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简明西夏史-第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原节度使沙陀部人刘知远,在太原称帝,国号汉,史称后汉。公元948
年(后汉乾祐元年),隐帝为了笼络夏州统治者,授李彝殷为侍中。同
年三月,护国节度使李守贞与永兴赵思绾、凤翔王景崇一同叛汉,派兵
扼守潼关(今陕西潼关),称秦王。派人持蜡书重币至夏州,希望彝殷
出兵相助,彝殷应其所请,出兵相助。隐帝派枢密使郭威率领大军,包
围叛军,彝殷见大势已去,为了保存实力,下令撤军,返回夏州。
公元949 年(乾祐二年),后汉隐帝为了使夏州李氏为其所用,以
静州(今陕西米脂县西)地划归李彝殷,并任命他为中书令。
公元951 年(后周广顺元年),后汉邺都留守郭威与侍卫步军都指
挥使王殷,举兵攻入开封,杀死隐帝。郭威即帝位,国号周,建都汴,
史称后周。同年,郭威加封彝殷为陇西郡王,954 年(显德元年)又封他
为西平王,但彝殷对此不予理睬,反而遣使奉表归服北汉。955 年(显德
二年),周世宗置永安军于府州(今陕西府谷县),以该州防御使折德
扆(yi 音椅)为节度使,彝殷不满德扆与己并为藩镇,以兵塞路,不许
通行。周世宗遣使责问,彝殷恐惧,被迫撤兵,公元957 年(显德四年)
彝殷见后周势力日益强盛,于是又弃北汉而附后周。
自拓跋思恭被唐僖宗任命为夏州节度使,晋封夏国公,建立了名符
其实的夏州地方政权以来,经过唐末五代,传至彝殷,历经六代,总计
74 年(881—954 年)。在这期间夏州统治者一方面通过不断寻找新的靠
山,同中央政府搞好关系,帮助中央政府“平叛”,以及利用方镇混战
之机,看风使舵,帮助一方消灭另一方,从中渔利,从而不仅使自己站
稳了脚跟,而且不断发展壮大了自己的实力(尤其是军事力量的加强,
此外,地盘也有所拓展,如增加了静州,等等);另一方面,夏州统治
者在自己管辖的范围之内,发展生产,征收赋税,任命官吏,俨然独立
王国。这种情况正如后唐明宗所指出:“夏、银、绥、宥等州,最居边
远,久属离乱,多染夷狄之风,少识朝廷之命。”①《宋史》作者在评论
夏州统治者割据称雄时也指出:
“虽未称国而王其土久矣!”②/TITLE》
这种评价,当为平允和中肯之论。
第四节 夏州地方政权的中断
一、北宋初期的夏州地方政权
① 《册府元龟》卷166,《景王部怀招第四》。
② 《宋史》卷486,《夏国传下》。
公元960 年(建隆元年)元旦,后周殿前都点检赵匡胤发动军事政
变,夺取了后周政权,国号宋,建都汴京(今开封市),史称北宋。同
年正月,李彝殷听说赵匡胤已即皇帝位,派遣银州防御使李光■奉表入
贺,同时为了讨好太祖,避匡胤父赵弘殷的讳,改殷为兴,太祖表示赞
赏。
同年三月,北汉刘钧结联代北(今山西代县北)诸部兵马攻掠黄河
以西地区,太祖命各节镇出兵,共同抵御,彝兴遣从弟彝玉率夏军抵达
麟州,北汉率兵退出,彝兴派人向宋告捷。
公元962 年(建隆三年)四月,李彝兴得知宋太祖因进行统一战争,
需要战马,遣使献良马300 匹,太祖为了嘉奖彝兴,命玉工制一玉带作
礼品,并亲自打听彝兴的腰围尺寸。他召见夏使问道:“汝帅腰围几何?
使言:‘彝兴腰腹甚大。’太祖曰:‘汝帅真福人也’”③!玉带制成,
遣使赠送,彝兴十分高兴。968 年四月,李彝兴献■牛一头于宋。
967 年(乾德五年)九月,李彝兴卒。太祖为了表示沉痛的哀悼,辍
朝3 日,赠太师,追封夏王。命其子行军司马李光■权知州事。十月,
又授光■检校太保,定难军节度使。
公元968 年(开宝元年)十月,夏州所属蕃部寇掠宋边境,宋通远
军使董遵诲派军平息,李光■派遣使者表示谢意。公元970 年(开宝三
年)九月,绥州刺史李光琇卒,羌族乘机作乱。李光琇之子李丕禄逮捕
带头叛乱者,斩首示众,杀一儆百,余党散去。李光■命丕禄暂代知州
事,并上奏朝廷,太祖命以李丕禄为绥州刺史。
公元972 年(开宝五年)三月,李光■得知赵匡胤采纳赵普“稍夺
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①,解除方镇大将权力,用文臣代替武将的
建议,内心惶恐不安,于是派遣使者入贡方物,并要求让他入朝觐见太
祖,不许。
公元975 年(开宝八年)五月,北汉刘继元招诱夏州统治者一同攻
宋,遭拒绝,于是恼羞成怒,派军1 万余人渡过黄河,进攻银州,未能
攻下。光■奏知朝廷,八月,太祖调兵遣将分五道讨伐北汉。李光■出
兵配合作战,先后攻占天朝、定朝两关,破吴堡寨(今陕西吴堡县北),
斩首700 级,获牛羊铠甲数千,取得了很大的胜利。
公元976 年(太平兴国元年)十月,太祖赵匡胤死,太宗赵光义即
位,因避光义讳,改光■为克■,太宗鉴于克■击北汉有功,加检校太
尉。
公元978 年(太平兴国三年),五月,李克■卒,其子继筠袭定难
军节度使之职,太宗为了表示哀悼,辍朝2 日,赠侍中。
公元979 年(太平兴国四年)三月,太宗亲率大军征讨北汉,继筠
为了配合太宗,命银州刺史李克远、绥州刺史李克宪率领蕃汉军队渡过
黄河,进入太原境内,以壮宋军声威。公元980 年(太平兴国五年)十
月,李继筠卒,弟继捧继位。
自公元960 年至980 年期间,宋太祖一方面用武力消灭十国的割据
势力;另一方面在同西北少数民族的地方割据政权诸如夏州李氏、府州
③ 《宋史》卷485,《夏国传上》。
① 《长编》卷2,建隆二年七月。
折氏的相处中,充满着和平共处的友好气氛。如宋夏之间政治上互通贡
使,军事上互相支援,因此,这个阶段的宋夏关系是良好的。这种良好
关系的出现,原因固然颇多,但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与宋太祖对西北
少数民族政权,采取了比较切合实际的正确的民族政策,有着很大的关
系。
宋太祖对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究竟推行了什么样的民族政策呢?简单
地说,就是“皆因其酋豪,许之世袭”①。具体地说,就是以其为众所推
的少数民族首领,统管其原来的州县,然后加官晋爵,让他们世代相沿
袭。史载:
“恤其家属,厚其爵禄,听其召募骁勇以为爪牙,凡军事悉听
其便宜处置??”②。
说明这些“豪酋”政治上所享有的优厚待遇与内地将帅差别很大。这种
内外有别的政策,大体上早在唐太宗之时就已推出,五代相袭,赵匡胤
加以沿用。这已被上述北宋初年的宋夏关系发展的史实所证明。
二、李继捧献地归宋与太宗取消夏州地方政权
如众所知,宋太祖赵匡胤自爬上皇帝宝座之日起,即采用各种手段
(包括使用武力)全力以赴地消灭方镇割据势力,但在消灭内地的方镇
割据势力比较顺利,而在处理边疆地区如同夏州李氏地方政权时,却感
到十分棘手。为什么感到棘手呢?因为第一,夏州政权是一个长期雄视
一方的,在西北少数民族中具有较高威望的所谓“恩信孚部落”的具有
地方和少数民族两重性质的割据势力,如果处理不好,必然要激化宋同
党项之间的民族矛盾;第二,夏州地方政权割据一隅,经过唐末五代的
发展、壮大,实力雄厚,如果使用武力,并不能稳操胜券;第三,找不
到取消夏州地方政权的理由和藉口。因为夏州统治者“世笃忠贞,虽为
西北之捍,可谓无负于宋者矣”①。
正当宋太宗对夏州地方政权感到棘手之时,定难军节度使李继捧作
为继承人却因其从父李克文反对而发生问题。“宗族携式,继捧不当承
袭,请遣使谕令人觐”。公元982 年(太平兴国七年)五月,继捧亲率
族人入朝,并“自陈诸父昆弟多相怨怼,愿留京师,遂献四州八县”②。
太宗当即表示接受,并亲自召见继捧于崇德殿,厚加赏赐,赐白金千两,
帛千匹,钱百万。同时,授李继捧为彰德军节度使,对其昆弟夏州蕃落
指挥使李克信等12 人,一一加官晋爵。
同年九月,权知夏州李克文来朝,太宗设宴于崇德殿,任命他为澧
州刺史,赏赐钱物很多。同时,太宗还派遣使者往谕绥州刺史李克宪,
克宪随使者一同进入首都汴京,授单州刺史。此外,还赏赐李克文、克
宪宅第于汴京,让他们永远离开夏州。太宗的上述种种措施表明他决心
将割据300 年的夏州李氏地方政权,和平地加以取消。
但宋太宗不是去调解夏州统治者的内部矛盾,而是采用取消夏州地
① 《宋史》卷318,《张方平传》。
②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3,建隆三年十二月甲辰。
① 《宋史》卷253,《论赞》。
②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3,太平兴国七年五月己酉。
方政权的这一做法,显然是错误的。其所以错误,因为第一,这种做法,
与宋太祖赵匡胤所制定的对待少数民族地方政权的既定方针——“因其
酋豪,许之世袭”相矛盾,既然允许其世袭,怎么可以又随意加以取消
呢?
第二,如前所述,夏州统治者“世有战功”,且无负于宋。在此情
况下,赵宋统治者怎么可以乘人之危,取消其统治呢?这在道义上是站
不住脚的。何况继捧献地,并非真献,而是一面献地归宋,一面却暗中
与继迁勾结反对宋朝,太宗不察真伪,而是贸然采取取消其统治的行动,
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事实证明,太宗的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它激化了民族矛盾,使党项
族内一些具有野心的酋豪叛宋自立,“使中国(宋朝)有后顾之忧”①。
从此,北宋西北边防岁无宁日,一场由李继迁领导的,旷日持久的旨在
恢复祖宗基业、重建夏州地方政权的斗争成为不可避免了。
第五节 夏州地方政权的重建
一、李继迁背宋自立及其统一党项羌诸部
李继迁生于公元963 年(乾德元年)二月,其高祖李思忠在镇压黄
巢起义中战殁,唐僖宗赠宥州刺史,曾祖李仁颜为唐银州防御使,祖父
李彝景,父李光■于后晋、后周之际,相继袭任银州防御使之职。幼年
的李继迁即“擅骑射”,长大成人后,“勇悍有智谋”②。有一次他率领
十余骑上山打猎,实然一只猛虎出现在他面前,他当机立断地命令从骑
退入林中,自己爬到一棵树上引弓射中虎眼,虎不久死去,李继迁也因
此在党项羌里成为家喻户晓的英雄。公元974 年(开宝七年)李光■授
继迁为管内都知蕃落使。李继捧入朝献地,宋政府派遣使者前往夏州发
遣李氏族人赴京之时,李继迁与其弟李继冲均持反对态度。继迁与其谋
士张浦及其族人商量对策。继迁道:
“吾祖宗食兹土逾三百年,父兄子弟列居州郡,雄视一方。今
诏宗族尽入京师,死生束缚之,李氏将不血食矣,奈何?”
继冲认为:
“虎不可离于山,鱼不可脱于渊。请乘夏州不备,杀诏使,据
绥、银,可以得志”。
张浦的意见与此相反。他说:
“不然。夏州难起家庭,蕃部观望,克文兼知州事;尹宪以重
兵屯境上,卒闻事起,朝发夕至;银州羌素不习战,何以御之?吾
闻小屈则大伸,不若走避漠北,安立室家,联络豪右,卷甲重来,
未为晚也”①。
经过辩论,继迁采纳了张浦的计谋。恰在这时,太宗派遣使者已至银州,
于是继迁诈言乳母死,需葬于郊外,将所有兵器藏于丧车之中,与其家
① 《宋史》卷258,《曹伟传》。
② 《长编》卷25,雍熙元年九月。
① 《西夏书事》卷3。
族亲信数十人,逃至“善水草,便畜牧”②的地斤泽(离夏州东北300 里,
今内蒙古自治区伊克昭盟巴彦淖尔)。并以此为根据地,统一党项羌诸
部,联辽抗宋,从而开始了他的漫长的旨在恢复祖宗基业的斗争。
如何统一党项羌诸部,使其形成拳头共同抗宋呢?当时摆在李继迁
面前的既有有利条件,也有不利因素。其有利条件是“西人以李氏素著
恩德”①。可以说李继迁所在的拓跋部在群羌中实力最强,威望最高,并
且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同时,拓跋部所建立的夏州地方政权,一直得
到中原王朝的承认,以及宋太宗错误地接受继捧献地,为李继迁找到反
宋的藉口,等等。其不利条件是党项羌诸部“虽各有鞍甲,而无魁首统
摄”②,“族帐分散,不相君长③。也就是说,党项羌内部还处于一种无
统一领导的分散状态。同时,这些分散的党项羌部,鉴于宋朝的强大和
继迁力量的弱小,在反宋与拥宋的问题上,往往徘徊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