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解放战争全记录第一卷-和战之间-第5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59年庐山会议期间,毛泽东与黄克诚说起四平保卫战时,仍持这一观点。
  据黄克城回忆:当谈起四平保卫战时,毛泽东问我:“难道四平保卫战打错了?”我说:“开始敌人向四平推进,我们打他一下子,以阻敌前进,这并不错。但后来在敌人集结重兵寻找主力决战的情况之下,我们就不应该固守四平了。”毛泽东说:“固守四平当时是我决定的。”我说:“是你决定的也是不对的。”毛泽东说:“那就让历史和后人去评说吧。” 
                  
第十五章和与战的最后选择
  50.东北局弃守长春
  民主联军四平撤守后,下一步往何处去?对此中央是有指示的。5 月19日毛泽东就有一电示,要求东北局和林彪立即布置保卫长春。电报指出:长春卫戍部队应立即开始布置守城作战,准备独立坚守一个月,不靠主力援助,而我主力则将在敌人两侧及远后方行动。
  长春还能不能守?还要不要守?罗荣桓带着病于5 月19日赶到长春,并立即去找此时已由梨树转移至范家屯的林彪。关于守不守长春的问题罗荣桓的态度很明确,不赞成守。罗荣桓指出:长春、吉林都是大城市,不利于防守,防线又宽,现在部队打得很疲劳,如果守长春,敌人从河口沿奉吉线插到吉林,就会把我们的后方打得稀烂,不但长春守不住,非退到西涡蒙古大沙漠不可。我赞成撤出长春,一直退到松花江以北。彭真等东北局领导人听取了罗荣桓的意见后一致同意撤出长春。这次会议后,林彪继续留在范家屯指挥部队撤退,罗荣桓、彭真等回到长春,组织与北局机关由铁路退往哈尔滨。
  然而,毛泽东并没有让东北局退往哈尔滨,他还是按原定的守长春的想法来给东北局下达任务的。5 月23日,毛泽东继续电令彭真、林彪,要东北局守往长春和公主岭,该电令指出:(一)望坚守公主岭。
  (二)如公主岭不能守,应坚守长春,以待谈判。
  (三)立即部署公主岭及长春的守备。
  (四)我们正在南京谈判让出长春,交换别的有利条件,但必须守住长春,方利谈判,否则不利。
  在收到毛泽东这一电示前,东北局就已经临机决定不守长春,而直退哈尔滨了,并且已付诸行动了。现在再改变已晚,毛泽东23日的指示也无法执行了。林彪和彭真只得于当日给毛泽东回电如实汇报实际情况。
  林彪在电报中称:我军自四平防线撤出后,连日一面抗击敌人,一面进行转移。白天受敌机轰炸,行军多在夜间,部队甚疲惫,被敌人切断掉队甚多,目前无法组织兵力进行战斗。已令各部如遇敌时,则向敌进路的侧面转移,避免单独决战。现具体敌情及各部具体情况,均无法得知,我电台正在转移中。
  林彪电中比较巧妙,只谈不守长春的客观的军事原因。
  彭真在电报中称:长春方面幅员广大,周围地势平坦,我兵力不足,不可能固守。为避免被迫作战,我们(林罗等)
  决定撤出长春。我们昨夜退出,现已抵哈尔滨,林仍率主力在前线指挥。
  以上彭真一电可以看出,彭真是坦诚地、直接地向毛泽东陈述了为什么退出长春的原因。
  毛泽东不愧为军事战略家,他对这两位大将十分了解,对东北的实际困难就不难理解了。
  51.且战且走退过松花江
  国民党方面在占领四平以后,其统帅部内部在今后战略安排上也有一番争论。
  费了不少代价攻占四平后,是就地停止,还是继续进攻,国民党军参谋总长白崇禧代表蒋介石的意见,提出:只要打下四平,与共产党的谈判就有了面子,不必再向长春北进;而杜聿明坚持要打长春。为此,他向白崇禧谈了自己的主张:夺取四平后如果不乘势前进,必将前功尽弃,因为“共军”扩充非常迅速,“国军”却不能尽量补充,现在停战是对“共军”有利。杜聿明还认为攻占长春等地有把握,经杜好一番争辩白崇禧才同意杜聿明按原计划继续打下去,其本人则飞往南京向蒋介石请示。
  杜聿明送走白崇禧后,立即部署了追击民主联军主力的计划,并下令给孙立人和廖耀湘:谁先进入长春,就奖励东北流通卷100 万元。谁知命令下达后,新1 军军长孙立人根本不吃这一套。此时新6 军和对军已奉杜聿明之命出发。而新二军却原地不动,原来孙立人是心里有气。新1 军在四平打了一个月,伤亡不说了,结果却让迟迟进入战场的新6 军从右翼突破,抢先占了四平,白捡了个“便宜”。孙立人还认为杜聿明指挥不公,让新1 军打硬仗,新6 军占便宜。孙立人的不服使杜聿明又增加了一块心病。
  就在这时,民主联军总部作战科长王继芳叛变投敌来到杜聿明的司令部。据国民党方面的史料记载:王继芳,四川巴中县人,现年27岁。自幼即随林彪,至今十余年。曾参加共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嗣在延安抗大毕业,曾任教官。及从林彪抵东北后,升任共军民主联军作战科长,为林彪之亲近重要部属。于5 月19日国军进驻四平街时,知共军所行非义,逞向我军投降来归。
  据东北民主联等老同志说王叛变是从迷恋上总部驻地一地主女儿后发展演变而来的。王继芳的叛变给民主联军带来了很大麻烦,一他随身携带有民主联军的部分重要文件,并向国民党泄露了大量民主联军的实际情况,使杜聿明一改以往谨慎用兵的做法,下决心调动其精锐以机械化为先导,分兵追击民主联军,甚至企图将民主联军截留在松花江南岸加以歼灭。
  这一时期,是民主联军比较困难的时期。从5 月21日,杜聿明指挥其部队以多路平行追击方式对民主联军穷追不舍。国民党军是坐着汽车或开着坦克、装甲车迂回民主联军的。民主联军不分白天黑夜迈开双腿拼命地向北走,许多部队被打散了,打乱了,与上级暂时失掉了联络。全军上下都感到奇怪,杜聿明怎么一反谨慎用兵常态,开始追着民主联军后尾打了。直到后来才获悉是失踪了的王继芳这个叛徒造成的(王继芳叛变后,一度得到国民党当局奖赏,并被授予少将军衔,调入军统机关工作。但很快就失宠了。1949年他改名换姓逃回老家重庆,混人了重庆市公安局工作,工作异常“能干”,但很快被人民政府识破关押。四野总部暨华中军区立即派人到重庆确认系王继芳后,即将王继芳押回武汉公审处决,叛徒得到了应有下场)。
  就在民主联军全力后退之际,国民党军也在齐头并进咬着民主联军后尾不肯罢休,并于5 月21日占领公主岭,22日占领范家屯,对日占领长春、海龙、德惠、农安。此后又沿长吉铁路占领九台、永吉。其第88师一部沿松花江直扑小丰满发电厂。民主联军罗华生部2 师4 团经数日急行军抢在敌军之前占领小丰满,并成功地组织防御,阻击蒋军,掩护友邻撤到松花江东岸,最后炸毁了松花江桥。
  民主联军5 月下旬撤退时的局势是非常严峻的。罗荣桓曾回忆说:“从长春撤退到哈尔滨时思想很混乱,全军无所措手足。无政府无纪律现象非常严重。各人搞各人的,各人抓各人的。有些同志把新招编来的伪满军队和新缴获来的武器,看成是自己的,不去充实和补充主力。这样的部队虽然有武器,但是很不巩固。敌人一进攻,散的散,叛变的叛变,给我们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比如,5 月29日林彪在给吉林军区领导人的电报中就反映了这些问题。林彪指出:你们炮兵团的直属队,及一门榴弹炮,共p 多人,其中大部分为革命的韩国人,另有十余日本人,因未接到你们撤退命令,在吉林附近被敌机械化步兵追上,全部被俘。此为我军进入东北,惟一的被歼的事实。
  5 月30日,林彪致电东北局指出:我在吉林附近渡江部队被敌机械化部队切断,有四个团未渡江来。该四部无电台、无地图、无群众的引路报信,并在土匪的扰乱下将遇到很多困难。而且渡江之诸部队建制皆不完全,逃亡与疲惫现象极严重。
  6 月2 日,林彪又一次致电东北局,在电文中指出:被敌隔断尚未找得之部队,梁兴初缺一个团,罗华生部缺一个营,万毅部缺四个营。万部减员最大,有的团只剩得半数。
  黄克诚的3 师也遭受严重损失。为此5 月24日他向中共中央作了报告。电报:从我所了解的东北部队部分情况及地方情况和我对今后作战意见略报如下:(一)从3 月下旬国民党进攻起,到长春撤退,我军除南满外,总伤亡1。5 万人,仅两满四个旅及一部地方部队伤亡达7000左右,7 、10旅连排干部大部换了三次,部分营级干部亦换三次,团级干部伤亡尚小,有些部队元气受到损伤,不经整训已难作战。
  (二)部队从四平撤退尚有计划,长春撤退则已有些混乱。两满四个旅,一个旅到北满,一个旅到东满,两个旅到西满,其他各部情况不明。部队非常疲劳,有些战士撤退时走不动,不愿跟走;干部因长期支持着,亦极倦怠。
  (三)干部中一般情绪不高,特别是营以下干部一般有很大厌战情绪,伤愈后不愿归队。比较好的则要求到地方工作,坏的很多逃跑、作生意、作手工,有些干部则装病到后方。这些现象是抗战八年所未有,主要是由于后方工作太差。但干部在长春撤退前逃跑尚少,在战场上一般均积极勇敢。
  (四)地方工作在西满只有法库、康平、昌图。通辽几县比较普遍的有初步基础,其他各县除县城外,乡村中有些则有了点工作,有些则完全没有工作。土匪问题尚未解决,长、哈、齐占领后,西满散匪达互万以上,进剿很难消灭,灭窜则做了。因为集中兵力在四平,亦无较多部队进剿,地方武装有部分尚不巩固。地方工作进展迟缓,是由于时间短、干部少、土匪多及干部恋着城市不肯下乡。工作作风亦有毛病等。分配土地农民情绪很高,但提得较迟,一时难普遍开展。故从西满说,我们尚无广泛的、有组织的群众基础。
  (五)整个军队与地方干部,除一部先进者外,一般渴望和平而厌战。从承德来之干部,几无愿在乡村工作者,都要求到长春、哈尔滨去。军队干部则很多要求休养,做后方工作,做地方工作。一般的战士艰苦精神比之内战与抗战时代都差了很多。黄克诚还向中共中央建议:在目前情况下,我们的作战方针不能死守城市。应以消灭敌人为主,应避免被动的守城战,采取主动的歼敌。而目前争取一个时间来整理部队,恢复疲劳,提高士气,剿清土匪,发动乡村群众为最有利。待敌分散后作战,即失掉一些城市,这样做亦较稳妥。
  5 月26日,东北局向中共中央汇报四平决战后民主联军情况,并请示今后作战方针。该电日:“东北我军经长期苦战,主力甚为疲惫。敌已占四平至长春线及郑家屯、西安至海龙线。我西满、北满甚为空虚。同时东、西、北满土匪尚未剿清,今又乘虚弥起,现敌向我军前进,我甚难作有力抵抗。今后作战方针,请中央指示。”
  5 月27日,毛泽东复电提出:目前军事方针,除以一部与敌保持接触,给以扰乱及破路外,主力应不怕丧失地方,脱离并远离敌人,争取时间休整补充。外交方针已告恩来,我方让步至长春双方不驻兵为止,此外一概不能再让,美蒋要打由他们打去,要占地由他们占去,我方绝不承认他们的打与占为合法。总之东北是未了之局,我党必须准备长期斗争,最后总是要胜利的。
  毛泽东上述指示,是其审时度势为东北革命斗争在当前形势下所提出的工作方针和斗争方针。这一指示也完全符合东北局领导成员的心愿,实际上是毛泽东已认可了东北局在四平决战后临机后撤的一系列行动的必要性。这一指示的适时下达,为东北局及时扭转战局起到了重要作用。
  52.和平是打出来的
  东北民主联军四平撤退后,国民党军气焰嚣张。杜聿明一心乘胜猛追,一举渡过松花江占领哈尔滨,全面“荡击”中共军队。但是人算不如天算,此时客观上有两件事的发生,使他不得不在松花江边收住了脚步。第一件事,就是在杜聿明的后背的南满的民主联军发起了鞍(山)海(城)战役及其他几个战斗,一下子牵住了一心北进的杜聿明主力。
  还在5 月3 日国民党军攻战本溪——而北满四平地区国共双方仍处于激战中时,为配合北满作战,民主联军辽东军区按中央军委、东北局指示,决定集中优势兵力,由第4 纵队和辽南第1 军分区部队,向中长路鞍山、营口一线守军发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