国人隔绝。许多国家有时举行议会辩论,讨论军事政策,苏
联始终缺少这样的辩论,苏联的预算只讲百分比,从来不公布绝对数字。
    克斯特林只好依靠三个很少收到效果的情报来源:到外地的访问以及有时候在
莫斯科地区的驱车而行;被控制得紧紧的、从中捞不到什么情报的报纸;以及同并
不比他知道得多的其他武官的交往。
    由于受到这些限制,克斯特林的报告几乎从来没有提供有关苏联红军的过得硬
的情报。它们主要是讲军事概况,军事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一九三八年八月二十
二日,也就是苏联开始大清洗一年之后,他给外军处处长蒂佩尔斯基希写的一封信,
简要地表达了他对苏联红军的态度;由于很大一批高级军官(他们的军事技术有一
半是通过十年的实际训练和理论学习而牢牢掌握的)被消灭,  红军的战斗力下降
了。缺乏比较老的和有经验的指挥员,将对一个时期内的军队的训练产生不利。现
已存在的无人负责的现象将会产生进一步的不利影响。
    红军缺乏最优秀的指挥员。但是没有东西使人承认和证明它的进攻力量大大下
降,  以致它在一场类似战争的冲突中再也不能成为一种非常值得重视的因素。
    关于战争经济,可以说:战争经济的组织;作和进一步的发展,  同工业一样, 
受到强烈的影响;  可以看出目前的经济处于停滞状态。
    几个月之前,他同英国陆军武官谈话时用一句话总结了他的看法:“苏联的军
队再也不是国际上举足轻重的力量。”
    当德国进攻的日期临近的时候,德国驻苏联武官处开始提供关于苏联地面部队
力量的比较具体的数字。一九四一年四月二十二日,汉斯·克雷布斯中校代表生病
的克斯特林向柏林写信:“我们估计,苏联战时陆军的最高兵力(肯定还没有达到)
为二百个步兵师,芬兰和日本陆军武官最近向我证实了这个数字。”几个星期以后,
克斯特林和克雷布斯返回柏林亲自汇报。他们对希特勒说,红军没有多大改善。他
们告诉哈尔德,苏联没有出现真正新的情况。三个星期以后,克斯特林返回莫斯科,
他在写给当时担任第四副参谋总长的蒂佩尔斯基希的信中,说苏联西部边界上大约
有两百万军队。但是克斯特林和克雷布斯对这支庞大的军队的评价并不高。头年九
月,克斯特林宣布,苏联红军虽有改善,仍然需要四年“才能达到以前的水平”,
一九四一年五月,克雷布斯说要达到以前的水平需要二十年。
    所获的各种情报交给情报分析机关。托马斯的军备部就是这样的一个机关。一
九四一年二月十三日,他发表了关于“东方战争对战时经济的影响”的备忘录。备
忘录基本上是一份开列着即将落入德国之手的令人垂涎的财富的单子,但有几段讨
论了德国征服东至乌拉尔和高加索的一大片领土之后对俄国所产生的影响。  (希
特勒在一九四一年六月二十一日开始发动进攻时,计划要占领的顶多是苏联的这一
部分领土;剩下的东边的那部分领土将成为“个仆从国。  )托马斯宣布:“一般
来说,即使没有苏联的欧洲部分,乌拉尔和苏联亚洲部分的工业仍然能够存在。”
这或许是为德国准备进攻俄国而掀起的一片喧嚣声中唯一的一声警钟。接着托马斯
自己打自己的嘴巴,列举了东边的那部分领土所剩下的东西:苏联弹药生产的百分
之十八,武器生产的百分之三十一,坦克生产的百分之二十四,石油生产的百分之
十。实际上这就窒息了刚刚敲响的警钟,入侵终于发动了。对于这场入侵在经济上
的危险性,没有人发出任何真正的警告。只是到了一九四一年十月二日,事情早巳
到了木已成舟的地步的时候,他才对上级提出忠告:即使俄国完全失去了它的欧洲
部分,  “也不一定导致它的崩溃,只有失去了乌拉尔工业区,估计它才会崩溃。”
托马斯这是在说,即使德国的原定战争计划完全取得成功,也无法达到它的目标,
苏联的经济照样能生存下去。可是他说这话已经整整晚了三个月。
    另一个重要的情报分析机构,是东线外军处。它的工作人员,在金策尔上校的
领导下,分析各个方面提供的情报细节,及时计算俄国各种部队的数目,在情报的
许可范围内,应作战计划人员的请求,向他们提供这些细节。海军所记录的德军参
谋总部一九三九年底关于苏联红军的总结评价,说到底,是根据东线外军处的情报
写成的;  “数量上强大的军事工具。——“集团纵队”的投入。——组织、装备
和指挥手段不充分。——领导原则是好的,领导人则太年轻、没有经验……——军
队在激烈战斗中的战斗力值得怀疑。俄国的集团纵队,够不上是一支拥有现代化装
备和优秀指挥人员的军队。”
    一九四一年一月十五日,希特勒下令对俄作战之后一个月,东线外军处公布了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的作战部队》,这是一份七十二页的总结。它是下级情报
工作人员进行情报工作的依据,也是东线外军处修改情报的出发点。它“对于红军
的总的评价”认为,各方面的改善将会逐渐提高红军的战斗水平,但“那即使不是
几十年以后,也是好几年以后的事情”。可是“俄国的特点——苯拙、呆板、优柔
寡断、怕负责任——却没有改变”。总结最后说:  “红军的力量在于人多势众,
在于战士的顽强、勇敢和相对来说不事奢求的素质。俄国幅员辽阔,不忍外辱,红
军自然不乏爱国之士。
    红军的弱点在于各级指挥员笨拙无能,在于它只照书本办事,在于训练不符合
现代要求,在于各个方面明显可见的回避责任和缺乏组织。”金策尔始终没有改变
他认为红军存在着这些基本不足方面的观点,也始终没有改变他对红军领导的看法。
四月份,他向哈尔德报告:  “年轻的少校在指挥着团,上校在指挥着师。”
    从很大程度来说,这些都是无法正确估计的。东线外军处对于红军的规模及其
将来作战所使用的武器是否作了准确的判断?
    即使希特勒也承认,俄国的装甲部队“从数量上来说是世界上最强大的。估计
俄国有一万辆坦克。德国人只有三千五百辆。但是数量上的差距并不使他们感到担
忧。他们认为他们坦克的性能比俄国的坦克优越。他们知道俄国人在一九四零年首
次制造出四十三吨半的KV—1 型坦克,这种大型坦克比其他任何坦克都要重得多,
尽管如此,他们仍然认为绝大多数俄国坦克已经过时。实际上,俄国装甲部队的规
模比德国人估计的要大一倍半。在德国发动入侵的时候,俄国人有二万四千辆坦克。
凯特尔认为,德国人始终没有赶上去。
    同样重要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威力最强大的T—34型坦克的出现,使他们
感到惊讶。虽然三年前几百辆这样的坦克在苏联与满洲国边界战斗中同日本人作过
战,可是德国人压根不知道这种坦克的问世。他们是在俄国战役即将开始的时候碰
到这种坦克的,德军中立即笼罩着一片“坦克恐怖”,因为这种坦克的厚厚的前装
甲,可以轻易地抵挡德国早期的反坦克炮弹。有一个团在斯摩棱斯克的东南面首次
遇到了这种坦克。
    我们听到隆隆的马达声……从望远镜中,我们看到一个钢铁庞然大物的头部, 
穿过一排树木,  向我们冲过来,接着又来一辆,一共来了四辆……轻榴弹炮虽然
打得很准,却对这种庞然大物毫无用处……(反坦克炮)耐着性子让它们冲到只有
三十码远的地方,然后一齐开火。
    炮弹直接命中——但被弹了回来!坦克越冲越近,一阵阵的炮弹向它的前部打
去——但是不管用。每发——的确是每发——炮弹都被弹了回来!坦克从反坦克炮
上冲了过去,把它碾成一堆废铁。  (在距离两千码的地方,重炮开火了。)我们
的穿甲弹是曳光穿甲弹,因此我们可以看到第四次射击直接命中。可是距离太远,
即使四十磅重的炮弹打在坦克上面,也只是擦了一下,没有作用……
    接着我们听到背后一阵熟悉的隆隆声,象音乐一样地灌进我们的耳朵。这是两
台德国突击炮在发射……我们可以轻易地看见曳光弹的射击……突击炮的每发炮弹
都直接命中,但是——我们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每发炮弹也都被弹了回来!
    只是当这些T—34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