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嘉庆二十五年 (1820年),仅苏州一地,估计“吃鸦片者不少十数万人”。
道光时,吸食鸦片已不限于官府缙绅、纨袴子弟,而普及到“工商优隶,以
⑤
及妇女僧尼道士” 。当时,苏州、汉口等城市,“各种货物,销路皆疲,凡
二三十年以前,某货约有万金交易者,今只剩得半之数,问其一半售于何货,
⑥
则一言以蔽之曰:鸦片烟而已矣” 。嘉道时商市之疲软,自在情理之中。
④清代闭关政策的失败。闭关自守是明清两代封建统治者对外关系的指
导思想,其所以采取这样的政策,是基于内部的政治需要。采取这样政策的
可能性,则是中国地大物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可以无求于外国。至于统
治阶级需要的奢侈品,更有“万国来宾,种种贵重之物,梯航毕集,无奇不
①
有” 。然而,到18世纪末,这样的闭关政策已不是一厢情愿的事。地理大
发现后,西欧各国相继推行重商主义政策,进行殖民掠夺,并把对外贸易看
作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来源。但是在中国,郑和下西洋被视为一项敝政,以
致成化时 (1465—1488),兵部尚书刘大夏销毁了郑和下西洋的档案,且不
再建造宝船。中国封建统治者历来“重本抑末”,以自然经济为最高理想,
把对外贸易看作是一种“恩赐”。朱棣就说过:“商税者,国家抑逐末之民,
②
岂可为利。今夷人慕义远来,乃侵其利,所得几何,而亏辱大体多矣”。所
以,郑和下西洋,到处去撒“赏赐”,从经济上自然是敝政。
三个世纪后,清代统治者在看待对外贸易上,仍死死抱着恩赐观点,“天
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丝
③
斤为西洋各国及尔国(英国)必须之物,是以加恩体恤”。然而,蒙昧主义
终究抵档不住大炮的轰击。1757年,英国殖民势力在印度得逞后,便大举向
东扩展。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清政府订立《防夷五事》,企图遏止外
国势力的侵入。这些防范措施,包括禁止外国商人在粤过冬,禁止中国商人
向外商借款或受雇于外商,等等。防范不可谓不严,但由于清廷内部的腐败,
这些禁令如同一张废纸。1773年(乾隆三十八年),东印度公司独占鸦片专
卖权后,由印度进入中国的鸦片逐年增加。1786年(乾隆五十一年)英国占
领槟榔屿后,广州东印度公司就在当地政府的眼皮下大肆招诱华工去槟榔屿
① 马士:《中华帝国关系史》卷一。
② 《清代外交史料》,嘉庆朝卷四。
③ 《鸦片战争资料丛刊》第一册。
④ 包世臣: 《安吴四种》卷二七。
⑤ 《道光朝筹办夷务始末》卷二,黄爵滋奏。
⑥ 《林文忠公政书·湖文奏稿》卷五。
① 乾隆致英皇乔治三世诏书。
② 《明史》卷八一,食货五,市舶。
③ 《熙朝纪政》卷六。
… Page 71…
开垦。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英国借乾隆八十寿庆之机,派遣六百余人
的庞大使节团来京,要求清政府准许英国在北京派驻官员和设立商馆,要求
开放宁波、天津、舟山等通商口岸,准许英国商人在舟山附近岛屿居留和在
广州建英商住宅区,以及准与英国教士传教自由等。当然,清政府拒绝了这
些要求。
进入19世纪,英国舰船开始在沿海进行武装挑衅。嘉庆五年(1806年),
英船“天祐号”驶入黄埔,肆意残杀黄埔居民。嘉庆十二年(1807年),英
船“海王号’冰手在广州打死打伤广州居民数人。但鸦片贩子的贿赂,已“使
①
中国南方各省的官僚完全腐化”。军官吃空缺,不理操练,临阵雇人充当,
广东营伍,士兵吸鸦片也屡见不鲜。官场腐败,武备废弛,清廷的虚弱已彻
底暴露在殖民主义者面前。闭关自守政策经过两次鸦片战争,也就成为历史。
① 《马克思恩格斯论中国》,人民出版社1950 年版,第41 页。
… Page 72…
2。日本
(1)日本的土地制度
①德川时代的封建土地所有制。日本从应仁之乱(1467—1477年)到永
禄十一年(1568年)织田信长征服京都为止,经历了长达一个世纪之久的兵
燹和动乱。丰臣秀吉继承织田信长的遗业,完成了全国统一大业。丰臣秀吉
死后,德川家康于庆长八年 (1603年)就任征夷大将军,在江户 (今东京)
设立幕府,并开创了长达 265年(1603—1867年)的德川幕府统治时代。德
川幕府初期的三代将军,实行武力统治和专权政治,奠定了牢固的封建体制。
这种封建体制以幕府为中央统治机构,以臣服于幕府的各藩为统治基础,故
亦称幕藩制。
德川时代,日本人口大致稳定在2600万上下。全国农业耕种面积16世
纪末为150万町步(亦称町,1町步合0。99公顷),18世纪上叶增加到290
万町步。全部土地为封建领主所占有。德川时代的封建领地分为四种:幕府
领地、大名领地、天皇公卿领地和寺院神社领地。德川家族既是全国最高统
治者,又是最大的领主,幕府拥有的直辖领地约占全国耕地的26%。幕府统
辖全国约270个藩,各藩直接统治者称大名,大名共占有全国耕地的70%。
天皇及其臣属(公卿)在幕府体制下处于无权地位,不参预政治,但握有大
量土地。寺院神社作为封建统治的辅助工具,也占有不少土地。将军和大名
豢养有大批武士,称为家臣。武士没有领地,靠领取俸禄为生,但享有免税
和任意屠杀人民等特权。封建土地占有制和在此基础上的将军——大名——
武士封建统治结构,使日本经济长期停滞在自然经济的封建落后状态。
德川时代的封建领主都不建立庄园经济,而是将土地零碎地交给小农耕
种。占人口 80%的农民成为领主领地的世袭租佃者。当时每户平均耕种约2
町步的份地。日本的租赋称“年贡米”,即以丈量后的土地面积及土地肥瘠
为基准,以实物米计算的一种租赋形式。比如,17世纪末,农民的水田租是
四公六民,上等田每段(1/10町)确定的标准收获量为稻谷三石(l石合公
制1。804石),折合米 (糙米)1石5斗,按四公六民计算,需交租赋40%
即6斗。其余的60%即9斗,留充农民的生活费用及再生产成本。此外,相
辅而行的“毛见法”(检查每年实际收成情况)和“定免法”(根据几年中
平均租赋率而定的租赋额),是确定当年租赋额的一个依据。
农民除缴纳租赋外,还须承担种种附加税和为领主服杂役。税法在幕府
领地和各大名领地多少都有些不同。以幕府领地为例,除租赋外,尚有附加
税、杂税和赋役三种。附加税包括口米(供幕府地方机构的开销)、欠米(弥
补年贡米运送过程的损耗)、添加米 (补升量的不足)等,如果把这些都计
算在内,租率就要高得多。杂税是对山野河海的使用所课的税,如割草、砍
柴、捕鱼、狩猎、制盐等。赋役包括各种工事所摊的夫役等。
在三代将军统治时期(1603—1650年),对农民制定了严厉苛刻的政策。
除永远禁止百姓买卖田地外,为防止农民纳税能力低减,幕府于宽永二十年
(1643年)几次下令,对农民生活加以严厉限制。根据《庆安御触书》(1649
年)记载,政府对一年的农民活动作了种种规定,并要求农民刻苦节俭,如
多吃杂粮,不许随便吃米;不许买油、买茶和饮酒、饮茶;不许种植和消费
烟草,等等。
… Page 73…
德川幕府从第四代到第七代将军的65年时间 (1651—1716年),是幕
府的所谓“礼教文化政治时代”,它标志着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级的勃起。
随着过去的地域经济发展为国民经济以及贡米的商品化,农村的自然经济受
到商品经济冲击。从18世纪初,第八代将军享保时期起,封建社会开始动摇,
农民的两极分化与日俱增。享保以后,租赋从四公六民提高为五公五民,农
民租赋负担极重。而且随着幕府财政困难的加剧,征收方法也十分残酷。享
保十七年 (1732年),农村发生大饥馑,大名领地的饥民人数达到197万,
幕府领地有67万。土地虽不属农民所有,但贫困农民为生活,还是把世袭份
地抵押、典当给商人和富裕农民。商人和富农靠贩卖农村生活和生产必需品
和放高利贷,积累起大量财富,在土地兼并中成了农村新兴地主阶级。地主
将土地出租给农民,将收入的一部分作为贡米。上缴给土地的名义所有者封
建领主。因此,农民的租赋被提高到占收成的60%,或甚至达到80%。享保
时起,农民反抗领主横征暴敛的起义,矛头往往指向地主及与之相勾结的村
吏。
②检地和农业。检地 (丈量土地)开始于丰臣秀吉时期,丰臣秀吉丈量
土地的目的,是要清查全国农业耕种面积和确定租赋。为此,丰臣秀吉丈量
的要点是:制定统一的面积单位,以曲尺(约合0。303公尺)6尺3寸见方
为一步,30步为一亩,10亩为一段,10段为一町;按土地的肥瘠程度,分
别定为上、中、下、下下四个等级,统一规定标准产量。同时为此目的,统
一了升、斗的容量标准。为了将农民紧紧束缚在土地上,把土地的实际耕种
者登记在检地簿上。丰臣秀吉的检地,完成了从庄园制向新型土地制度的转
变,成为日本近代社会制度的基础。这一时期确定的单位和名称,一直沿用
到昭和时才停止。
德川幕府时代也多次实行检地 (重新丈量土地),检地的目的是企图造
成有地1町,产米10石的小农经济,并不是要保证每个农民都有份地。事实
上,农村中有地的自耕农和无地农民,从近代初期就已经存在,兼之,德川
时代限制分割土地(分割土地不得小于1町),农户除长子外,次子、三子
都不可能成为自耕农。检地时,自耕农在检地簿上登录姓名和田产,贫雇农
原则上不作登记。尽管如此,由于检地,多数农民得到了固定的耕种土地,
提高了生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加了对土地的投入,有利于农业的发展。
在礼教文化政治时代,幕府和大名不仅奖励农民勤恳务农,而且还奖励
开恳新田,发展副业。从17世纪下半叶到18世纪初,农民已普遍采用脱粒
机、水车舂米。肥料中,鳁鱼渣、鳁鱼粉、青鱼渣以及各种油渣的用量增加。
农作物除五谷外,四木 (桑、茶、楮、漆)、三草(红花、靛、麻)也已普
遍裁培。这个时代新增加的作物,还有甘蔗、甘薯、马铃薯,甚至在三代将
军时期禁忌的烟草,也开始大量种植。农业开始由单一的谷物种植向商业性
多种经营发展。17世纪末,全国已逐渐出现专业产区。靛蓝集中于四国阿波,
烟草集中于近畿和四国,茶集中于宇治、山城,甘蔗集中于萨摩(鹿儿岛),
棉花集中于河内、和泉、摄津和播摩,等等。
在奖励垦荒和商品经济的推动下,日本全国农业耕种面积,从 16世纪末
的 150万町步扩大到了18世纪上叶的 297万町步,粮食产量从1800万石增
长到2580万石。同时,农村两极分化也进一步加剧。特别是在商品经济比较
活跃的地区,如畿内和濑户内海沿岸,上层农民有能力购买和施用鱼肥、豆
粕、棉籽粕等高效肥料,提高土地收益,而下层农民无力竞争,只好缩小经
… Page 74…
营或丧失土地。到享保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