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外文史名人名著(词典)-第1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偷等下层人物。如《教堂中的小偷》;写失业工人陀敏尼柯夫妇为饥饿所逼
去教堂偷神器而遭逮捕的故事。受审时,这位“神情悒郁的妻子”用一种奇
怪的声音大叫:“在上帝面前我是无罪的,难道《圣经》上不是说,应当予
饥者以食吗?”《婴儿》描写一对已有6 个孩子的穷夫妇,在第7 个孩子出
世后,丈夫决心采取“犯罪的决定”,以摆脱“爱情的果实”。他把婴儿丢
在大、小教堂门前,但均无人捡取。“谁也不想要他,谁也不需要他”。最
后妻子忍痛将婴儿放到汽车后座上。正在这时,一个男子大声叫喊:“你要
到我的汽车里去干什么?”妻子头也不回地回答:“我拿我自己的东西”,
“这是我的儿子。。你看。”《罗木尔和莱姆》写饿了一整天的“我”,想
到过去一同服兵役的小伙子开设的一家小饭店去吃一顿午饭。可是这家小店
竟连一块面包也没有,真是绝对的贫困。《罗马故事》和《罗马故事新编》,
受到当时抵抗运动和新现实主义文学的影响。小说描写下层人民在二次大战
后求生的挣扎。作家以敏锐的观察力,细致的心理分析,真实地表现了这些
城市贫民的痛苦和希望,磨难和挣扎,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吴根成)


南斯拉夫

参卡尔(1876~1918)南斯拉夫斯洛文尼亚著名诗人、小说家和剧作家,
生于弗尔尼卡一个小村的裁缝家庭。他的作品大多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腐朽
黑暗,反映劳动者遭受压迫和剥削的悲惨遭遇。早期作品受现代派影响,诗
集《色情》,在暴露社会的黑暗时流露出颓废主义情调。20 世纪初,在社会
主义运动影响下,走上现实主义道路,转而写作小说和剧本。发表短篇小说
集《曙光》、中篇小说《异乡人》、长篇小说《在穷人街上》、《马丁·卡
丘尔》等。作者描绘下层人民的苦难,为他们的不幸鸣不平;同时鞭挞贪得
无厌的的资产者和昏庸无能的官吏。他笔下的人物,虽在痛苦中企求幸福和
光明,但常常以悲剧告终。中篇小说《老管家耶尔奈》是其代表作,塑造了
敢于反抗的下层人民的典型形象。他还写有《为了人民的幸福》、《贝塔伊
诺瓦的太上皇》等剧本,抨击资本主义制度,因而触怒当局,屡遭禁演。剧
本《仆人们》,则预告无产阶级必然胜利的前景。他作品的核心是对于正义
与美好生活的追求,渴望建立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的合理社会。他的作
品富有浓厚的抒情色彩,文笔洗炼,南斯拉夫文学评论界称之为“参卡尔式
表现手法”

(吴根成)


《老管家耶尔奈》—译《仆人耶尔奈和他的权利》,中篇小说。参卡尔
作于1907 年。被译成多种文字。小说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不合理和深重的
阶级压迫,塑造了一个敢于反抗的老管家那尔奈的典型形象。老管家在主人
家干了40 年活,满以为老主人死后,他多年用汗水浇肥了的田地、牧场和亲
手盖的房子应归他所有。不料,却被小主人扫地出门。他不服,四处找人评
理。找学者,找镇长,找当地法官,却被撵了出来;又去找卢布尔雅娜的法
官评理,仍毫无效果。他怒斥法官是“恶棍”,法院是“隐藏假仁假义的地
方!”结果遭监禁九天的处罚。他仍不服,想到首都告御状。结果被警察抓
走,押送回乡。他从切身体验中发现世上根本没有公道。但他仍想从上帝那
儿讨得公道。于是去找神父。神父要他让步,并要他跪在上帝面前恳求和哭
泣,他断然拒绝。他在四处碰壁之后,终于醒悟了。无论天上或人间,决无
公道可言。于是决心以死抗争,一把火烧毁了主人的庄园。他的身体虽然被
烧成灰烬,但他的决不妥协的反抗精神,却在烈火中永生

(吴根成)


安德里奇(1892~1975)南斯拉夫塞尔维亚最负盛名的小说家,生于特
拉夫尼克的手工业工人家庭。解放后,任南科学艺术院通讯院士、作协主席。
1956 年访华,回国后发表《鲁迅故居访问记》等文,介绍中国人民的生活和
文化。他于1911 年开始创作。1918 年出版第一本书《从海上来》。1945 年,
他的代表作“波斯尼亚三部曲”问世。第一部《德里纳河上的桥》(获1961
年诺贝尔文学奖),第二部《特拉夫尼克纪事》,第三部《萨拉热窝的女人》。
前两部写波斯尼亚的历史,第三部写拉伊卡·拉达科维奇的一生。此外,还
发表短篇小说集《新短篇集》、中篇小说《大臣的象》、《万恶的庭院》等。
特别是中篇小说《泽科》的发表,标志着他创作道路上新时期的开始,由历
史题材转入对现代生活的描写。曾获1956 年南斯拉夫作家协会奖,并荣获一
级人民勋章。他的作品是给人们提供认识南斯拉夫人民过去的历史和现代的
斗争精神的不可多得的形象教材

(吴根成)


《德里纳河上的桥》长篇历史体小说,共24 章。原题为副标题,其正
标题为《维合格拉德纪事》。安德里奇作于1945 年。“波斯尼亚三部曲”的
第一部。小说写德里纳河畔的小城维舍格拉德,自16 世纪初建筑这座11 孔
大石桥,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桥被炸毁,历时400 余年,其间南斯拉夫各族
人民在土耳其奥斯曼帝国和奥匈帝国占领下的苦难史和斗争史,反映了发生
在波斯尼亚和塞尔维亚边境的重大历史事件。小说不以刻画人物为中心,而
是通过这座大桥的兴建和炸毁的经过,记叙历史的进程和各种人物的命运。
从而开创了南斯拉夫文学中寓意长篇小说的新体裁。作家以其博大精深的历
史家和艺术家的大手笔,洋洋洒洒地挥写了南斯拉夫四百年的历史画卷,表
现了南斯拉夫人民在苦难中坚强不屈的可贵精神。这是一部体裁独特的书—
—历史体小说。这部小说具有独特的风格,全由叙述人的嘴叙述。这种用纯
叙述方式写的小说,角度统一,视点统一,吟诵起来,颇有韵味。因这部作
品“以史诗的气魄,从其国家历史上摄取题材和描绘人物的命运”而获1961
年诺贝尔奖

(吴根成)


罗马尼亚

爱米内斯库(1850~1889)罗马尼亚伟大诗人。生于小地主家庭。中学
时因不满当时教育制度而弃学,加入剧团当演员和抄写员,在各地巡回演出。
曾在维也纳和柏林上大学。他的诗作,大多描写人民的痛苦、欢乐和理想,
揭露统治阶级的贪婪、暴虐,反映资本主义势力侵入农村后宗法制度的瓦解,
充分表现了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主要诗作有:歌颂1848 年革命的叙事长诗
《穆雷萨》;爱国诗篇《我希望你些什么呢,可爱的罗马尼亚》等;赞扬反
叛精神的长诗《不肖子孙》、《皇帝和无产者》等;描绘自然,讴歌爱情的
诗篇《蓝色的花朵》、《傍晚在山岗上》等;还有长篇哲理诗《金星》,把
他的诗歌创作推向顶峰。他的诗歌继承前辈的浪漫主义传统,又广泛吸取了
民间文学的营养,想象丰富,构思优美,语言生动,成为罗马尼亚诗歌的典
范,1944 年,罗马尼亚解放后,他被追认为罗马尼亚科学院院士,荣获“罗
马尼亚最伟大的诗人”的桂冠。

(吴根成)


《皇帝和无产者》长诗。爱米内斯库作于1874 年。长诗包括四部分(即
四个场面),刻画了两个社会极端:无产者和皇帝。长诗的第一、三部分着
重是描写无产者的。第一部份小酒馆的场面,充满了暴露性。它直接号召人
们起来推翻不合理的社会制度。第三部分则赞颂1871 年巴黎公社社员们的英
勇斗争。长诗的第二、四部分,则着重描绘皇帝。诗人将这位古罗马的凯撒
大帝描写成贤明的、充满悲剧性的、具有伟大气魄的人物。在对待一般的哲
学问题上,诗人让这位皇帝悲观地思考人类的命运、生命的短暂和人世的虚
幻。表现出诗人创作中固有的矛盾。在这首长诗中,首次出现了革命工人的
形象。这在罗马尼亚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吴根成)


卡拉迦列(1852~1912)罗马尼亚剧作家、讽刺文学大师,享有“罗马
尼亚莫里哀”的美称。生于普洛耶什蒂县海曼纳尔村的一个小官吏家庭。自
幼受家庭和环境的熏陶喜爱戏剧。1873 年开始创作,给幽默杂志《刺》撰稿。
1877 年,主编《阉鸡》、《历书》等讽刺刊物,显示其卓越的讽刺才能。1878~
1890 年,发表了《暴风雨之夜》、《当约尼达先生遇到“反动派”的时候》
等剧本,其中大多是描写城市生活的讽刺喜剧,抨击当时的社会制度和家庭
生活的虚伪堕落,批判小资产阶级的软弱动摇。代表作是讽刺喜剧《一封遗
失的信》,揭露资本主义选举制度的虚伪、丑恶,塑造了一群政客的形象,
性格鲜明,语言生动。短篇小说有《罗马尼亚大地主》、《两张彩票》,文
集有《杂文、小品文和回忆录》等。他的作品被译成25 种文字,我国也出版
过他的讽刺小说和戏剧选集。

(吴根成)


《一封遗失的信》五幕讽刺喜剧。卡拉迦列作于1884 年。当年在舞台
上首演,即获巨大成功,被公认为罗马尼亚戏剧史上划时代的名著。它以辛
辣的笔调,无情地揭露了资产阶级以情书换选票的丑剧,抨击资本主义选举
制度的虚伪、丑恶。剧情是围绕着某县城的竞选活动展开的。喜剧以一封情
书为线索,通过这封情书失而复得的偶然事件,体现了当时社会的必然性,
是对地主、资产阶级尔虞我诈、损人利己、大鱼吃小鱼的上层社会的一次淋
漓尽致的揭露,具有深刻的政治意义。剧中塑造了一群厚颜无耻、勾心斗角
的地主、资产阶级的政客形象,性格鲜明,语言生动。

(吴根成)


萨多维亚努(1880~1961)罗马尼亚最杰出的作家,生于摩尔多瓦地区
帕希卡尼小镇上的一个律师家庭。1900 年入布加勒斯特大学法律系,中途因
服兵役而辍学。1903 年服役期满后定居首都,他先后担任编辑、教师、职员、
督察和剧院经理等职。1897 年开始文学创作,在长达60 余年的文学生涯中,
写了120 多部作品,表现劳动人民的生活与斗争,歌颂祖国反侵略的历史。
早期作品收集在《战争故事》、《肖伊姆》等4 个短篇小说集里。中篇小说
《漂来的磨坊》和《斧头》是其力作。他还是罗马尼亚历史小说的创始人。
写有长篇历史小说《斯特凡大公的生平》、三部曲《日德里兄弟》和历史小
说《尼古拉·马蹄铁》等及长篇小说《米特里亚·珂珂尔》。萨多维亚努不
仅是杰出的作家,而且是著名的社会活动家。1944 年,罗马尼亚解放后,他
被选为大国民议会副主席和作家协会主席,政府授予他国家奖金和社会主义
劳动英雄称号。作品译成40 多种文字流传世界,获得“罗马尼亚文学中荷马”
的美称。

(吴根成)


《斧头》中篇小说。萨多维亚努作于1930 年。它是根据民间故事写成
的。主人公尼契福·里本是个很能干的喀尔巴阡山牧民。经常离乡背井到边
区去贩羊。可是,这次到多尔纳买羊,已有40 多天不见音讯。急得妻子维多
利亚心神不定,坐立不安,日夜思夫。在她的脑海里隐隐约约地出现了丈夫
遇害的可怕念头。这使她心如刀绞,痛不欲生。于是她决定携儿寻夫。她跋
山涉水,历尽艰险,终于在荒山谷中挖到丈夫的遗骸。并从凶器斧头入手,
在山民的指点和帮助下,终于抓到了凶手,为夫报仇雪恨。《斧头》成功地
塑造了一个坚贞刚毅、机智勇敢、敢于伸张正义的山区妇女的形象,揭露了
社会的黑暗与腐败,歌颂了被压迫山民的反抗精神。作家以绚丽多彩的笔触,
通过维多利亚母子沿途寻夫的描述,展示摩尔多瓦的美丽景色、山区传统的
农村生活和风情习俗,从而使这部小说。感情充沛,情景交融,具有鲜明的
地方色彩。

(吴根成)


保加利亚

波特夫(1848~1876)保加利亚革命诗人,生于卡洛费尔城的一个教师
家庭。1863~1866 年,在南俄的敖德萨求学,受革命民主主义思想的影响,
决心把一生献给祖国的解放事业。1867 年回到故乡,因从事革命活动触怒了
土耳其殖民当局,便再次到俄国求学。途经罗马尼亚时,加入保加利亚革命
流亡者的行列。他先后创办《保加利亚流亡者论坛报》、《旗帜报》,宣传
民族解放思想。1869 年,把当选为保加利亚中央革命委员会成员,领导民族
解放运动。1876 年四月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