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秘密机构:美国国家安全局揭秘-第4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如意算盘。由于无法得到后续空援,他们自己反遭围困。结果,艾森豪威尔同意
给予援助:派遣了中央情报局的人员和飞机往返于河内凯特比机场和奠边府对法军
进行空运补给。
    救援行动开始于1954年3 月13日。到5 月7 日奠边府陷落,被围困的法军一直
没有机会采取任何行动。在援助法军的两个来月中,中央情报局执行了682 次空投
任务。一架飞机被击落,两名飞行员丧生,许多C —119 飞机被高射炮击中,一名
飞行员严重受伤。
    与此同时,国家安全局在秘密地监听着这场冲突。国家安全局官员戴维。盖迪
说:“我对当时人们听说奠边府陷落时的情景依然记忆犹新,有人热泪盈眶……本
来只是袖手旁观的我们如今已经与法军休戚与共了。我们本来完全可以就此罢手:
封好文件,收起一切,锁上文件柜,去做其他的事。但是,我们没有这样做。结果,
我们的所作所为对后来发生的一切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中央情报局在奠边府失陷后继续在印度支那进行活动,重操起了法国人未竟的
旧业。从5 月中旬到8 月中旬,美国的C119飞机一直给被围困的法国前哨阵地空投
救援物资,并且在全国范围内空运物资。对越南垂涎欲滴的法国人将被热衷于反共
的美国人取而代之,尽管当时一份国务院秘密情报承认“找不到任何可靠的证据表
明胡志明确实受命于莫斯科”。
    1961年1 月,肯尼迪人主白宫之时,越南的局势已经波澜不惊,犹如遥远海域
中缓缓拱起的细小浪花,令人难以察觉。经过8 年苦战,上万人死亡,法国人从奠
边府被赶出了越南,留下了一片地形复杂的非武装地带(非军事区)。这片无人的
恐怖地带将越南的细腰切断,把亲共的北越与投靠西方国家的南越一分为二。当时,
派驻到越南的美国顾问有685 人。自1954年开始,美国对越南的经济投人已累计高
达20亿美元。
    越来越多的关于越共向南越不断渗透的报告令五角大楼惊恐不安。迫于国防部
的压力,肯尼迪派遣了几支直升机小分队和特种部队进驻越南。此后南越陆军也开
始游说美国政府,请求给予他们情报信息方面的援助。几年来,南越官员一直在请
求国家安全局帮忙搞清来自北越的越共渗透分子的活动地点并对他们一举歼灭。但
是,考虑到要帮助他们就要提供极其机密的信息与技术,艾森豪威尔一直都没有答
应这个请求。
    迫不得已,肯尼迪对陆军做出了让步。在1961年4 月29日召开的一次国家安全
委员会上,他授权国家安全局向南越陆军提供信号情报援助。授权向南越转发情报
的代号为《通讯情报规则》的密令表明美国与外国政府同享绝密情报的事情非比寻
常。密令称:由于“南越的局势万分危急,直接威胁到美国的切身利益”,因此授
权向南越军方发送所需的信号情报“以期对越共的共产主义信息传播给予迅猛的打
击”。
    国家安全局局长、海军中将劳伦斯。弗洛斯特下令其所属部门陆军安全局立即
着手准备。几周内,国家安全局登记代号为“USM626”、对外宣称为“第三无线电
研究分队”的第400 陆军安全局特种行动分队空降到了越南。1961年5 月13日,93
名脚登闪亮皮靴的陆军密码破译专家走出了一架银色的C130运输机,踏上了西贡的
坛森哈空军基地。当时正逢牛年,牛年象征着隐忍耐心、辛苦劳作与和平满足。然
而在这个面临全面战争的国度里,找不到任何牛年的迹象。而这些不请战事的信号
情报专家们要完成窃听任务也不会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在胡志明宣布越南独立后不久,他的官员们就开始了对情报密码问题的关注。
被国家安全局截获并翻译过来的一份北越文件里提到:“在革命政权成立之初,必
须尽快研究出使用密码的方法,以确保情报通讯安全。”胡志明曾亲自告诫那些日
趋成熟的编码人员:“密码编制必须安全、迅速、精确。编码人员要团结一心,高
度警惕。”
    在和美国交战之时,胡志明称他的编码人员为“密码勇士”,并命令他们不惜
一切代价防止密码材料的丢失。胡志明在他的演讲中还树立了几个英雄形象,号召
向他们学习。1962年,海军下士、密码员布当卓乘小船执行任务时遇上了恶劣的天
气。当小船沉没时,他“毁掉了所有的密码材料……巨浪翻滚,狂风怒吼,他用尽
了最后一点力气,最终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在另一件英雄事迹中,两名密码员在
战斗中负了伤:一个踩上了地雷,“腿被炸飞”,另一个“耳朵被炸聋,血流如老
‘,然而他们依然”沉着冷静地保护着密码系统“,直到有人把他们替换下来,才
去医院就医。胡志明的演讲极大地鼓舞了年轻的编码员们。他们随后踏上了”’胡
志明小道‘,被派往南方打击美军“。
    越共的密码员们学有所成。他们在无线电波分布区布下电子鱼网,收网时常常
能收到大量的美国通讯情报。然而,他们自己很少使用无线电,而是用廉价的半导
体收音机收听河内的电台广播。除非情况万分紧急,他们一般是通过信使把情报递
送到指挥部。在近距离通讯联系中,他们使用的是功率很低的无线电设备,使美军
的窃听人员屡屡不能如愿。
    从黄昏到黎明,大半个南越或多或少成了越共的天下。他们像工蚁一样,不辞
艰辛地往返、穿梭于军事无人区。越共在南越的支持者不断增加,而反抗者则常常
被击毙。
    美国无线电定位专家负责搞准游击队员的位置,以便剿灭或逮捕他们。代号为
“白烨”的行动任务负责窃听越共渗透分子的联络网点。另一项代号为“剑齿”的
行动负责培训南越士兵截获、定位和处理明码通讯情报的技术。美国人认为解码技
术过于机密,不宜传授给南越学员。
    第三无线电研究分队的大本营设在坛森哈空军基地内南越陆军联合参谋部的一
个弃置不用的飞机库里。没有安装空调的室内温度常常超过华氏100 度。每当季风
雨来临,雨水会从门缝冲进室内,地上的积水常常深及数英寸。
    用装军粮的箱子垒起的隔墙把飞机库分成了不同的工作室。供情报分析员使用
的长工作台是由胶合板和废木料搭建成的。由于缺少椅子,为了便于工作人员站着
工作,这些工作台都高达4 英尺左右。被委派到这里的一位国家安全局官员的办公
条件也好不了多少。他说:“作为国家安全局的文职官员,我还算幸运。他们摞了
两摞军粮箱,上面搭上一块胶合板,为我做了一张桌子,还给了我把折叠椅。”但
这位官员的生活条件就要舒服多了。最初,他住在西贡闹市区的梅杰斯蒂克酒店,
后来又搬进了一套有两间卧室的别墅,与一位陆军安全局的官员同住。
    在不到七个月的时间里,美军的信号情报人员增加了一倍多。到1961年12月,
这一秘密组织已经拥有236 个成员,18个监听站。他们的情报通讯站向北延伸到军
事无人区的芙拜。在这个地方能够收集到极有价值的情报。在南越陆军信号基地还
建了一座培训南越士兵的学校。
    在野外搞情报工作既紧张又危险,正如肯尼迪总统所说,这是一场“伏击战,
而不是阵地战”,是一场和“游击队、破坏分子、叛乱分子以及刺客杀手”的较量。
首批到达越南的美国陆军密码专家中有一位名叫詹姆斯。戴维斯的能说会道的小伙
子。他当时25岁,田纳西州人,父亲是位药剂师。这位驻扎在坛森哈基地的专家奉
命到西贡附近蕨草丛生、道路泥泞的丛林地带搜寻越共游击队,一路上有全副武装
的南越士兵为他掩护。为了能使他的PRC10 便携式无线电定向装置捕捉到敌人所发
的近距离信号,他必须尽量靠近敌军。然而如果他靠得太近,则会成为敌人的猎物。
这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捉迷藏游戏:输家挨打以至丧命,赢家暂时保住性命。
    1961年圣诞节的前三天,戴维斯坐着他的吉普车,由南越士兵护送,前往西贡
西部的一个地区执行一项新的任务。就在离空军基地大约八英里的地方,他们遭到
了埋伏,自动步枪喷出的火舌封锁了他们的道路。他开着吉普车左躲有闪,躲避着
枪弹。突然,一声巨响,他被摔出了车外,一枚地雷把他的吉普车炸得四分五裂。
    戴维斯抓起了他的MI卡宾枪,跟他的同伴一起进行还击,但此时他们已经被敌
人包围。不到几分钟,就有九名南越士兵被机枪击毙。一颗子弹从后面击中了戴维
斯的头部,他倒在了血泊中。在越战中牺牲的第一个美国人是一位信号情报专家。
两周后,驻扎在坛森哈空军基地的第三无线电研究分队的秘密指挥部被命名为戴维
斯站。后来,国家安全局总部的一座营房也以他的名字命名。
    在华盛顿的美国政府看来,越战掀起的波澜日渐壮阔。肯尼迪下令中央情报局
加强在无人区以北地区的秘密活动,从而使美国进一步卷入了越南内战。夜深人静
之时,在漆黑夜空的掩护下,伞兵们拖着膨胀的降落伞悄悄滑向地面。然而,这项
派南越武装突击队到北越进行渗透的使命,由于保密措施不力,还没开始就注定了
失败的结局。在北越的北部地区,大多数突击队员刚一着陆,遇到的不是友好的笑
脸,而是枪林弹雨的袭击。
    1963年11月,肯尼迪遇刺身亡,约翰逊总统人主白宫。此时,对美国政府来说,
越南问题已经从远海巨浪发展成了拍岸惊涛。到1964年中期,进驻越南的美国军队
已经达到了1 石万人。越战每天要耗费美国纳税人约150 万美元的税金。约翰逊放
弃了中央情报局制定的已经造成了惨重损失的向北越渗透的计划,而授命参谋长联
席会议拟订更具攻击性的方案,以使胡志明打消收复南越的念头。结果出台了34A 
行动计划。由中央情报局与五角大楼联合制定的这一拙劣之计主张在北越的内陆及
沿海地区进行破坏,采取打了就跑的突袭战术。
    胡志明为了越南的独立、统一进行了长达25年的艰苦卓绝的斗争,最终赶走了
荷枪实弹的法国殖民者。甚至连国防部长罗伯特。麦克纳马拉都认为34A 计划毫无
意义。数年后,他回忆说:“当时了解34 A计划的许多人都认为这个方案基本上没
有价值,被派往北越的南越特工人员不是被抓就是被杀,而海上攻击也不过是隔靴
搔痒。”
    美军与南越军队打击来自北越游击队的同时,北越军队也在海上和陆上还击南
越的突击队。
    美国国家安全局越来越深地卷入了越南战争。国家安全局的一份报告称:“到
1964年仲夏,这个重大事件(美国对越南宣战)拉开了帷幕。无论是在事件发展的
过程之中还是在事后,美国政府中没有任何一个机构能像国家安全局那样,在决定
重大的国家事务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几年来,国家安全局的海上窃听组织海军安全组一直在想方设法收集敌方分布
在沿海地区的主要情报站发出的信号情报。长距离、高频率的海上通讯信息可以由
诸如日本的奎美站、菲律宾的圣米甘站等远离目标的大型情报通讯站接受。其他中
距离信号可以由国家安全局下属的坐落在西贡戴维斯站及军事无人区附近芙拜地区
的大型情报通讯站捕获。但是要截获近距离信号,诸如步话机及沿海范围内的联络,
则必须使天线及接收器靠近发报地点。专属国家安全局所有的大型窃听船,如“牛
津”号,在这里派不上用场。而像“普韦布洛”号那种海军拥有的小型信号情报船
也是后来才出现的。
    于是一种内装信号情报收发室、外接天线的大型钢箱装置应运而生。这些像货
运集装箱似的小钢屋被焊接在驱逐舰的甲板上。然后,驱逐舰驶近海岸,完成窃听
任务,仿佛宴会上的一个间谍,手中的鸡尾酒杯里还暗装着一个橄榄形的窃听器。
    这种装置还远不够理想。专用的信号情报船不设武器装备,外表也不吓人。而
全副武装的驱逐舰则极具震慑威力、极富挑衅之意。而且,与专用的情报船相比,
甲板上的钢箱所收集的信号情报简直是微不足道。
    1962年4 月,海军安全组开始在中国和北朝鲜近海海域执行信号情报侦察任务。
1964年1 月,参谋长联席会议授命在北越沿海北部湾一带增设巡逻任务。当时,参
谋长联席会议正在筹划34A 行动计划。他们认为对北越沿岸进行突然袭击可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