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李天命的思考艺术-第4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们发现;李天命博士所宣称的对「纯学术”的反感;并不意味着他要排除坚实而严格的学术根据;相反;的论辩充满着坚硬的逻辑分析。他的行文是流畅而自如的;把技术性的细节(所谓「硬”功夫)多半留在各篇后的注释中;这可以作为其著作之可读性的第一种解释。非专业的读者可以略去那些注释;专业读者则不妨到其中探个究竟;想必是不会失望的。
 「技术”对一些哲学家乃至大多数分析哲学家来说意味着哲学的全部;其贡献是不言自明的。然而;哲学从其初始阶段起就不仅是一门技术。凭藉其哲学;柏拉图构造了他的「理想国”并试图付诸实现。对现实的关切总是所有伟大哲学家的共同标志;而「技术”不过是其表达关切和解决问题的工具。如果我们立志把全部身心献给逻辑技术;那至多会成为逻辑学家而绝不会成为哲学家;而如果我们仅仅热衷于研究某某技术的发明人或其发明过程;那无疑意味着哲学的堕落;研究者也至多会成为人们所嘲笑的philo…philosopher 而永远不会成为philosopher(套用钱钟书《围城》中的笑谈)。
 这样;我们即获得了李天命著作之所以畅销的第二种解释:他在哲学上真切地表达了人们应当关注的价值。香港的商业文化是弥漫的;充满着无边无际的八卦味和脂粉气;这似乎是英国殖民统治者刻意培育的一种文化。今天;面临香港人自我意识的空前高涨;李天命博士所主张的「武质文化观”(悍烈精神与玉碎原则)正好构成对脂粉文化的反动;其诞生可谓是适逢其时。
 当然;《李天命的思考艺术》并非专为香港人而作。既然是「思考的艺术”;其普遍的意义即已彰明。在1993 年下半年;该书又进入台湾最畅销书之列;成为读书界的一件盛事。
 
 台湾大学一位教授'台湾哲学会会长林正弘教授'指出:
 「李天命堪称学术界的一个异数。”早在上学时他就不是标准意义下的好学生;但今天却成为香港学生最多的大学讲师;其课堂或讲演的常态是200…300 名听众;很多是从校外专程赶来「听道”的。由于李天命博士的贡献;香港思想界知识界的风气明显改变;诸多弟子纷纷举起「语理分析”的大旗;去迎击种种令人迷惑的「文化失语”。一部以「思考艺术”为内容的严肃著作如此广受欢迎;的确是哲学之幸事。
 
 
 1995 年3 月于北京永定门
 
 
 
 谈李天命的思考方法
 陈强立
 
 李天命先生的名气和才华是人所共知的。他诗文俱精;且有「辩才无双”的雅号。故在此任何赞誉之词对李先生而言只是锦上添花而已。因此;本文只打算谈论一些鲜为人注意的事情;特别是李先生阐扬独立思考及其在教育上的贡献。
 李先生在上述两方面的贡献可以从他的著述、讲学以及对学生和知识分子的广泛影响上见其一斑。
 先谈李先生的著述方面有些学者以「多产”而闻名;显然李先生并非这类学者;他亦不以此为目标。李先生有系统地论述思考方法的重要著作有两本;一是一九八一年出版的《语理分析的思考方法》;另一本是一九九一年出版的《李天命的思考艺术》。
 上述二书的影响力;不仅遍及香港;而且远及台湾。《语理分析》一书虽然出了四版便在香港停止印行;但;十年来它的影响力有增无减。例如;有不少大专院校的思考方法课程就是以此书为蓝本的。笔者在大学讲授思考方法;亦常遇到学生和朋友问及在哪里可以买到该书以及何时再版。
 《李天命的思考艺术》受欢迎的程度在同类型论述分析和思考的严肃著作中更是空前的。由九一年至今;短短三年间;该书已经出了十六版;并且经常名列香港十大畅销书的榜首。不仅如此;在台湾上述二书亦受到行内有名学者的大力推介;它们的学术地位由此可见一斑。
 
 一、李天命与语理分析
 《语理分析的思考方法》及《李天命的思考艺术》在港台两地备受知识分子的重视和欢迎;二者皆是严肃论述思考方法的作品;能够达到如此受欢迎的程度;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究竟二者有些什么重要性呢?显然并非凡受欢迎的书都是重要的;那么;它们有否名过其实?
 在笔者看来;此二书的重要性在于它们开拓了思考方法学的新领域;并且建构了一个切实有用的批判思考的进路;那就是语理分析的思考方法的进路。
 李先生并不是第一个提出这种思考进路的人;正如李先生自己所说:「语理分析正是各个不同派别的分析哲学所共用的公器。”(《李天命的思考艺术》;初版第75 页。)语理分析的进路源于分析哲学;这一点李先生已说得十分明白。
 不过;李先生虽非第一个提出上述的思考进路;但据笔者所知;却是他首先有系统地把这种思考进路提炼成为一种思考方法学;并成功通过这种方法建构出一个切实有用的批判思维架构的。
 
 传统上;论述思考方法多以逻辑为主。反之;李先生却是第一个明确提出语理分析作为思考方法学的基本环节的人。
 以上的说法有没有根据呢?
 我们不妨看看一些论述思考方法的书籍;如西方著名学者W。C。 Salmon 的《逻辑》以及I。M。 Copi 的《逻辑概论》等;虽然它们对语言的功能和用法都有所论及;但重点却始终放在逻辑方面。
 例如;Salmon 在唯一论及语言与思考的关系的一章里这样说:「为了要恰当地处理论证起见;我们必须密切注意语言的性质;因为论证乃述句所组成;它是一种语文项目。由于语言是一种很复杂的工具;因此;单是语言的运用本身;就已可能有错误发生。这一章所要讨论的是语言的一些重要问题;这些问题对于论证的逻辑正确性与不正确性;有直接的影响。”
 (《逻辑》;第四章。)
 
 由此可见;对于Salmon 这类思考方法学家而言;分析语言以及有关的进路只具有辅助及补充性的地位。他们并未意识到语理分析实乃思考方法学的基础部门;更遑论有系统地把这个进路的方法和原则建构出来。
 反观李氏;早在《语理分析》一书就已清楚地确立了语理分析作为思考方法学之起点的地位了。
 
 
 二、从语理分析到语害批判
 语理分析源于分析哲学;李天命先生则把这种思考进路提炼成为思考方法学的基本环节;并通过这种方法建构出一个有实效价值的批判思维架构;这是李先生对思考方法学的一项重要贡献。
 他在《语理分析的思考方法》的「后记”里说过;他是「尝试撷取分析哲学的精粹;用以建构思考方法的基点:此基点即语理分析”;并且「对语理分析加以厘清;予以定位;并提出有关语言陷阱的判别原则;确立方法区分的实效规准”。
 这些他皆能一一做到。
 
 《语理分析》是十年前的作品;在这十年里面;李先生对语理分析的提炼和建构的工作一直没有停止过。在往后数年;他发表了多篇深入论述语理分析的文章;最后结集成书(见《李天命的思考艺术》)。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李先生所提出的语害批判的实效架构批判各种妨碍正确思考的语害的一个分析架构。
 李先生把各种语害有系统地归纳为三大类语意暧昧、言辞空废和概念滑转;并对它们作出了详细的剖析和批判。
 照笔者看;上述三大类语害基本上囊括了绝大部分妨碍正确思考的语言概念上的弊病。能有效消除这些弊病;实乃吾人于思考方面的一大进步。
 对上述三大类语害进行了详细的剖析和批判后;李先生进一步剖析和批判了由此三类语害而形成的各种封闭系统。
 李氏论述语理分析始终是以破解封闭系统为目的。正如李氏所言:「封闭系统实乃思想之所以偏蔽窒碍、心灵之所以盲目疯狂的主因;而语理分析正是破解封闭系统之最佳的方法。
 此法若能推广落实;则封闭系统必将烟消云散;心思的解放以至社会的开明亦将得到实现的条件”(《语理分析》;「后记”。)证诸李氏的工作;其实乃有心人也。
 
 三、独立思考: 从方法到艺术
 独立思考须具备批判思维。把语理分析提炼和建构成思考方法学的基础部门;是李天命先生对阐扬批判思维(因而亦是对阐扬独立思考)的一项贡献。
 笔者这样说或会予人以「李先生只是在提炼语理分析这方面有贡献”的印象;但这并非笔者的意思。兹举出以下两点略作说明
 
 第一、批判思维的建立除了语理分析外;另一个有重要实效价值的环节就是谬误剖析。李先生在这方面的著述虽然不多;但在少数论及各种谬误的文章里;已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不过;照笔者看;李先生在演讲及课堂上提出(但还未及发表)的「四不架构”;则更具实效价值;兼且别具一格(试看一下一些流行的逻辑书对谬误的论述;便知笔者所言非虚;如果你听过李先生讲「四不架构”的话)。此一架构既精巧又恰当地把各种谬误归纳起来;并予以批判的剖析。
 
 第二、精研思考方法与精于运用思考方法是两回事。前者需要对思考方法有深入的认识;后者进至最高境界则是一种艺术。
 正如李先生所言:「思考方法可以论述;思考艺术却难以论述;或只能‘展示’而无法‘论述’。。。。。。。近似《易系辞》所谓‘神无方而易无体’;思考艺术的唯一‘公式’就是:思考艺术没有公式。《文心雕龙》有言:‘诗有恒裁;思无定位。’思考艺术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李天命的思考艺术》;第196 页。)
 观乎从《语理分析的思考方法》到《李天命的思考艺术》;其间所显示的心路历程;正是朝着这种「存乎一心”的思考境界进发。
 当各人对思考方法( 特别是它的基本环节) 皆不予重视的时候;李先生则大力加以提倡;并以此悉心教导学生。当大家开始醒觉它的重要性且渐渐会运用它的时候;李先生则向大家展示出思考艺术的胜境。这是对大家在思考上的一种鞭策;是对独立思考水平的一种提升。
 李先生对独立思考的提倡并不限于著述方面;他的演讲和教学皆以此为中心。他并非要走「专家学者”的路(以他的学术功力;在有关领域里比起一些「专家”更有资格称为「专家”)。低调地说;他是要推广独立思考;高调的说;他所走的是「五四”以来开启民智、提高国人思考水平的路。众人皆欣羡李先生的明星风采;笔者却独取李先生这份教育上的心思。
 
 原载于1994 年2 月1 至4 日《信报》
 现经陈强立教授简订
 
 
 《存在与反思》是李博士于一九九一年五月在香港城市理工学院所作的演讲;由城市理工学院的演辩学会及创绪学会联合主办;邀请李博士担任主讲;并由该学院应用语言学系首席讲师洗景炬博士负责介绍和主持。冼博士说:「李天命博士对香港思想界的贡献;无须我说;大家都能感觉得到。”又说「在香港学术界和青年人心目中的传奇人物李天命博士;是否真的像同学们心目中所认为的那么神奇呢?其实李天命博士绝不神奇他是一个很正常的人。”
 《存在与反思》; 这个演讲旨在考察东方智慧的最高境界; 并以「切实受用”为着眼点; 探讨儒释道三大思想体系的人生指引。
 「儒家的实践论以‘诚’为核心。就算从低处讲;即从功利的观点看;也可以说‘诚’是最有效的应世态度。
 在尔虞我诈的社会里;诚者反易脱颖而出。”「道家着重‘顺其自然’。依我看来;顺其自然要包括‘顺其不自然’;那都是顺其自然。”
 「佛家的人生观以‘无执’为本;就是不要执着。但我们也不要执着‘不要执着’。”
 李天命
 
 
 《逻辑与诗之间》是李博士于一九九'注'年五月在香港大会堂所作的演讲;由香港市政总署连同香港文学艺术协会联合举办;邀请李博士担任主讲;并由名作家小思女士负责介绍及主持。正如小思指出「由于李天命先生是哲学研究者同时又是诗人; 由他来讲这个问题;必能给我们许多很深刻的体会。”
 《逻辑与诗之间》这个演讲以逻辑和诗为引线; 讨论理性和感性的重要; 然后以此为背景; 进而探索人生的智慧; 归结出一种能超脱世俗眼光束缚的智慧观点。
 「看事情要全面;勿片面。憎恶别人; 每每是由于看不到别人的优点。自卑; 往往是由于看不到自己的优点。”
 「总是看不到自己有优点的人;最低限度有‘老实’的优点。”
 「人生有时要做些无聊之事; 才能使得人生不太无聊。那些经常表现得很‘高级’、很有‘深度’的人; 大家敬而远之;因为他们太‘伟大’了。”
 「单以财富、权位去衡量别人的高低;这只能衡量出自己的眼界甚低。”
 李天命
 
 
 《从人生观到应世哲学》是李博土于一九九一年十一月在香港浸会学院所作的演讲;由该学院人文学科学会主办。演讲环绕着人生哲学和应世哲学的主题进行;李博士以风趣的语言提出了一套精到、切要的立身处世之道;有助于人们化除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