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器皿里的葡萄球菌也消失了。这个偶然的发现,深深吸引了弗来明。他就设
法培养那种霉菌,把培养液过滤了一下,滴入长满葡萄球菌的玻璃器皿里,
几小时后葡萄球菌全部死亡;又把过滤液稀释到800倍,效果仍然很好。
弗莱明把他发现的这一特殊物质命名为青霉素。
链霉素的由来
40多年前,结核病被人认为是一种不治之症。美国的瓦克斯曼对此症进
行了研究。他发现:结核菌在土壤中无法生存和繁殖。1943年,在他多次试
验中,终于从灰色链霉菌培养液中提出了一种抗菌素。他经过动物试验和临
床实验,完全证实了链霉素的功效,为那时医治所谓不治之症起了良好作用。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瓦克斯曼便开始了链霉素的生产。
波尔多液的由来
1878年,欧洲流行一种葡萄霜霉病,不少果园颗粒无收。但是,法国波
尔多城一马路边的果园里,却葡萄满架,硕果累累。波尔多大学教授米拉特
为此访问了该果园的工人,工人说:由于怕过路人偷摘葡萄,就在葡萄上喷
了石灰水和硫酸铜,喷后蓝白相间,似乎葡萄害了病,行人就不再偷吃了。
米拉特根据这个情况,认定这个果园的葡萄幸免其害,可能与石灰、硫酸铜
有关,便深入进行研究,终于在1885年研制成功了具有强烈杀菌能力的杀菌
剂,这就是波尔多液。
阿斯匹林的由来
阿斯匹林是人类常用的具有解热和镇痛等作用的一种片剂药品。严格地
说,阿斯匹林源于德国。
2000多年前,西方医学的奠基人希波克拉底已发现,咀嚼柳树皮可治疗
分娩疼痛和产后发热;古罗马人用杨树皮的浸出液治疗坐骨神经痛;美洲印
第安人用柳树皮泡制的茶退烧;非洲霍屯督人用柳树皮制成饮料医治风湿
病。这些民间土药就是天然阿斯匹林。1800年,人们从杨柳科植物的树皮浸
… Page 35…
出液中,提取出水杨酸盐类。
1853年,德国化学家杰尔赫首次合成水杨酸盐类的前身——纯水杨酸,
它有退热止痛作用,但毒性大,对胃有强烈的刺激。1897年,另一位德国化
学家霍夫曼为解除父亲的风湿病之苦,用纯水杨酸制成乙酰水杨酸,这即是
沿用至今的阿斯匹林。它保持了纯水杨酸的退热止痛作用,毒性和副作用却
大为降低。
凡士林的由来
“凡士林”是英文vaseline的音译,是一种白色或黄色的油脂状石油产
品,由石油残油经硫酸和漂白土精制而得,也可用蜡膏和矿质润滑油调制而
成,可作为润滑剂、绝缘剂、防锈剂、软膏剂和化妆品等的原料。但最初的
凡士林,是作为一种治疗灼伤的药膏问世的。
1859年,美国纽约布鲁克林的22岁药剂师切斯博罗到宾夕法尼亚州新
发现的油田去参观。在那里,他听石油工人们说,抽油杆上所结的蜡垢,对
灼伤和割伤有止痛治疗的效能。切斯博罗甚为重视,收集了一些蜡垢,带回
家去。他花了11年时间,研究如何提炼和净化这些石油的残渣,以制成一种
用于治疗伤口的不会腐败变质的石油基油膏。而在这之前,临床用的药膏大
部分是用动物脂肪和植物油制造的,时间一长,便会腐坏发臭。
第一批石油基油膏制成后,为了试验它的疗效,切斯博罗把自己割伤、
刮伤、烫伤。1870年,他完成了研究工作,建立了第一座制造这种油膏的工
厂,并将产品命名为凡士林。
滴滴涕的由来
滴滴涕,也叫“二二三”,因为它的化学名称是二氧二苯基三乙烷。人
们也因为滴滴涕的药效维持时间长,杀虫范围广,所以又把它叫做“万能杀
虫剂”。
早在 1874年,德国的蔡德勒在做化学实验中,发现用几种化学药剂混
合,可以制出一种杀虫的药品,但他没有作进一步的研究。
20世纪40年代,世界上研究化学的人越来越多,1938年,瑞士的米勒
继承前人的研究成果,在他的辛勤劳动下,解决了滴滴涕的生产方法以及一
部分应用范围,特别是发现了对杀死马铃薯上的甲虫、人身上的虱子具有特
殊效用。
1942年,滴滴涕首先在瑞士开始生产,因战争的需要,滴滴涕的生产转
入军事工业。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滴滴涕从为人类驱逐蚊蝇而发展到为防治农业病虫
害担当重要角色,并逐步扩大它的使用范围。
滴滴涕对虫子是益害不分,没有选择能力,这就是说滴滴涕对一般有三
对脚的昆虫,不管益虫、害虫统统杀死。但有一种危害农作物叫螨类的虫子,
如红蜘蛛等,它们却有着四对脚,滴滴涕便无能为力了。
高丽参的由来
… Page 36…
高丽参在朝鲜已经有1000多年的历史。据记载,早在我国的唐朝,朝鲜
半岛上的新罗王朝就已经把它们生产的人参作为药材输入我国。到918年,
朝鲜半岛上出现了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制的封建王国——高丽王朝,高丽王
朝时期,农业生产、商品流通、对外贸易和科学文化都有很大的发展,人参
也已大量生产并远销世界各地,从此得名“高丽参”。朝鲜——尤其是开城
地方生产的高丽参,形状很像“人”,药效好。日本产的人参像竹根,称为
“竹节参”;美国的人参主根和支根区别不大,“人”的形态不明显。高丽
参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茎肥大,肉质白色,掌状复叶,小叶卵形,花小,
淡黄绿色。喜欢生长在阳面山坡上,高约50—80厘米。有一种特殊的香味,
甜中带苦。有兴奋、刺激内分泌、促进新陈代谢等作用。
发现“梅毒”的由来
梅毒 (旧称杨梅疮),是一种主要通过性交传播的疾病。
梅毒的发现源于欧洲。1492年8月,哥伦布率领87名水手,分乘3艘
海船,从西班牙出发,开始了震惊世界的环球航行。他们横渡大西洋,到达
了现在的古巴、海地等岛。在海地岛,由于天气恶劣,他们不得不逗留了42
天。这期间,水手们每日登岸,抢掠岛民,奸淫妇女。不料,其中不少人染
上了当地土著人的一种地方病。至第2年5月船队回西班牙时,船员中患此
病者已达50%以上。后来,这种病通过他们传播而蔓延开来。这时,欧洲的
医生才发现了这种怪病。
起初,此病名称在各国不尽相同。到1496年,欧洲几乎没有一个城市不
遭受此病的侵袭。当时,在法国等国,此病被叫做“法兰西痘”。正式出现
“梅毒”这个名称是在1530年。当时的意大利诗人、物理学家弗来大斯陶威
斯写了一首叙事诗。诗中的主人公斯弗利斯是个感染了此病的悲惨人物。由
于这首诗流传很广,所以主人公的名字成为“法兰西痘”的代名词,学术界
最终就以“斯弗利斯”来命名这种怪病。“斯弗利斯”被译成中文,便是“梅
毒”。
约在1500年,一批葡萄牙商人来到印尼爪哇,后又泛海进入我国广东、
台湾。他们在“通商”的同时,到处寻花问柳,奸淫妇女,造成了梅毒在我
国的出现和蔓延。
“606”的由来
606是由德国科学家保尔·艾尔利希发明的。
有一次,他在实验中发现,把一种染料注射到一只活鼠内,结果这只老
鼠的神经末梢染上了颜色,而肌肉和骨髓却没有。艾尔利希萌发了找到一种
既能染体内病菌,又能杀死病菌的染料。他夜以继日地投入到紧张而又细致
的试验研究工作中。试验过的药品一批又一批,数量在不断增加,100、200……
601、602、603……。
1907年,他和助手们进行了编号为第606号药品的试验。试验报告说,
606号药品仍毫无任何效果。1909年,日本秦佐八郎来到艾尔利希的研究所,
协助试验。他有一次重复了第606号药品的试验,结果意外发现,这种606
号药竟是一种杀伤力很强的杀菌剂。他们二人共同议定,以这次成功的第606
… Page 37…
号染料的“606”做为新药的名字,以纪念他们的辛勤劳动。
预测医学的由来
预测医学是传统预防医学的发展。它的目的是在人出现临床病理现象之
前,预测发病的倾向,以便及早采取措施,干预发病过程,推迟或防止疾病
的产生。
它的起源可追溯到本世纪50年代初。当时医药的发展使发达国家传染病
得到控制,而冠心病、肿瘤等发病率却上升很快,于是开始了各种原因的调
查。其中美国麻省弗雷明汉镇的调查持续了20年之久。它揭示了美国人群中
心血管病的演进过程,验证了高血压、高血脂、吸烟等危险因素对发病的影
响,取得了充分的数据,从而可以通过计算作出发病概率的预测,为预测医
学奠定了基础。
… Page 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