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斯对共产党人的疯狂迫害,二战前举家逃到法国,后又到了苏联。后在父亲的支持
下沃尔夫参加了反法西斯战争,并取得了苏联国籍。德国投降后,他以苏联士兵的
身份回到东德,参加了东德的重建工作,成为苏联为东欧培养的第一批优秀青年之
一。回国后他先在柏林广播电台工作,并以“米夏尔·肖特姆”的笔名当播音员。
自从审判纳粹法庭开庭后他就以电台特派记者身份开始对审判的报道工作。1949年
东德建国后他被调到外交部工作,两年后到莫斯科任东德驻苏联大使馆一秘。从此
开始了其长达四十年的谍报生涯。这期间他与克格勃密切合作,为创建东德情报机
关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
1951年年仅28岁的沃尔夫被任命为东德经济科学研究所第一任所长。这个研究
所创办的宗旨就是要为建立东德对外情报机构作准备。沃尔夫领导经济科学研究所
以科学系统的方法合理。有效地分析、整理、编制各种情报。当然,研究所创建初
期的材料主要来源于当时的苏联克格勃。沃尔夫在向克格勃学习的同时,也将克格
勃的经验与东德的实际结合起来,他认为,在东德若组织象苏联克格勃那样庞大的
机构,在其内部就难以进行联系和合作,弊端太多,想迅速将情报反映在国家政策
上困难太大。因此他在研究所机关指挥和联系等方面花了大量心血,以防止象克格
勃那样出现官僚主义的弊害。此外,他还创造了对情报人员进行专门培训的学校和
制造间谍专用的各种工具及伪造护照的特殊工厂等等,在较短的时间内就将东德情
报机构的框架搭了起来,建立了东德对外情报总局。
当时他领导的对外情报总局的主要目标是西德。因为西德是北约组织最前沿的
国家,也是不承认东德的国家。而且这两个国家是一个民族,一种语言,有天然的
联系,因此东德间谍易于潜伏。沃尔夫决心利用西德法律的空子,在西德组织一个
不留任何死角的间谍网。当时西德的情报专家指责沃尔夫,“恶毒地利用了西德在
临时宪法中规定的人道的原则。”当时西德的法律规定:在东德居住的市民同样在
西德受法律保护。东德人逃到西德可立即被看成西德人。规定西德接受来自任何国
家的政治避难者。沃尔夫正是利用这一机会向西德大量派遣间谍,他的口头禅是
“网撒得越大越好”,认为间谍越多越好,可以让他们慢慢地进行秘密活动。据当
时西德方面估计,他派遣了大约3000名间谍到西德,这些间谍向东德提供了大量情
报,为东德带来了巨大的利益,估计东德每年拿出300 万美元,而收回2 亿美元,
这恰恰说明沃尔夫的间谍手段十分高明。
沃尔夫成功的事例非常多,这里仅举几个典型的例子。如1985年西德宪法保卫
局防谍科长汉斯被他策反成功。汉斯不仅向东德机关泄露了西德反间谍组织的机密,
而且还提供了西德派遣到东德的工作人员名单,致使西德情报机构蒙受了战后最严
重的毁灭性打击。不仅如此,汉斯倒戈后,西德当局在清查东德在西德的间谍时发
现他们已全部从波恩消失了,至此西德当局才知道在总统府、总理府、经济部、国
防部等机要部门中都有未曾暴露的东德间谍。这些人都是沃尔夫精心安排的。又如,
沃尔夫还将一些东德工作人员扮成逃亡者或政治避难者派到西德,但这也不是轻而
易举的,因为西德当局要详细审查每个逃亡者的动机,并彻底调查其经历,即使过
了这一关也将作为重点对象长期进行审查。逃过这种审查并出色地进行了间谍工作
的是本世纪著名间谍“俊达·乔姆”,即纪尧姆。纪尧姆是在五十年代就从东德
“逃到”西德,到西德后他先是摆摊卖热狗面包,后又作图书馆的下等职员。他用
这种频繁调动工作和完全靠自我奋斗的方法逃过了西德当局的监视,一步步地接近
西德政府的权力中心,最终当上了总理勃兰特的秘书并与许多重要部门的机要秘书
建立了关系,将大量西方情报弄到了东德。在勃兰特总理制定亲东方的新东方政策
时,纪尧姆给他出了不少主意,勃兰特由此在1974年获诺贝尔和平奖。正当勃兰持
政治生涯走向顶峰时却发现纪尧姆是个间谍,勃兰特不得不引咎辞职。不久,沃尔
夫又研究出更安全的冒名顶替的方法进行间谍活动。比如,1985年西德经济部长班
克曼的女秘书乔尼亚·柳布鲁克突然失踪,后弄清她原来是沃尔夫派来的间谍。其
实名叫乔尼亚的女人完全是另外一个人,因与丈夫不和回到了东德,于是沃尔夫派
斯塔莫扮成乔尼亚先到了法国后又转到西德,并开始寻找政党秘书的职业,她发现
议员班克曼将会有出头之日,便紧紧贴上。不久班克曼果然当上的西德经济部长于
是大量情报自然到了东德。由于这一连串的事件使沃尔夫的对手西德宪法保卫局长
赫伦布罗奇引咎辞职。苏东剧变后,西方情报界还破获了沃尔夫当年布置的一个有
史以来最为庞大的间谍网,这个代号“蜂鸟”的组织中的许多人潜伏在北约组织内
部,从1979年至1990年向东德情报机构提供了一万份北约秘密文件,并隐藏到苏东
剧变,这不能不说是沃尔夫高超的间谍艺术的又一体现。
沃尔夫有一个绰号叫“米沙”,这个绰号是他在柏林广播电台工作时使用的假
名“米夏尔·肖特姆”的爱称。由于他表情安详,常常面带微笑,头脑象冰块一样
清晰、冷静,人们又赞美式地称他为“冰米沙”。沃尔夫还有另一个绰号叫“隐形
人”,因为他从不公开露面。1978年他在斯德哥尔摩进行秘密活动时西方摄影师偷
拍了照片,但不过是一张戴着遮光眼镜的模糊不清的照片。直到1984年他弟弟去世,
他参加葬礼时才得以被拍到清晰的照片,并在西方大加宣传。而东德政府到1987年
才公开了他穿制服的照片,从而人们才领略到他的风采。
沃尔夫几十年的间谍生涯,有时被推向高高的峰顶,有时被卷入海底。1987年
1 月东德德通社报道“现年64岁的对外情报总局的局长马库·思·沃尔夫提出退职。”
第二天东德共产党机关报《新德意志报》发布消息“马库思·沃尔夫退职前被授予
东德市民的最高荣誉奖——卡尔·马克思勋章。”这标志着他的谍报生涯的结束。
沃尔夫在64岁精力旺盛时却退休了,当时人们纷纷猜测他是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政
策的受害者,因为他知道的太多了,在谁眼中都是个危险人物。
充当“鼹鼠”的法前国防部长
张克俊
1996年10月31日,巴黎的《快报》披露了一条爆炸性新闻:法国前国防部长夏
尔·埃尔尼于五六十年代先后为保加利亚。苏联和罗马尼亚充当间谍。
法国的国防部竟然一度掌握在一只“鼹鼠”手里,法国的全部国防机密竟然一
度对苏联东欧的情报机构全部开放!这条消息不啻是一枚重型炸弹,炸遍了法国的
各个阶层,在举国上下引起了轩然大波。
密特朗大惊失色,下令列为国家机密
1992年秋天。
法国巴黎。
一天,法国反间谍机构国土保卫局局长雅克·富内尔急如星火地来到爱丽舍官,
紧急求见密特朗总统。他的腋下紧紧夹着一个装有法兰西第五共和国(指戴高乐政
府制定1958、年宪法实施后的法兰西共和国)最惊人机密材料的公文包,神色凝重
地走进总统办公室。
他带来了什么将震骇法国最高领导层的消息?
原来在此不久,象征着东西方冷战的柏林墙突然倒塌,苏联东欧面临着剧烈动
荡和解体,而在这时,富尔内收到东欧国家一个最可怕的特工部门提供的一份机密
文件。
该文件揭露了一个惊人事件的内幕:密特朗总统的最忠实战友之一、1981年至
1985年曾任法国国防部长的夏尔·埃尔尼是苏联及东欧国家的间谍。文件还详细披
露了埃尔尼被上述国家招募的经过和收取巨额酬金的详细经过。
富尔内向密特朗草草致意后,便急切地向这位总统报告了上述令人难以置信的
消息。
密特朗总统听后大惊失色,嘴唇蠕动半晌,才说:“先是佩拉,现在又是埃尔
尼……”
总统所说的佩拉,是他的朋友、法国财政部长,不久前刚刚被指控在财政上捣
鬼,因而下台,成为法国的一大新闻。如今他的好友埃尔尼又成为间谍,真是一波
未平,一波又起。总统深感沮丧,不知该如何应付这个局面。
但密特朗总统对特工部门一向没有好感,并深有戒心,此时他更是希望这个情
报是不真实的,于是冲着富内尔厉声问道:“你难道敢保证这不是假情报?”
听到总统的问话,富内尔赶紧将上述文件的摘要和埃尔尼领取酬金的记录拿给
他看,并凝视着总统,一板一眼地说:“经国土保卫局专家的认真鉴定,这份文件
的真实性确凿无疑。”
mpanel(1);
这时,总统尚未从震惊中缓过神儿来。他正在回想他的这位不可救药的朋友的
一些往事。过了一会,他霍地站起来,异常果断地说:“埃尔尼已于前年去世,他
再也不能为自己辩护。我们不能改写历史。局长先生,请把这事列为国家机密!”
命令如山,从此这一文件便被打入冷宫。当时在法国政府和反间谍机构的最高
层,只有极少数人知道这一机密。后来,巴拉迪尔总理和帕卡内政部长在获悉这一
机密后,也都采取了相同的态度。
时间如流水,转眼到了1996年。
巴黎《快报》闻到了蛛丝马迹,便派记者在法国和东欧国家先后调查了几个月,
最后还是在该报的显著位置,以醒目的标题,把这一势必把法国搅得翻江倒海的间
谍案捅了出来。
受雇于1953年,月酬金15万旧法郎
埃尔尼充当“鼹鼠”始于1953年,当时他刚29岁。他热衷于政治,亲手创立了
“雅各宾俱乐部”——这是一个亲左翼激进党思想宣传小组,其成员皆是激进党的
现代派代表,他们四处游说,竭力想扶孟德斯·弗朗斯上台。
当时埃尔尼在政治上是个活跃人物,且向权力中心跃跃欲试。他风流潇洒,放
荡不羁,喜欢锦衣玉食,更迷恋漂亮女人。但他当时只是个全国贸易中心的小小职
员,位卑薪低,常常感到囊中羞涩。他深知仅靠工资这点“死钱”,既无法大力施
展自己的政治抱负,更无力满足自己的花天酒地生活。
然而这时连他自己也没有想到,由于他的精明于练和诸多弱点,他早已成为苏
联东欧国家情报部门的涉猎对象。
1953年3 月13日,保加利亚情报部门的一份报告首次提到了埃尔尼的名字,一
天,一位保加利亚的年轻外交官“偶然”和埃尔尼相遇。此人说自己的名字叫维诺
格拉多夫,而实际上他的真名叫莱克·尼柯洛夫。他的公开身份是保加利亚驻巴黎
大使馆的三等秘书,实际身份却是一个特工。
当时苏联东欧国家的情报部门正在注意招募一些身居要职。能为他们提供有价
值的秘密情报的法国人,尤其是把宝押在那些颇有发展前途、将来可能在法国政界
担当要职的年轻人身上。
维诺格拉多夫可谓是马到成功。他第一次下网,就有重要收获。埃尔尼要钱心
切,欣然同意合作。精明的维诺格拉多夫此后趁热打铁,紧紧地“钓住”埃尔尼不
放,迫不及待地向这位新结识的朋友一再交代任务。他首先让埃尔尼提供一些有关
法国政治形势的、乍一看来像是无关宏旨的简要情报,后来开始让埃尔尼提供一些
有分析、有份量的情报,特别是有关“雅各宾俱乐部”情报,最后则一竿子插到底,
让埃尔尼通报有关密特朗等法国政界最高层的各种情况。真可谓是步步进逼、步步
深入。
这样一来二去,埃尔尼便亦步亦趋地落入保加利亚情报部门设下的圈套。1954
年至1956年,埃尔尼领取的酬金是每月2 .5 万旧法郎(相当于2750新法郎),后
来由于提供的情报很有价值,酬金又增加到5 万法郎(相当于5500新法郎)。在保
加利亚情报部门的档案里,埃尔尼的化名叫“安德烈”。
埃尔尼果然不负保加利亚情报部门的重托,很快成为法国政界的一颗明星。1956
年1 月 2日,埃尔尼以共和国阵线党人的身份当选国民议会的议员。真是水涨船高。
此后埃尔尼所提供的情报,其价码也一路上涨,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