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保战斗的胜利。具体作法很多。一是严明军纪,士兵只许向前,不许退却,
违令者斩;统帅身先士卒,作出榜样;不露败绩,稳定士兵。罗马内战时期,
苏拉的一些辅助部队遭敌人包围并被消灭。之后,苏拉担心这次灾难会使他
的全军陷于惊慌失措,于是便宣布,是他自己故意把这些辅助部队派到危险
地带去的,因为他们密谋倒戈②。
粮秣供应:行军打仗,粮秣必不可少。兵力强大,但粮秣供应断绝,终
将失败。因此,必须有充足的粮秣供应。同时,为了打败对方,常使用的有
效方法之一是饥敌,即破坏敌人的粮秣供应,使其挨饿,最终失败投降。应
强调的是,自己的队伍一旦粮秣吃紧,遇到困难,一定要设法隐瞒,并让敌
人感到自己的粮秣仍很充裕。弗龙蒂努斯提到,公元前390年,当卡皮托遭
到高卢人围困时,罗马人陷于极端的饥饿之中,但还是往敌人堆里扔粮食。
这就造成了一种印象:似乎他们的粮食供应还相当充实,从而顶住了围困,
直到卡米卢斯前来解围③。
③有关军人道德的内容。将帅治军:严格的纪律是军队战无不胜的保证。
作为统帅,应治军严厉,严肃军纪。对临阵脱逃者予以严惩。“如果有人丢
失他们的阵地,阿庇乌斯·克劳狄乌斯就用抽签的办法将每十名中签者挑出
来杀死”①;对士兵严加训练。普布柳斯·西庇阿经常强迫罗马士兵行军,
命令他们自己背几天的口粮,使其习惯吃苦②;对擅自行动者重罚。罗马独
裁官“曼柳斯惩治了他的亲生子,当着军队的面砍了儿子的头。尽管儿子得
胜而归,因为他去与敌人作战却是违反父亲的旨意的。”③
将帅律己:将帅的言行对士兵影响极大。弗龙蒂努斯在 《谋略》中列举
了许多名将的模范行为。一是勤奋工作。迦太基名将汉尼拔常常工作到深夜,
从不休息④。二是节俭。罗马名将格奈乌斯·西庇阿在西班牙赢得许多功绩
之后战死了。死时他一贫如洗,甚至连替女儿们办嫁妆的钱也没有留下⑤。
三是与士兵打成一片。罗马将领埃米利阿努斯·西庇阿常常喜欢在行进间开
饭,他常常同他的朋友们同走同吃⑥。四是冲锋在前。罗马执政官波斯图米
乌斯要求他的部队英勇杀敌,他高举战旗,率先向敌人冲去。他的士兵紧随
其后,一举夺得胜利⑦。
(2)维该提阿斯的军事理论与思想
维该提阿斯是公元4世纪初期罗马著名的军事理论家,他在详细研究前
人战争经验和军事理论的基础上,写出《军事概述》(亦称《罗马军制》)
一书。全书共有4章,用以献给罗马皇帝,使罗马帝国得以长治久安。该书
内容涉及众多的基本军事理论,反映出古罗马高度的军事艺术水平。主要内
容大致如下:
①士兵及其训练。战斗是由人来进行的,因此士兵兵源与士兵素质十分
… Page 53…
重要。什么人作士兵最为合适?维该提阿斯认为,农民兵最佳,因为他们能
够吃苦。只有在兵源不足的情况下,才从市民中招募新兵。但是,必须对这
部分士兵加强吃苦耐劳方面的训练,使其练出健康强壮的体魄,以适应战斗。
青年机智灵活,掌握军事知识和技能迅速,是优先选择的对象。
维该提阿斯特别强调加紧练兵。要使普通农民成为一名合格的战士,必
须使其掌握运用武器的艺术①。而这又是一个长期的训练过程。新兵一般要
经过4个月或更多时间的训练,其训练内容有:射箭、投掷石器、练习使用
矛和盾、熟悉各种战斗队形 (正方形、楔形、圆形)。此外,每月还有三次
全副武装的野外行军,并学习建筑野营工事等。
因此,按照维该提阿斯观点,最佳士兵应该是年轻力壮、吃苦耐劳、勇
敢顽强、掌握军事艺术。
②军队组织、装备及攻守器械。维该提阿斯把军队分为步兵、骑兵和海
军3部分,其作用分别是保护城市、平原和海洋。其中,海军由两种船舰组
成:战列舰 (主力舰)和侦察舰。侦察舰应涂上海波颜色,水手和战士也应
穿海波色服装,起隐蔽作用。
步兵分为军团和辅助军队,军团由10个联队组成,这10个联队的人员
编制如下:
第1联队为精锐兵,有步兵1150人,骑兵132人;其余九个联队每队有
步兵550人,骑兵66人。每个联队有百人团5个,骑兵队2个,每个百人团
有步兵110名,骑兵32人。每个百人团有10个帐蓬,每个帐蓬有10个人,
班长为首①。辅助部队在战斗中作为援军力量。
作战中,军团应备好各种所需物。如架浮桥用的划子(独木舟)、铁钩、
长杆铁镰、二齿锄、锹、铲、运土用的篮子和箱子、斧、锯、木匠工具和为
制造攻城机械所用的铁制手工工具以及使用这些工具的匠人。此外,每个军
团都有制造武器的作坊。
进攻与守卫是战斗中常见的形式。进攻时常使用的武器与攻城机械有:
各种弩炮、破城锤、带镰刀的杆子以及火箭和火矛等。为攻克敌人的城堡,
有时还在城外挖坑道以通往城堡内;守卫城堡者常使用的器械是:木炮、弩
炮、弩、投石器和用以捕捉敌人破城锤的“狼”。为了截断敌人向城内控掘
坑道,还在城堡围墙内侧开挖深沟。
维该提阿斯还非常注重城防工事的建造和军需物资的储备,认为这是抵
抗敌人入侵并保护自己的必需设施。具体说来,城防工事分为天然的和人工
的两种,前者利用自然存在的险峻地势或河道以为屏障;后者则以人力修筑
壕沟与城墙。维该提阿斯主张,将防御城墙筑成凸凹不平状,并在各个拐角
的凸出部分修筑一些彼此相距不远的塔楼,以对抗敌人的破城锤的冲击,还
在凸出部分的塔楼处还击敌人;壕沟则是阻碍敌人攻城的障碍。
此外,还必须储备充足的军需物资和给养,以有力地抗击敌人。
③行军与战地选择以及战斗队形之布署。打仗与行军是连在一起的,而
且行军途中同样充满危险,这种危险甚至大于战时所遭遇到的危险。为此,
维该提阿斯指出了一些行军注意事项。一是事先要有计划,制好地图。在确
定了目标之后,一张详细而准确的平面图是必需的,再加上一些熟悉地形的
向导,为安全行军提供了条件。行军方向不可泄露,为安全起见,最好走敌
人最少怀疑的道路;二是要组织好侦察、警戒以及对行军序列的保卫工作。
行军路上可能遇到许多难以料想的危险,因此有必要派人进行侦察,侦察兵
… Page 54…
以最精良的骑兵为佳。夜间应组织好警戒,以免发生意外。队伍行军中的序
列应为:先头部队(分遣的骑兵、步兵)、中央队伍(辎重队)、后卫部队
(一部分步兵和骑兵)。为保障行军队伍两翼的安全,还应派出分遣的侧翼
部队;三是了解敌人的战术与优势。因为,若能正确判断敌我,则能战无不
胜。
对于战地的选择,维该提阿斯认为,在战斗之前必须细心地选择好战场,
因为“地点常常会比勇敢带来更大的效益。”①选择战场时,地势越高越好,
谁占领了至高点,谁就取得了双倍的成功。太阳、尘埃和风是选择战地时应
注意的3个因素,应背向它们,以使敌人眼花缭乱。
战斗队形的部署至关重要。罗马军团的战斗队形起初为三列队法,后改
为两列队法,即分为两线,维该提阿斯记载的正是两列队法。两线战斗队形
的具体部署是:每线分为5个联队。联队排成6至10个横列。第1列为训练
有素的老兵,第2列为身穿铠甲的射手和精选的矛兵。第3列为轻装的青年
射手和矛手,第四列为轻装的射手,装备有盾牌,掷镖枪与弹丸。第5列是
弩炮手和投石手,第6列是武装精良的战士。第1、2列是战斗的支柱。第3、
4列通常在阵前向敌人挑战,如果敌退,他们便与骑兵一同追击敌人;如果
被敌人击退,他们便撤至第1、2列之后,由第1、2列士兵进行战斗。第5、
6列为精锐强兵,他们在战斗开始时并不介入,而是坐着养精蓄锐,准备同
敌人作最后的决战①。
在维该提阿斯时,罗马军团己渐趋衰弱。因此,维该提阿斯主张恢复方
阵,加强阵列的纵深,以恢复罗马军事上的强大。
… Page 55…
四、古代西亚
古代西亚主要指西南亚,它包括伊朗高原、两河流域、小亚细亚、叙利
亚、巴勒斯坦和阿拉伯半岛等。在这片广大的地区,先后出现了许多大大小
小的奴隶制国家。其中,两河流域南部最早进入奴隶社会。约在公元前3,
000年前后,这里涌现出几十个城邦国家,因其主要分布在两河流域南部的
苏美尔地区,故又名苏美尔城邦;各城邦互相兼并,争夺霸权,最后在公元
前2371年,两河流域南部出现第一个统一的奴隶制集权国家——阿卡德王
国;后来又兴起了古巴比伦王国,在国王汉谟拉比时代进入兴盛时期:古巴
比伦王国衰落之后,又相继出现了(小亚的)赫梯、(地中海东岸的)腓尼
基、 (巴勒斯坦的)以色列和犹太王国,它们都经历了各自的繁荣时期;到
公元前8世纪,西亚地区兴起了一个新的势力——亚述帝国,其版图包括了
西亚的很大一部分;继之而起的是新巴比伦王国,在其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
(公元前605年至公元前562年)统治时十分强大,两河流域的奴隶制经济
达到较高水平。不久,在伊朗高原兴起了波斯帝国 (公元前550年~公元前
330年)。大流士一世在位时非常强盛,征服了整个西亚、埃及和其它地区;
公元前330年,希腊马其顿亚历山大大帝灭亡波斯,西亚成为亚历山大帝国
的一部分;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病死,其帝国被其部将瓜分,西亚地区
为亚历山大的部将塞琉古据有,所建王国的统治中心在叙利亚,故又称叙利
亚王国。中国史书称之为条支(可能因为其国都为安条克,故此转译而成)。
塞琉古的儿子安条克一世在位时,王国的领土西起小亚,包括叙利亚、巴勒
斯坦、小亚、美索不达米亚 (两河流域)、伊朗和中亚一部分,处于极盛时
期;公元前3世纪中叶,中亚的大夏、粟特、马尔吉安那和帕提亚等地区掀
起反抗塞琉古统治的斗争。公元前247年,大夏贵族阿尔萨息建立阿尔萨息
王朝(《史记》将“阿尔萨息”音译为“安息”)。公元前2世纪和前1世
纪是安息强盛的时期,据有两河流域、伊朗东南部和印度西北部及亚美尼亚
和南高加索与小亚的一部分领土;公元前64年,罗马的庞培率军进攻西亚,
叙利亚沦为罗马的行省。公元226年,伊朗地区出现了萨珊王朝,它灭亡安
息。到5世纪时已发展成为亚洲西部的一个大帝国,史称“新波斯帝国”,
其版图包括伊朗高原、里海南岸(今伊朗和阿富汗)、美索不达米亚南部(今
伊拉克)以及亚美尼亚和格鲁吉亚的大部分。直到7世纪被阿拉伯人灭亡。
… Page 56…
1。军事制度
古代西亚地区是世界古代文明发祥地之一,它介于亚洲和欧洲之间,地
理位置重要;两河流域及其周围地区土壤肥沃、矿藏丰富,有不少天然资源,
为古代兵家必争之地,战争频繁。各奴隶制国家为争夺霸权,竞相扩充军队,
改进武器,完善军事制度,反映了当时人民的智慧与才能。
(1)波斯帝国的建立
波斯帝国兴起于公元前6世纪的伊朗高原。在此之前,波斯人长期处于
米底王国(位于伊朗高原西北部)统治之下。公元前553年,波斯人在阿黑
门尼德家族的居鲁士(公元前558年至公元前529年)的领导下,起兵反对
米底统治。经过3年的艰苦斗争,终于灭掉米底,建立波斯王国。
之后,波斯人走上了向外征服的道路。公元前546年,波斯灭亡小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