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良心论-第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①如《荀子·不苟》∶〃诚信生神。〃 
  ②简化一下,也可以说〃真诚信〃三个概念。 
  ③这正是宋儒重视〃诚〃的一个原因。 
  ④这在当代西方的一些存在主义者那里表现得很明显,存在主义者、尤其无神论的存在主义者,最重视〃真实的存在〃,萨特不遗余力地反对〃不诚〃(bad faith),于是,某些骇世惊俗的行为,其中包括某些明显伤害到他人和社会的行为,就可以因其出自〃真诚〃、出自〃本心〃而得到辩解甚至称赞,个人也可以在〃真诚〃的名下放任自己的行为。 
  ⑤我们常常能够理解某些天才艺术家的〃率性自为〃,但却不能不深深地怀疑这一准则是否能普遍化,以及不能不警惕这一准则产生广泛影响时的后果。可参见拙著《若有所思》中第 163 段∶〃什么时候可以对人性信任到这种程度呢,说∶真诚就是我们的道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8 年版。然而,我们虽然一边是怀疑和警惕,一边又对人性抱有多么巨大的希冀和期望! 
  ⑥《读通鉴论》,东汉〃平帝三〃。 
  ⑦同上。又可参见纪德的小说《伪币制造者》,其中描述了人们是多么容易自欺,多么习惯于寻找理由自欺以及不自觉地安于自欺。 
  ⑧又见司马光在《资治通鉴》〃周纪二·显王十年〃中的评论∶〃夫信者,人君之大宝也。国保于民,民保于信;非信无以使民,非民无以守国。是故古之王者不欺四海,霸者不欺四邻,善为国者不欺其民,善为家者不欺其亲。不善者反之,欺其邻国,欺其百姓,甚者欺其兄弟,欺其父子。上不信下,下不信上,上下离心,以至于败。所利不能药其所伤,所获不能补其所亡,岂不哀哉!昔齐桓公不背曹沫之盟,晋文公不领伐原之利,魏文候不弃虞人之期,秦孝公不废徙木之赏。此四君者道非粹白,而商君尤称刻薄,又处战攻之世,天下趋于诈力,犹且不敢忘信以畜其民,况为四海治平之政者哉!〃温公在此区分了明智之信与道德之信,同时指出,如果说为了功利也有必要立信的话,为了道德更有必要立信。 
  ⑨〃士何如则可谓之信矣?〃一段问答据《公羊传》,其它均据《左传·僖公九年》 
  ⑩据《左传·宣公十五年》。 
  11顺便提一下, 春秋时臣对君的关系多是说 〃信〃 而不是说〃忠〃,如《左传·成公十七年》〃人所以主信知勇也,信不叛君,知不害民,勇不作乱。〃又如《左传·宣公二年》∶〃弃君之命,不信。〃这说明了当时士的流动性,君臣关系还多是一种信约关系。 
  12《论语·为政》 
  13即〃要盟不信〃,这是春秋时代的人常说的一句话。但曹沫劫盟,逼齐桓公还侵鲁之地,桓公当时被迫答应了,后来想反悔,管仲劝他守信,此又是〃要盟亦信〃了,后之君子对此事甚推许,说明守约的关键不在要挟与否,而在盟约本身是否合乎大义。 
  14《二程遗书》卷四, 〃盟可用也,要之则不可,故孔子与蒲人盟而适卫者,特行其本情耳。盖与之盟与未曾盟同,故孔子适卫无疑。使要盟而可用,则卖国背君亦可矣。〃《二程集》第一册,第72页,中华书局1981年版。从诚信也是义务的观点看,则〃与之盟与未曾盟〃 无论如何是不能等同的, 如果说这盟会〃卖国背君〃,你可以不去〃盟〃,但不能说〃盟〃与〃不盟〃都是一样。 
  15当然,此话也可以解释说孔子在此是有所特指比方说专指只重允诺,而不重允诺之义的侠士。但我们要综合地、全面地看,如果我们对这句话的解释与孔子其它的有关言论均不矛盾,就应该被考虑进去, 作为我们的结论的一个证据,如果它与其它有关言论相矛盾,就应作为孤证而被排除。这一原则甚至适用于上述与蒲人盟约的例子。 
  16《僖公二十八年》。 
  17《昭公十九年》。 
  18《离娄章句下》。 
  19《二程遗书》卷十八。 
  20《朱子文集》卷56,〃答方宾王〃。 
  21朱子曾谈到诚、信之别,认为诚是自然底实,信是做人底实,〃诚者天之道〃是圣人之信,众人只是〃信〃,未可唤作〃诚〃。见《朱子语类》第一册,第102…103页。 
  22《二程集》第105页,中华书局,1981年版。 
  23《读通鉴论》上第 87 页〃汉昭帝三〃,中华书局 1975年版。 
  24《严复集》第一册,第 31 页,中华书局 1986 年版。 
  25曾被打成〃胡风反革命集团分子〃的张中晓曾在其《无梦楼随笔》中写道∶〃真正的政治道德是以实际政治中的合理性为基础的(无此基础,则温柔性又是单纯的主观感情),这就是诚实与负责。〃他又直接把〃诚实与负责〃称之为〃现代政治道德。〃他一定是从自己的亲身经历中体会到了〃诚实与负责〃在政治生活中的极端重要,而他的生命也正是在〃谎言、残忍与冷漠〃的三重压迫下最终夭折的,人们现在只知道这位很有才华的青年确实是死于文革初期,却甚至不知道他的准确死期和死因。其引文见《散文与人》,花城出版社1993年版,第10页。 
  25若从道德上讲,有意欺骗是在利用和践踏人们的善意,这是它的罪性中最不可饶恕的一点。 
  26如《吕氏春秋·贵信》∶〃信之为政大矣,信立则虚言可以赏矣,虚言可以赏则六合之内皆为己府。〃 
  27转引自鲍克著《说谎》第32页,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年版。 
上一页|回目录|下一页 返回首页〉学术简历〉讲授课程〉招研计划〉学术著述〉散文杂著〉翻译著作 
                  忠恕
学术著作…伦理学                      伦理学 社会史 人生哲学 返回首页〉学术简历〉讲授课程〉招研计划〉学术著述〉散文杂著〉翻译著作     《良心论》 《底线伦理》 《契约伦理与社会正义》 《道德·上帝与人》               
  
第三章:忠恕
    
   忠恕与诚信一样,作为一种内在的品质、一种内心的态度,也是我们所讨论的良心的重要内容。就象诚信的内在性是由〃诚〃字规定的一样,我们所说的〃忠恕〃的这一内在性主要是由〃忠〃字所规定的。〃恕〃也可理解为一种行为,一种对他人实际呈现的态度,但说到〃忠恕〃,我们就是在个人意识的层次上讨论〃恕〃了。单独一个〃忠〃字有许多意思,对〃忠恕〃中的〃忠〃也有不同的解释,但在我们现在所说的〃忠恕〃中,我们想对〃忠〃字取一种最直观、最便捷的解释,这就是〃出自心意为忠〃(国语·周语),〃中心曰忠〃(周礼大司徒疏)。简单地说,〃忠〃义正如其形(由〃中〃、〃心〃组成),〃忠〃义也正如其音(〃中〃或〃衷〃), 〃忠〃就是内心的意思,〃忠恕〃就是内心的恕意。
    当然,这内心的恕是必然要发出来的,既然是忠恕,是确实存在于心中的恕, 它必然要在对他人的态度中表现出来。所以,我们讨论忠恕又不能离开人际关系,我们甚至主要是从人际关系返观忠恕,使内不离外,己不离人,这正是我们整个良心论想遵循的一个原则。宋儒经常讲诚信、讲忠恕,他们所讲的的侧重在诚、侧重在忠,那是在希圣希贤,在本体的层次上讲的;而我们现在讲诚信,讲忠恕,是在常人,在伦理的层次上讲,所以侧重点要放到信,放到恕上。忠恕是被我们看成一种基本义务,看成一种具有客观根据的内心命令。
上一页|回目录|下一页 返回首页〉学术简历〉讲授课程〉招研计划〉学术著述〉散文杂著〉翻译著作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学术著作…伦理学                      伦理学 社会史 人生哲学 返回首页〉学术简历〉讲授课程〉招研计划〉学术著述〉散文杂著〉翻译著作     《良心论》 《底线伦理》 《契约伦理与社会正义》 《道德·上帝与人》               
  
第四章:忠恕
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贡问孔子∶有没有一个可以终身奉行的字呢?孔子回答道∶那不就是〃恕〃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① 
  仲弓问仁, 孔子说∶〃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邦无怨,在家无怨。〃第一句话是说敬,专指施政,第二句话就是说恕了, 是指普遍交往;最后一句则是说始终无怨,三句都是从心来说仁的。② 
  孔子说∶〃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又说∶〃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③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或者说∶〃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这就是恕道了。〃恕〃字按字面解就是〃如心〃,就是使〃己心如人心〃或〃人心如己心〃, 就是以己之心,度人之心,以心揆心,以己量人,考中度衷,设身处地。 
  具体地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当自己要对他人做什么事时,先想想自己是否愿意遇到这事,如果自己不愿意,就不能对他人做这件事。我们不愿意被偷、被抢、被杀,所以,我也不能对他人做这种事,衡量的标准当然是自己、是自己的〃不欲〃,而之所以能把别人也当成自己,对他人也用这个标准来衡量,却必须发自一种纯粹的善意,一种我们在〃恻隐〃一章中巳描述过的善意。 
  简单地说,忠恕之道也就是眼里有他人,心里也要为别人着想。这世界并不是我一个人生活在其中,这世界还有许许多多其他的人,他们和我一样,我生活,也要让别人生活(〃Live, let live〃)。而如果超越自我而取一种普遍的观点,就会看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生存和发展的权利,由此就可努力创造出一种制度的恕道来。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一个简单而朴素的道理,却是一个使人类社会得以生存、文明得以延续和发展的一个基本道理。 
  恻隐之情告诉要关心他人,而忠恕却给出了明确的命令,告诉你对他人应当做(或不做)什么。忠恕使恻隐变为明确的义务,使人上溯到他人痛苦的原因,从而抑制自己, 不去成为他人痛苦的这种原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在未听到这句话之前就感到这意思了,并在生活中常常实行它,我们在各文明的基本经典中也都可以看到类似的表述,然而,我们却还是为我们的祖先自豪,因为,把这一道理如此鲜明有力地概括为一个义务的命令并不容易,这一概括正是孔子的一个伟大功绩。我们可以说,忠恕的思想是孔子学说中一个最为光辉的思想,一个几乎无需转化就可为现代社会所用的思想,一种我们可以在今天继续发扬和光大的宝贵资源。 
  〃恕〃字不见于孔子之前的主要经典如诗、书、易中,然而,这些经典中却有些与〃恕〃有关的字,例如宽、让、宥、容等,它们也包含恕的意思。以〃容〃字为例,《尚书·梓材》说∶〃无胥戕,无胥虐,至于敬寡,至于属妇,合由以容〃, 这可以说是一种基于普遍观点的制度之恕,而《秦誓》∶〃如有一介臣,断断猗无他技,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人为有技,若己有之,人为彦圣,其心好之,不啻如其口出,是能容之,……〃则可以说是一种基于自我观点的个人之恕。然而,这还主要是一种赞美的描述,而非一个义务的命令。只是到孔子这里,恕才被明确地阐明为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并被赋予〃一以贯之〃〃终身行之〃的突出地位。 
  并且,孔子为我们展示了一个终身实行忠恕之道的崇高形象。夫子温良恭俭让,谦虚大度,何所不容?从一些小事也能略见一斑,子路少年曾欺凌孔子,孔子并不以忤己为意,可以说折服子路的正是这样一种忠恕的精神。 孔子对弟子的态度最能显示其恕意,他来者不拒,往者不追,不专制,不呆板,不是正襟危坐,不苟言笑,而是虚怀若谷,谈笑风生。对其他人孔子也是如此,甚至常透出一种自嘲的幽默,这种幽默也是从恕道中来。达巷党人讥讽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孔子说∶〃那么专执那一项呢? 是专执御呢还是专执射呢?我想还是专执御吧!〃太宰也批评孔子说〃夫子是圣者吗?怎么这么多才能呢?〃孔子听到了说∶〃太宰知道我吗?我年轻时贫贱,故多能鄙事,君子要多能的吗?不多的呀!〃当然,孔子之行忠恕巳进入一个至高的境界,已经达到了自然而然、无需着力的地步,而我们则不妨从基本的做起,把它看成一个命令,一种义务,强恕而行,推己及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一个命令,而且是以一个禁令的形式表述的。这一命令可以看作是由外向我提出的,然而却要求我取一种自我的观点。它所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