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曹氏政权的拥护和自己建功立业的抱负,内容多为游宴、赠答等。有对曹
氏父子的颂扬,带有请客陪臣口吻,显示出庸俗的态度。但不论前期和后期,
其创作多以积极、健康占主导地位,在诗、赋、散文中,他们各有所长,但
“七子”创作的共同特点及其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正如刘勰《文心雕龙·时
序》中所说:“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
笔长,故梗概而多气也。”“七子”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他们与“三曹”一起,构成建安作家的主力军,对诗、赋、散文的发展,都
曾作出过贡献。
(路秉灿)
竹林七贤三国魏末七位名士的合称。他们是谯国嵇康、陈留阮籍、河
内山涛、河内向秀、沛国刘伶、陈留阮咸,琅邪王戎。由于他们互有交往,
且曾集于山阳(今河南修武)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称“竹林七贤”。七
人的思想倾向,政治态度都略有不同。嵇康、阮籍、刘伶、阮咸服膺老庄,
越名教而任自然;山涛、王戎则好老庄而杂以儒术;向秀则主张名教与自然
合一。政治态度上,阮籍、嵇康、刘伶等仕魏,而对执掌大权、已成取代之
势的司马氏集团取不合作态度。向秀在嵇康被害后被迫出仕,阮咸入晋曾为
散骑侍郎。山涛40 岁出仕,投靠司马师,历任高官。王戎为人鄙吝,功名心
盛,入晋居高官。在文学创作上七人的成就不一。阮籍的五言诗、嵇康的散
文在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路秉灿)
《乐府诗集》上古至唐五代乐章和歌谣的总集。所收作品以汉魏至隋唐
的乐府诗为主,全书共100 卷。编者郭茂倩,南宋后期人。祖籍郓州须城(今
山东东平)。生卒年及经历不详。《乐府诗集》把乐府诗分为郊庙歌辞、鼓
吹曲辞、横吹曲辞、相和歌辞、清商曲辞、舞曲歌辞、琴曲歌辞、杂曲歌辞、
近代曲辞、杂歌谣辞和新乐府辞等12 大类。所收诗歌多是优秀的民歌和文人
用乐府旧题所作的歌。在现存的诗歌总集中,它是成书最早、收集历代各种
乐府诗最为完备的一部重要总集,对乐府诗歌的整理和研究提供了很大方
便。《乐府诗集》对各类乐曲的起源、性质及演唱时所用乐器等都作了较详
细的介绍和说明,书中的这些说明征引了许多业已散怯的著作,使许多珍贵
的史料能得以保存下来,这对文学史和音乐史的研究都有极重要的价值。
(路秉灿)
《古诗纪》古诗总集。原名《诗纪》。明代冯惟讷(1512—1572)编。
冯惟讷字汝言,号少洲,山东临胸人,嘉靖年间进士,官至江西左布政使,
后以光禄卿身份离职。擅长诗文,曾纂集书籍多种,著有《冯光禄集》。《古
诗纪》156 卷。前集10 卷,录先秦古逸诗;正集130 卷,录汉至隋代诗歌;
外集4 卷,录古小说、笔记中所传仙鬼之诗;别集12 卷,选录前人对古诗的
评论。其书收罗宏富,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专门搜辑古诗的总集。后来编
辑总集的,如明代张傅《汉魏六朝百三家集》近人丁福保《全汉三国晋南北
朝诗》多从此书取材。
(路秉灿)
《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汉到隋的诗歌总集。近人丁福保(1874—
1952)编。丁福保,字仲祜、号畴隐,江苏无锡人。早年肄业于南菁书院,
从事语言文字研究。后留学日本学习医学。归国后,曾任教南北,致力于古
籍整理,并兼行医道。1912 年在上海创设医学书局,出版医学及佛学等书籍。
该书共54 卷,依时顺序分为11 集,意在前接《全唐诗》。它以明代冯惟讷
《古诗纪》为根据,取其正集中汉至隋代诗歌,并参酌清代冯舒《诗纪匡谬》
加以修订而成。此书收罗两汉以下800 年间的诗歌,力求齐备,是逯钦立《先
秦魏严南北朝诗》出版前最为便用的古诗总集。
(路秉灿)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先秦至隋的诗歌总集,共135 卷,今人逯钦
立(1910~1973)纂辑。逯钦立,字卓亭,山东巨野人,毕业于北京大学中
文系,曾任东北师范大学教授。该书的特点是:①取材广泛,隋代以前的作
品,除《诗经》、《楚辞》外,凡歌诗谣谚,悉数编入。引用四部群籍达300
多种。②出处详明。每诗,必注明见于何书何卷,即或片辞只韵,无一例外。
③异文翔实。各书的异文,或一书不同版本的异文,乃至前人的校勘成果,
凡足资参考者统予纪录。④订考精审。书中按断多有独到见解。⑤编次得当。
依据作者生卒先后分卷编次,能显示出同期作家之间的联系和影响,易于比
较不同的诗风和流派。
(路秉灿)
《古诗选》汉代至元代五、七言古体诗选集。清代王士禛(1634~1711)
编。王士禛是清初诗坛盟主,以禅宗的哲理说诗,标榜“神韵”,宣扬玄虚
缥缈的“妙悟”和“兴会”。《古诗选》的编选,意在闸明古今五、七言诗
的流变,也是为他的诗歌理论选出一部创作“范本”。全书共32 卷,前17
卷选汉至唐的五言古诗,后15 卷选先秦至元的七言古诗。编者持“源流”,
“正变”之说,五言部分两汉作品几乎全部录入,魏晋以下,选择逐渐从严;
七言部分的选择较宽、“大旨以杜为宗,唐宋以来,善学杜者则取之”。全
书大体反映了唐以前五言诗、宋以前七言诗发展的慨貌。该书的缺点是对不
同流派、不同诗人的作品选录很不全面。
(路秉灿)
《古诗源》先秦至隋代的古诗选集。清代沈德潜(1673~1769)编选。
全书14 卷,收录诗作700 多首。沈德潜在序中说,诗至唐为极盛,古诗是唐
诗的源头,所以“溯隋陈而上,极乎黄轩,凡‘三百篇’、楚骚而外、自郊
庙乐章讫童谣里谚,无不备采”,“于古逸存其概,于汉京得其详,于魏晋
猎其华,而亦不废夫宋齐后之作者。既以编诗,亦以论世。使览者穷本知变,
以渐窥风雅之遗意”。可见其编选的范围和宗旨。书中选录了大量的古代歌
谣、汉魏六朝乐府,建安诗人中肯定了曹操、曹植,两晋诗人中推崇左思,
陶渊明,于刘宋诗人中表彰二谢和鲍照,于北朝诗人中标举庾信。可见他在
艺术上反对绮靡雕琢,在思想上比较注意社会内容。
(路秉灿)
《汉魏乐府风笺》乐府诗选本。近人黄节(1873~1935)编选笺释。黄
节,广东顺德人,先后执教于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主讲诗学。著有《曹子
建诗注》、《阮步兵咏怀诗注》、《谢康乐诗注》、《鲍参军诗注》、《诗
旨纂辞》等。自作学宋诗,有《兼葭楼诗》。《汉魏乐府风笺》15 卷,附补
遗,选录汉魏乐府诗196 首。从诗歌角度看,黄节认为乐府诗中“《雅》亡
而《颂》亦仅存,惟《风》为可歌耳”,“兹篇所采,皆汉魏乐府《风》诗,
故曰‘风笺’”。所以汉诗以乐府所采民间歌诗为主,都属于乐府的相和歌
辞和杂曲歌辞,曹魏乐府选录自曹操至嵇康等人作品。各诗笺释均有解题、
笺注和音释等部分。取材宏博,态度严谨。
(路秉灿)
《木兰诗》北朝长篇叙事民歌。它的产生年代及作者,从宋代起,就有
不同记载和争议。《文苑英华》中题为《木兰歌》,以为唐代韦元甫所作。
《古文苑》题为《木兰诗》,以为“唐人诗”。宋代程大昌《演繁露》据诗
中“可汗大点兵”语,以为木兰“生世非隋即唐,”而南宋严羽《沧浪诗话》
则认为“朔气传金析,寒光照铁衣”之类“已似太白,必非汉魏人诗”。此
后历代都有持“隋、唐人作”之说。根据众多的资料分析,现代学者多认为
《木兰诗》当产生于北魏,创作于民间。《木兰诗》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
代父从军,在战场建立了功勋,回朝后不愿作官,但求回家团聚的故事。诗
中热情赞扬了这位奇女子勤劳善良的品质,保家卫国的热情,英勇战斗的精
神,以及端庄从容的英姿。不仅反映了北方游牧民族普遍的尚武风气,更主
要的是表现了北方人民憎恶长期分割战乱,渴望过和平、安定生活的意愿。
对木兰的讴歌,显然也冲击了封建社会重男轻女的偏见。《木兰诗》在艺术
手法上,风格刚健古朴,富有浪漫主义色彩。铺张排比的句式、精炼朴实的
口语,增强了叙事气氛,更显示了民歌特色,它代表了北朝乐府民歌的杰出
成就。
(路秉灿)
《洛阳伽蓝记》北朝历史地理性的散文著作。东魏杨(或作阳、羊)衒
之撰。杨衒之,北平(今河北遵化)人。生卒年不详。曾官奉朝请、秘书监、
抚军府司马、期城郡太守。有文学才能。东魏武定五年(547),因行役重至
北魏旧京洛阳,见城郭崩毁,宫室倾覆,寺观灰烬,庙塔丘墟,便撰《洛阳
伽蓝记》,寄托他对北魏王朝覆亡的哀悼,同时也对当时王公贵族耗财佞佛、
“不恤众庶”的行为进行批评。“伽蓝”是梵语“僧伽蓝摩”的省称,也就
是佛寺的别名。其书实为记述洛阳寺庙之作。全书分城内、城东、城南、城
西、城北5 卷,记述寺庙70 多处。它不仅具体描写了殿堂屋字的形制规模和
建立寺庙的始末兴废,而且记述了有关政治事件,社会经济状况,以及当时
的风俗人情,深受历代史学家重视。全书叙事主要用散文,形容描写则往往
夹用骈偶,条理清晰,洁净秀丽。其中有不少历史故事和神怪传闻的记述,
与南朝的志怪小说和《世说新语》内容相近,情节单纯、文字简炼,但却写
得生动具体,形象鲜明,引人入胜,表现了作者驾驭语言的能力。
(路秉灿)
《颜氏家训》北朝散文著作。北齐颜之推(531~590)撰。之推字介。
祖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人。梁湘东王萧绎镇荆州,以之推为其国左常侍。
后随绎子萧方诸出镇郢州,掌书记。侯景陷郢州,几乎被杀。侯景之乱平息
后,还江陵。萧绎称帝,任为散骑侍郎。西魏攻破江陵、被俘送长安。不久
投奔北齐,官至黄门侍郎、平原太守。北齐亡后入北周,为御史上士。隋开
皇中,太子召为学士,后病逝。颜之推一生,历经四朝,多次险遭杀身之祸,
因此深怀忐忑之虑。曾著《观我生赋》叙其生平。存诗仅5 首。《颜氏家训》
共20 篇,作于隋初。内容主要是以传统儒家思想教育子弟,讲如何修身、治
家、处世、为学等。其中有许多意义积极的见解。如提倡学习,反对不学无
术;认为学习以读书为主,还要注意工农商贾等各种技艺和知识。主张“学
贵能行”,反对空谈高论,不务实际。对朝士大夫虚浮柔弱之风及南北朝的
社会风气习俗提出了批评。《颜氏家训》以说理为主,其写法是先提出思想,
然后列举一些故事作为例证。既有正面,也有反面,对比鲜明具体。全书语
言平易,朴实自然,文体接近当时口语。在南北文学史上别具一格。
(路秉灿)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上古至隋文的总集。清代严可均
(1762~1843)辑校。严可均,字景文,号铁桥,浙江乌程(今浙江湖州)
人。嘉庆间举人。著有《说文校议》、《说文声类》、《铁桥漫稿》等。此
书共746 卷,收作者3400 多人,据严氏在《总叙》中说,嘉庆十三年(1808)
开“全唐文馆”,他没有参与编纂,因而就于该年秋,独立草创,编纂此书,
共历时27 年始成。辑校者态度严谨,用力至勤,举凡别集、总集、史书、类
书乃至小说、金石拓片,无不尽可能广搜博采,钩隐抉微。此书的问世,使
研究者能在一部书中看到唐代以前所有存世的单篇文章和子书佚文。此书的
收录范围与《全唐文》大体相同,即以“文”为标准。全书以朝代先后为序,
同一朝之中,又依据作家的身份,按帝、后、贵族、百官、士庶、妇女、释
道、阙名等次序排列。每一作家都有小传,其作品则按文体分类编次,每篇
下皆注明出处。
(路秉灿)
《燕丹子》占小说。作者不详。《史记·刺客列传》载:“世言荆轲,
其称太子丹之命‘天雨粟、马生角’也,太过。”据此可知司马迁之前已有
太子丹的一些传说。全书共分上、中、下三篇,主要记述燕太子丹之事,以
反暴秦为主要思想,内容定荆轲刺秦王的故事,与《战国策·燕策》、《史
记·刺客列传》中所写大致相同,但加入了一些荒诞不经的情节,为史家所
不取。但作者依靠自我想象,虚构出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