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中世纪宗教史-第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胡子腓特烈率领下进攻拜占庭。1190年德军进入小亚细亚,不料腓特烈 

淹死在河中,所率军队大部分返回西欧,另一部分则溃散了。英王狮心 

理查和法王腓利普二世率领英法二支十字军由海上进发。两国矛盾重 

重,东征路上一直各怀私心,明争暗斗。1191年在攻陷要塞阿克后,法 

军因国内政治纠纷撤军回国,只留下英军同萨拉丁作战。狮心王理查在 

撒拉丁的顽强抵抗下,兵力耗尽也无法攻陷耶路撒冷,只得与萨拉丁于 

1192年签定为期3年的停战和约。和约规定,耶路撒冷由萨拉丁占领, 

而萨拉丁同意西欧的朝圣香客和商人三年内自由进入耶路撒冷。至此第 

三次东征便告结束。 

     1202年教皇英诺森三世发动了第四次十字军东征。这次东征既是以 

 “收复圣地”为名,以掠夺基督兄弟为实的一次世俗性侵略战争,又是 

以“收复圣地”为名,以实现罗马教廷征服拜占庭帝国,统一基督教会, 

确立罗马教皇在整个基督教世界的首脑地位为实的一次宗教性扩张活 

动。 

     早有掠夺拜占庭之心的法、德、意封建贵族骑士和试图乘机打击自 

己的贸易对手拜占庭的威尼斯,在英诺森三世领导下于1202年集结于威 

尼斯,准备进攻拜占庭。4月十字军帮助威尼斯攻克了被匈牙利占领的港 

口萨拉城,在商妥瓜分拜占庭的协定后,1204年4月十字军攻陷了君士 

坦丁堡,将这座名城抢掠焚烧了一星期之久,所有珍贵文物、艺术品、 

文献图书损失殆尽。君士坦丁堡普世牧首区被迫于1206年迁往尼西亚。 

     十字军占领君士坦丁堡不久,在巴尔干半岛南部建立了一个“拉丁 

帝国”。皇帝鲍尔温宣布,君士坦丁堡主教由罗马教会任命,东正教归 

罗马教皇管辖。但由于拜占庭人民的顽强抵抗,拉丁神甫始终未能真正 

控制希腊教会。然而,这次东征扩大了希腊和拉丁基督教之间的深仇大 

恨,拜占庭帝国也从此一蹶不振。1261年拉丁帝国灭亡,拜占庭重新成 

为一个独立国家,但由于拉丁人的灾难性征服,早已弱小得今非昔比了。 

     第四次东征以后,十字军运动转向低潮。在这期间,1212年出现了 

最悲惨的“儿童十字军”。在一些教会狂热人士只有纯洁的儿童才能光 

复圣城的鼓吹下,法国牧童斯蒂芬和德国男孩尼古拉于1212年分别集合 

了两支12岁左右的儿童十字军。途中,水路儿童或葬身鱼腹,或被拐卖 

至埃及为奴;陆路儿童则死于饥饿和疾病者不计其数。 

     1217年在教皇英诺森三世的号召下开始了第5次东征。匈牙利国 

王,德、英、荷等国封建贵族、骑士率领雇佣军进攻埃及,至1221年完 

全失败。 


… Page 35…

     1228年德皇腓特烈二世率十字军进行第六次东征。教皇格列高利九 

世声称,德皇对耶路撒冷怀有野心,下令予以禁止。德皇无视禁令,公 

然东征。他以支持埃及苏丹共同对付其敌人大马士革总督为条件,从埃 

及苏丹那里取得了耶路撒冷等地的控制权,为此双方缔结了和约。教皇 

闻讯,愤怒出兵进攻德皇在意大利南部的领地,并联合大马士革总督, 

迫使德皇返回欧洲。1244年埃及苏丹重新占领耶路撒冷。圣城从此永远 

失去。 

     1245年教皇英诺森四世在里昂宗教会议上鼓吹组织第七次十字军。 

1248年由法王路易九世率十字军东征埃及。1250年,法王兵败被俘,4 

年后被重金赎回,第七次东征再告失败。 

     1270年法王路易九世亲率十字军进行第八次东征,目标是突尼斯。 

这时人们对十字军已普遍失去信心,无人响应,只得用金钱雇佣骑士。 

在突尼斯登陆后,全军染上瘟疫,大批死亡,残部返回法国,法王也死 

于瘟疫。 

     以后,教皇多次号召组织十字军,都未实现。十字军占领的东方领 

土先后被穆斯林收复。1291年耶路撒冷王国的最后一个据点阿克城也被 

埃及攻占,6万多基督徒被杀。至此,历时近200年的十字军东征彻底告 

终。 

      (3)十字军东征的历史影响 

     十字军东征经历了近两个世纪终于以失败宣告结束,这一事件给后 

世留下了重大影响。 

     首先,十字军东征使国王、封建贵族和教会从东方掠夺积累了大量 

财富,导致统治集团和教会中普遍出现腐化堕落,另一方面则给欧洲和 

地中海东岸一带的人民带来巨大灾难,当事各国的生命财产损失和造成 

的破坏无法估量,这又进一步加重了对农民的剥削和苦难,使西欧社会 

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 

     其次,十字军东征加深了东西方民族之间的仇恨,使伊斯兰教和基 

督教之间,拉丁民族和阿拉伯民族之间长期互相敌视,使伊斯兰教国家 

的统治者改变了过去对基督教的宽容态度,又更加深化了罗马天主教和 

希腊东正教之间的宿仇。十字军不仅未能收复圣地,援助东方基督徒兄 

弟,穆斯林势力范围却较前更为扩张,而且严重地削弱了拜占庭帝国, 

使帝国从此一蹶不振,终于15世纪中叶亡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再次,十字军东征提高了罗马教皇的权威和世俗地位,使其成为西 

欧统治集团的霸主。同时,教皇以为十字军筹款为名,使大量财富源源 

流入罗马,极大地增强了教会的经济实力,成为西欧最大的封建主,这 

些都是导致教皇权势在11世纪末至13世纪中叶达到鼎盛的重要原因, 

从而也加深了教皇与各国君王及封建领主之间的矛盾。 

     第四,十字军东征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贸易联系,使东方的财 

富大量流入西欧,刺激了西欧商业贸易的发展,推动了意大利北部城市 

和阿尔卑斯山、莱因河沿岸一些主要商道上的城市空前繁荣。同时,十 

字军东征使许多人丧失了封建制度下的土地和财产,由此大大促进了城 

镇中一种新的政治势力,即“第三等级”的形成,从而加速了社会结构 

的变化和封建制度的解体,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创造了条件。 

     最后,十字军东征使欧洲人接触了东方古老灿烂的文明,思想眼界 


… Page 36…

大开,促进了智力和文明的新觉醒。在战争中,欧洲人从东方传入了造 

纸、火药、印刷等技术,学会了许多农业种植技术和纺织工艺,取得了 

阿拉伯人和拜占庭帝国的哲学、数学、天文、医学、建筑等成果,获得 

了失传数百年的希腊哲学家的作品,这都促使中世纪西方基督教神学的 

发展在这一时期达到鼎盛。战争也促使人们研究地理,绘制地图,不但 

丰富了地理知识,而且激发了欧洲人往亚洲探险旅游的热情,这都在一 

定程度上促进了东西文化的交流,为以后文艺复兴运动开辟了道路。 



                     3。新兴修道制度与反异端活动 



      (1)西多会修道制度的再度改革 

     11世纪西欧教会改革的主要力量是克吕尼运动,它在取得巨大成功 

以后,生活逐渐奢侈起来,到12世纪,克吕尼派修院教产已十分富有, 

上层人物腐化堕落,修院会规废弃,纪律松驰,已经丧失了改革教会的 

精神,克吕尼运动趋于没落,转变成为新起教会改革者的批判对象。12 

世纪前后,西欧出现了一批新的修道团体,其中最重要的是西多会。克 

吕尼派在11世纪盛极一时,西多会在12世纪占据统治地位。 

     1098年蒙蒂埃隐修院院长罗伯特带领一批修士到第戎附近的西多旷 

野,建立了一所严守本尼狄克会规的修院,称“西多修院”或“西多修 

会”。在生活上西多会的修士们效法早期本笃会士,奋发克己,节衣缩 

食,辛勤耕作,过着一种自我否定的简朴生活。因身着未染色的粗羊毛 

衣服,被称为“白衣修士”,而本笃会士身着黑衣,被称为“黑衣修士”。 

他们重视农业劳动,却轻视文化教育。在修道制度方面,西多会吸取克 

吕尼修院的教训,不采用总院集权制,实行地方分治,各分院院长具有 

独立主权,西多院院长只是众院长中的首席院长,而非修院首领。他主 

持召开每年一次的分院长集会,共商修会大事。 

     西多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明谷的西多会隐修院院长伯尔 

纳。伯尔纳在政治上不遗余力地支持罗马教皇,积极组织第二次十字军 

和圣殿骑士团,在宗教上是一个狂热的神秘主义者。他并不敌视教会的 

世俗权力和教阶组织,而是极力攻击反教会权威的唯名论神学家阿伯拉 

尔及其学生阿尔诺德,强调基督的神秘之爱,主张靠神恩和人的意志使 

灵魂与基督结合。既注重信德,又注重善功,有力地支持了罗马教廷, 

促进了修道主义。 

     在伯尔纳的大力推动下,西多会得到了迅速发展。12世纪西多会已 

拥有300多座修道院,至13世纪便增到700多座。然而,随着教产的增 

多,西多会的纪律日益松弛起来,十字军东征的失败使普遍的宗教热情 

日趋冷漠,西多会也随之逐渐衰落了。 



      (2)异端镇压和异端裁判 

     罗马天主教会在组织十字军东征讨伐异教徒和东正教的同时,还在 

西欧内部开始了对异端的审理裁判和残酷迫害的大规模反异端活动。一 

方面进行镇压和讨伐异端的十字军战争,另一方面还专门成立了审理异 

端的宗教法庭或异端裁判所,掀开了罗马天主教史上惨烈的一页。 

     在11、12世纪的宗教改革运动中,一部分改革家把罗马教会纳入隐 


… Page 37…

修院的轨道,另一部分人则坚持游行布道,反对修道士和神职人员聚敛 

财富和生活腐化,进而否定罗马教会制定的教会法规,甚至教义,不承 

认教会的权威,因此被罗马教会定为异端,遭到了残酷镇压。 

     12世纪上半叶异端运动高涨,先后出现了阿尔诺德派、卡塔尔派、 

韦尔多派等。他们不仅反对罗马教会的腐败,而且成为西欧,特别是法 

国和意大利反专制斗争的力量,于是,教俗双方联合起来共同镇压异端 

运动。其中最著名的是对卡塔尔派的残酷镇压。 

      “卡塔尔”,希腊文意为“纯洁”。该派谴责世俗,自称纯洁,故 

也称纯洁派。它原由巴尔干半岛上的一部分保罗派信徒吸收摩尼教思想 

所形成,后由参加十字军的农民和商人传入西欧,在意大利北部和法国 

南部等地活动,其中以法国南部图鲁兹的阿尔比城最为活跃,因此又有 

 “阿尔比派”之称。该派受东方思想影响,认为宇宙有善恶两种势力, 

地上的一切属于恶魔,需要把人从恶的世界中解救出来,相信地狱和炼 

狱之说,否认洗礼和弥撒,更不承认教会能使人得救,甚至把教皇斥为 

恶魔,主张只遵从基督教导,过纯洁的禁欲生活。12世纪末阿尔比派在 

法国南部的势力已超过罗马教会,被罗马教会认为是最危险的敌人。 

     1179年教皇亚历山大三世召开第三次拉特兰宗教会议,宣布绝罚阿 

尔比异端,动员西欧各国加强暴力镇压。1209年教皇英诺森三世利用法 

国北部贵族和骑士垂涎东南部财富的欲望,组织了讨伐阿尔比派的十字 

军,宣布凡参加讨伐异端十字军者,一律不受国家法律约束,过去和将 

来所犯罪恶,都能得到教会敕免,所欠一切债务均免付利息。这支讨伐 

异端的十字军作为合法的强盗攻入图鲁兹地区,因无法从众多居民中辨 

别异端分子,随军的教皇特使便下令,“只管把他们统统杀光,让上帝 

去分辨谁是他的子民”。于是,十字军大肆屠杀劫掠,持续进行了4年 

的讨伐战争,残酷镇压了阿尔比派。1218年图鲁兹人民再次爆发起义, 

杀死了占领图鲁兹地区的十字军首领,于是,又开始了长达20多年的十 

字军战争,使法国南部经济遭到了彻底破坏,阿尔比派和南部贵族势力 

也都被摧毁了。 

     罗马教会为了对付和镇压异端,不仅派十字军进行大规模讨伐,而 

且还专门成立了异端裁判所或宗教法庭,对异端进行严厉审理和残酷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