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又由于个人情感经历的曲折,常常表现出忧伤、哀叹、怨惋的情调。他是三
十年代上海“现代诗派”的代表诗人。抗战爆发,在民族利益面前诗人义无
反顾地投入抗日宣传工作。1941 年在香港被日本军国主义分子逮捕,受伤致
残;但却使诗人的思想和诗风大变,留下了具有强烈爱国主义思想的《狱中
题壁》、《我用残损的手掌》等名篇。1950 年病逝于北京。有诗集《我的记
忆》、《望舒草》、《戴望舒诗选》、《戴望舒诗集》等。
(邱昭山)
《雨巷》诗歌,戴望舒著。发表于1928 年。作者曾因这首诗被人们誉
为“雨巷诗人”。叶圣陶曾评论这首诗“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
“撑着油纸伞,独自/伤惶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
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开首一节,便用长短不一的句式,渲染了一
种“寂寥”、“凄清”,又蕴蓄着些许希望的氛围和心理。诗以丁香为中心
意象和抒情集结,用“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
样的忧愁”等叠句,反复咏叹,塑造了一个象“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
令人想起南唐中主李璟的名句“丁香定结雨中愁”。整首诗情绪抑扬而又流
畅,色彩凄婉而又浑然,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邱昭山)
《我用残损的手掌》诗歌。戴望舒1941 年写于香港日寇监狱中。狱中,
诗人分外想念家乡,祖国。“我用残损的手掌/摸索这广大的土地:这一角已
经变成灰烬,/那一角只是血和泥;/这一片湖该是我的家乡,/。。我触到荇
藻和水的微凉”,诗人控诉了侵略者的暴行,并用可视可触可闻的意象描写,
突出了家乡的可爱,用不加雕琢、江河直下的诗韵和节奏,渲泄了一派深挚
而又昂扬的爱国主义激情!“天然去雕饰”。这首诗突破了诗人前期彷徨、
迷离的诗风,有石破天惊的魄力,不愧是一首力作。而且,诗人还以“辽远
的一角”的“蓬勃生春”,寄托了自己(实际上也是中华民族)的希望所在!
(邱昭山)
杨逵(1905~1985)原名杨贵。台湾台南新华人。现代作家。曾就读于
台南二中。1924 年中学毕业,东渡日本半工半读。1927 年回台湾,参加抗日
农民运动,被选为台湾农民组合的中央常务委员。1931 年后,因参加抗日两
次被捕入狱。曾任台湾文艺联盟机关杂志《台湾文艺》编辑。创刊《台湾新
文学》、《一阳周报》,主编《力行报》、《台湾文学丛刊》等。1949 年,
因呼吁和平解放台湾,实现祖国统一,被台湾国民党当局逮捕,关押达12
年之久。杨逵一生文学创作涉及甚广,有小说,评论散文、戏剧等。作品大
都以现实主义手法,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体现出反对日本侵略者的
愤怒。在艺术上具有清新、朴素的写实风格。主要作品有《送报夫》、《鹅
妈妈出嫁》、《种地瓜》等。是台湾新文学运动中一位重要代表作家。
(王军)
《送报夫》短篇小说。杨逵著。作者通过描写台湾青年杨君的家庭遭遇
和在东京半工半读的一段生活经历,揭露了日本资本家对劳动人民的残酷盘
剥。杨君的父亲因拒绝将土地卖给日本资本家而遭监禁致死。杨君流落东京,
当了送报夫,食宿恶劣不堪、劳作极为辛苦,不久又被老板寻咎开除。正直
的日本青年田中、佐藤非常同情杨君,帮助他到一家玩具厂当了工人并参加
了佐藤、田中组织的对派报所老板的反抗行动,认识到被压迫者只有联合起
来共同斗争才有出路的道理。小说取材平易,发掘较深,显示了作者的阶级
意识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小说结构紧凑,语言明晰流畅,文风朴素清新,
细节与心理描写尤为生动。
(王军)
冯至(1905~)原名冯承植。河北涿县人。现代诗人,翻译家、教授。
1921 年考入北京大学,开始新诗创作。1927 年到哈尔滨中学教国文。1930
年赴德国留学,专攻文学和哲学。1936 年任教于上海同济大学。后辗转去昆
明,在西南联合大学外文系教德语。1946 年任北京大学西方语言文学系教
授。1964 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冯至的诗结成集的有《昨
日之歌》、《北游及其他》、《十四行集》、《西郊集》。泽作有:《哈尔
茨山旅行记》、《海涅诗选》、《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等。著有中篇历
史小说《伍子胥》,论文集《诗与遗产》,论著《杜甫传》。
(杨世谷)
《昨日之歌》诗集。冯至著。1927 年出版。诗集包括抒情诗和叙事诗
两部分。其抒情诗用奇妙的想象、比喻和象征,抒发轻婉的幽思,飘香的柔
情,歌颂纯真的爱情和高尚的情操,以温婉秀丽、纯净蕴籍的风格自成一家。
如《我是一条小河》暗示了真诚相爱的男女休戚与共的关系;《暮雨》、《别
K》、《孤云》等诗抒发了诗人的忧郁和痛苦。作者又是现代较早以叙事诗形
式沤歌爱情的诗人之一,《昨日之歌》中的四首叙事诗,都是艺术上的成熟
之作,写得百折千回,荡人心魄,具有抒情诗般的效果。《吹萧人》以浪漫
的情节表现爱情与艺术不可缺一;《帷幔》既揭露了包办婚姻的弊害,又歌
颂了爱情的忠贞;《蚕马》取材于古代传奇,写一匹马(实际上是一位痴情
青年的化身)对一位女子的爱,谴责了马主人对女儿幸福的漠视,也表现了
姑娘对美好爱情的憧憬;《寺门之前》通过一老僧长期压抑自己对异性的情
欲的故事,控诉了宗教及一切窒息人们正当性爱的势力。
(周立勋冯恩大)
臧克家(1905~)山东诸城人。现代诗人。1923 年人济南省立第一师范
读书,1926 年参加北伐,1929 年入国立青岛大学补习班,1930~1934 年在
国立山东大学中文系学习,抗日战争时期在抗日前线度过了5 年的艰苦生
活,解放战争时期在上海主编《文讯》月刊,建国后,先后任华北大学研究
员、人民出版社编审、《诗刊》主编、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等职,曾被
选为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和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1933 年出版第一
本诗集《烙印》,此后接连出版了《罪恶的黑手》、《自己的写照》、《运
河》等反映农民疾苦揭露批判封建社会和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诗集以及揭露批
判蒋家王朝反动统治的政治讽刺诗集《宝贝儿》、《生命的零度》、《冬天》、
小说集《挂红》。建国后出版了《一颗新星》、《春风集》、《凯旋》、《欢
呼集》等诗集和长诗《李大钊》,《臧克家诗选》。臧克家是一位严肃的现
实主义诗人,诗体自由,诗句凝炼,在现代诗歌发展史上有着重大的贡献。
(李现廷)
《老马》诗歌。臧克家著。写于1932 年4 月。诗曰:“总得叫大车装
个够,它横竖不说一句话,背上的压力往肚里扣,它把头沉重地垂下!这刻
不知道下刻的命,它有泪只往心里咽,眼里飘来一道鞭影,它抬起头来望望
前面。”短短八句,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一匹拉车负重的老马的形象,简明
扼要地概括了旧中国广大农民淳朴忠厚的性格与忍辱负重的悲惨遭遇,对农
民遭受的残酷压迫和难以忍受的痛苦表示了深切同情。诗歌形象鲜明,语言
朴素凝炼,韵律沉稳,易于诵记。
(周洁)
《春鸟》诗歌。臧克家著。写于1942 年5 月22 日晨。当时作者在河南
叶县寺庄。清晨起来,万鸟齐鸣,有感而发。诗歌以美妙动人的想象和比喻,
描写出黎明时分春鸟的歌声,将它比作春天、自由、光明和真理的象征。使
你如身临其境,仿佛也听到了那悦耳的歌声。最后笔锋一转,联系自己在现
实中恶梦般的生活和极为郁闷、痛苦的心情。“想唱”,但“喉头上锁着链
子”,“嗓子在痛苦的发痒”。以巧妙含蓄的语言揭露、控诉了国民党统治
下令人窒息的黑暗现实,表达了诗人渴望自由、光明和真理的急切心情。诗
歌意境开阔,形象鲜明,结构自然而又严谨。
(周洁)
高士其(1905~1988)原名高仕,福建福州人。现代科学文艺作家。
1913 年考入北京清华留学预备学校,1925 年入美国威斯康辛大学化学系,后
转入美国芝加哥大学化学系和细菌系。毕业后入该院医学研究院读医学博士
课程。1930 年回国,被聘为南京中央医院检验科主任。1931 年辞职,从事写
作和翻译。1932 年与陶行知等创设儿童科学通讯学校,被聘为国立编译馆特
约编审。1938 年赴延安。1949 年赴北京参加全国第一次文代会,加入中国作
家协会。建国后历任中央文化部科学普及局顾问。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
技术协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科普创作协会名誉会长。高士其的作品大致
分为三类:科学小品、科学诗、科普创作理论。主要著作有《细菌与人》、
《抗战与防疫》、《揭穿小人国的秘密》、《我们的土壤妈妈》、《自然科
学通俗化问题》、《高士其科学小品甲集》、《科学诗》等。
(彩娥)
《我们的土壤妈妈》儿童科学诗。高士其著。写于1950 年。作品形象
生动地描述了土壤不断运动、变化、更新、发展的过程,介绍了土壤的特征、
功能以及它与一切植物、矿物、微生物、地球、水、太阳等等的关系,特别
是和人类的关系。作者以一系列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将土壤塑造成平凡勤劳、
培育万物生长的“妈妈”。通俗生动,富有情趣,曾获得1949~1953 年全国
儿童文学创作一等奖。
(晓雨)
赵树理(1906~1970)山西沁水县人,家庭出身贫农。是我国著名的小
说家和人民艺术家。早在青年时期,他就提倡文艺通俗化,萌生了为农民服
务的志愿。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之后,他是认真实践文艺为工农兵服务这
一方针最有成绩的作家之一。抗战时期发表《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
等优秀小说以崭新的内容和形式、浓郁的民族风格在工农兵群众中产生了很
大影响。被誉为“解放区文艺的代表之作”,解放后曾发表长篇小说《三里
湾》和《登记》、《锻炼锻炼》等十几篇短篇小说以及曲艺作品、戏剧剧本
都坚持了现实主义原则,反映了我国农村的伟大变革,揭示了生活中的矛盾,
具有较强的真实性和深刻性。不少作品被译成俄、英、法、日、德、印尼等
国文字在国外广泛流传。
(陈业善)
《小二黑结婚》短篇小说。赵树理著。创作于1943 年5 月。这是《在
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后的第一颗硕果。作品叙述了小芹、小二黑
这对时代新人在对反动势力和封建意识进行斗争的共同基础上的爱情故事。
通过对小芹、小二黑,二诸葛、三仙姑,金旺、兴旺这三类人物的描写展现
了二黑、小芹争取个性解放的曲折和胜利,歌颂了共产党的领导和民主政权
的力量,歌颂了农村社会的长足进步,歌颂了新一代农民的成长。并对农民
中落后人物进行了善意的奚落和讽刺,对封建顽固势力进行了猛烈抨击。作
者通过这些人物关系描写,实现人物性格,体现了作品的主题。
(陈业善)
《李有才板话》中篇小说。是赵树理的代表作,创作于1943 年10 月。
作品以抗日根据地我党将土地改革政策改为减租减息为背景,围绕阎家山改
选村政权和减租丈地,直接描写了当时农村错综复杂的阶级斗争以及两种思
想、两条路线的斗争。歌颂了在共产党领导下农村进步力量的成长和胜利。
着力塑造了李有才这位立场坚定、爱憎分明、机智、幽默、乐观、勤奋富有
革命精神的贫苦农民的代表,对县农会主席老杨的形象也着力描写。赞颂了
新生力量,洋溢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这篇中篇小说在语言、人物形象和情
节结构上继承民族传统,创造了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板话,形成作品的
特殊风格。在探索、追求我国文艺民族新形式的实践中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陈业善)
《李家庄的变迁》长篇小说。赵树理写于1945 年。作品写到了中国现
代史上的一些重大事件,1930 年蒋阎战争,1935 年的红军北上,抗战爆发后
的“牺盟会”等。这些斗争的波澜,冲击着小小的李家庄,使李家庄人民经
历了血与火的严酷斗争。李家庄的农民,在共产党领导下,以武装斗争打败
了日寇、汉奸,镇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