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科学蒙难集 1106-第2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限于嘲 弄、诬蔑和攻击,而没有采取赤裸的血腥镇压。
  后来,拥护哥白尼学说的人越来越多,而且“日心说”本身也有了发展。反动 宗教势力开始恐惧了,对“日心说”的打击很快发展成为政治上的迫害与镇压。在 罗马教庭所在地意大利,表现得尤其激烈。杰出的思想家乔丹诺。布鲁诺(G。Br… uno,1548-1600)就是维护宣传哥白尼学说、捍卫科学真理的英勇殉道者。
  布鲁诺积极宣传哥白尼的“日心说”,并且比哥白尼还前进了一大步。他认为 宇宙是无限的;太阳不过是无数恒星之一;宇宙中可以居住的星球也是无限多的。 在他的著作《论无限性。宇宙和诸世界》中,有一首诗集中表明了他的观点:
  展翅高飞信心满,晶空对我非遮拦,戳破晶空入无限,穿过一天又一天,以太 万里真无边,银河茫茫遗人间。
  布鲁诺由于他的观点触犯了《圣经》上的教条,因而被基督教会视为眼中钉、 肉中剌,欲置于死地而后快。他被迫多年流亡在瑞士、法国、英国、德国。他在所 到之处,利用报告、写文章等形式,宣传哥白尼的“日心说”宇宙体系,反对陈腐 的托勒玫“地心说”宇宙体系,因此引起罗马宗教裁判所的恐惧,就用阴谋把他骗 回意大利。1592年,他在威尼斯被捕入狱。宗教裁判所妄图以酷刑迫使布鲁诺放弃 他的观点, 但是布鲁诺宁死不屈,在囚室度过7年之后,反动教会一无所得,便决 定把他处以死刑。 1600年3月17日,教会以极其野蛮的手段,火焚布鲁诺于罗马的 百花广场,罪名是:他是个“异端分子”,而且是“异端分子的老师”。真是欲加 之罪,何患无辞。在漫长的鉴监狱生活中,布鲁诺英勇顽强,毫不妥协,表现了视 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他断然拒绝要放弃自己的观点就可得到宽大的诱降降劝告, 并且公开揭发了教会的黑暗、卑鄙和无耻。1599年10月21日的档案记录中说,布鲁 诺宣布,他不打算招供,他没有做过任何可以反悔的事情,因之也没有理由这样做。
  其后,政治迫害愈来愈残酷。恩格斯说:“新教徒在迫害自然科学的自由研究 上超过了天主教徒。塞尔维特正要发现血液循环过程的时候,加尔文便烧死了他, 而且还活活地把他烤了两个钟头;而宗教裁判所只是把乔丹诺。布鲁诺简单地烧死 便心满意足了”。然而,真理是无法抗拒的,科学总是要发展的。不久,意大利物 理学家伽利略(G。Galilei,1564-1642)首次用自制的望远镜观察了天体,宣告 了一个和哥白尼学说完全符合的世界。并把在望远镜中看到的壮丽景象到处传播。 他无视教会的警告,撰写了《关于托勒玫的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这一巨著。 他根据观察事实和力学原理对“日心说”作了严密的论证,从实践和理论两个方面 批驳了“地心说”的荒谬性。这使教会愈加恐慌,他们把《对话》列为禁书。伽利 略被软禁终身,最后双目失明,死在狱中。
  (三)
  哥白尼的“日心说”之所以迟迟得不到公认,除了教会的攻击与迫害之外,错 误认识的束缚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人们对地球和其他行星是沿着以太阳为中心的 轨道运动,和太阳等恒星以及行星的周日运动是由于地球自转的缘故,迟迟不能接 受。就是因为人们凭感觉经验的错误认识,看惯了太阳、星星东升西落以及垂直上 抛的物体不偏不倚的现象,几乎都相信地球是不动的。再加教会“地心说”宇宙体 系传统观念的蒙蔽,总错误地认为哥白尼“日心说”是一种怪论,因而往往报之以 冷嘲热讽的态度。据记载,在那个年代里,有一位小镇上的教员为纪念狂欢节编写 一个讽刺、“日心说”的剧本,剧中以一个奇形怪状的教士在仰观天象的场面来嘲 讽哥白尼。一个法国诗人还写一篇宇宙长诗,嘲笑哥白尼是要叫行船停止不动,让 大地向后行走。一些顽固分子竟咒骂哥白尼是、“疯子”。错误的认识、旧的传统 观念,足以使哥白尼的学说窒息。事实上,按照哥白尼学说,地球的运动可以通过 恒星的视差反映出来。什么叫视差呢?假如我们坐在奔驰的列车上,眺望窗外的景 色。就可以看到一种有趣的景象:近处的房屋、树木等等,在我们眼前飞快地掠过, 向车后疾驰而去;而远处的群山却在缓慢地运动,似乎车外的事物都在不断地改变 着它们的方位。离列车较近的景物方位变化较大,离列车较远的景物方位变化则较 小,社种因观察者的运动而引起的外界事物改变方向的现象,就叫视差。通常,离 观察者近的物体视差大;而远离观察者的物体视差则小。那么,为什么在哥白尼的 年代,人们在夏天和冬天两个季节去观察同一颗恒星时,这颗恒星却不具有不同的 方位呢?哥白尼认为:这是因为恒星离地球的距离实在太遥远了,以致与这种距离 比较,即使地球的轨道也是小得微不足道,而视差效应也觉察不到了。望远镜发明 以后,观测天文学取得极大的进展,人们对太阳系的认识也不断深化,在正确与错 误的激烈斗争中,哥白尼学说逐步得到科学实践的证明。17世纪初德国天文学家开 普勒(J。Kepler, 1571-1630)用大量的天文观测资料证明哥白尼“日心说”是 正确的。他第一个明确指出,行星运行的轨迹是椭圆形的,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 点上,最后又用数学表达为“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与此同时,伽利略发现了木 星有四个卫星围绕着它在不停地转动,就更有力地否定了地球是宇宙中心的观念。 到了17世纪下半叶,牛顿在开普勒和伽利略工作的基础上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进 一步为哥白尼学说奠定了坚固的科学基础。1842年至1846年间,英国天文学家亚当 斯和法国天文学家勒维烈又根据万有引力定律,预言了一颗尚未发现的行星的存在 和位置。 1846年9月23日晚,柏林天文台的加勒就在勒维烈所预告的新行星出现的 位置上,发现了这颗新行星即海王星。到这时,哥白尼“日心说”才最终被证实了。 恩格斯也曾指出:“哥白尼的太阳系学说有三百年之久一直是一种假说,这个假说 尽管有百分之九十九、百分之九十九点九、百分之九十九点九九的可靠性,但毕竟 是一种假说;而当勒维烈从这个太阳系学说所提供的数据,不仅推算出一定还存在 一个尚未知道的行星,而且还推算出这个行星在太空中的位置的时候,当后来加勒 确实发现了这个行星的时候,哥白尼的学说就被证实了”。哥白尼学说冲破重重阻 力,经过科学验证和实践的检验、终于成为阐明太阳系天体运行规律的科学理论。
  哥白尼学说蒙难始末雄辩地证明:“正确的东西是在同错误的东西作斗争的过 程中发展起来的”。整个人类认识自然的历史,就是科学战胜神学、唯物主义战胜 唯心主义、辩证法战胜形而上学的历史,科学发现中有蒙难,有挫折,有逆流,有 反复,这都是暂时的。正确反映客观世界的科学真理必然会取得最终的胜利,这是 马克思主义哲学所揭示并为历史所证实的科学规律。
  亦凡公益图书馆(shuku)扫校 下一章 回目录
  第二十二章  谨防“扒手”
  ——英国地质学之父为什么未获荣誉
  18世纪中叶以后的英国,隆隆的朵器声震醒了沉睡的大地,在产业革命这个被 人们称为“第二次浪潮”的推动下,英国的工业生产正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蒸 汽机和纺纱机的问世,使生产力成倍成倍地增长,英伦三岛到处是烟囱林立,一个 个新兴的工业城市拔地而起。为了适应新兴工业的崛起,开山、找矿、筑路和兴修 水利的大军在漫山遍野摆开了战场,一向平静的山村,顿时也沸腾起来了。生产的 发展推动了科学的进步。作为“第二次浪潮”的直接产物,是一大批近代科学的脱 颖而出,而带有泥土气息的、与生产密切相关的地质学,也“在肮脏的和灰尘满地 的采矿业中成长起来” 逐步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英国著名地质学家赖尔 (C。 Lyell, 1797-1857)曾经指出:从18世纪初开始,地质研究的三个主要部门(矿 物学、地层学、古生物学)的进步,是由欧洲三个国家德国、英国、法国促成 的。关于矿物的研究,无疑是起源于德国,水成学派的首领魏尔纳(A。G。Werner, 1749-1817)为此作出了贡献。而在地层和古生物方面的研究,则主要应归功于英 国和法国的科学家史密斯(W。Smith, 1769-1839)、居维叶(G。Cuvier,1769 -1832)和布朗雅尔(A。Brongniart,1770-1847)。特别是英国的史密斯(W。 Smith, 1769-1839)可以称得上是当时地质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生物地层学的 创始人和先驱。
  史密斯是一位自学成才,砥砺成器的科学家。1769年,他出生在牛津彻其尔的 一个农民家庭,自幼丧父,家境十分贫寒。人穷志不穷。幼年的不幸和家庭的贫困, 不但没有成为史密斯前进道路上的包袱,反而成了激励他前进的动力。尽管他少年 时代仅在自己的家乡受过简单的初等教育,但是,他坚持自学,酷爱大自然,对记 录地质历史的化石有着浓厚的兴趣。并且在15岁时就走上了社会,当上了一名土地 测量员的助手——标尺工,从而开始了这位“产业革命取得辉煌成果时期的新型科 学家”的特殊的一生。
  标尺工,这是一个苦差使,不分酷日寒暑终年奔波在山林旷野之间,沐浴在风 雪雨露之中。艰苦的测量生活,不仅没有使史密斯后退,反而越干越有劲。他以苦 为乐,把大自然看作是不可多得的大课堂,贪婪地汲取着从书本上得不到的知识。 由于史密斯严于职守,刻苦学习,勤于思考,善于发现,很快就被提拔为地地测量 员,并直接参加了开凿运河、修筑道路的测量工作。开山、挖河,常常能看到平时 看不到的新鲜剖面。在新开的沉积岩层中,往往能发现各类化石。对于刻苦好学的 史密斯来说,这一层层的沉积岩层宛如是自然之书中的页页篇章,而镶嵌在地层中 的姿态万千的化石酷似书中散发着油墨清香的文字,强烈地吸引着他。史密斯的业 余时间几乎全泡在运河或是矿山工地新开挖的岩石剖面上了。他认真地观察地层的 岩性、结构,仔细测量它的厚度,小心翼翼地采挖、搜集埋藏在地层深处的化石, 并一一地记在本子上,有时甚至到了废寝忘食,乐而忘归的程度。到了夜间,史密 斯又孜孜不倦地学习有关著作,带着白天所看到的现象和发现的问题到科学著作中 导求答案。见多识广。久而久之,史密斯关于地层和化石方面的知识丰富起来了, 这个标尺工出身的工程师渐渐成了工人心中的“权威”,他们常常围拢在史密斯的 周围,问这问那。不少工人在史密斯的熏陶下,也懂得不少有关地层和化石方面的 知识。当他们在开挖地层中碰到什么新鲜奇物之处,也往往首先告诉史密斯,这样 就为史密斯能够观察到更多更好的地层剖面创造了条件。
  一次,史密斯的测量队在英国南部某一矿山采煤,在当时地质勘探还处于相当 落后的情况下,对地下煤层分布的状况尚缺乏规律性的认识,因此,采煤全凭经验, 有时还要碰运气。矿工们很自然地和史密斯谈起如何掌握煤层分布规律的问题。那 知史密斯早已是这个问题的有心人。每当发现新的煤层时,就要进行测量。史密斯 就抓住时机,在测量之后,仔细观察煤层的围岩和上下地层的特征。经过数以百计 的观测和反复比较分析,史密斯终于找到了煤层分布的一些规律。他发现煤层往往 和含有植物化石较多的某些地层有联系,因此,可以把含有某些特定植物化石的地 层作为找煤的依据。他把自己的这一认识告诉了矿工,矿工们在采煤实践中加以应 用,竟然百试百灵。辛勤的劳动开出了丰硕的科学之花。矿工们高兴,史密斯则更 高兴。这一良好的开端激励着史密斯在地层和古生物这个必然王国里继续深入地探 索着。春华秋实,寒暑更迭。经过12年的野外丰富实践,史密斯对化石和地层的认 识更加深化了。他总结多年搜集的资料发现:相邻地层所含有的化石一般都比较近 似;相反,隔开很远的地层含有的化石就极不相同了。由此得到启示,他想,是否 可以把含有相同化石的地层看作是同一时期形成的呢?看来这一尚未被当时地质学 界的著名学者、权威知晓的问题,由一个年仅27岁的青年土地测量员发现了,这就 是后来震动英国地质学界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