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人与自然 系列丛书-第7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空气湿度大,长时期缺乏日照,使人觉得潮闷难耐。这时,衣物也往往发霉变质,因此梅雨又有“霉雨”之称。 
  梅雨在江淮各地的开始和结束时期,所谓入梅期和出梅期并非一致。在长沙、南昌、温州一线以南地区,也就是东南丘陵一带,平均在5月10日前后入梅,6月10日前后出梅。在长江中、下游,武汉、九江、南京、上海一带,平均在6月10日前后入梅,7月10日前后出梅。所以梅雨时期由南往北推迟。但入梅、出梅日期,有时差异较大,可达半月至20天。梅雨期的长短也不一样,有的年份可长逾一个月,有的年份入梅刚不到10天就出梅了。 
  还有的年份可出现“空梅”。“空梅”是指6~7月江淮地区没有出现雨季,雨带从华南一下跳到黄河流域,这里天气干旱。 
  梅雨的形成是我国南方的暖气流和北方的冷气流僵持在江淮一带所引起的。原来在4、5月间,北方冷空气的势力还相当强,江淮和长江流域仍在它的控制下。到了5月底6月初以后,随着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逐渐增强,向北推进至长江一带,这时冷空气虽然有所减弱,却仍有相当的力量盘踞在长江流域,不愿轻易后退。因此,这两种气团就在江淮一带彼此抗衡交锋,相持不下,就引起了这一带长期的阴雨天气。一直到南方暖空气势力进一步加强,冷空气败北而去,江淮流域处在单一副热带暖高压的控制下,天气转为晴朗少雨,梅雨期才算结束。 
  梅雨期的长短及其雨量的多少,来去的迟早都对这个地区的农业生产有很大的影响,6、7月间正是水稻、棉花等春播作物开始转入生长盛期,迫切需要水分,梅雨适时而来,对农业生产是很有利的。但若梅雨期来得过早,冬小麦、油菜等夏熟作物尚未收割完毕,就会造成烂麦和菜籽发芽等损失。 
  又若梅雨期过长,雨水过多,或是“空梅”,雨水过少,因而引起涝旱,对农业生产就很不利。所以根据梅雨天气的变化特点,梅雨时期既要注意疏通沟渠以利排水,防止洪涝,又要注意保蓄水源以便灌溉,预防干旱。 
  春光常驻的地方 
  春天给人带来温暖,给大地带来生机。桃红柳绿,鸟语花香。谁不愿春光永驻?谁不对春天留恋? 
  可地球上有春光常驻的地方吗?以地球之大,诚不知何处有此仙乡。但在我国确有其地,这就是西南区云南省南部地区。那里从温度上讲,3月~5月是春天,最热的7月和最冷的1月也是春天。一年四季春光常驻。 
  云南省南部地区位居低纬度,已处于热带边缘,但平均海拔高度在1500米左右。气温随地势升高而降低,所以这里最热的7月平均气温也在22℃以下(候温亦同);在冬令时,因北面的高山阻挡北方冷空气伸入,同时有来自亚洲大陆西南部的暖空气频频输进,因此即使最冷的1月平均气温也在10℃以上,这样一来,这一带全年就是既无炎夏,又无寒冬的春天气候。这里的云南省省会昆明市是全国闻名的春城。 
  不过这个四季如春的地区,却是一日之内有冬夏差别的地方。例如昆明在4月份一天中最高和最低气温平均差值可达14。7℃;1月份午后平均最高气温是15。8℃,而日出前最低气温平均只有1。7℃,已接近零度。这种情况主要是受局部地形的影响。这个地区只在海拔1500米~2000米的山顶上,才真正是四季如春又昼夜如春的长春气候。“四季如春”也是相对而言,有时寒潮光临,会使气温骤降至零度以下,不论怎样,这里的春天总是比别的地方长。 
  最闷热的地区 
  吐鲁番虽然炎热,但是由于气候干燥,又有风,汗水能够迅速蒸发,人体的热量可以大量发散,所以实际上还不是真热得不可忍耐。夏季里确实让人热得难以忍受的,是长江中下游被人称为“火炉”的地区。就一个较大范围来说,这是全国最热的地区。 
  这个地区的面积大约有100万平方公里,以仅有几千平方公里的吐鲁番和它相比,不过是区区“弹丸”之地。全国闻名的长江沿岸“三大火炉”:南京、武汉、重庆,就在这个地区。 
  这“三大火炉”究竟热到什么程度?我们来看看下面表格里的数字。 
  地名最热月平均气温 
  (℃) 
  最热月平均最高气温 
  (℃) 
  最热月平均最低气 
  温(℃) 
  暑热日 
  数 
  炎热日 
  数 
  酷热日 
  数 
  南京28。232。224。848。217。13。3。0 
  武汉29。033。025。959。722。04。5 
  重庆28。633。524。767。933。813。7 
  我们如把最高气温高于32℃的日子称为暑热日;最高气温高于35℃的日子称为炎热日;最高气温高于37℃的日子称为酷热日。由表可知,“三大火炉”每年平均都有50~70个暑热日,20~30个炎热日,3~14个酷热日。尽管它们的炎热日数和最热月平均气温都没有吐鲁番那么长和那么高,但由于地处南方,地面上到处河渠纵横,水田遍布,高温使水面迅速蒸发,空气的相对湿度增大,汗水不易蒸发,就使人感觉到闷热异常,好像比吐鲁番还要热一些。 
  南京、武汉、重庆只是长江中下游比较大而著名的三个“火炉”,其实,整个长江中下游地区又何尝不是一个很大的“大火炉”呢!比这“三大火炉”更热的地方还有的是,例如,安徽的安庆,每年有炎热日21。8天,比南京还多4。7天;江西的九江每年有炎热日25天,比武汉还多3天;四川万县有36。8天,也比重庆多3天。 
  “火炉”是怎样形成的呢?因为夏季7、8月份正是长江中下游伏旱时期,这期间亚热带高压盘踞于此,晴空万里,骄阳似火,把大地晒得“鼻孔生烟”,每天午后地面最高温度平均达到50℃~55℃,从高空下沉的气流又使空气增温,“火炉”于是生成。这个地区的那种闷热劲儿,直使你觉得度过一个暑夏好像遭了一场病一样。 
  “火洲” 
  新疆东部天山脚下的吐鲁番盆地,气候干燥少雨,夏季炎热如焚,每天午后气温都超过35℃,40℃以上的高温也屡见不鲜,7月平均气温达33℃,是我国最热的地方,自古有“火洲”之称。 
  1941年7月4日,这里曾测得47。6℃的高温,1975年7月13日又测得49。6℃的温度,创造了我国绝对气温的最高记录。如果将最高气温≥35℃的日子作为“炎热日”的指标,那么吐鲁番的炎热月平均每年有100天左右,也为全国之冠。至于地面温度,那就更高得惊人,夏季午后可达70℃以上,最高达82。3℃,把鸡蛋埋在沙中,不多会儿也能烤熟呢。古人描写吐鲁番的情景有“赤日烘云火一城”之句,是多么真实生动的描绘啊!古谓当地居民“日藏地窨夜出作”,现在仍难免如此,白天实在太热了。 
  这个“火洲”是怎样产生的呢?原来吐鲁番盆地位于我国西北内陆极端干旱地区,全年极少雨,火热的太阳几乎天天烤得这块土地发烫,况且大部分地面又为沙漠和戈壁,因此白天增温很快,这是第一;第二是周围有高山环绕,盆地内空气受热不易散发,加上从山地下沉的焚风的影响,使空气热上加热;第三是横亘于盆地中部岩石赤裸的火焰山对阳光反射强烈,起着“热源”的作用,它好像一盆火炭常年在此燃烧不熄。有了这些原因,吐鲁番盆地就天然地成了“火洲”。 
  吐鲁番的炎热气候对于农业生产来说并不一定是坏事。这里日温≥10°期间的积温高达5400℃以上,为同纬度其他地区所不及,在有水灌溉的条件下,特别适于栽培喜干热的瓜果和绒棉,如驰名中外的无核葡萄、哈密瓜(鄯善产)都盛产于此。农作物一年两熟,是稳产高产区。这里因干旱少雨,农业完全依靠灌溉。当地人民在长期与干旱斗争中,修建了世界闻名的“坎儿井”灌溉工程。“坎儿井”实际上就是从山脚引水的地下暗渠,联结竖井,利用自然倾斜的地势,把水引出地面。这种工程避免了露地水面蒸发,节省了水分,实属适应干燥气候特点的一种创举,有人把它称为我国古代三大工程之一。据统计,吐鲁番盆地现有坎儿井1100多条,盆地中70%的耕地得到坎儿井灌溉。吐鲁番盆地既有充足的热量,又有丰富的地下水,农业发展前途无限广阔。 
  我国的“冷极” 
  解放前,地理书本上都写着东北的大兴安岭北部免渡河是我国最冷的地方。1922年1月曾在那里测得最低的气温为—50。1℃,因此成了我国的“冷极”。可是在解放后,新疆北部的富蕴在1960年1月观测到—50。7℃的低温,打破了免渡河的记录;以后于1969年2月在黑龙江北部的漠河又观测到…52。3℃的低温。所以漠河的记录成为我国现有气象资料中的极端最低气温记录。 
  这样,黑龙江的漠河便是我国现在的“冷极”。 
  漠河位于北纬53°之北的黑龙江之滨,是我国最北的边镇。它为什么能成为全国最低气温的冠军呢?当然,首先是因为纬度高,冬季太阳斜射,地面增温少,白昼又短,而黑夜却很长,地面辐射失热多。但仅凭此尚不足以成为冠军,比漠河纬度更北的地方,其气温还有比它高的呢!正好它同时具备以下两个条件,所以在一定的气候变化历程中才占据了优势,这就是:1。它本身处于东亚冷空气控制之下,而当东西伯利亚寒潮南下时又成为必经之途;2。它位于河谷低地中,夜间高山上冷却的寒冷空气下沉,造成了“冷库”效应。 
  不过,应该说明,漠河的气温是气象站中的记录,实际上,我国最高山峰珠穆朗玛峰地区应出现更低的气温。 
  以上说的是冬季极端最低气温。但我们知道,气温极端最低的地方并不一定是全年最冷的地方。漠河在冬季虽然很冷,在夏季却日照充足,白昼又长,气温并不很低,7月份平均气温也升到18。2℃,还可种植春麦、大豆、土豆等。就全年气温而论,我国各月都像寒冬腊月一样的地方是在藏北高原。 
  那里最热月平均气温也只有6~10℃,全年7个月以上的时期大地封冻,日最低温度通常都在0℃以下,除了少数极耐寒的植物以外,几乎什么作物都不能生长。从这个方面说,藏北高原才是我国真正的“冷极”。须知那里是“地球的第三极”呵! 
  我国的“雨极”和“干极” 
  我国位于欧亚大陆东南部,濒临太平洋西岸,是季风气候发达的区域。 
  由于全国幅员辽阔,降水的分布很不均匀,总的是东南部沿海地区受东南和西南季风影响,湿润多雨;而西北内陆地区,季风鞭长莫及,降水极少,十分干旱。就东南部来说,一般愈近海,降雨愈多,但也不尽然,它还受局部环流和地形的控制。那么哪里是我国最多雨的地方呢?根据气象台资料,我国大陆上最多雨的地方并不在沿海,而在西南部高原边缘地区。我国西南地区素有“雅州天漏”和“峨嵋天漏”的谚语,而雅州(今称雅安)和峨嵋都在川西高原的前缘地带。贵州亦有“天无三日晴”的说法。不过这些地方还不是真正最多雨的地方。据现有资料,西藏的雅鲁藏布江下游河谷中巴昔卡自1931年~1950年共30年的平均年降雨量达4,495毫米,这是我国大陆上最多雨的地方。就全国范围来说,最多雨的地方又不在大陆,而在沿海第一大岛台湾剩台湾省的中部为高山,其北端基隆南侧的火烧寮(海拔420米),位于面向湿润东北信风的山坡上,除信风以外,又受夏秋季东南季风、台风和西南季风的影响,四季多雨。自1906年~1944年共38年的平均降雨量为6,557。8毫米,其中1912年竟高达8,409毫米,是全国的真正冠军,成为我国的“雨极”。 
  我国干旱少雨的西北内陆,最少雨的地方在甘肃、新疆毗邻地区及青海柴达木盆地西北部。无论从东南或西北来的外部气流都难达这里,空气湿度很低,而潜在蒸发力极大,难以形成降水条件,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25毫米以下,是一个干旱中心。其中新疆塔里木盆地东南部若羌一带年降雨量不足10毫米,就是说全年降水量仅够下一场短暂的小雨,连地面都不显湿;东部吐鲁番盆地西侧的托克逊,降雨量更少,年平均仅为5。9毫米;犹有甚者,吐鲁番盆地南部寸草不生的却勒塔格荒漠,有些年份终年不降滴雨。这些地方有时好像要下雨,但不等雨滴落到地面就在半空中蒸发掉了。因此,新疆塔里木盆地东部成为我国的“干极”。




海流 
  1952年6月,在美国海岸发现一个密封的瓶子,里面有一张卡片,卡片上写明这个瓶子是1949年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