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功了。他忘我地工作,赢得金融界的支持。他说服芝加哥商品交易所那些习惯于从事实物交易的交易商——让他们相信期货这种新型交易会有腾飞之时,能从中赚大钱。
1986年,芝加哥大学著名的金融学教授、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默顿·米勒称金融期货为联结过去与未来的“最重要的金融创新”。从1976年到1986年,金融期货的年成交额从3700万美元增长到2.16亿美元。到了1996年,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的日均外汇期货成交额为120亿美元。
当利奥绞尽脑汁,促进交易所的发展时,创立金融期货的想法在他脑子里诞生了。1972年有金融期货交易之前,芝加哥仍只从事实物交易。利奥一直关注着外汇行情,最后他得出结论:英镑汇率偏高。他认为,只有两种可能:要么英镑贬值,要么英政府以强硬态度捍卫英镑。
令利奥吃惊的是,他被告知个人不得卖空英镑,个人是不得从事外汇买卖的。银行只同在远期市场上买卖外汇的机构打交道,不与个人做生意。利奥把这一切告诉经济学家弗里德曼,弗里德曼本人也打算买卖英镑,也未被允许。弗里德曼肯定了利奥的怀疑。固定汇率制即将解体。好极了!若固定汇率能寿终正寝,利奥希望能创造出一种以外汇为基础的新金融产品,而且还要建立一个人人都能参与的外汇市场——外汇期货市场。
这对于芝加哥商品交易所来说是个破天荒的革命性的构想。为了推行这种新产品,并使其一炮打响,利奥需要支持与信任。于是,他让弗里德曼搞一项可行性研究。
世事难料。1971年,日本与西德的货币不再与美元挂钩,联系汇率开始浮动,紧接着1971年晚些时候,尼克松总统宣布关闭黄金窗口买卖,不再用黄金交换留在国外的美元。总统所以要发布这项命令,主要是因为美国国际收支出现的巨额逆差,已接近美国黄金储备总量。
1971年12月,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固定汇率制开始松动。利相信,总有一天这个体系会寿终正寝。他宣布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将成立一个有7种外汇的期货市场。1972年,国际货币市场正式投入运行。利奥的推销工作在于向整个国际社会证明:金融期货市场能有效地降低外汇交易风险,对任何从事外贸或外汇业务的机构个人都有价值。
这个新市场的诞生标志着现代期货产业的开始。该市场面临的第一个重大考验是在1976年,当时墨西哥政府让比索贬值32%。人们无法计算出比索的远期汇率,只能去求助国际货币市场,因为只有这个市场还在交易,还在报价。利奥认为这次事件是个重要的转折点:
我认为从那天起,外汇期货市场才开始大踏步前
进。我们的交易所成为当代期货业的不可忽视的重要
力量,领导着市场变革的方向,今天仍然如此。
利奥创立的第二个新市场是基于90天的国债收益与100%的差额的指数,它是收益曲线亏损的基准。指数点的作用表现在投资者能用它防范利率变动风险。国际货币市场的政府债券合同于1976年1月上市,这样,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就有了两个市场——外汇期货与利率期货。1981年又新辟了欧洲美元期货合同交易。金融期货的出现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跨国公司在向海外扩张业务时更安全,收益更有保障。1982年,S&P标准普尔500指数又粉墨登场。
科技的发展使电子交易有了可能性。利奥·梅拉梅德认为这将是他的交易所附加价值的新源泉。于是,在1987年,芝加哥商品交易所首创了全球交易所(GLOBEx)。这是世界上第一个能在营业时间以外24小时通过计算机交易的期货交易所,该系统的出现带动了其他交易所蜂拥效法。他们纷纷建立了类似的电子交易系统,在世界范围推动着人们对电子交易的接受与参与。在利奥25年的苦心经营下,芝加哥商品交易所成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期货交易市场。
然而,越来越多的评论家也开始发出责难:他们认为金融期货交易形同赌博,瞬间输赢巨大。利奥不这么认为。他对我讲述了为什么金融期货对经济发展十分重要:
这种机制在农产品与非金融交易中早就存在了。
它使生产者能套期保值,防范风险。这样他们就能最
有效、最科学地利用资本扩大经营。对于金融业而
言,这种机制哪怕不一定特别有效,至少也能起到相
同的作用。
这种机制给公司财务主管,各种金融机构的经理
们提供了一种有用的金融工具,使他们能在利率、币
值,以及其他各种金融活动的动荡变化之中立于不败
之地。这些风险无时不在,无一不最终影响到公司的
利益。他们唯一的防范之法就是参加金融工具交易,
不管是在期货市场还是涉足柜台交易。
这些交易对公众也带来好处,因为它能降低税
收。比方说,若你能使公司盈利增加,这些收入最终
会导致工资增加,就业机会增多。人们在日常经济生
活中对政府的依赖就会减少。
利奥·梅拉梅德从一名交易商起家,他认为他这一生经历了三次大转变:
我最初在交易席当交易员,我所知道的就是对涌
向交易席的一切买卖单做出反应。我能从周围人群的
眼神中察觉到他们的恐惧与贪婪,再想法击败他们。
当然,我对市场的大方向还是略知一二,然而,市场
方向常常被行情的瞬间突变打乱,被大量的买进卖出
活动打乱。在市场的涨落中,在买单与卖单的涌进涌
出中,我还是试看逐步加大交易量,我是一名优秀的
交易员,挣了不少钱。
后来,我开始从事交易所的行政管理工作,离开
了交易席。这是我的第一次大转折,我不能站在交易
席里了。我必须学会远离大厅进行交易,在办公室
里,在会议室里,甚至是在大厅,但却不在交易席中
做买卖,我必须学会用不同的交易方式进行工作。我
必须对市场走向有更清晰、更坚定的认识,而不是被
小幅波动所左右。我不能再象现场的交易员那样身临
其境地体察行情变化。我得从事长线大宗买卖,我的
依据是市场的重大的根本性的发展。从更大的意义上
讲,我更需注意头寸,而不仅仅是日常的交易活动。
这是在1971年。我是从60年代初开始干交易的。10
年后,我必须有所转变,因为我开始管理整个交易所
了。
这的确是很困难的转变。我不能再靠当年在交易
现场的感觉了,不能再只依靠别的交易员的眼神了。
真是很难。事实上,我花了一年才学会该怎样远离交
易席进行交易。
大约10至12年之后,我又面临一次大转变,那
是电脑时代的来临。我当时已相当忙,交易所的发展
远远超出了我的想像。我们是世界级的交易所。我基
本上天天都不在交易大厅。于是我得学会跟显示屏上
的数字和资讯打交道。这不是一个很困难的转变。
我的耳边不再有噪声,面前仅有一个不变的屏
幕,上面的价格变化和信息流动时刻不停。大约一年
以后,我才有了一点感觉,我能凭上面的数字作出判
断,不再靠声音吃饭,我靠的是信息。我更依赖于屏
幕上的们位变化。今天,我就是在这种环境中从事交
易,我能变,我想别的交易员也能更新他们的技能。
利奥曾就金融期货摘过讲座,他引用了圣经中约瑟夫告诉埃及法老收储7年的丰粮以应付7年之荒的故事。美国的农物主就一直是这么干的。他们用期货合同来防范来年的丰收造成价格大跌、欠收引起粮价狂涨的局面。现在,我们着眼于未来,想像期货还能包括什么东西进去?会不会有电力、住房、保险,或是饮用水期货合同的出现?
在利奥在芝加哥商品交易所这个新环境里不到一年,一种新颖的电子——迷你型S&P期货期权合同引进了。合同标的5万美元,保证金仅为2100美元,可在互联网上让投资者购 得。这是一个划时代的举措,它第一次使小投资者有可能利用高科技手段进入芝加哥商品交易所。
随着电子——迷你型S&P合同的开发, 我们又
成为了期货业的先驱。领导着这个行业迈向激动人心
的自由的天地。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将最复杂的电子交
易系统同互联网相联,同时又保留了大额叫卖方式的
效率,从而把各种交易方式的精华带入股票期货市
场。
这种新的投资形式不仅会使市场实现民主化,同时也使电子交易走进了交易大厅。新一代精通电话的金融投资者将用Email代替书信,成为使用互联网提供的电子交易媒介的最大用户。他们可以先在网上的模拟交易程序上进行操练,然后再进入新合同买卖。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的网址主员上有现场报价,并且提供教材。喜欢电脑化交易的交易大厅交易席的交易员也能进入电子一迷你型交易席进行合同电子交易。人们预计,这两大类型的交易员将创造市场流动性的基础。
利奥·梅拉梅德的故事尚未结束,相反还在延续。最近,他被任命为最高掌权者,不仅能影响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的走向,还能影响他深爱着的国际金融市场的走向。作为董事会终身顾问,利奥将一如既往投身于交易方式的推陈出新。请记住,他爱好写作,不仅写科幻小说,更在书写历史。
汤姆·斯特劳斯评迈克尔·米尔肯:
米尔肯被判有罪,我以为真是太遗憾了。在我看来,米尔肯对于现代金融业的影响,比今天任何一个人都大。滑稽的是,他总是在冒险。米尔肯认为,按资产负债比例借钱最符合他人的利益。当时的垃圾债券就是这样存在的。
克里斯·安德森这样评价迈克尔·米尔肯:
60年代末70年代初的时候,当米尔肯还在做债
券时,发现债券的大买主是美国那些最富有的家族,
那些最聪明的人。于是他也开始干起这一行来,成为
引人注目的对象。这些债券都是高回报信贷,自古代
两河流域时代起就没有听说过这么高的回报。问题在
于,谁能理解这些交易?谁认真研究过这些交易?谁
最能承担这些风险?是那些有钱人,而不是大基金,
也不是什么保险公司。
斯坦利·肖普科恩评价迈克尔·米尔肯:
我对米尔肯做生意的方法不敢苟同,但这并不能
抹煞这样一个事实:他开发了一些了不起的金融产
品。他使许多公司明白:只赢不输是可能的,拥有这
些金融产品就能赚大钱。他是金融业中很重要的人
物。但我认为他的具体操作方法不妥。一旦你试图控
制市场,你就有麻烦了。米尔肯是个创新者,我们需
要这种人。
一位名叫安的女士评价迈克尔·米尔肯:
那时我并不在他的业务圈子内,只是与在他的圈
子里的人一道工作过, 因此也遭到盘问,真是倒霉。
政府官员在调查时使用了恐吓战术。我那时正在休
假,他们找上门来,是两个税务局和证监会的官员。
我对事情一无所知。他们留下了名片,叫我给他们打
电话。你栽了筋斗了。这些人就要我讲我离职的那家
公司的一些交易问题。我也没想那么多。我到了他们
那儿,很快我就发现他们真正想问些什么了。真让人
害怕。他们对每个人都采用恐吓战术,他们盘问了我
三年,也不给你讲什么肘候是个头。一年半后,这些
人又来找我。我什么错事都没干,真让人搞不懂。当
米尔肯刑满释放后,他还是会以多种方式回来干的。
他虽不应当经纪人了,那又怎么样呢?米尔肯是个聪
明人,最精明人的生意人也有求于他。要知道,这些
人本身就已很了不起了。
要是你向业内人士提起米尔肯,人们总会说他是个目光远大的人,一个实干家和天才,敢想又敢干。但若你向圈外人提起他,你听到的是另一码事。报上的文章、电视上的记录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