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除密州推官。修洁自重,为欧阳修、吕公著所知。治平中,历国子监直讲、
馆阁校勘、集贤校理、史馆检讨、知太常礼院。王安石执政,数与论事不合,
遂不往。元丰元年,除国史编修官,修起居注。第二年,进右正言、知制诰
兼判太常寺,后迁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累官户部尚书。哲宗朝、拜尚
书右丞,次年迁左丞。时朋党论炽,与任事者戾,出知蔡、扬、大名、杭等
府州。迁右正议大夫致仕。曾奉敕修《元丰九域志》10 卷。
(李建春)
《元丰九域志》北宋王存等撰,是宋代历史地理名著。成书于元丰三年
(1080),故名;是在真宗时李宗谔、王曾编写的《九域图》的基础上,改
写扩充而成,共10 卷。该书以熙宁、元丰年间囚京、二十三路为标准,分别
记载了各路所属府、州、军、监、县的户口、乡镇、名山、大川、道里等项。
全书行文简洁了当,真实可靠;其中较详细的是“地理”,对各地的辖区范
围,尤其是四至八到,远近道里实数,均予标明。本书最受重视者,当为“土
贡”一门,备载贡物之数、主客户数、贡品种类等,对研究宋代地志、社会
经济史具有重要价值。《丛书集成初编》,中有《元丰九域志》五册。
(朱玉婷)
吕大防(1027~1097)其先汲郡(今河南汲县)人,后迁京北蓝田(今
属陕西)。字微仲。皇祐进士,调冯诩主簿,改永寿令。英宗时,任监察御
史里行。元丰初,知永兴军。神宗以彗星求言,大防陈《三说九宜》,提出
养民、治边主张。时用兵西夏,以及时供军需得干练之称。元祐初封汲国公,
拜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与范纯仁、刘挚等同时执政,废新法。监修《神
宗实录》。哲宗亲政,罢知颖昌府,改永兴军。绍兴四年贬舒州团练副使。
(范海沛)
张唐英(1029~1071)北宋蜀州新津(今属四川)人。字次功,一作汝
功,自号黄松子。庆历进士。荐试贤良方正不就,调谷城令。神宗即位,擢
殿中侍御史,疏荐王安石。有史才,著有《仁宗政要》、《宋名臣传》(又
名《嘉佑名臣传》)、《蜀梼杌》(又名《外史梼杌》)等。
(李建春)
《蜀梼杌》2 卷(一名《外史梼杌》)宋张唐英撰。作者身为四川人,
故对十国时期前后蜀之事颇感兴趣,因而搜集了大量有关资料,又阅路振《九
国志》中内容过于疏略,于是依《前蜀开国记》、《后蜀实录》等书,依荀
悦《汉纪》体,将前蜀后蜀史事编年排次,名《蜀梼杌》。此书叙事非常详
备,为研究十国时前后蜀史不可多得的内容丰富的史书。
(朱松美)
沈括(1033~1097)北宋科学家、政治家。字存中。杭州钱塘(今浙江
杭州)人。仁宗嘉佑进士。神宗时,曾提举司天监,改制浑仪、景表、五壶
浮漏等仪器,并组织编写《奉元历》。熙宁年间参与玉安石变法,曾察访淮
南、两浙推行新法。熙宁8 年(1075 年)出使辽国。严正驳斥辽索求黄嵬(今
山西原平西北)地的无理要求,著《使契丹图抄》。后拜翰林学士,权三司
使。整顿陕西盐政,主张减少下户役钱。后知延州(今陕西延安),加强对
西夏的防御。元丰5 年(1082 年),因事连累坐贬。晚年居润州,筑梦溪园。
举平生见闻,撰《梦溪笔谈》。括博学多闻。对天文、数学、历法、地理、
物理、生物、医药、文学、史学、音乐等学科,均有卓越成就。所撰《梦溪
笔谈》一书,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宏伟杰作。一生著作40 余种。传世者除《梦
溪笔谈》外,还有《长兴集》、《苏沈良方》、《春秋机括》等。
(袁坤)
《梦溪笔谈》26 卷,宋沈括撰。作者晚年居润州(今江苏镇江)梦溪
园,将其一生所得汇集一起,写成不朽名著——《梦溪笔谈》。此书襄括了
沈括一生所有在自然科学方面观察,研究所得,分辩证、乐律、象数、人事、
官政、权智、艺文、书画、技艺、器用、神奇、异事、谬误、讥谑、杂志、
药议等十六条。内容丰富,且提出并记录了许多新发现,发现如石油、陨石
为铁、数学陗积术、会圆术、月亮本身并不发光等,为后人提供了大量自然
科学方面的宝贵资料,因而有“中国科技史上的里程碑”之美誉。
(朱松美)
曾布(1036~1107)北宋史学家。字子宜。建昌军南丰(今属江西)人。
嘉祐进士。为王安石所用,参加制定青苗、募役、保甲、农田水利等法,为
翰林学士兼三司使。后见神宗怀疑新法,就否定市易法,引起变法派的分裂。
遂被王安石贬为地方官。后复为翰林学士。绍圣初,任同知枢密院事,徽宗
时任尚书右仆射,主张调和新旧两派,以“绍述”名义恢复新法。旋被蔡京
排斥、放逐在外,死于润州(今江苏镇江)。曾与蔡卞等重修《神宗实录》。
(赵百世)
吕大临(1040~1092)北宋学者、金石学家。字与叔。蓝田(今后陕西)
人。历官太学博士,秘书省正字。先从师于张载,后受业于二程(程颢、程
颐)。与杨时、游酢、谢良佐共称程门四大弟子。通《六经》,尤精于《礼》。
曾作《克己铭》。程颢称其学说“深潜缜密”,朱熹以为高于诸公。有《考
古图》10 卷,是我国古代器物图录专著。另有《礼记传》。
(李建春)
《考古图》宋吕大临撰。我国最早的一部系统的古器物图录。全书10
卷,成于元祐七年(1092)。书中收录当时官廷及私人收藏的古代铜器、玉
器二百余件,每件均摹绘图形,记尺寸、容量及重量等;有出土地、藏所者,
也予以说明;钟鼎上的文字,又引经据典加以训诂考证。该书早于《宣和博
古图》,且更为精审。南宋时,又有人作《续考古图》5 卷。
(朱玉婷)
范祖禹(1041~1090)北宋成都华阳(今四川成都)人,字淳夫,一字
梦得。嘉祐进士。从司马光编修《资治通鉴》。专主唐五代史长编。书成,
荐除秘书正字。哲宗立,迁给事中。高太后死,上疏反对“绍述新法”,力
阻章惇为相。不从,以龙图阁学士出知陕州,后连贬武安军节度使、昭州别
驾而卒,谥正献。曾进《唐鉴》、《帝学》、《仁宗政要》等书,另有《范
太史集》。
(许修仲)
《唐鉴》宋范祖禹撰,24 卷。作者曾跟随司马光编《资治通鉴》凡15
年,在编《资治通鉴》时,他分掌唐史部分,对唐三百年治乱得失了解颇多,
感受颇深,因而本着《通鉴》精神,采摘可使后代统治者引以为戒的史事,
杂以论断,叙事范围自唐高祖至昭宣帝,共306 篇名曰《唐鉴》。此书与《通
鉴》相同之处都意在为帝工借鉴,不同之处在于《通鉴》以叙事为主,而此
书则以议论为主;对武周政权时期,《通鉴》以武后纪年,而此书则仍以唐
宗室纪年。写法略异。内容大多引用其它唐史,史料价值不大。
(朱松美)
王岩叟(1044~1094)北宋大名青平(今山东高唐西南)人。字彦霖。
应明经科。省试、廷对皆第一。调栾城主簿,后知安喜县。哲宗朝,以刘挚
荐为监察御史。请复差役旧法,劾罢新党蔡确、章惇。迁左司谏兼权给事中,
历侍御史、起居舍人、中书舍人、权开封府事、枢密直学士、签书枢密院事。
刘挚罢相,岩叟连疏论救,忌者指为党,罢为端明殿学士,知郑州。徙河阳
卒。尝在韩琦幕府,每与琦语,辄退而书之。著《韩魏公别录》3 卷。
(李建春)
方勺(1066~?)北宋婺州金华(今属浙江)人。字仁声。寓居乌程泊
宅村,故号泊宅翁。元祐中,省试得预荐送,曾官虔州安远,龙南、管勾常
平。晚年无意仕进,隐居终生。为人超然遐举,神情散朗。有《青溪寇轨》、
《泊宅编》各1 卷,记方腊起义事甚详。
(李建春)
《青溪寇轨》1 卷,宋方勺撰,此书记载北宋末年睦州青溪(今浙江淳
安县)方腊起义始末,原载他的著作《泊宅编》中,后漕溶摘入《学海类编》
时,另题名为《青溪寇轨》。书后另有附论两则:一为宋洪迈(号容斋)所
著《容斋逸史》详述方腊起义原因、经过及时为王渊裨将的韩世忠镇压方腊
起义的经过;二为追述明教本末,未署作者名姓,大概摘自庄绰(字季裕)
的《鸡肋编》。
(朱松美)
《泊宅编》宋方勺撰。10 卷。以作者新居住的湖州泊宅村名之。该书
主要记载了宋代元祐、政和年间朝野旧事,另有地理、杂记、诗文等,是研
究北宋与南宋交际时期的重要参考资料。
(朱玉婷)
李格非北宋济南章丘(今属山东)人,字文叔。时以诗赋取士,格非
独留意经学。熙宁中登进士,元祐中为国子博士。绍圣时,历通判广信军,
召为校书郎、著作郎、礼部员外郎、提点京东刑狱。建中靖国元年,以元祐
党人罢归。著有《洛阳名园记》、《礼记说》数十万言。
(李建春)
王之宋文史学家。字圣途。青州(今山东益都)人。生卒年均不详。
约宋神宗元丰前后在世。志尚博雅。治平4 年(1067 年)进士。为官四方。
绍圣年间(1096 年左右)退居渑水。日与贤士大夫宴游。每宴谈间,可取者
必记之。久之得360 余事。于是编《渑水燕谈录》10 卷。记南宋高宗绍兴以
前杂事。共分17 类,352 条,多与史传相出入。今本已有残缺。
(袁坤)
《渑水燕谈录》宋王之撰。笔记。全书10 卷,记述了南宋高宗绍兴以
前杂事,计17 类,352 条。所记内容,多与史传不相一致。
(朱玉停)
文莹北宋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字道温,僧人。工书,喜藏书,尤
留心当世之务。收古今文章著述甚多。自宋初至熙宁间,得文集二百余家。
有《湘山野录》、《玉壶野史》、《玉壶诗话》等著作。
(李建春)
王曾北宋青州益都(今属山东)人。字孝先。成平中由行贡试礼部,
廷对第一。累迁吏部侍郎,参知政事。真宗兴建玉清照应官,他陈五害以规
谏。仁宗朝,累拜官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沂国公。正色独立,
朝廷倚以为重,太后姻家稍通请谒,曾多为裁抑,太后滋不悦,出知青州。
景祐元年召为枢密使。次年复入相。因与吕夷简不合,两人同时罢出。终判
郓州,卒谥文正。有《王文正笔录》。李焘作《长编》,往往全采其文。
(李建春)
王当北禾经学家、史学家。字子思。眉山(今属四川)人。幼时好学,
博览古今,所取唯王佐大略。举进士不第。元祐中,苏辙以其贤良方正荐,
廷对慷慨,不避权贵。调龙游县尉。蔡京知成都,举为学官,不就。后见蔡
京入相,遂不复仕。精于经学,尤邃于《易》、《春秋》,皆为之传。又有
《经旨》、《史论》等著作,及《春秋列国诸臣传》30 卷。
(李建春)
朱(约1110 年前后在世),字无惑,乌程人,其父朱服。朱生卒
年不详。约宋徽宗大观末前后在世。生平事迹不详。曾寓黄州,号萍州老圃。
著有《萍州可谈》3 卷,传於世。
(孔祥雷)
《洋洲可谈》笔记宋朱著。笔记。共3 卷。书中主要记述了其父朱
服出使辽朝和驻守广州时所见所闻及典章制度、土风民俗等。原书已佚,今
本系清人自《永乐大典》中辑出。
(朱玉停)
耶律俨(?~1113)辽大臣、史学家,字若思。析津(今北京)人。其
父仲禧官南院枢密使,封国公,赐姓耶律。幼好学、善诗。咸雍进士,历著
作郎、大理卿、景州刺史等职。大安二年(1086 年)为御史中丞。寿昌初,
使宋为夏请和。拜参知政事,迁知枢密院事,封越国公。道宗临终,受命辅
立天柞帝。封漆水郡王。迎合帝意,勾结萧奉光,执政十余年而死。乾统三
年(1103 年),充监修国史。奉诏修《皇朝实录》70 卷。
(赵百世)
邵伯温(1057~1134)北宋洛阳(今属河南)人,字子文。理学家。邵
雍之子。初师司马光。元祐中,以荐授大名助授。绍圣初章惇为相,章惇曾
师事雍,欲引用伯温,温乃百计避之。移监永兴军铸钱监。徽宗时,除主管
耀州三白渠公事。闻童贯为宣抚,出他州避之。除知果州,提点成都路刑狱。
著《辩诬论》为元佑党人辩护。南渡后,官至州路转运副使。绍兴中卒。有
《易学辨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