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创造外部条件。国家作为最大的资本所有者和最高
层次的经济调控者,进入了实际的生产过程和经济运行过程。一方面直接从
事生产经营,另一方面支配和组织大量的社会资本流动,使国家调节成为社
会再生产过程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使宏观调控与市场竞争机制一样,成为
当代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内在机制。
与战前不同,战后国家的宏观经济调控是一种全面的调控。它包括国家
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全面的干预和调节,也包括调节过程中国家所使用的调
控手段、调控体系的完整性。战后科技革命推动的生产高度社会化,以及资
本主义经济内部矛盾的复杂化,使国家调节由过去的对某个经济领域和某个
再生产环节进行单向调节,发展成为对整个再生产各环节和各个经济领域进
行全方位的调节;使国家干预由过去的只对国内经济过程进行干预,发展为
对国际经济关系的经常性干预和协调。伴随战后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新发
展,国家所使用的直接的和间接的调控手段也不断完备,以至形成一套完整
的调整体系。战后以来西方各国所普遍使用的调控手段包括: (1)建立国
①
有企业,为整个经济的发展提供基础和导向作用;(2)实行财政调节。力
求迅速实现国家的各种经济政策目标;(3)运用货币金融手段,促进经济
①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政府金融统计年鉴》,1990 年,第112 页。
① 在战后相当长的时期里,各国以凯恩斯理论为指导,实行以财政调节为中心的宏观经济调控,它包括国
家投资、政府对商品和劳务的采购与支出、转移支付、财政补贴和税收政策等内容。
… Page 48…
增长和控制通货膨胀; (4)实施计划化调节,综合运用财政、金融等手段
解决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实现预定的战略性目标。除了上述经济政策
手段之外,国家还在必要时继续采取行政和法律手段对经济实行直接干预。
上述手段为各国所普遍采用,只不过各国的情况不同,所使用的调控手段的
侧重点不同而已。
②各国不同的宏观经济调控模式。由于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使用宏观调
控手段的侧重点不同,其国家调节的特点不同,从而形成了不同的宏观经济
调控模式。国内研究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专著曾对有代表性的宏观调控模式
①
作了简要的概括。 一般来说,主要的宏观调控模式有以下几种:以短期调
节为主的美国宏观调控模式,其特点是采取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相结合的方
式,运用不同的政策措施组合,对周期不同阶段的经济状况进行调节。日本
对经济实行的宏观调控,是通过“民间企业和以通产省为代表的政府紧密合
作”的途径实现的,因此被视为是以官民结合为特征的经济调控模式。在前
联邦德国的国家调节中,实施的是社会市场经济模式,即以市场竞争为经济
发展的动力,通过国家的适当干预限制垄断,保护竞争。法国则是一种典型
的计划调节模式,国家在扩展国有经济的基础上,连续地实行全面的经济计
划调节,以期与市场调节紧密结合。国家参与制模式是意大利国家调节的基
本特征。这一体制是由国家、各级控股公司和直接从事生产和经营活动的企
业组成,采取的是国家垄断资本与私人垄断资本相结合的形式。英国的国家
调节主要体现在企业所有制的变化上,战后40多年里企业的国有化和私有
化运动是交替进行的。瑞典等北欧国家始终是以“福利国家”的模式,对经
济发展实行干预和调节的。长期以来瑞典都将其国民生产总值的一半以上用
于公共和私人消费。建立起完整的社会福利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并对民间
企业实行各种财政支持。
③宏观调控手段的变化,以及调控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影响。虽然各
国的宏观调控模式反映了各国国家调节方面的许多不同做法,但相同的经济
结构、经济进程,以及经济发展中遇到的共同问题,使其在变化了的经济情
况下对调控手段和政策所做的调整与变化方向是一致的。这一点在70年代
后期以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宏观经济调控中表现的十分明显。自70年代
西方国家经济出现滞胀,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政策失灵之后,各发达资本主
义国家普遍将财政政策由扩张转向紧缩,同时英美等国家将货币政策调节手
段提到重要位置,以持续的货币紧缩政策对付恶性通货膨胀。进入80年代
之后,法国等推行计划调节政策的国家,在政策实施中以减少不必要的干预
为前提,经济计划更加松动和灵活,并出现了更加重视市场机制调节作用的
趋势。
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新发展,在本质上说是资本主义
① 参见李琮主编:《当代资本主义论》。
… Page 49…
生产关系的一种调整,是在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基础上的资本主义自我调整、
自我完善,因此,在这种意义上说是一种历史进步。由于它适应了战后生产
力高度社会化发展的内在要求,并把宏观调控的目标由单纯追逐垄断利润,
扩展到促进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因此西方国家的宏观经济调控取得了重要
成效,各国经济呈现出空前增长的局面,内部矛盾得到缓和;建立在经济国
际化基础上的各国间的合作关系得到加强,彼此间的摩擦冲突得到一定程度
的协调。经济实践表明,西方国家的宏观经济调控,成为推动当代资本主义
经济发展的重要促进因素。但是,这种垄断资本主义的国家调节也有它的历
史局限性。除了受客观的市场条件和财力的制约外,还要受各垄断集团间利
益关系的矛盾影响,并且调节活动不能脱离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框子。70
年代的滞胀,80年代的结构性困难,以及90年代初的经济衰退都反映出了
这种局限性。
… Page 50…
三、崛起中的发展中国家经济
发展中国家作为一个政治经济群体,是二次大战后登上世界经济舞台
的。约占世界人口3/4的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崛起,改变了原有的世界发展格
局,开辟了一个新的发展时代。它们努力改变旧面貌,发展民族经济的实践,
构成了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它们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和挫折,以
及对问题的解决和今后的发展趋势,对未来的世界经济趋向产生着深刻的影
响,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
1。战后的民族独立和建设新经济的历史实践
这里所说的发展中国家,是指那些已经取得民族独立和正在争取独立,
但经济发展落后、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仍留在世界资本主义体系中,受国际
垄断资本剥削的国家和地区。这类国家和地区在全世界有150多个,它们绝
大多数分布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广大地区。正处在由不发达经济向发
达经济的历史转变中。
(1)与经济发展历史相联系的经济发展特征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构成的变化,即由帝国主义和殖民地国家组
成的体系转变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体系,这是当代世界
经济的最重大变化之一。20世纪下半期,发展中国家作为一个独立的整体登
上世界经济的发展舞台,但以往的历史在它的经济发展上留下的印迹却是极
为深刻的。这集中体现在发展中国家的主要经济特征上。与发达国家相比,
发展中国家的主要经济特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是经济发展的依赖
性。历史上的殖民入侵中断了这些国家正常的经济发展进程,使其经济不得
不按照宗主国的需要发展,从而导致经济发展的依附性。殖民体系的瓦解结
束了这种外来的强制性发展要求,但改造单一经济结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旧国际经济秩序的存在使这些国家未能根本改变经济发展上的对外依赖
性。内部发展战略的失误往往加深这种依赖关系。第二,是经济发展的不成
熟性和过渡性。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不成熟性,不仅表现为经济发展水平
低,而且更突出地表现在经济结构的落后性上。长期殖民统治形成的二元性
结构严重地阻碍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因此,从单一经济向多样化经济
过渡,由不发达经济向发达经济过渡是发展中国家的长期历史任务。第三,
是经济发展的多样性和不平衡性。发展中国家数量众多,各自的资源条件、
发展基础不同,各国的民族独立和民主革命进程以及是否施行符合国情的发
展战略、方针和政策等一系列因素,导致其经济发展水平的多层次性和相互
间的发展不平衡性。
(2)发展中国家在当代经济发展方面所处的历史条件
上述基本特征决定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过程是一个变革过程,完成
… Page 51…
变革的途径是实现工业化和经济现代化。那么,战后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和
经济现代化是在一种什么样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的呢?首先,发展中国家的发
展面临着更加严峻的国际环境。与过去的历史时期相比,伴随新的科技革命
和经济生活的国际化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扩展,当代垄断资本对世界经济的干
预和渗透能力更为强大。从而把在技术、经济发展中处于不利地位的发展中
国家的发展,进一步纳入发达国家主导的世界经济体系中,使其不能完全按
照自己的意愿自由地发展。结果,发展中国家要克服这些困难和阻力,需要
付出更大的代价。其次,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也面临着新的历史机遇。这不仅
是由于殖民体系的瓦解使过去的宗主国再不能象过去那样赤裸裸地进行剥
削,而且更重要的是因当代世界经济中的相互依赖关系的加深,使发达国家
不能完全脱离开发展中国家而发展,后者的发展困境给前者发展带来的阻力
是发达国家不能不顾及的。同时,发达国家要实现进一步的发展,就不可避
免地将技术、资金和对现代化生产的经营管理经验传播给发展中国家。使后
者以较小的代价取得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所急需的各种生产要素和资源,从而
有可能大大加快其工业化和经济现代化的步伐。因此,在当今历史条件下发
展中国家能否取得发展,不仅有国际环境的影响,更重要地要看其如何制定
恰当的发展战略,以趋利避害,谋求发展。
(3)发展中国家战后经济发展的基本进程
自战后初期发展中国家作为一个整体出现,其经济发展至今已有40多
年的时间。尽管与发达国家几百年的发展历史相比这一时期极为短暂,但发
展中国家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在战后这一特殊历史条件下这些国家经历
了几多成功与挫折,其经济发展呈现出异彩分呈、纷繁复杂的变化局面。虽
然同处一个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中,而由于发展中国家有着自身的矛盾运
动及其发展规律,它的经济发展历程与发达国家不尽相同。
①从战争结束到50年代中期,民族经济发展的准备时期。
民族独立是一国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二次大战使多数殖民地国家饱受
创伤,但也以此为契机掀起了战后第一个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殖民地、半
殖民地国家纷纷独立。从战争结束到50年代中期,除个别国家之外亚洲和
北非地区已基本摆脱了长达几个世纪的殖民统治,取得了民族独立。这些新
独立的国家与战前就已独立的拉美国家一道着手于发展民族经济的准备。它
们首先通过接收或赎买的办法收回国家经济主权和资源主权。如亚洲的印
度、马来西亚、菲律宾和印度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