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多年以后,1525年亨利开始同凯瑟琳不和,提出离婚。亨利也许是希望
有一个男性继承人来继承王位。凯瑟琳在婚后16年中间为亨利生了六个儿
女,但两个是死胎,另外三个在婴儿期就死去,只有一个女儿活了下来,这
就是玛丽公主。一个女继承人对于一个尚未完全巩固的国家来说是一个危
险。同时,亨利又爱上另一个叫安尼·博林的女人,但她不愿成为亨利的情
妇,除非亨利给她合法身份。最简单的解决办法是同凯瑟琳解除婚姻关系,
这样,亨利八世就可以同其他人结婚。但亨利又认为没有同凯瑟琳离婚的理
由。这里正好有一个解除婚姻关系的借口:凯瑟琳曾是亨利八世的兄长阿瑟
的第一个妻子,她同亨利八世的结合因此是与教会的婚姻法相左的。该法规
定:弟弟不可娶死去的哥哥的妻子为妻。当时亨利八世要求同凯瑟琳结婚
时,教皇朱利厄斯二世曾给过一个特别的批示,同意亨利八世与凯瑟琳的结
合。现在亨利要求教皇宣布过去的那个批文是非法的,因为它违背了上帝之
法,所以,亨利八世与凯瑟琳的婚姻可以解除,他也就可以自由地同他人结
婚。教皇感到十分愤怒,因为那是亨利自己要求教皇给他的特别批准,现在
他又要求教皇来宣布他的婚姻一开始就是非法的。
如果凯瑟琳同意亨利的安排,也就没有麻烦。但是她十分顽固,坚持她
的婚约是合法的,拒绝同亨利合作。亨利跑到了教皇那里,希望教皇能够废
除他的婚姻,他则愿意为教会干众多事情。
这个时候的教皇已经是克雷芒七世。亨利八世把这样一个想法告之教
皇,并没有想到这是一件难事,因为他的两个姐姐也曾从教皇那里得到过解
除婚姻的敕令。而亨利还要求教皇给他另外一个特别文书,批准他同安尼结
婚。
亨利的请求,来的不是时候,这个时候(1527年)查理五世的军队正攻
陷了罗马,教皇克雷芒七世实际上已成了一个软禁的俘虏。查理五世是凯瑟
琳的近亲,克雷芒教皇无法处理任何同查理五世有关的事情,他只好把事情
往后拖。两年以后,亨利变得不再耐烦。亨利听从他的大臣托马斯·克让莫
… Page 61…
的意见,把这件事情交给欧洲的大学的学者们去讨论,听取学者们的意见,
因为教皇现在的处境实际上无法办公。
1533年,亨利秘密地同安尼结了婚。5月,一个宗教法庭宣布亨利同凯
瑟琳的婚姻无效。9月,新的王后生了一个孩子,同以前的盼望相反,那也
是一个女儿,即伊丽莎白。教皇宣布把亨利开除出教。这时,国王知道不能
置教皇于不顾,但必须想个办法取消教皇在英国所具有的权威。他认识到教
皇是一个外国的势力,而英国有一项14世纪的法律禁止人们与外国势力接
触。这样一来,整个英国的僧侣就犯了与外国势力接触的戒律。亨利宣布要
对僧侣处以罚金,并要他们承认他为英国教会的首领。英国教会完全顺从了
他,向他交了罚金,并奉他为英国教会的首领。
同一年,英王禁止英国的僧侣听命于罗马。一年以后,一项法律宣布亨
利为英国教会的首领。这样,英国就与罗马教廷最终决裂。这件事情在英国
引起争论,反对派被国王镇压。著名的人文主义者托马斯·莫尔,他一度曾
是国王的大法官,也因反对亨利与罗马决裂而被处死。英国改革的主要内
容,就是否定罗马教廷具有对英国教会的领导权。在宗教信仰方面,英国教
会没有作什么更动。1539年颁布了一项《六条款》法律,重申了这一态度。
所以在英国教会同罗马教廷分裂以后,英国仍然在按照天主教的仪式和制度
举行弥撒和执行各种圣仪。
在英国,其他的宗教改革势力也相当发展。威克里夫派的传统在农村比
较有影响,而许多人文主义者一直在致力于教会改革运动。而亨利八世本人
却在为天主教的圣仪辩护,他宣布捍卫七大宗教圣仪。早在宗教改革时期,
亨利就发表过一本捍卫宗教圣仪的书,虽然有人认为这本书的质量超过了亨
利本人的水平,怀疑可能是亨利叫人代劳的。但以亨利名义发表的这本书还
是引起了震动,路德对此曾发表激烈的评论,而教皇为此授予亨利以“信仰
的保卫者”的称号。
亨利的婚姻问题仍然没有解决。在晚年的时候,他把事情弄得更糟。1536
年,亨利以通奸罪把他的第二个妻子安尼处死,然后又娶坚·塞莫为妻。不
久塞莫死于难产,于是亨利又准备娶克莱维斯的安尼为妻。克莱维斯的安尼
据说具有外交才能,同时从一幅肖像画上看她也十分美丽。但是当亨利看到
安尼本人的时候,觉得她不如画像美丽,就又把她送了回去。于是亨利又同
凯瑟琳·霍哈德结婚,后者就成为王后。但是第二个凯瑟琳与第一个凯瑟琳
的命运相同,又被处死。最后亨利娶了凯瑟琳·帕尔为妻,这第六个妻子终
于得以幸存,在亨利死(1547年)之前,她被尊为英国的王后。亨利的婚姻
故事反映了一个暴君的爱情观念,在当今英国的中、小学教科书中,用“离
婚、砍头、死亡;离婚、砍头、幸存”的顺口溜来形容这位残暴的统治者的
六位妻子的不幸命运。
亨利八世的婚姻事件,不仅仅是他个人的事情,因为它引发了英国与罗
马教会的决裂。在这以后,英国的教会就控制在君主手里,英国的宗教改革
… Page 62…
获得了成功。
4。宗教战争和宗教宽容
(1)宗教战争和宗教宽容政策
宗教改革之前,西欧的人们都是天主教基督徒,宗教冲突不是十分明
显。宗教改革运动以后,基督教分裂为天主教、路德宗教会、加尔文宗教会、
英国国教会、苏格兰长老会等各种宗派,还有激进派的教会如再浸礼派教
会。这些教会彼此之间立相争论、互相残杀和互相战争。这些冲突虽然起于
宗教问题,但买际上是同各国君主、贵族、城市民众的实际利益联系在一起
的。除了教会究竟由谁来控制这个问题以外,还因宗教是一种意识形态,当
时各国的君主,无论是新教徒,还是天主教徒,都坚持以前的信念,认为政
治上的统一必须依赖于宗教上的统一。各国的君主们都采用各种手段来迫使
自己统辖的人民信奉同样的宗教,各个教派的领袖们也怂恿世俗的统治者支
持自己的教派。结果便造成了许多宗教战争,惨痛的教训使世俗统治们终于
明白了“宗教宽容”这个词。政治统一和宗教统一的分离使一个国家内的人
民可以信奉不同的宗教,参加不同的教会。宗教宽容政策成为近代政治需要
奉行的重要的原则。
(2)法国的胡格诺战争
德国宗教改革在法国得到很多人的拥护。主张宗教改革的人士开始同天
主教会辩论,而国王则在两派之间摇摆不定。不久在法国掀起了迫害新教徒
的运动,包括加尔文在内的一些人被迫流亡国外。法国在亨利二世(1547—
1559年在位)时期设立异端审判法庭,镇压改革派人士。但是,加尔文在瑞
士改革成功后,加尔文教迅速在法国传播,在法国南部一些城市成立了加尔
文宗教会。1559年,法国的加尔文宗教徒召开全国代表会议,组成新教教会。
法国的加尔文宗教徒被称为胡格诺派 (意为新的耶稣教派)。
胡格诺派的改革运动,遭到信奉天主教的法国贵族们的仇恨。1562年3
月,一位贵族率众袭击和血洗了正在做礼拜的胡格诺派教堂,造成200多人
的死伤。这一事件导致了法国的宗教战争。在此后的30年中间,天主教派
和胡格诺派教徒之间发生一系列武装冲突。1572年,天主教圣巴托罗缪节前
夜,发生天主教派在国王的支持下袭击胡格诺派的血腥事件,杀死胡格诺派
教徒2000多人。胡格诺宗教战争使法国处于分裂之中。1573年,胡格诺派
在法国的南部和西部宣称自立共和国,天主教派贵族则组织了天主教同盟,
企图进攻胡格诺派。1589年,法国国王亨利三世 (1574—1589年在位)被
天主教多明我会的一个修士刺死,原因与他企图调解两派冲突有关。继位的
亨利四世(1589—1610年在位)原来是胡格诺派,他也想调和两派的冲突。
为了平息天主教派的反叛和巩固王位,他在1593年宣布放弃胡格诺派的宗
教信仰,改信天主教会。这样,便结束了胡格诺战争。1598年,亨利四世颁
… Page 63…
布《南特敕令》,规定了天主教为法国国教,但罗马教皇不得干涉法国天主
教会事务。《敕令》还规定胡格诺派教徒有信仰自由,有权召集自己的宗教
会议,并享有与天主教徒同样的政治权力。这个《敕令》使法国实现了教会
的民族化,并且是法国第一个实行宗教宽容的法律性文件。
(3)英国国教的形成
改革后的英国教会称英国圣公会,又称安立甘宗,简称为英国国教。国
教的教义、组织形式和祈祷形式是通过国会颁布的一系列法规规定的。1534
年,英国国会通过《至尊法案》,宣布教皇无权支配英国国教,只有英国国
王才是教会的最高首领。《法案》还规定英国有决定自己教会教义、崇拜仪
式、宣判异端和任命主教等神职的权力。1539年,国会又颁布了《取缔分歧
意见的六条信仰法案》,拒绝路德、加尔文教的教会形式,主张维护原有的
圣仪和组织制度不变。同时,亨利八世又下令镇压亲罗马分子和宗教异议分
子,并封闭了500多所天主教会的修道院,没收了其财产。
亨利八世死后,他年方九岁的儿子继承了英国王位,为爱德华六世(1547
—1553年在位)。政府的权力于是落到了一批以摄政王爱德华·西摩公爵为
首的同情宗教改革的大臣手里。爱德华六世在位时期,英国的宗教渐渐向新
教倾斜,一批在亨利八世时期因躲避迫害而流亡到瑞士的改革派人士纷纷回
国。在他们的影响下,国会取消了《六条信仰法案》,1549年又通过《教会
统一法案》,规定英国教会使用统一的官方颁布的 《公祷书》。《公祷书》
的基本内容仍然是天主教的教义。1553年支持宗教改革的诺森伯爵主持修改
《公祷书》,使其更具有新教色彩。《公祷书》规定的教会仪式于是在英国
流行了400多年。英国教会下令废除《祈祷书》规定之外的一切仪式。虽然
再版的《祈祷书》强调《祈祷书》是真正的上帝之言,却废除了死亡之时的
祈祷仪式和进行圣仪时的法案规定。“圣坛”被解释为不过是一张桌子,在
礼拜仪式时信徒的跪拜也不意味着对仪式的崇拜。1552年,国会又通过《有
关信仰的四十二条款信纲》,在伊丽莎白女王时代被修订为《三十九条款信
纲》,成为英国教会的基本教义和教会组织原则。
1553年,短命的爱德华六世死了,亨利八世的第一位妻子凯瑟琳的女儿
玛丽即位,史称玛丽一世(1553—1558年在位)。玛丽女王信奉天主教,她
大力进行恢复天主教的活动。玛丽的丈夫是西班牙贵族,也是天主教徒。玛
丽处死了英国的大主教克兰麦,因为他是一位倾向于新教的领袖人物。玛丽
镇压英国的新教徒以残酷著名,当时有一位学者福克斯编写了《殉道者传》,
在英国被奉为第二部《圣经》。在这部书中,福克斯为被玛丽处死的改革派
人士立传,把玛丽称为“血腥的玛丽”。
1558年玛丽女王死了,1559年由她的同父异母的妹妹伊丽莎白 (1558
—1603年在位)继承王位。伊丽莎白女王是一个政治家,她从政治角度出发
试图调和天主教徒和新教徒的矛盾。据说伊丽莎白女王在听说玛丽死讯时
说:“这是上帝的意愿,从我们看来,真是太好了。”伊丽莎白女王先是倾
… Page 64…
向新教,她使英国成为一个新教国家。不久,她宣布恢复爱德华时代的宗教
仪式。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