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向飞机扑去。正在机群周围巡逻的日军哨兵,慌忙掉转枪口,和八路军战士互相依托飞机开始了对射。机舱里值勤的日军被枪声惊醒,冲着飞机周围的人影盲目地开枪射击,很多子弹都打进了前面飞机的机身。战士们越战斗志越高昂,有的爬上了飞机,有的边打边喊,“这一架算我的!”
战斗正酣,日军守备部队向机群方向扑了过来。20 多架飞机之间,八路军战士和日军展开了激烈的肉博战。赵崇德一看敌我已经绞在一起,必须迅速结束战斗,否则日军援兵赶来,就难以脱身了。他冲战士们大喊:“快! 赶紧往飞机肚子里扔手榴弹!”战士们迅速掏出手榴弹,朝机身上扔去。“轰!轰”的响声过后,开始只有两三架飞机起火,火乘风势,迅速向整个机场蔓延开去,只一会几的功夫,机场就被浓烟和烈火所吞噬。战斗中,赵崇德发现老李的机枪不响了,仔细一看,老李正举着铁锹冲着飞机尾巴猛砸呢!赵崇德赶紧冲他喊道:“砸什么!还不快打!”老李的机枪又向着敌人吼叫了起来。就在赵崇德指挥战士向最后的几架飞机发起冲击时,一颗子弹打中了他。通讯员一看营长负伤了,迅速跑过去,背起营长就走。赵崇德用尽最后的力气说道,“不要管我,快去炸。。”“ 飞机”二字还没说出口,又有一排子弹射来,赵崇德和通讯员一起倒在地上,再也没有起来。。战士们高喊着“为营长报仇”的口号,一边射击一边扑向飞机。随着手榴弹“轰!轰!”的爆炸声,最后几架飞机也燃起了大火。不到一个小时,24 架飞机全部被炸毁,消灭日军守卫部队100 多人。当守卫机场的日军主力从阳明堡镇赶来时,三营已经撤离了机场。战斗结束后,陈锡联和副团长汪乃贵向从五台山赶来的徐向前汇报战斗经过时,沉痛地说:“我们这次战斗,只炸了20 多架飞机,自己却牺牲了营长赵崇德和十几名战士,代价太大了。我们要向师里作检讨。”很多年后,刘伯承和129 师的老战士谈起赵崇德时,常常为中国共产党失去一位优秀的军事指挥员感到惋惜。事后,陈锡联、汪乃贵在上报总部的报告中,在“战斗经验”部分中写道:营级干部不按命令执行任务,以一个连突击,而以两个连突入机场。结果伤亡大。陈、汪二人不仅对人员的伤亡感到痛心,还对伤亡的原因进行了反思。阳明堡战斗是继115 师平型关大捷后八路军取得的又一重大胜利,它极大地鼓舞了八路军和全国人民,又一次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对友军忻白作战起到了极大的配合作用。朱德总司令听到阳明堡战斗胜利的消息后,兴冲冲地向群众宣布了这个消息,并请群众和他一起算了一笔帐:一架飞机值多少钱,这些钱能买多少小米,而这些小米又能让多少人吃一年。帐一算完,群众马上欢呼起来,他们被这巨大的数字所振奋,所鼓舞,根据地内一片欢歌笑语。看见日军飞机就向后跑的国民党将领则不相信,也不愿相信八路军凭他们那些破烂家伙,能够打下日本人的飞机。然而,事实又使他们不得不信。一连数日,忻口、太原上空都没有日军飞机临空,国民党的飞机又亲到阳明堡进行侦察,看到机场上一堆堆尚待清理的飞机残骸,使他们不得不对八路军刮目相看。对于晋北前线的这件大事,重庆的国民党报纸,却只在战事版的一个角,用很小的版面作了报道:南京二十日电:我军在晋北突袭阳明堡并炸毁敌机24 架之消息,此间关系方面亦接得消息,业经证实云。但在忻口前线承受着日军空袭压力的卫立煌将军在忻口会战结束后,曾感慨地说:“阳明堡烧了敌人24 架飞机,是战争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事情。
我代表在忻口正面作战的将士对八路军表示感谢,感谢!”
6。 胜利中的教训与失误中的胜利——386 旅抗战之初由于日军在平汉路方向推进得异常迅速,井转兵经正太路迂回太原,于是具有正太路咽喉之称的井陉、娘子关段,就成为了双方争夺的重点。为配合国民党友军遏制住日军在这一方向上的进攻势头,129 师386 旅在到达太原后,没有继续北进,而是转向东,奔向正太路东段。
记日记的将军“长征无日记,是我生平最大的遗憾,我曾经不止一次的下决心坚持写下去,但也不止一次半途而废。这是一种要不得的惰性。从今天——1937 年8 月7 日起,我要坚决地把日记不间断地写下去,无论在任何情况之下,战斗时也好,行军时也好,极度疲劳时也好,始终如一地写下去。要使这次全部抗战的事迹,没有一点遗漏在我的记载以外。”这是386 旅旅长陈赓在抗战之初——1937 年8 月7 日于陕西安吴写下的一段话。在八路军的高级干部中,像陈赓一样在战争中坚持记日记的并不多。读过私塾、上过高小的陈赓算是红军中的“大知识分子”之一;而黄埔一期的学习又使陈赓开始了他的军人生涯,并在艰苦的征战中获得了文武双全的美称。在八路军中,陈质是一个难得的文武双全的战将。陈质的“学历”在一个以农民为主的军队里算是高的了。陈赓出身于湖南湘乡县二都柳树铺一个地主家庭,还算富裕的家庭得以使他6 岁就在家里读私塾,9 岁时,他进入邻近的七星桥谭家词堂私塾就读,开始了正式求学的生涯,两年后,他又进入湘乡县立东山高等小学堂。为了逃避家里的包办婚姻,他只读了一年,就跑到兵营去当兵。写到这里,还不能算将陈质的所有“学历”都交持清楚了。因为时隔8 年后,陈赓又重新跨进了学校,不同的是这次进的不是普通的学校,而是亦文亦武的场所,即广州陆军讲武学校和黄埔军官学校。当陈赓以黄埔一期毕业生的身份走出黄埔大门时,他的求学生涯才算最终告一段落。在现在看来并不算太高的这点学历,已经完全可以使陈赓在红军和八路军的队伍里算得上是一个小秀才了,而且以后还以知识分子的身份出任了红军第一步兵学校也叫彭杨步兵学校的校长;建国后又担任了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的第一任院长,长期干起了办教育和知识分子打交道的工作。这些经历大概都和陈赓的“学历”高有关系。陈赓的外表长得也很文气。陈荒煤在《陈赓将军印象记》一文中曾这样描述过陈赓:他中等身材,圆脸满是康健的红色,被那沿着脸腮而生的黑的胡子衬托着,显得十分英武。眉浓宽而向上斜扬,眼睛望人的时候圆睁着,带着一种探索注意的眼神,使你感到他的眼光很锐利。一口细小的牙齿,薄的嘴唇,人们常以此来断定那性格该是属于刚毅和冷静一类的。看样子不过像30 岁的年纪,但他笑的时候,眼角浮现了一些细小的皱招,可以猜想到他也不会太年轻了。第一次见他,我心里想:“像一个大学生。”虽然陈赓看上去“像一个大学生”,但他却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武将,而且在刚刚13 岁——别的孩子还在父母怀中撒娇的年龄,就开始了军旅生涯。这既和湖南人在“五四”以前当兵的人很多,并且在社会上已经形成风气有关,又和陈质要摆脱家庭的束缚,开始自由的新生活的想法有关。陈赓受祖父的影响很大,自幼就很勇敢,性格非常倔强,读书时即“时思弃读从戎”,对非常严格的要求他死啃书本的父亲非常不满。13 岁这年的一次包办婚姻,使他最终走上了从戎的道路。13 岁,还只是个孩子,陈赓以常人少有的坚毅,拖着一支和他身高相等的德国造套筒枪度过了4 年。在这期间,他参加了讨伐吴佩孚、驱逐张敬尧、
“护法”战争、湘鄂之战等。黄埔军校毕业后,又参加了两次东征战斗。之后,又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军事起义——南昌起义。抗日战争爆发前,他一直在红四方面军工作,以后又在129 师担任高级领导职务,逐步成长为中国共产党的一个优秀的军事干部。陈赓是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人。在第二次东征中他救下蒋介石一命的故事本来就使他很神秘的经历显得更加神奇了。陈赓负过很多次伤,在二次东征夺取惠阳的战斗中。陈赓勇敢地带领部队冲锋,在攻占城头的过程中,一颗子弹打中了他的左脚,但他拔出弹片照旧向前冲。在率部参加直罗镇的战斗中,陈赓又一次负伤,这一次子弹打中了他的左手拇指,但这些伤和陈赓的两次腿伤比起来又都算不了什么,他的两次腿伤对他后来的战斗和生活都有很大的影响,以致于有时不得不依靠手中的棍子来支撑全身的重量。
开赴前线陈赓率领386 旅紧随先遣队向太原开进。一路上的所见所闻,令他兴奋不已。到达孝匝时,“沿途群众均对我们表示热烈欢迎,有数百群众集队欢迎,歌声、口号声不绝于耳,非常热烈。县长强邀我们赴宴,不得已只好敷衍一次。”到侯马后,又“观瞻为之一新”。“此间总动员很忙碌,街上满布抗战标语,被征壮丁均戴有‘民族英雄’的臂章,到处可以遇着,并有戴着少年先锋队的红符号者,成群结队地在街上集行。我和他们攀谈,他们都说上前线打日本,情绪十分高昂。这些情形在苏区是司空见惯的,但在非苏区是大革命时期后第一次仅见,令我感到无限的兴奋。”10 月14 日,陈赓率772 团一部先行到达太原。他马上去八路军驻山西办事处见周恩来。周恩来是9 月初到的太原。周恩来原是准备同博古、彭德怀一起赴南京,同国民党继续谈判,并组建长江沿岸委员会。但途中毛泽东两次发来急电,指示周恩来立即赶赴太原、大同会见阎锡山,定下有关红军入晋后的事项。于是,周恩来便从西安折往山西。陈赓见到周恩来后,“知我们行动又有新的变化,原因是井陉失守,娘子关告急,我师仍照原计划依托太行山脉,随时配合友军侧击向旧关、平定前进之敌。当晚乘原车转正太路到阳泉下从陈展的日记中可以看出,129 师主力“仍照原计划”从太原转往正太路沿线作战,说明作战命令曾经发生过变化。平型关大捷后,八路军部分领导人出现了对“国民党的进步估计过高”和对“八路军的力量估计过大”的情况。忻口会战前夕,国民党中央军卫立煌和汤恩伯两个纵队进入山西后,八路军总部曾经有过以八路军主力在日军侧翼主动出击,配合国民党军正面防御的设想。但因情况变化大快,晋北前线经雁门关南进的日军已陷代县、原平,正向忻口进逼;平汉线经保定南犯的日军已陷石家庄,正向娘子关进犯;太原已处于晋北、晋东两路日军的夹击中,由115 师政委聂荣臻领导的晋察冀边区已成敌后,在这样的形势下,“原亦奉令北进”的386 旅,又按原计划转向了正太路。由于山西的土皇帝阎锡山实行封建割据,长期闭关自守,同蒲铁路和正太铁路修筑的都是窄轨铁路,铁路运输效率低,车行速度慢,从太原到平定只有700 多里路程,却要走近25 个小뇊,平均时速不到15 公里。陈赓率772 团到达平定后,由于国民党军队“纪律甚坏,到处抢劫,十室九空。”所以当地群众十分害怕,纷纷“奔避”。“经我们解释后,知道我们为红军,对我们特别表示好感,不到一时,逃避群众陆续回家。”
胜利中的教训129 师386 旅到平定打的第一仗恰恰是为解救让陈赓感到愤怒,使“群众奔避”的国民党第3 军曾万钟部。由于国共两军在晋北前线的顽强战斗,日军坂垣师团前进缓慢,伤亡惨重,与忻口一线的中方守军形成对峙。至此,日军将原定的山西突破,河北迂回,改变为河北突破,山西迂回。从河北撤出的国民党军一部、孙连仲的第2 集团军、冯钦哉的第14 军团、曾万钟的第3 军,以卫立煌为前线总指挥转用于防守娘子关一线。386 旅到达平定的第二天,10 月19 日,刘伯承也经同蒲路转正太路赶到了驻在平定的386 旅旅部。此时,由正大路西进的日军第20 、109 师团已占领娘子关东南的旧关,正在向娘子关猛攻。由娘子关南侧实施攻击的日军第109 师团主力经九龙关、测鱼镇等处,沿正太路南侧山地西犯,企图对娘子关正面的国民党守军实行迂回攻击。娘子关一线的国民党军防线已被撕破,部分国民党军已向后撤退,国民党第3 军一部和武士敏第169 师则被围困在旧关以南的山地,晋东的形势十分危急。刘伯承回来后,立即指示386 旅作好侧击从娘子关右翼迂回日军的准备。10 月20 日,陈赓率领772 团到达了娘子关以东的长生口附近的支沙口。陈赓遵照刘伯承的指示,命772 团一部袭击板桥西北高地的日军,以解国民党军被围之急。执行袭击任务的是772 团3 营。3 营的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