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总理办公室安插了我们的人。
纪尧姆似乎是个理所当然的人选。莱贝尔和其他的工会领袖希望总理府内有一
个心腹,帮助推动社会和政治改革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后来勃兰特也想同工会建立
一条联系渠道。纪尧姆担任这一职务还不到一年,就被提拔为负责与议会、政府各
机构和教会联系的总理首席助理,一年后,又升为高级文官,直接归总理办公室主
任埃姆克领导。不过,虽然埃姆克觉得纪尧姆很能干,但始终对他存有戒心。
人们常常问我,我们情报局是否因纪尧姆的帮助对勃兰特的东方政策的意义做
出了清楚的判断。换言之,为了搞到这些情报,是否值得冒有可能殃及勃兰特东方
政策的政治风险?我们对总理办公室内安插的人的最大期待是:国际危机尚在酝酿
期间他能够及时向我们发出警报。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是纪尧姆的工作要义。他调
到波恩前,我曾对他和其他间谍讲过,我们并不期待勃兰特的新政府偏离北约的政
策,或是放弃重整军备的道路。但我认为新政府有可能会采取步骤,缓和欧洲的紧
张局势。这一事态发展值得高度关注。
我们给纪尧姆的任务基本是政治性的,即通过他随时掌握勃兰特政府的情况。
该政府从成立之日起即陷入内部的钩心斗角。在外交政策的制定上,尤其是对德意
志民主共和国和莫斯科的政策,政府成员众说纷纭,各持己见。1970年3月勃兰特与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总理维利·斯多夫在东德首次会晤前夕,纪尧姆搞到了西德的部
分政策文件。加上通过从其他渠道得到的情报,我们对勃兰特的意图和忧虑有了更
好的了解。
纪尧姆的价值越来越高。1970年5月中旬,社会民主党计划在萨尔布吕肯召开全
国代表大会。开会期间需要在当地设立临时政府办公室,处理日常国务。纪尧姆担
任了该办公室主任。由于工作的关系,他竟一下子成了该办公室与西德外国情报局
之间的联系人!纪尧姆毫不费力地主持了办公室的工作。对他的干练和过人的工作
精力,大家众口一词。此后,他又获准接触所有的机密。
然而对于东德来说,他的真正价值在于他的政治嗅觉。根据纪尧姆的判断,我
们得以很快得出结论,勃兰特新近奉行的东方政策虽然内含种种矛盾,但却标志着
西德外交政策发生了真正的变化。我们心里因而有了底,确信勃兰特和其盟友并非
居心叵测。从这个意义上讲,纪尧姆的所作所为实际上促进了缓和。纪尧姆继续福
星高照。负责社会民主党竞选事务的主任罗伊申巴赫当时正在竞选议员。他建议19
72年大选前由纪尧姆接替他的工作。勃兰特1969年才出任总理,距任职到期为时尚
远。然而西德议会对与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签署的基本条约的信任投票险些流产。我
们暗地里付给基督教民主联盟议员施泰纳5万西德马克收买他的选票,帮助勃兰特渡
过了难关。面对如此微弱多数,勃兰特宣布于1972年4月27日提前举行大选。社会民
主党人乘竞选专列在西德全国游说时,我们这位机智勤奋的助手始终不离勃兰特左
右。
竞选期间,纪尧姆与勃兰特的关系日益加深,并有机会冷眼旁观勃兰特性格上
的缺陷。尽人皆知,勃兰特极其风流。整个竞选期间,他一直与女记者布伦谈情说
爱。勃兰特的挪威妻子鲁特不在专列上时(她在的时候住在勃兰特隔壁的房间),
纪尧姆和勃兰特的房间只有薄薄的一墙之隔。纪尧姆很快意识到,勃兰特经常和不
同的女人一起厮混。这时他已是勃兰特周内的一员。惟一让我们不放心的是,他和
政治上的密友们杯盏交错中会不会因贪杯误了正事。据我所知,整个社会民主党这
部机器似乎都是靠红葡萄酒润滑着。不过一名出色的间谍懂得如何饮酒适量。
在1972年的大选中,社会民主党人和自由民主党人组成的联盟出人意料地大获
全胜。西德历史上一个不含基督教民主联盟成员的政府首次在议会占有明显的多数。
这意味着东方政策将得到贯彻执行。电视转播社会民主党在大选结果揭晓后举行的
庆祝大会时,我们看见纪尧姆和勃兰特班子的其他成员一道满面春风地为新总理祝
酒。
那年秋天,我们的另一名间谍格罗瑙在西柏林被逮捕。他是我们最老的关系之
一,当时任西德工会联合会东德局局长。被捕时他正与东德来的人接头。不清楚是
他还是东德来见他的官员引起了西德情报局的注意。
纪尧姆和格罗瑙平时工作上有来往,不过谁也不知道对方是东德间谍。按照规
定,我们潜伏在敌国的间谍彼此之间根本不该认识,更不要说交往了。可生活中一
定存在某种迄今科学家尚未探究的法则:不该认识的人到头来一准碰到一起。格罗
瑙实际上还向我们建议过,纪尧姆是条大鱼,也许可以考虑把他争取过来!我们这
些总部的人听了又好笑又担心。当时我们正想方设法把这两人分开。就在此时,西
德反谍报机构动手抓了格罗瑙。可怜的格罗瑙从此从舞台上消失。
由于他俩彼此认识,又从事类似的政治工作,调查格罗瑙的西德人员也找了纪
尧姆了解情况。对此,我并不觉得有什么反常。纪尧姆担任勃兰特总理的亲密顾问
一事清楚地表明,当初录用他时残存的一点疑虑早已冰释。
社会民主党领导成员和议会内社民党团领袖现在每次开会纪尧姆都在场。勃兰
特喜欢在小范围内与人交谈。每逢此时,纪尧姆龟缩在不弓!人注目的角落里,沉
默不语,暗自把听到的一切记在心里。我们进一步加强了保护纪尧姆的安全措施。
与他的联系减到不能再少。他过生日时,也不再向他表示祝贺。只有特别重要的情
报他才给我们,而且是口头汇报。
1973年7月,欧洲安全和合作会议(欧安会)的首轮谈判揭开帷幕。当时任尼克
松总统安全事务助理的基辛格从战略角度出发走了一着棋,抛出一个《大西洋宣言》。
其主旨是北约组织内的欧洲成员国同意在制定欧洲大陆的防御战略时接受美国超级
大国的地位。华盛顿为了推行这一方针背着其他北约成员单独与伦敦和波恩谈判。
事情泄露后,北约组织内部顿时大哗。法国人反应尤其强烈,认为这是有意孤立他
们。
因此毫不奇怪,勃兰特总理在挪威度假期间收到的有关外交政策的电文大部分
都是涉及北约内部对《大西洋宣言》展开的讨论。当时有关这一宣言的谈判正处在
关键时刻。纪尧姆负责跟踪来往电传,并为勃兰特准备每天早上他与报纸一起看的
文件摘要。一个电视台的摄影小组来到勃兰特总理位于哈马尔不远的度假胜地拍纪
录片。摄影师把镜头对准了站在解码机旁阅读刚刚收到的一份电传的纪尧姆,做梦
也不会想到对面这个人是个王牌间谍。这段时间纪尧姆共复印了3份极其重要的电文。
第一份是尼克松用英文写给勃兰特的信,时间是1973年7月3日。信中他请勃兰
特和美国一道对法国人施压,迫使他们签署《宣言》。信上盖有“私人函件”的戳
记,并有尼克松的亲笔落款。第二份是西德驻美大使对西德和美国之间秘密会谈的
详细汇报。西德外长谢尔在会谈中告诉基辛格和尼克松,这一宣言是尼克松计算好
的一着棋,想在欧安会谈判之前加强美国的谈判地位。他看不出欧洲人为什么应当
乖乖地就范。基辛格和尼克松则表示担心,苏联的核战略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展。
如果不从技术方面加强北约的话,美国恐再也无法保证对苏联发动的地面进攻进行
首次核打击。纪尧姆从勃兰特私人电传机上撕下来的第三份电文载有勃兰特私人顾
问对整个事件的看法。他敦促勃兰特不要理睬美国人的压力,继续与法国保持良好
关系。
北约组织内的欧洲盟国对美国人的不满言论继续源源不断地从电传机上落入纪
尧姆的手中。他浏览了英国对美国这一战略方针的反对意见。巴黎的措词更为激烈。
法国外长米歇尔·若贝尔指责美国人扮演消防队,先放上一把火,然后借机冲上来
灭火。
该是勃兰特给他的外交部长写信阐述他的立场的时候了。可他对手下顾问从波
恩发来的草稿不满意,一连几小时在这份稿子上改来改去,用一杆绿色粗头水笔划
出应强调的重点并修改原来的措词。勃兰特把改好的稿子交给纪尧姆,让他用总理
的保密电传机发回波恩。纪尧姆借口原稿太乱,无法交电传室,用打字机打出了一
份干净的稿子。谁也没想起问勃兰特的那份初稿到哪里去了。
日后,在对纪尧姆的审判中,检察官特别指出:
向苏联递送涉及北约组织内部分歧的情报有可能在苏联人眼中削弱北约的威慑
力量。这种威慑力量的基础是其成员国齐心协力参加一项共同防御计划;联盟内部
的精诚团结以及敌对双方军事力量在战略上的势均力敌。其后果有可能导致苏联基
于政治和战略上的考虑采取步骤分化西方联盟,并逐步演变成采用政治高压手段……
纪尧姆后来撰写了一本回忆录。写这本书的用意之一是为了利用这件事取笑波
恩(我们情报局对原稿做了仔细的润色。一是散布假情报以保护其他的情报来源,
二是宣传我们工作的业绩和意义)。纪尧姆在回忆录里也渲染了这种印象,即我们
把勃兰特的文稿搞到手是苏联阵营内情报机构的一大胜利。他在叙述勃兰特总理在
挪威度假的那一部分的结尾处说:
波恩的绝密文件现在到了我们柏林的机要文件保管员手里。
他是指,复印完这几份文件后,他把它们放进手提箱交给联络员带回了东柏林。
人们一直对此深信不疑。谁想到多年后他的这番夸口却给我慧来麻烦。
迄今为止从未透露过的一个令人震撼的事实是,我们并没有原封不动地拿到这
批载有华盛顿与其欧洲盟国的分歧详情的有趣文件。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1973年
夏天,我们开始为纪尧姆夫妇的安全担心。挪威度完假后,克里斯特尔开始感到有
人盯梢。起初我们对她的担心将信将疑。间谍有时会患多疑症,哪怕是这一行的老
手也不例外。明明一切如常,他们也会疑神疑鬼,觉得有人跟踪自己并拍下他们的
一举一动。
然而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克里斯特尔的怀疑并非捕风捉影。在接头地点之一
的波恩一家餐馆的后花园里,她明显觉察到有人在一旁监视。两个男子坐在邻近的
一张桌旁。其中一个朝她坐的方向打开公文箱时,她一眼瞥见里面的照相机镜头。
那天她恰好刚与信使安尼塔接过头,把挪威度假期间搞到的文件微型胶卷交给了她。
好在这两位男子走进餐馆前胶卷已经易手。她们俩不愧是老手,轻松地喝完饮料后
相互分手。安尼塔提着装有胶卷的手提包来到街上,确信刚才餐馆里的两个男子中
的一个在跟踪她。她搭慢车到了科隆,然后换了几次有轨电车,在人群中钻来钻去。
可后面的尾巴始终甩不掉。她急走几步,暂时把盯梢的人甩到后面,转过街角
走到河边。为保险起见,她顺手把微型胶卷扔进了河里。海因里希·伯尔把他的最
后一部长篇小说《河边的女人》献给了莱茵河和默默流淌的莱茵河水中蕴藏的所有
秘密。我本可以助他一臂之力,告诉他一件真人真事。
审判纪尧姆时,检察机关认为这批挪威文件已落入我们手中。我们指示纪尧姆
保持沉默,让西德人继续保持这种错觉。同时也是为了不伤害纪尧姆的自尊心。他
对自己被判长期徒刑十分气愤。但一想到自己现在成了世界上大名鼎鼎的德国间谍
大王,又不无安慰。纪尧姆是个爱虚荣的人。经我们首肯,他在回忆录里编织了一
个神话,即在挪威搞到的这批文件代表了他间谍生涯的辉煌顶点。
一个情报首脑偶尔吐露真言时也没人相信。我在这里可以明言,在我们的档案
里寻找勃兰特的那批挪威文件不会有任何结果。我这样说不是因为它们在1989年被
销毁了。柏林墙倒塌后,人心惶惶。大批文件被销毁。这批年代已久的挪威文件根
本轮不上立即销毁的份儿。我也好,手下的人也好,压根儿就没有看见过它们。档
案里又怎么能有?我们对此事的一知半解还是西德方面在纪尧姆的审判中无意泄露
出来的。与原件的丰富内容相比,我们听到的不过是只鳞片甲而已。
1973年夏天,西德反谍报机构完全有理由对纪尧姆的活动产生怀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