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粗浅比较本质安全与本质安全化-第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本质安全与本质安全化是安全生产管理中的两个不同概念。本质安全是安全生产管理中的基础要件,本质安全化是本质安全的系统化、专业化、科学化,是本质安全不断深化的安全体系。
  安全生产管理中讲的本质安全是指当操作失误时,设备、系统仍能自动保证安全;当设备、系统发生故障时,它能自动排除、切换或安全地停止运转;采取双重、多重安全措施,保证人身和设备安全。比如:我们煤炭生产过程中,对井内的瓦斯要随时进行检测,并要求设置井下监控系统,但由于瓦检员工作不负责任不能随时入井检测,或监控系统的值班人员玩乎职守,不能及时准确地发现系统反映出的真实准确的情况,在这种情况出现后,因通电、通风正常,也能及时地把瓦斯排放出去。为把握起见,一般矿井都要求安装双电源、双通风。这就是本质安全对设备、系统的基本要求。
  本质安全化是为使设备、系统达到本质安全而进行的研究、设计、改选和最佳组合。我们现在推行安全质量标准化的全部内容、所有要件,以及对安全生产设备、系统的系统化研究均属本质安全化的基本内容。
  我们探索本质安全化的目的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包括安全科学技术的成就,使形成事故的主要条件从根本上消除;如暂时不能达到这样的要求,即采取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对安全措施,形成最佳的安全组合体系,以取得最大限度的安全。同时尽可能采取完善的防护措施,以增加人体抗御伤害与毒害的能力。其理想目标是:采用物质技术手段预防事故,尤其是群死群伤事故;即使发生事故,人员能免遭伤害或能安全撤离;尽量减轻事故严重程度。
  井巷爆破易引发毒气中毒。这些毒气的危害性极大,当人体吸收一定量有毒气体后,轻则引起头痛、心悸、呕吐、四肢无力、昏厥,重则使人发生痉挛、呼吸停顿,甚至死亡。有毒气体不仅对人体有害,而且某些有毒气体(如氧化氮)对煤矿井下瓦斯能起到催爆作用,在高瓦斯矿井中,会造成灾难性事故。因此,对井巷掘进爆破过程中的有毒气体,必须采取防治措施,以防事故的发生。
  对于爆破毒气中毒问题,传统的,也是比较有效的方法是通过风井把一氧化碳和氮氧化物,硫或硫化物、硫化氢和亚硫酐等毒气排出井外,或通过自然放风使毒气自然散去。现在有的气体研究部门正在试制井下毒气过滤净化设备,这种设备是通过把毒气吸入腔体内,经过滤蕊过滤后再排放出来,排放出来的气体无毒无害。通风与过滤设备装置同时使用,便可尽最大限度减轻事故的严重程度。这便是本质安全化的一个具体例证。

浅谈本质安全
  在安全生产实践和现行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中,经常遇到本质安全这一概念,如何正确把握本质安全的实质,提高企业本质安全水平,实现本质安全,是安全监管的重要任务,也是安全生产追求的最高境界。目前,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发展的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本质安全在一些企业还没有提上议事日程,致使生产安全事故多发。但是,我国的工业化毕竟有了相当的基础,并且人们越来越重视安全生产。因此,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抓本质安全。
  一、正确把握本质安全的含义
  什么是本质安全呢?本质安全是应用人机工程学的原则,通过机械的设计者,在设计阶段采取措施来消除设备隐患的一种实现本质安全的方法。也就是说,本质安全是指通过设计等手段使生产设备或生产系统本身具有安全性,即使在误操作或设备发生故障的情况下也不会发生事故。
  本质安全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采用本质安全技术。采用本质安全技术进行机械预定功能的设计和制造,能够在预定条件下使机械的预定功能满足机械自身的安全要求。2、限制机械应力。零件的机械应力不超过允许值,保证足够的安全系数。3、材料和物质的安全性。要确保制造机械的材料、燃料和加工材料在使用期间不危及人员的安全和健康。4、体现安全人机学的原则。要适应人体特征、坚持以人为本,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操作性。5、设计控制系统的安全。控制系统要充分考虑各种作业的操作模式,采用自动化故障显示装置。6、气动和液压系统的安全。7、电气安全。8、失效安全。机械设备在发生故障时,能够自动停止运行,从而终止危险。
  认识和把握本质安全的正确含义,有助于我们在安全生产工作中坚持科学的方法,防止片面的观点,使安全生产工作始终在正确的轨道上发展。
 二、采取有力措施,提高本质安全水平
  一是国家要对本质安全技术组织攻关。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集中研制一批具有本质安全性能的设备、产品。国家发展改革部门要在国民经济盘子中安排一定的比例,使本质安全技术项目排上队、挂上号,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资金和项目。科学技术部门要安排任务指标,由科技部门牵头,教育、文化、卫生、农业、质监、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参加,组织攻关。安全生产监管部门要大力提倡推广使用本质安全技术,在不同的行业企业总结典型、树立样板,推广本质安全技术的应用。
  二是加大资金投入。国家要拿一块,在当前应对世界金融危机,拉动内需的投资中,要拿出一部分资金用于本质安全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企业要拿大头,要从企业发展的长远考虑,既要算利润帐,也要算安全帐。要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要树立安全也是效益的观念,切实把本质安全提上议事日程,不断增加资金投入,不段改进本质安全程度,提高本质安全水平。
  三是在企业推行使用本质安全技术。首先,要在矿山、危险化学品、建筑施工、交通运输等高危行业强制使用。这些企业危险程度高,发生事故的概率大,一旦发生事故容易造成群死群伤,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其次,要在一般行业企业进行试点,逐步推广,最终达到实现整个行业、企业的本质安全。
  四是提高员工素质。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使每一个员工都能掌握操作技能。要通过举办培训班、在职学习、师傅带徒弟等形式,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实际操纵水平。
  三、齐抓共管,扎实推进本质安全进程
  抓本质安全不仅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人们的认识水平,而且要狠抓落实。从政府、部门到企业都要从自身实际出发推动本质安全工作的落实。一是国家要出台一批法律法规和规章,对本质安全作出明确的规定,对高危行业强制实行,规范企业本质安全行为。二是政府职能部门要研究措施,力促本质安全工作的实施,对于采用本质安全技术的在市场门槛准入、生产经营许可、税收等方面给于优惠;对于旧的工艺、设备、技术实行淘汰制。三是安全生产监管部门要在安全检查、行政执法中,注意加强对企业本质安全工作的指导和监督。四是要引导企业从细节入手、从岗位入手、从一个系统入手,进行本质安全的探索,逐步实现企业的本质安全。

浅谈对“人的本质安全”的认识
 更新时间:2009…10…22 
  一、物的本质安全与人的本质安全
  “本质安全”的概念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当时指新设计的不打火花、不会引起瓦斯爆炸的电气开关,称之为本质安全电气开关。后来这一概念逐步延伸,泛指设备、设施、工艺、技术等含有内在的能够从根本上防止事故发生的功能。“物的本质安全”也成为安全管理目标之一,它是以科技进步为保障,通过先进的技术、严格的防范措施和设施,确保即使出现误操作也不会引发事故。
  “人的本质安全”是“本质安全”概念在近年来的又一次延伸,是“以事为中心”、“以物为中心”的传统安全管理方式向“以人为中心”的现代安全管理方式转变过程中提倡的新主张,认为相当于设备、环境、制度等方面,人的行为处于安全生产的基础地位,人的安全行为的不确定性,是安全生产中一个极大变数。人的观念与行为决定着装备使用的安全和效率,人的安全意识不够、行为不规范,再好的条件也难以从根本上保证安全生产。因此,要通过安全文化建设实现“人的本质安全”,即人在思想上能够时时想到安全,人在行动上能够自觉自愿地按照安全生产标准去执行,做到“想安全、会安全、能安全”。
  目前大多数单位的安全管理思路重点仍然是“物的本质安全”这些“物”主要是作业环境、设备、设施等。以现有的技术条件,只要单位能够保证正常的安全投入,“物的本质安全”基本能够实现。
  二、所有的安全事故都是人祸
  现代安全管理通过大量安全事故案例总结的一个论断即“所有的安全事故都是人祸”。与不可抗拒引发的灾难不同,所有的安全事故背后都有人为的因素。通常分类,事故可分为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因素造成的责任事故。而设备的事故有它本身设计或维护的原因,间接原因其实也都与人的安全行为或操作、管理失误有关。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物的本质安全水平已经显著提升,因此由物的安全不安全因素直接引发的安全事故逐渐减少,人们对科技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强,对安全的警惕也有所放松,从而导致直接由人为因素引发的安全事故比例越来越高。
  就我们安装行业来说施工现场的电气设备的使用、高空作业、起重作业等的安全防范是安全生产的重点。这些安全都是和施工现场每一个人息息相关的。每一个人的任何一次不当的操作都可能引发安全事故。因此除了设备的本身安全性能外,员工的任何一次违章都是潜在的安全事故,增强职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仍然是我们各单位管理者的当务之急。
  三、提升“人的本质安全”水平
  “最大的安全隐患,不是设备的缺陷、制度的缺失、环境的不完善,而是人的安全意识淡薄”。提高员工安全意识,让员工在思想上认知安全,实现人的本质安全化,才是安全管理的最高境界。
  1、安全责任——本质安全的思想基础
  责任是新安全观的核心内容,落实责任是做好安全工作的首要前提。《安全生产法》第5条明确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即“管生产必须管安全”,法人代表为单位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然而仅仅法人负责安全是无法实现安全的,必须将安全责任通过单位的架构逐层分解至单位中最小的基本的单元——岗位,明确每一个岗位的安全责任规定和考核要求,并通过岗位将安全责任落实到岗位上的具体工作人员,让每一个员工都牢记各自肩负的安全责任,从而实现安全责任共担,形成一个责任群体,彼此联构,构建起一个纵横交错无死角的安全网。
  2、安全知识——本质安全的技能基础
  “想安全”还要“会安全”,学习安全知识和技能是实现“人的本质安全”的重要手段。《安全生产法》第21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保证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熟悉有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合格的从业人员,不得上岗作业”。我公司的各施工项目部掌握用人的权利,对新进人员一定要坚持真正落实执行此项规定,从而尽可能避免人为的安全事故的发生。最大限度地控制和减少损失。
  3、安全文化——本质安全的情感基础
  安全文化是安全价值观和安全行为准则的总和。安全行为准则是安全文化的表层结构,表现为安全制度、作业指导书等文件化的材料;安全价值观是安全文化的核心结构,是人们对安全的共识,对各项安全行为准则发自内心的认可并自主自愿地执行。目前很大单位还处于安全文化建设的表层——制度建设,用不断健全的外部约束来规范员工的行为。随着安全生产环境的不断优化,安全管理将更加注重培育员工的安全价值观,使员工从思想认识和行为规范实现本质安全。
  追求“人的本质安全”是安全管理理念和方式的一次重要转变,也是安全管理的必然趋势。我公司安全生产形势、安全管理理念、安全管理体系、现场施工的安全防护、设施总体说还是好的。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面对国内外先进的安全生产管理模式和理念,我们的差距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