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昌乐(今昌乐县)尉。张嘉贞出任宰相,又召为秘书正字,擢升为通事舍
人、驾部员外郎。因“自视王侯”,遭人嫉恨。后张嘉贞罢宰相,王翰出任
汝州(治今河南临汝)长史,徙仙州(今河南叶县)别驾。又因行为狂放不
羁,“日与才士豪侠饮乐游败”,贬为道州(治今道县)司马,后卒于任上。
其诗传世者不多,大多交游唱和之作。风格豪放旷达,语言清新,构思巧妙。
所写《凉州词》一改边塞诗凄凉悲壮的风韵,以纵情宴饮的场面表达边关将
士置生死于度外的豪放气概,是传诵千古的边塞诗佳作。
(张延庆)
《凉州词》七言绝句。王翰作。写作时间不详,大约写于道州(治今道
县)司马任上。时作者已由恃才不羁变得更为豪迈超达。首句“葡萄美酒夜
光杯”,以白描手法把读者引入一个极不平常的饮宴场景的丰富联想中。第
二句“欲饮琵琶马上催”,欢快的琵琶乐曲激发起将士们畅饮的豪兴,进一
步烘托了热烈的气氛。前二句摆脱了边塞诗的传统写法,先声夺人,以欢乐、
明快的描绘取胜。第三、四句“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采用
祈使句兼反问句式,以反写手法真实描绘出了征战将士把随时可能葬身荒漠
置之度外的豁达超迈。全诗具有撼人心魄的力量。语言浅俗亲切,色彩明晰
浓郁,节奏明快,声情袭人。是边塞诗中不可多得的佳作,历来为人所称诵。
(张延庆)
元结(719~772)字次山,号漫郎,赘望。河南鲁山(今河南省鲁山县)
人,唐代文学家。出身于没落官僚地主家庭。其父厌烦仕途。元结少年不羁,
天宝十二年(753)举进士。安史乱起,逃难曾居猗Ф矗院赔'子。史思
明进攻河阳(今河南孟县),上《时议》三篇,得肃宗赏识,拜为右金吾兵
曹参军。募集义军,“降剧贼五千”。史思明南犯,屯泌阳(治今河南唐河
县)守险,因保全十五城,再迁为监察御史。后历任道州(治今湖南道县)
刺史、容管经略使。关心人民疾苦,招抚流亡,赈济灾民。曾上书减免道州
百姓租税。注意对少数民族优恤安抚。因遭权臣嫉妒,辞官归隐。文学上反
对“拘限声病,喜尚形似。”主张“道达情性”,“救世劝俗”。是唐代古
文运动先驱之一。作品多抨击腐败政治,反映人民疾苦,情感真挚。散文有
《丐论》、《化虎论》等。诗多古体和绝句,有《春陵行》,《贼退示官吏》
等。不尚绮靡,不事雕琢,风格古朴淡雅。
(张延庆)
《春陵行》七言歌行。元结作。写于广德二年(764),当时作者刚到
道州(治在今湖南道县)刺史任上。道州是春陵故地,所以叫《善陵行》。
道州在广德元年(763)曾被少数民族占领月余,致使人民流离失所,“不胜
赋税”,而官府催征文书不断。诗歌表达了对人民的深厚同情。起笔先点出
官吏对百姓压榨的情况:“有司临君县,刑法竟欲施。”接着客观描绘了一
幅人民苦难生活的图景:“朝餐是草根,暮食乃木皮。出言气欲绝,意速行
步迟”。紧承上文又写了朝廷的催逼和百姓的自叙,进一步揭露了朝廷对受
灾人民的残酷压榨,并暗示了作者的矛盾心理。诗的后半部分在前文写实的
基础上写道:“通缓违诏令,蒙责固所宜。。。顾惟屠弱者,正直当不亏。”
表现了作者为民负罪的精神,矛盾心态荡然无存。全诗叙议结合,对比显明,
层次感强,语言质朴。
(张延庆)
张继(生卒年不详)字懿孙。襄州(今湖北省襄阳市)人。唐代诗人。
自幼聪慧。唐玄宗天宝年间举进士第。时任盐铁判官,为官正直,有政绩。
唐代宗大历未年,检校祠部员外郎,于洪州(治今江西省南昌市)分掌财赋。
后因不满时政,辞官漫游。晚年游历于吴越一带的名山大川之间,与文人名
士多有交往。创作上受取法自然、有道者风骨的东晋诗人陶渊明的影响,诗
体清迥,不事雕琢,被高仲武称为“累代词伯”。其诗多登临纪行之作,传
世者不多。以抒写个人愁绪的《枫桥夜泊》和反映民生疾苦的《阎门即事》
最为有名。前者句“月落乌啼霜满天”、后者句“清明几处有新烟”是传诵
千古的名句。
(张延庆)
《枫桥夜泊》七言绝句,张继作。写于诗人晚年漫游吴越时期。是一首
描写苏州寒山寺夜景的抒情诗。枫桥,在苏州阊门郊外,是当时停泊船只的
水驿。诗的首句即把读者引入幽暗、凄清、寒凉的深夜之中;“月落乌啼霜
满天”。三个夜景渲染了气氛,“月落”是无声的,而从林间传来的“乌啼”
之声则是可感的,凄伤气氛由此而生;“霜满天”三字则以灵气之语增加了
秋夜的寒意和色彩。第二句由景及人:“江枫渔火对愁眠”。远远近近,江
边火红的枫叶;时隐时现,渔船闪烁的灯火。使诗人倍感江南秋意的萧瑟,
深味漂零生活的孤寂,不由愁闷而眠。三、四句接着写道:“姑苏城外寒山
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诗人在似眠未眠中听到了古寺钟声。一个“寒”字
承前面意境基调,妙用双关,本来就易于带给人空寂、超脱之感的寺院钟声,
使原本孤愁的心绪带上了禅趣,仿佛把读者带入了关于人生的天边遇想之
中,意蕴无穷。全诗动静结合,远近互补,用语尖新、情景交融,富有神秘
气息,是驰名中外的佳作。
(张延庆)
韩翃(生卒年不详)字君平,南阳(今河南南阳市)人。唐诗人。“大
历十才子”之一。天宝十三年(754)举进士。在淄青(治今山东益都)节度
使侯希逸幕府任过事,后又作过宣武(治今开封市)节度使李勉幕府的幕僚。
唐德宗建中初年(780)官驾部郎中,又因知制浩,被德宗御批为中书舍人。
卒于任上。许尧佐以他和柳氏的爱情故事为素材创作了传奇小说《柳氏传》。
其诗集中尚附有《辛台柳》诗一首。其诗多送别酬赠之作,题材面较狭窄。
诗风含蓄洒脱,语言清丽工整,追求形式的完美。意境温醇,耐人吟诵,开
中唐表达宁静悠远情思的先河。《寒食》诗剪取满城春色之中唐官传烛的情
境,写得含蓄蕴藉,是其代表作。
(张延庆)
《寒食》七言绝句。韩翃作。写于作者任中书舍人前。时盛唐已向中唐
转变,诗风也开始转而注重形式的完美。幻灭后的落寞成为普遍的主题。本
诗即是这一特定时代含蓄之笔触传淡泊诗境的佳作。首句“春城无处不飞
花”,以别致凝炼的句式写了满城春色,到处落絮飞花。第二句“寒食东风
御柳斜”,由面到点,写皇宫柳树在微微春风吹拂下摇摆倾斜的景色。三、
四句“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王侯家”,由前两句写白天转向日暮,写
宫中传烛的情景。王侯,泛指权贵之家。“散入”,进一步传达出象烛烟一
样悠长朦胧的情韵气氛。全诗飘逸洒脱,抒发了柔弱冲淡的情怀。语言清丽
工整,意境含蓄缥缈,开中唐形式诗风的先河。首句“春城无处不飞花”是
千古传颂的名句。
(张延庆)
张志和(约730~约810)字子同,自号玄真子。婺州金华(今浙江省
金华县)人,唐代词人。精通道家学说,曾为《庄子》作注。肃宗时因献策
得赏识而待诏翰林,授左金吾卫录事参军。后坐事被贬为南浦(今四川万县
境内)尉。遇赦后不再出仕,把朝廷赐给他的两名奴婢配为夫妇,自己放浪
江湖之间,自称“烟波钓徒”。长期过着隐逸生活。“每垂钓,不设饵,志
不在鱼也”。精通音乐,能击鼓吹笛,善画山水,尤善作诗赋词。倾慕“无
为”思想。作品多以细腻洒脱之笔表现隐居的清闲生活。今传《渔歌子》词
五首。《渔父》词描写景物鲜明生动,最负盛名。著有《玄真子》二卷。另
有十五篇《太易》传世。清淡闲散的词风对后世词的创作有一定影响。
(张延庆)
《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张志和作。写于作者被贬遇赦、绝意仕
途、隐居太湖一带山水之间时。全词二十七字。以渔父为中心描述了江南水
乡风光,传达出一个诗画合一的淡逸意境。前二句“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
流水鳜鱼肥。”,既诉诸视觉,又诉诸听觉和感觉:山高耸,花飘落,鹭飞
翔,水脉流,鱼也嬉逐。景物清新活泼。后三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
雨不须归。”写一个渔父雨中垂钓的情境。含蓄的人物勾勒,飘逸的背景点
染,把读者引入世外桃园的悠闲生活之中。一个“不须归”,荡漾出感情的
波澜。全词把动物刹时的静止之态和静物充溢的变化之隐完美结合,既是诗
中画,又是画中诗。音节自然、简短,情致平淡淳朴,情景交融。是脍炙人
口的名作。
(张延庆)
韦应物(737~792 或793)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天宝末
年,以三卫郎侍明皇,豪横放浪。后悔悟,折节读书,应举登第,曾为江州
刺史、苏州刺史,故世称韦江州或韦苏州。性高洁,为官清正刚廉。与顾况,
刘长卿等友善。工诗,尤长五言,多为山水田园之作,语意精炼,写情细腻,
著名的有《滁州西涧》、《幽居》等。作品缺乏深刻的社会内容,但艺术上
达到了非常纯熟的境界。部分诗作也反映了民生疾苦,如《采玉行》、《观
田家》等。其诗各体均佳,后世以“陶韦”或“王孟韦柳”并称。
(王秀峰)
《滁州西涧》七言绝句,韦应物作。写于建中二年(781)诗人出任滁
州刺史期间。作品描写了春游西涧赏景和晚雨野渡所见的自然景色。前两句
写诗人漫步春郊,独对那无花无臭的涧边幽草表示爱赏,直接表现出了诗人
的恬淡胸襟。后两句写溪水淅淅,荒野无人,只有一条小船随意横在渡口,
间接表现出诗人向往自然,甘于寂寞生活的情趣。诗中春潮、野渡的凄婉画
面如在目前;鸟鸣、水流的混合音响恍在耳际。诗人以情写景,借景述意,
形象鲜明,相映成趣。其胸襟恬淡,情怀忧伤,蕴合着一种无可奈何的思绪。
这首诗是韦应物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历来为人们所广为传诵的名篇。
(王秀峰)
《寄李澹元锡》七言律诗,韦应物作。写于兴元元年(784)诗人为苏
州刺史时。李澹,字元锡,作者的诗交好友,时任殿中侍御史,两人多有唱
酬诗作。这首诗以花开花落,不觉别离一年开笔,以西楼望月,盼与亲人相
聚作结,首尾照应,连成一体,把别后的相思,真挚的友情生动形象地表现
出来。中间两联伤世悯人,特别是发出“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之叹,反映了作者同情人民疾苦,谴责自己失职,诚恳地披露了一个清廉正
直的封建官员的思想矛盾和苦闷。这两句诗自宋代以来颇受推重,范仲淹叹
为“仁者之言”,朱熹盛赞“贤矣!”。
(王秀峰)
卢纶(748~798 或799)字允言,河中蒲(今山西永济)人。唐代诗人,
大历十才子之一。大历初,数举进士不第,后受王缙等人推荐,补阌乡尉,
迁监察御史。建中年间,官至检校户部郎中。诗以五言近体为主,多唱答和
赠、写景咏物之作,也有反映边塞军旅生活的作品,如《晚次鄂州》、《和
张仆射塞下曲》等篇,诗风雄健,苍劲有力,历来为人们传诵。其诗作工于
写景抒情,意境浑厚,艺术成就较高,王士祯称之为“大历十才子之冠冕”
(《分甘余话》卷四)。今存《卢户部集》10 卷,《全唐诗》录其诗5 卷。
(王秀峰)
《晚次鄂州》七言律诗,卢纶作。至德中(756~758)作者南行途中感
时伤乱写成此诗。诗的前半部写景,江上云开天晴,汉阳城依稀可见,但可
望不可即。而后通过商人和船家的活动,将行程中江水昼夜的变化表达出来,
流露出诗人盼归心切的愁思。诗的下半部抒怀,写鬓发斑白的诗人在水天空
旷的江上孤帆远征,万里避难,逢秋对月,哪堪在异乡听到战鼓之声。曲折
而深刻地表达了诗人思归和厌战的情绪。诗人截取了飘泊生涯中的一个片
断,却反映了广阔的社会背景,写得连环承转,意脉相连,而且迂徐从容,
曲尽情致。全诗淡雅而含蓄,平易而炽热,读来舒畅自若,饶有韵味。
(王秀峰)
《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二,其三)五言绝句,卢纶作。写于贞元三
年(787)。这组诗共六首,每首从一个侧面描写边塞生活,如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