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外文史名人名著(词典)-第16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怪。记载史事、辨证诗文典故、解析名物制度、资料丰富、援引广泛,且保
存了不少已佚文献,因而为后世文史研究者所重视。诸家考证之文,往往征
引其说。但作者党附秦桧,曲意取媚,在书中亦有所表现。考证也有不少失
实处,故曾遭到同时代人普遍指责。

(张福运)


曹勋(?~1174)南宋许州阳翟(今河南禹县)人,字公显。宣和进士。
靖康初,随从徽宗北俘,自燕山携徽宗御衣所书遁归,向高宗建议募死士航
海救徽宗,不为执政所喜,出之于外,九年不迁徙。绍兴中,历成州团练使、
忠州防御使,以容州观察使随何铸使金,说金还梓宫及高字母韦氏。绍兴末,
官至昭信军节度使。孝宗时加太尉。曾著《北狩见闻录》1 卷,所记靖康二
年随徽宗北行事,末附徽字轶事四条。

(赵保学)


《北狩贝闻录》宋曹勋撰。1127 年2 月初,徽宗到金营商谈退兵金银
酬措不足问题,被主扣留,时曹勋及姜尧臣等几位大臣随侍一同被扣,同年
4 月,曹勋与徽宗一同北迁,至7 月才从燕山寻机逃回南京(河南商丘)。
故徽宗被扣及北迁作者皆亲历,此书即作者记录北迁途中事实所成,自1127
年2 月7 日至同年6 月逃归前,书后附有徽字轶事4 条。此书所记内容与其
它史书出入较大,但因此系作者亲身经历,耳闻目睛。故较它书更真实,足
以资史家考证。

(朱松美)


李焘(1115~1184)南宋史学家。字仁甫,又字子贞,号巽岩。眉州丹
棱(今四川丹梭)人。绍兴八年进士,授成都华阳主簿,未至任,讲学于丹
梭龙鹤山。焘博览群书,熟悉历代掌故,性情刚直,每正色以订国论,著《反
正议》14 篇,皆救国之要论。人誉其“如箱松雪柏”。历任蔡州知州、潼川
路转运判官、兵部员外部、礼部侍郎、秘书少监兼权起居舍人、实录院检讨
官、敷文阁学士等职。以主持修史工作最久。焘仿《资治通鉴》体例,历时
40 年,撰成《续资治通鉴长编》,对保存北宋史料作出重大贡献。另著有《易
学》、《春秋学》、《历代宰相年表》、《天禧以来御史年表》:《说文解
字五音韵谱》等。孝宗淳熙十一年卒于长安,谥文简。

(胡志升)


《续贤治通鉴长编》南宋李焘撰。作者立志接司马光《资治通鉴》续
写北宋史事,用了40 年时间终于完成编年体史书《续资治通鉴长编》。此书
叙述自太祖建隆元年至钦宗靖康二年北宋168 年历史,以年月为纲,逐年编
写,内容涉及北宋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各方史事,参考了实录、会要、官
书、文集、笔记等,资料丰富、内容广泛。司马光写《资治通鉴》时先成长
编,丰焘谦虚,认为自己作品不甚精到,只及司马光的《长编》水平,因而
名之曰《续资治通鉴长编》。实际上,李焘的《续资治通鉴长编》不论就取
材、内容,还是写作手法,史料价值,都绝不亚于司马光的《资治通鉴》。
不过,其中有许多史事如“斧声烛影”等,尽管引用了不少资料企图说明,
然终无明确结论,以至成千古之谜。

(朱松美)


洪适(1117~1184)南宋金石学家。字景,晚年自号盘州老人。鄱阳

(今江西波阳)人。幼时聪敏,擅长诗词。绍兴十二年(1142)与其弟洪遵
同中博学宏词科。后二年,二弟洪迈亦中是选,于是三洪文名满天下。孝宗
时,历迁司农少卿,权直学士院。累官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
密使。封魏国公。卒,谥文惠。适喜收藏金石拓本,研究金石文字,并据以
订正史传的讹误。乾道二年(1166)写成《隶释》27 卷。以后又著《隶续》
21 卷。是现存最早集录汉魏石刻文字的专书。另有《盘州集》80 卷。

(袁坤)


《隶释》考释汉魏石刻隶书的专著。南宁洪适撰。作者荟萃碑版189 种,
泽其文,述其所以然,于乾道二年(1166)写成《隶释)27 卷。著录汉魏隶
书石刻文字183 种。并附辑《水经注》中的汉魏碑目和欧阳修《集古录》、
欧阳《集古录目》、赵明诚《金石录》、无名氏《天下碑录》中的汉魏部分。
是书为考隶而作,故每篇皆依其文字写之,然后注明某为某字。并对有关史
事进行考证,订正史传讹误。自有碑刻以来,是书最为精博。是现存最旱集
录汉魏石刻文字的专书,是今天研究汉字流变、石刻碑拓、汉魏历史的重要
文献和珍贵资料。

(袁坤)


洪迈(1123~1202)字景卢,别号野处,鄱阳(今江西波阳)人,南宋
文学家。其父洪皓。洪迈承藉家学,文名颇盛,与其兄洪适,洪遵被时人称
为“三洪”。于绍兴十五年(1145 年)中进士,官至端明殿学士。绍兴三十
二年(1162)春,洪迈奉命前往金朝议和,受到金人要挟,但他毫不退让,
几乎因此被扣留。洪迈治学严谨,学识渊博,他曾手书《资治通鉴》三遍,
他一生著作颇多,自经史百家,以至医卜星算之术,皆有论述。他精通宋代
掌故。著有《容斋随笔》,很有价值。另外,还编有《万首唐人绝句》,并
著《夷坚志》等书。

(孔祥雷)


《客斋随笔》宋洪迈撰。74 卷。洪迈自幼爱好史学,博览群书,经、
史、子、集无不涉猎,精心研读,凡有所得则随手札记,四十年连续不辍,
遂成一书,名曰《容斋随笔》共分五集:《随笔》、《续笔》、《三笔》、
《四笔》各16 卷,还有《五笔》系其晚年所作,书未及成即死,故仅10 卷。
由于作者学识渊博,尤通宋代掌故,所以此书内容丰富,涉猎极广,尤详宋
朝典故,其中对某些历史事件和人物也兼加评论,观点鲜明、新颖、还有诗
歌,属百科全书性质的笔记体史书。

(朱松美)


徐梦莘(1126~1207)南宋史学家。字商老。临江(今江西清江县)人。
幼聪慧笃学,嗜学博闻,尤谙经史。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任南安军
教授,知湘阴县。知宾州时因议盐法政见不合而罢归。梦莘生于靖康年间,
备尝战乱之苦,决心研求宋金和战原委,遂广泛搜集宋金用兵、议和之文献、
史料,于绍熙五年(1194)撰成《三朝北盟会编》,创专撰中原政权与边地
少数民族政权战和交往史。书成,震动朝野,帝闻而嘉之。庆元二年(1196)
擢宜秘阁。又撰《北盟集补》以补上书遗缺。另著有《会录》、《读书记忘》、
《集医录》、《集仙录》等,今皆不传。开禧三年(1207)8 月卒。

(胡志升)


《三朝北盟会编》宋徐梦莘撰,250 卷,编年体史书。全书共分上、中、
下三帙:上帙25 卷,中帙75 卷,下帙150 卷,叙述从公元1117 年宋金”海
上之盟”至公元1161 年(绍兴31 年)前后45 年(即徽、钦、高三朝)与金
和战事实,按年月记事、对敕、诏、国书、书疏、秦议、碑志,一律原文照
录,不加删削。不妄评断,是非曲折皆保留自然,故名《三朝北盟会编》,
此书缺点是所记金人事迹诸多传闻失实,引用臣僚札奏也多夸张,但全书史
料丰富(前后共引用196 种参考书)对金政治制度,社会风俗,特别是宋金
和战之事都作了详细论述,是研究宋金关系的重要史料书。

(朱松美)


王明清(1127~1214 以后)字仲言,汝阴人,其父王铚。生于宋高宗建
炎元年,卒于宁宗嘉定七年以后,年逾88 岁。庆元年间,官泰州。王明清著
有《挥麈录》4 卷,《后录》11 卷,《第三录》,《前录》3 卷,《余话》2
卷,《玉照新志》6 卷,《投辖录》1 卷。又有《清林诗话》并行于世。

(孔祥雷)


《挥麈录》宋王明清撰,20 卷。王明清利用父亲遗留的丰富藏书,广
交朋友,谈论时政,收集资料,历经30 年,积累成笔记体史书《挥麈录》。
此书共分四部分:《前录》4 卷人后录》11 卷,《第三录》3 卷,《余话》2
卷。记载了北宋末,南宋初典章制度及政治、军事、社会各方面问题。由于
作者为人正直,治学态度严谨,以实事求是的优良笔风,记述了许多重要历
史真象,歌颂了南宋抗金义士保家卫国的忠义之举,鞭挞了宋徽宗的腐败,
宋高宗对抗金将士岳飞的陷害及奸臣秦桧网罗党徒,为非作歹。内容丰富,
史料可信,其中部分内容为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所收。

(朱松美)


袁枢(1131~M05)字机仲,建州建安(今福建建瓯)人。南宋历史学
家。1163 年中进土,任太学录,因直言指责时弊,于1173 年被贬至浙江严
州州学任教授。其间将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以历代政治大事提纲挈领,分
事立目,以类编纂,综括三家分晋至周世宗近1362 年的史迹,分立239 目,
共42 卷。每事一目,自为起讫。书成后起名为《通鉴纪事本末》,在著作史
上首创纪事本末新体裁。受到孝宗常识,授予大宗正簿官职,后历任太府丞
兼国史院编修,大埋寺少卿,工部侍郎兼国子监祭酒,右文殿修撰知江陵府,
被弹劾后罢归。其著作还有《易学索引》,《易传解义》。

(范海沛)


《通鳖纪事本末》南宁袁枢撰。42 卷。作者认为卷帙如此浩博的《资
治通鉴》以编年纪事、事件、人物常首尾难稽,为便于阅读,对其进行改编,
以年为经,以事为纬,另起题目,一事一篇,自为起迄,号《通鉴纪事本末》。
袁枢为方便阅览对《通鉴》的抄录和改编,无意之中却创立了我国史学史上
的一种新体裁——纪事本末体。它既避免了编年体一事而隔越数卷的支离破
碎,又避免了纪传体一事而复见数篇的重复予盾,在我国史学史上具有重要
意义。

(朱松美)


张栻(1133~1180)南宋学者。字敬夫,又字钦夫、东斋,号南轩。汉
州绵竹(今属四川)人,迁居衡阳。曾师胡弘,以荫补官,辟宣抚司都督府
书写机宜文字,除直秘阁。符离战后,上书沦与金议和之害,知严州。召为
吏部侍郎兼权起居郎侍讲。后历知静江府,除古文殿修撰,荆湖北路转运副
使,知江陵府。卒谥宣。他认为“所谓礼者天之理”,“居敬有力,则其所
穷者益精;穷理浸明,则其所居者亦有地”。著有《甫轩易说》、《癸已论
语解》、《癸己孟子说》、《伊川粹言》、《南轩集》等。另有《诸葛武侯
传》一卷,考证颇精。

(李建春)


周必大(1126~1204)南宋孝、光、宁宗三朝重臣,著作家。字子充,
又字洪道,自号平园老叟。庐陵(今江西吉安)人。绍兴二十一年(1151)
进士。孝宗时历仕起居郎权给事中、秘书少监、中书舍人。为人刚直不阿,
敢于直谏,不避权贵。孝宗时应诏上奏言事,皆切时弊。任枢密使时,创诸
军点试法,整肃军政。孝宗淳熙末拜右丞相,封济国公,荐朱熹入朝。光宗
时封益国公,后以观文殿大学士出判谭川(今湖南长沙),宁宗庆元初以少
傅致仕。卒谥“文忠”。一生著书甚丰,计有81 种,其中著名的有《玉堂杂
记》、《玉堂类稿》、《二老堂诗话》等。后人将其文汇编为《益国周文忠
公全集》。

(胡志升)


《玉堂杂记》职官类曳书。3 卷。南宋周必大撰。周必大系宋朝大臣,
孝宗时两入翰苑,自权直院至学士,熟知朝事。他将朝廷制度沿革、官职设
置、宣召奏对之事,旁及琐闻遗事,随笔记录,经删栽整理计得50 余条,编
为3 卷,撰成此书。所录史料皆出自唐代及宋汴都故帙,可补唐、宋史之遗
缺,史料价值较强。清乾隆年间修《四库全书》将其收入《史部·职官类》。

(胡志升)


吕祖谦(1137~1181)南宋哲学家、文学家。字伯恭。婺州金华(今后
浙江)人。勤学好问,学者称之为“东莱先生”。隆兴进士,历任太学博士
兼史职,除秘书郎国史编修官、实录院检修官。乾道五年(1169),参与重
修《徽宗实录》,迁著作郎,除直秘阁。金华学派的主要代表,为学主张经
世致用。初与朱熹共编《近思录》,后因争论《毛诗》意见不合,即互相排
斥。淳熙二年(1175),在信州铅山鹅湖寺举行一次著名的哲学辩论会,企
图调和朱熹、陆九渊两派。一生著述颇多,有《历代制度详说》12 卷,《书
说)35 卷,《吕东莱集》,《东莱博议》;编有《十七史佯节》273 卷,《东
汉精华》14 卷。(赵百世〕《历代制度详说》宋吕祖谦撰。共12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