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黑"话水浒-第4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叫做职事官,用以区别寄禄官。职是指馆职(昭文馆、史馆、集贤院,秘阁等的职位),加上些虚衔如大学士,学士等,来表示高级文官的清贵地位。差遣才是真正的职权所在,一般都带有“判、权、知、直、监、提举、提点”等字,理论上算是临时性的职务。光有官名而没有差遣,就好比今天的处级科员一样,待遇上去了但毫无实权。水浒中,节度使、承宣使、防御使、团练使是官名,是单纯用来表示级别的虚衔。小苏学士的学士是个馆职。知府、通判、都监、安抚使则是差遣。到了神宗元丰年间,由于寄禄官和职事官混在一起,显得非常混乱,就将大部分寄禄官改成散官阶。元丰改制,共定了文散官、开府仪同三司到迪功郎共37阶,武散官、太尉到承信郎共52阶。比方说宋江当过的皇城使,既可用作寄禄官,又是职事官,元丰改制后,用于寄禄的官名就改成散官阶的武功大夫了。水浒中的太尉、保义郎、武功大夫、武德大夫都是武散官阶。除此之外,还有爵和勋。勋在水浒中没有出现过,我们不加讨论。爵是给宗室和贵族的,比如宋徽宗继位前的端王,就是爵的第一等——王爵。 
  现在我们来举个例子,比方说,《岳阳楼记》的作者范仲淹曾担任过的一个职位,“龙图阁直学士、户部郎中、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兼知延州”。其中户部郎中是寄禄官,元丰改制后改为朝议大夫、正六品,不过范仲淹另带馆职——从三品的龙图阁直学士,所以其地位等同于从三品,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兼知延州才是真正的差遣,经略安抚使节制一路军政大权,副使是其副手,延州知州掌管延州一州的军政大权。再举个例子,岳武穆岳飞曾担任过的一个职务,“清远军节度使,湖北路荆襄潭州制置使,特封武昌县开国子”,节度使是个官名、从二品,宋代最高武职,制置使是南宋才设置的实差遣,相当于北宋的经略安抚使,掌管一路或数州军政大权,也就是说湖北路的荆州、襄州、潭州三州均归岳飞节制,开国子是爵位的第11等。 
  从整部水浒来看,施大爷对北宋官制的了解基本上是一塌糊涂。他老人家所犯的低级错误很多。比方说梁山平定田虎、王庆之后,宋江被封为“保义郎,带御器械,正受皇城使”,卢俊义被封为“宣武郎,带御器械,行营团练使”。根据宋史职官志,皇城使相当于武功大夫,正七品官,而保义郎仅为正九品、武散官第49阶。根据宋代官员的叙迁制度,从保义郎要爬上个10多级才能到武功大夫(皇城使)这一级。卢俊义的团练使是从五品官,在宋代算相当高的武职,宣武郎则不见于宋官制中,但既然是个“郎”,级别肯定要低于“大夫”,从最低的武义大夫到武功大夫大约要爬5、6级,而从武功大夫(皇城使)要爬到团练使,大概又是10级左右的样子。从常理上讲卢俊义的官职也不应高于宋江,显然施大爷在这里是闹了个大笑话。最后平定方腊后,宋江被封的是“武德大夫楚州安抚使兼兵马都总管”,而卢俊义却是“武功大夫”,武德大夫低武功大夫1级,最多就是个正团级级别,而安抚使是个实差遣,兼管一路军政,本身就包含兵马都总管的职位,按职能相当于副省、部级文官兼正军级军官。这里施大爷又闹了另一个笑话。 
  如果完全用宋史职官志来考据水浒人物的官职,难免又有些不妥,因为可能会背离施大爷写书时的真实想法,而且有些官职根本就查不到,比如提辖、制使、都统领。再说施大爷基本上是把官、职、差遣混在一起的,常常只给出了一个,也不管是官名还是差遣。比如说施大爷把团练使置于都监之下,其实两者一个是官名,另一个是差遣,毫不相干、也没有上下级关系,团练使本身就可以兼都监这个实差。本部《“黑”话水浒》是一部游戏文章,而不是研究宋代官制的学术文章,所以将照施大爷的样子,把官、职、差遣等混在一起戏说为主。基本上是根据水浒的具体描写,再参考宋史职官志而写的个人理解,只求自圆其说。 
  要考察当时的官制,必须先要介绍一下今时的体制。国家领导人以下,总理,副总理级,下面是大军区级,省部军级,地司师级,县处团级,乡科营级。我国恢复军衔制后,根据1994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军衔条例》,共设3等10级,从上将到少尉,所对应的级别为: 
  上将:军委委员以上,各总部首长,及正大军区级。 
  中将:副大军区级 
  少将:正军、副军级 (省部级)  
  大校:正师级  (地市司局级) 
  上校:副师级(正旅) 
  上校:正团级(副旅)  (县处级)  
  中校:副团级 
  少校:正营级  (乡镇科级) 
  上尉:副营级 
  上尉:正连级  (股级)  
  中尉:副连级 
  少尉:正排副排        
第103节:水浒人物官职戏说(2)    
  水浒上出现过的官职次序为: 
  1、第12回,大名府梁中书曾带文武官员出场,排列次序是都监(闻达、李成)、指挥使、团练使、正制使、统领使、牙将、校尉、正牌军(当时索超的位置)、副牌军。 
  2、宋江清风寨一节,秦明的统制(兵马总管)高于黄信的都监、高于花荣的知寨。 
  3、武松孟州一节,张都监高于张团练。 
  4、呼延灼征讨梁山时,呼延灼的都统制应该高于韩、彭两位团练使。 
  5、关胜征讨梁山一节,关胜的领兵指挥使应高于原来的蒲东巡检司和宣赞的衙门防御使。宣赞的防御使要远高于蒲东巡检司。 
  6、梁山受招安后的第一次封官,宋江的皇城使应不低于卢俊义的团练使,虽然正史上正好相反。我们还是以水浒为准。 
  7、梁山平定方腊后的大封官,依次是宋江、卢俊义的安抚使、吴用的承宣使、关胜的大名府正兵马总管、呼延灼的兵马指挥使、其余天罡星的都统制和诸地煞星的都统领。 
  我们还需要一个假设来作为基准。从水浒上的描写来看,团练使是一个州军分区的军官,所指挥的军队最多也就在2000至3000人左右的规模,相当于一个团级的军事单位,而级别上低于州兵马都监,更低于知州,所以无斋主人将团练使对应为今天的团长,上校正团级。但查宋史职官志,团练使为从五品,相当高的武职;根据宋史上记载的武官叙迁制度,从团练使到武将最高官职节度使不过相差5级(遥郡防御使、防御使、观察使、承宣使、节度使),月薪150贯,而当时县令不过从八品,月薪15贯。我们知道现在的体制县、团是同级的,这是个矛盾的地方。从水浒上的具体描写来看,团练使是当作实差来写的,差不多一个七品中级武官的样子。无斋主人以为这里是施大爷将团练使与后世的团练混淆了,宋代团练使是个虚职,只表示高级武官的行政级别,并不到各州上任、实际统领兵马。从宋江、卢俊义的第一次封官来看,施大爷显然也认为卢俊义的团练使,要低于宋江的正七品皇城使。此外,宋代的县令也是虚职并不到县里赴任,真正执掌县政的是作为差遣的知县,而知县的寄禄官完全可以高于从八品。因此我们假定宋代的知县等同于现在的县长,水浒上的团练使(不是宋史上的团练使,下文若不加特别注明,团练使均指水浒中的团练使)等同于今天的上校正团(县处级)应该是合理的。由于本书是关于水浒的游戏文章,而不是专门研究宋代官制的学术性论文,有关官职上如果出现水浒与宋史上矛盾的情况,而水浒上又提供了有说服力的证据的情况下,采用的是水浒的说法。 
  如果依据团练使为团长的假定,并将其作为基准,则根据水浒本身提供的信息,我们可以大致滤出一个基本上符合施大爷心目中军职高低的序列。 
  安抚使、承宣使、大名府正兵马总管 –少将正军领兵指挥使、兵马指挥使、都统制 –少将正军大名府都监 … 少将副军  
  防御使 … 少将副军  
  州兵马总管、统制官 … 大校正师  
  州府都监、指挥使 … 上校副师  
  皇城使 … 上校正团  
  团练使 … 上校正团  
  蒲东巡检司 … 上校正团  
  正制使、统领使 … 中校副团  
  牙将、校尉 … 少校正营  
  正牌军 … 上尉正连  
  副牌军 … 中尉副连  
  下面我们来详细看看水浒人物的具体官职,先从中枢说起。 
  一、中枢 
  1、皇帝宋徽宗—国家领导核心 
  皇帝是当时国家的最高领导人,相当于现在的领导核心。 
  2、太师蔡京总书记兼军委副主席 
  太师是三师(太师、太傅、太保)之一,正一品,高于三公(太尉、司徒、司空)之一的宰相,最初只是个加官、表示地位尊崇,但到了徽宗政和(11111118年)年间,就变成了个实权位子。宋代的宰相名称繁多,按时期不同,有“中书侍中”、“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尚书左、右仆射”,还有“中书侍郎”、“太宰”等。比如蔡京在徽宗崇宁三年(1104年)就当过“司空行尚书左仆射”这个宰相的职位。哲宗时,又设立了“平章军国重事”一职,在宰相之上。而后蔡京升为“太师总三省事”,等同于“平章军国重事”,显然水浒中蔡京的太师职位要高于宰相(宋史上,政和末、宣和初宰相叫做“太宰”,先是余深,后为王黼)。如果将宰相对应于国务院总理的话,蔡京的位子就应该在总理和领导核心之间。所以无斋主人就将太师对应于总书记,这个高于总理、但在不兼任军委主席时又低于国家最高领导核心的位子。同样,从蔡京能够通过枢密院破格提拔关胜来看,枢密院实际上受蔡京节制,所以应该还兼一个军委副主席的位子。        
第104节:水浒人物官职戏说(3)    
  3、枢密使童贯军委委员,上将总参谋长 
  枢密院同中书省分立并称二府,枢密使主军而宰相则主政。宋史上说“枢密院掌军国机务、兵防、边备、戎马之政令,出纳密命,以佐邦治。”,枢密使相当于副宰相的级别,从一品。枢密院下设宣徵院和殿前、马军、步军三衙,三衙掌管国家的正规军禁军,似乎集总参和国防部的职能于一身。但是枢密院有个缺点就是有军令权,但无统兵权。简单说,枢密院如有军事需要可调集部队安排将领,但不具体统帅军队。所以职能上更像总参谋部,何况枢密使的地位应该是副总理级,要高于国防部长这个内阁部长职位。所以无斋主人将枢密院对应于总参谋部,枢密使对应于军委委员,总参谋长,上将军衔。 
  4、殿帅府太尉高俅上将国防部长 
  太尉是三公之一,正二品,高于节度使的从二品。元丰改制后,太尉为武散官第一级,所以应该对应为上将。查宋史并无殿帅府这一建制,当然也不存在殿帅府太尉一职了。但是看水浒上高俅的职能,似乎又掌控国家正规军禁军,80万禁军教头林冲、王进都是他的下属,身为制使的杨志也是他的部下。而且高俅能节制10个节度使(相当于大军区上将司令员)征讨梁山。水浒上也说,高俅帐下牙将极多。可见不同于枢密院,高俅的殿帅府是实际掌控统兵权的,但没有调兵的权利(枢密院的权限),类似传统兵部的职能,所以就将高俅的职位对应为国防部长。虽然北宋有兵部这个设置,但从水浒上看,好像这个兵部形同虚设,所有跟军事相关的事宜,不是通过枢密院就是殿帅府。所以无斋主人将殿帅府对应为国防部。 
  5、殿前太尉宿元景部长级高官,上将 
  宿太尉是后来梁山在朝中的奥援,身为太尉至少是个上将。水浒上说他是宋徽宗的近侍,寸步不离的人,也是作为蔡京、童贯、高俅的政敌出现的。殿前二字不知道如何解,若指枢密院下的殿前司的话,最高长官应该是殿前都指挥使,从二品的大官,相当于东京卫戍部队司令。但看水浒上的描写,宿元景不像是童贯的属下,职能上更像个文官,具体什么职位不详,但至少应该是个部长级的人物。 
  宋代太尉,又是对高级武官的尊称,但看高俅和宿元景的太尉,应该是实职。后来李逵大闹东京李师师家时,那个杨太尉的“太尉”,可能就只是个尊称了。        
第105节:水浒人物官职戏说(4)    
  二、地方官职 
  宋代吸取唐朝和五代节度使尾大不掉、藩镇割据的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地方行政上分路、州、县三级,但是路一级诸司并立、各有统属,虽然路转运使地位最高,但并不存在一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