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都市灵瞳-第46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时,黄良渠这才意识到,原来刚才这个傅清扬和他动手的时候,已经手下留情了,否则的话,要是真使出刚才对付肖凡的这一掌,恐怕他的性命也就交代了。想到这里,黄良渠一阵后怕,汗珠子都下来了。毕竟,他刚才可是在阎王爷面前走了一遭。
    就在这时候,突然听到远处传来一声平和的声音。
    “哈哈哈哈,傅先生远来,在下未能远迎,还请恕罪!”说话之人刚开口的时候还在很远的地方,但是这句话说完,已经到了距离傅清扬不过数米的地方。
    傅清扬定睛观瞧,见此人不是别人,正是他的老相识,凌虚观丹劲期地境武者丹阳子。丹阳子显然也看见了肖凡和黄良渠,但是对这两人就好像没有看见一样。
    “丹阳子道长,别来无恙?”傅清扬也朗声笑道。
    “还好,还好。只是傅先生上山该提早通知贫道一声,也好让贫道到山门处迎接才是。”丹阳子微笑着说道。
    本来,看到师尊到来,黄良渠大喜过望,觉得这一下子有人帮他出头了,但是听到傅清扬和丹阳子的对话之后,他的心一下子沉了下去,知道自己这顿打是白挨了。

第六百六十四章 龙华观
    傅清扬见丹阳子对他态度不错,自然也表现的十分客气。当然了,他也知道,恐怕丹阳子内心里不怎么待见他,毕竟,想当初在纽约的时候,他可是得罪过丹阳子的。而现在,丹阳子表面上竟然丝毫都没有表现出怨恨之色,相反,态度十分热情,不知道内情的人恐怕还以为他们是好朋友呢!
    “丹阳子长老,太昊宗的吕宗主到了没有?”傅清扬也不愿意和丹阳子在这里假惺惺的寒暄,于是主动转移了话题。
    “吕宗主和紫玄宗的李宗主现在都还没有到,不过在龙华山顶的龙华观中,已经备好了清茶,如果傅先生不嫌弃的话,在下倒是可以陪傅先生去饮一杯!”丹阳子主动向傅清扬发出了邀请。
    “那好,有劳丹阳子长老了。”傅清扬颔首说道。
    本来,他还想着一个人好好的看看龙华山,但是现在丹阳子找上门来了,而且主动发出了邀请,总得给对方几分面子,毕竟,丹阳子可是凌虚观的二号人物。
    “这是在下的荣幸,傅先生请!”丹阳子一摆手中的拂尘,做出一个请的姿势。
    傅清扬随从丹阳子一起,直奔山顶龙华观而去。
    等到他们两人离开,在场的其他人全都大大的松了口气,肖凡和黄良渠也不例外。肖凡虽然是化劲期武者,但是在丹阳子面前,还是感觉到了强烈的压力。至于黄良渠。也是吓出了一头冷汗。他最大的靠山就是师父丹阳子,现在看到就连丹阳子在傅清扬面前都好像有点畏惧的样子,再想想自己之前在傅清扬面前飞扬跋扈的样子,由不得他不害怕,由不得他不心惊。黄良渠觉得,自己这运气还真不错,要是对方真的对他下杀手了,那恐怕丹阳子也绝对不会为他出头。
    且不说肖凡和黄良渠吓出了一头冷汗,傅清扬跟随着丹阳子一路来到了龙华山顶的道观前面。两人都是丹劲期武者,走山路自然丝毫感觉不到疲惫。来到道观的时候,两人都是气不长出。
    在道观门口站着两个道士模样打扮的人,傅清扬一眼就看出这两个道士是两名武者,看样子。不是原本道观中的道士,应该是从凌虚观中临时调过来的。
    傅清扬站在道观门前,抬头只看,只见道观大门上方写着四个大字:“龙华观。”
    “丹阳子长老,我听说此道观颇有来历,不知可否为傅某解惑?”傅清扬见龙华观三字挺拔虬劲,可见题字之人非同一般。不过作为一名古玩鉴赏家,虽对诸多名家的字迹都有所了解,但是对龙华观这三个字却是不知何人所写,所以向旁边的丹阳子请教道。
    丹阳子颔首笑道:“傅先生。这龙华观的确有几分来历的。相传,清朝康熙年间,龙华大旱,三年不雨。田地龟裂,颗粒无收,百姓苦不堪言。皇帝虽派重臣赈灾,但奈何灾情严重,效果甚微。百姓知龙华山有灵,自发组织,上山祈雨。不过连续数天。依旧烈日炎炎,没有丝毫的效果。正当百姓就要放弃的时候,突然来了一个道士。这道士容貌不凡,骨骼清奇,面如冠玉。目蕴精光。道士上山之后,作法求雨。整整七天之后,忽见风云突变,雷雨大作,天降甘霖。之后,百姓有感于此道士的恩情,上万民表,请朝廷为道士修道观。康熙皇帝听说此事之后,命工部修龙华观,并且为那道人赐名为龙华道人。此后历经数载,龙华观建成,龙华道人亲自题写龙华观三字。之后数年,龙华道人就居住在道观之中。”
    “那后来呢,龙华道人又离开了吗?”傅清扬听丹阳子的意思好像是说龙华道人并没有始终居住在龙华观内,于是主动问道。
    “后来龙华道人出外云游,自此再也没有回来。”丹阳子叹息一声,也不知道他是为龙华道人没有回来叹息呢,还是有意表现出一副有感慨的模样。
    “原来如此!”傅清扬也叹息一声,他倒是没有多少感慨,只是觉得丹阳子都叹息了,自己也应该叹息一下子。
    “傅先生,康熙皇帝修建此道观还是破费了一番功夫的,不过后来多有破败,我们凌虚观前些年出资,又重新修葺了一番。我们现在不妨去里面看一看!”丹阳子请傅清扬入内。
    傅清扬点头随其入内,但见迎面就是三清大殿。三清大殿是龙华观的主殿,为重檐歇山顶楼阁式建筑。很是宽敞。殿前通廊九级石阶,前馆排列六根大石圆柱,立在巨大的石狮、麒麟、独角兽柱基上,古朴宏伟,别具一格。前后檐柱和经柱共有二十八根,其中十六根刻有对联。石柱上端的撑弓、弯门全系镂空花刻,飞禽走兽、花草人物的形象跃然石上。上层称广元殿,殿外悬挂着“上善若水”、“神光普照”、“道地重辉”等匠额,殿内有八扇明代木雕屏花,镂空雕刻着英蓉、荷花、孔雀等图案,红花绿叶,色彩鲜丽。正殿内供奉着道教至高无上的尊神枣三清像:玉清境清微天元始天尊,手衔灵珠,象征洪元世纪;上清境禹余天灵宝天尊,怀抱太极,象征混元世纪;太清境大赤天道德天尊,即太上者君,手持羽扇,象征太初世纪。
    三清殿后,是黄帝祠堂。祠堂门前柱上是一副对联:“历经千古,满山风雨吹犹在。万里河山,尽在腹中方寸心。”
    傅清扬看了之后,不禁暗暗称许。
    在腹洞前,是清朝末年所建的天师殿。殿依山势的起伏,前低后高,旁低中高,与山峦地势浑然一体。牌坊层层飞檐,照面、立人、抱柱上均彩绘花乌图案,精致美观。天师殿屋顶重檐飞脊,凌空欲飞。随山势而建,阶梯式递进。最上层建有雨篷和低栏,可俯视道观全景。殿内神龛内供奉着石刻张道陵像,面有三目,威严肃穆,左手掌直伸向外,掌中握印,为山中之宝。天师殿因殿内地势如山洞,称天师洞,洞中因张道陵塑像而得名。
    丹阳子接着道:“据传,道观内的天师殿乃是后来补修。因为大家都怀疑,所谓的龙华道人其实就是张道陵。当然了,这都是老百姓的民间传说,到底是否可信已经无可考究了。”
    傅清扬听了丹阳子的话,不禁笑了一下。张道陵的大名他还是听说过的,此人字辅汉,生于丰县阿房村,是张良的八世孙。他身长九尺三寸,浓眉大脸,红顶绿眼,鼻子高挺,眼睛有三个角。垂手过膝,有浓密的胡子,龙行虎步,十分威武。汉光武进武十年生于天目山,他母亲梦见巨人自称是魁星下降。身穿锦绣并且拿了一枝奇花给她。他母亲接过来就醒了,只觉得满室异香,整月不散。由此感应而怀孕,张道陵诞生那天,有黄云笼罩在房子上,紫气弥漫在庭院中。房间里光华如有日月照耀,并且又闻到梦中的异香,久久不散。之后,张道陵成为第一代天师。
    关于张道陵的故事还有很多,例如张道陵和弟子王长一起修炼龙虎大丹,一年有红光照室,两年有青龙白虎来保护丹鼎,三年丹成,他也就成了真人。不久他又遇到神人指点,修成了最高的道术。他能飞行天上,能听见极远的声音,又能分身隐形,比如他能一面在池上划船,同时又在堂上吟诗,变化万千、神奇莫测。
    除此之外,还有传说,张天师在鹤鸣山修道传教时,恰逢地方瘟疫肆虐,生灵涂炭,十室九空。为拯救苍生于水火,天师将自创金丹术和极富道教特色的人体医学思想加以整合,研制出袪病健体的神秘草药配方。张天师将药浸于酒中送于百姓,瘟疫得以袪除。百姓病除之后感觉身轻体健,精神焕发强于从前。因药入酒,酒带药行,药促酒力,使酒醇香甘怡,沁人心脾且功效神妙,百姓感念天师施救苍生之恩,赞誉此药酒为“妙沁神酒”,即为当今著名妙沁药酒。
    总之,关于张道陵的说法不一。不过有一点,那就是张道陵可是东汉时期的天师,如果在清朝出现,那就只能说明对方是真的成仙了,否则如何能活的那么长久。傅清扬对仙神的说法是不相信的,他觉得习武之人,每突破一层境界,因为身体条件的改善,精力充足,可能比之常人要活的久的多,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在他看来,哪怕是先天武者,也不可能真的能够拥有长生之体,那只不过是一种传说罢了。
    因此,傅清扬对所谓的龙华道人就是张道陵的推测是完全不相信的。而且看得出来,不但他不相信,丹阳子自己也是不相信的。
    “这么说来,这龙华观还真是非常的了不起了,竟然还有可能是天师的修行之所,我能入内观赏,何其有幸也!”傅清扬虽然不相信,倒也不妨随口夸赞。
    “呵呵,傅先生所言甚是,若此观真是天师修行之所,我想,我们都要跟着沾上一点仙气了。”丹阳子也哈哈大笑道。

第六百六十五章 玉龙翠
    龙华观后有个精雅的亭子,周围青翠掩映,泉水绕流,风景甚好。傅清扬见此亭还被取了一个名字,曰:“储秀亭”,倒也颇有几分雅趣。
    傅清扬和丹阳子于亭中相对而坐,有一道童泡上一壶茶分别给两人倒入茶盏当中。丹阳子做了个请的姿势,然后说道:“傅先生,请品尝一下此茶。”
    傅清扬从茶水倒入茶盏当中,就感觉到一股极为浓郁的茶香散发出来。以前,傅清扬也喝过很多好茶,但是却从来没有闻到过这般茶香,不禁有些惊讶。听到丹阳子说话,他微微一笑,端起茶盏,先闻了一下。
    但觉一股茶香入体,之后整个身体的所有窍穴都好像要张开了一样,通体舒泰。傅清扬暗自惊异,很显然,这茶相当的不一般。之前喝的茶叶,哪怕是最顶级的和这茶比起来,都要逊色三分。
    傅清扬浅浅地喝了一小口,但觉一股清流入口,香而不腻,醇而不涩,口感极好。如果非要用一个词语来形容的话,那就是这茶充满了灵气,让人饮茶的同时感觉到神清气爽。
    丹阳子显然对此茶非常有信心,一脸微笑的看着傅清扬品茶。傅清扬又喝了一口,然后放下茶盏,微笑着对丹阳子说道:“丹阳子长老,我还从来没有喝过如此好茶,不过此茶何名?”
    丹阳子带着几分得意笑道:“此茶名为玉龙翠。”
    “玉龙翠?”傅清扬眉头微皱。脑海中思索着这个名字。可惜却想不起曾经听过这种茶叶。
    “傅先生,是不是从来没有听说过玉龙翠这种茶呀?”丹阳子好像看破了傅清扬的心思,笑呵呵地问道。
    “不错,我自问虽不是什么品茶大师,但是尝过的茶叶也有很多。但是说实话,这玉龙翠之名却还是第一次听说,不知这茶产自哪里?”傅清扬有些纳闷的问道。
    “说起这玉龙翠,傅先生没有听说过倒也正常,这种茶原本就没有在市面上流通过,属于我们凌虚观专用的茶叶。”丹阳子笑着说道。
    “专用的茶叶。丹阳子长老能否详细说说?”傅清扬暗道原来如此,怪不得以前没有听说过。
    “我们凌虚观曾经发现有一眼甘泉,距离玉龙泉不远。关于玉龙泉有个传说,有一母女到此砍柴。忽见石窦中冒出两柱春笋,少女不知是卧龙的对角,动手割之。顿时天昏地暗,狂风大作,一条青龙横空而去母女消然,那片幽篁变成了西湖。后人为了纪念母女,便在卧龙之地建起了一座“西湖娘娘”庙,位于石玉龙泉后面二十米处,民间俗称“龙婆庙”。明代以后,游观者络绎不绝。海南名贤郑延鹄青年时曾到此临玉龙泉奋读经史,登进士及第后回籍侍养,再次游览玉龙泉,并募工辇石,于玉龙泉处砌起两座相通的石池,又取琼山之白石易龙首,因白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