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一少、一旧一新两个商业干部,在对待国家利益和群众利益上的不同态度
的对比描绘,塑造了一个具有高度政策观念,时刻兼顾国家利益和群众利益,
有着火一般热情而处事果断的年轻商业干部曹英的形象,热情地歌颂了党领
导下的年轻干部的成长和人民精神面貌的新变化,批判了旧的思想意识。小
说构思巧妙、结构严谨,紧缓适体,收纵得宜。
(周立勋冯恩大)
杨朔(1913~1968)原名杨毓晋,字莹叔,1937 年改用现名。山东蓬莱
人。现代作家。他从小就受古诗文的熏陶,早年写过一些古体诗词。抗战爆
发后,参加革命,开始文学创作,发表了小说和散文。抗战胜利后,曾到宣
化龙烟铁矿深入生活。解放战争时期,担任过新华社特派记者,并参加过多
次战役。建国后,主要从事专业创作。1958 年以后,杨朔主要从事外交工作。
由于长期在国外生活,视野不断扩大,写下了许多国际题材的优秀散文。他
的主要作品有短篇集《月黑夜》,中篇小说《红石山》,短篇小说集《北黑
线》,以及建国后的长篇小说《三千里江山》,通讯特写集《万古青春》,
散文集《东风第一枝》。其作品选集有《中国人民的脚步声》、《大旗》、
《杨朔散文选》。
(扈培杰)
《三千里江山》长篇小说。作者杨朔。写于1953 年,以抗美援朝战争
为背景,共121000 字。小说通过中国铁路工人在朝鲜参加抗美援朝斗争的行
动,写出了工人阶级崇高的共产主义思想,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思想。小说
语言生动简炼,具有比较浓厚的民族特色。人物性格鲜明突出。《三千里江
山》是我国第一部描写抗美援朝战争的优秀长篇小说、获得了朝鲜民主主义
人民共和国颁发的三级国旗勋章。
(扈培杰)
光未然(1913~)原名张光年。湖北省光化县人。现代诗人,文学评论
家。1927 年参加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同年加入共青团。1929 年加入中国共
产党。1936 年发表歌颂抗日志士、反对卖国投降的歌词《五月的鲜花》,谱
曲后广泛传唱。1938 年出版《街头剧创作集》。1939 年创作组诗《黄河大合
唱》,经洗星海谱曲后,影响更广。1940 年创作长篇叙事诗《屈原》,在白
色恐怖下用诗的形式曲折表达了人民群众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反对分裂、
反对倒退的强烈愿望。解放后曾任《剧本》、《文艺报》、《人民文学》主
编。著有论文集《戏剧的现实主义问题》、《文艺辩论集》、《风雨文谈》,
诗集有《五月花》,另有抒情诗《革命人民的盛大节日》、《惊心动魄的一
九七六年》,以及长篇叙事诗《英雄钻井队》等。
《黄河大合唱》组诗。共八首。作者光未然。写于1939 年3 月。它以
黄河两岸人民抗日救国的英勇斗争为题材,歌颂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抗日
军民的游击战争,表现了游击健儿和抗日英雄的英雄气概,描绘了抗日战争
的宏伟画卷,歌颂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控诉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
充满着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号召人们投入到反法西斯的斗争中去。
后经音乐家洗星海谱曲,成为著名的抗日救亡歌曲。感情炽热,气势磅礴,
格调高昂,反映了时代精神,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深受广大群众欢迎。
(李成福)
孙犁(1913~)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平具人。中国当代著名作家。1938
年参加革命工作。先后在华北联大,延安鲁迅艺术学院任教。解放后,任中
国作协理事,作协天津分会副主席等职。几十年来从事革命工作的同时一直
坚持文学创作。从1939 年开始发表短篇小说以来,主要作品有《芦花荡》、
《荷花淀》、《风云初记》、《铁木前传》、《白洋淀记事》等。他的创作
采用白描手法,朴素清新的语言,传神的描写,既富有生活气息,又具有民
族特色。
(朱国栋)
《荷花淀》短篇小说。作者孙犁。发表于1945 年5 月15 日《解放日报》。
小说写冀中平原白洋淀人民组织地方武装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
故事,刻画了以水生嫂为主的一群纯朴、开朗、坚强、积极向上的青年妇女
形象,通过寻夫、遇敌、战斗等一系列行动,反映了白洋淀人民在抗日战争
中的勇敢机智以及紧张而愉快的战斗生活。小说融叙事、抒情、写景于一炉,
笔调清新,情节生动,语言优美,洋溢着浓郁的诗情画意和乡土气息,有“诗
化小说”的称誉。
(李成福)
《山地回忆》短篇小说。作者孙犁,写于1949 年。作品回忆作者1941
年冬天打游击时在阜平一个小村庄结识的一家农民,着重描写了八路军战士
“我”与这个普通农家的女孩子妞的一段友情。妞是个泼辣、勤劳、能干、
心眼儿好的少女,在她身上集中体现了根据地人民的美德。有一次妞与战士
“我”以咄咄逼人、寸步不让的气势进行舌战时,发现“我”在大冷天还光
着脚,便主动提出用家里仅有的一点布给“我”做一双布袜。作者以亲切的
抒情笔调,写“我”与妞一家的亲密关系,将满腔的热情融入对人物形象的
刻画中,发掘出农村少女妞的淳朴、爽朗、好胜的个性美,表现出作者对根
据地革命群众真挚动人的深厚感情。
(申海田)
《风云初记》长篇小说。孙犁著。作品原分三集,第一、二集曾于1953
年出单行本,第三集于1962 年定稿,1963 年三集合为一本出版。作品描写
1937 年夏天开始的抗日战争风暴卷起的时代风云,歌颂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
的人民武装斗争。故事围绕子午镇和五龙堂两个村庄中五户人家的不同经历
与相互纠葛展开,坚持抗日的革命力量和卖国投降派之间的斗争贯串全篇。
在广阔的背景下,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在战争进程中多种人物的心理
发展变化过程,勾画出了农村各阶级、各阶层人物的生活状况和精神风貌,
表现出革命战争如何排除社会污浊,清洗人们头脑中的污垢,赞颂了人民精
神的解放和成长。篇章结构具有散文式的特征,富于诗的意境和韵味,语言
清新隽丽,势如行云流水。整部作品曾被誉为“一部诗写的小说。”
(申海田)
草明(1913~)原名吴绚文,广东顺德县人。现代女作家。1928 年考入
广东省立女子高等师范学校读书。1931 年“九·一八”事变后,参加抗日救
亡活动,被国民党通缉,1933 年逃亡上海,加入“左联”。1938 年奉周恩来
之命,与欧阳山等去少数民族地区做抗日宣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到
延安。1946 年到哈尔滨,相继去邮电工会、镜泊湖水力发电厂、沈阳铁路工
厂等地做群众工作。1954 年任鞍钢第一钢厂党委副书记。1964 年回北京,仍
从事专业创作。“文化大革命”受到迫害。她的小说代表作是《原动力》,
结集的短篇小说有:《女人的故事》、《今天》、《新夫妇》、《遗失的笑》、
《爱情》、《延安人》,散文集《解放区散记》、《鞍山的人》,优秀长篇
小说《乘风破浪》等。
(杨世谷)
《原动力》长篇小说。草明著。1948 年哈尔滨东北书店出版。小说写
东北一个水力发电厂解放后,工人团结奋战,修复机组,发出电力的故事。
主要人物有老工人孙怀德,经理王永明,积极分子陈祖庭,技术工人刘月轩,
共产党员吴祥泰,坏分子佟金贵等。通过一系列生动的形象表明,党领导下
的工人阶级是生产建设的原动力。作品结构谨严,情节曲折,语言朴实。是
现代文学工业题材的拓荒之作,是反映解放区工业生产的第一部长篇小说。
(杨世谷)
路翎(1913~)原名徐嗣兴,南京人。现代小说家。1937 年开始发表文
章,1938 年进国立四川中学学习,后被学校以思想左倾开除。1940 年以笔名
路翎在胡风主持的《七月》发表短篇小说《要塞退出以后》,为文坛所注目。
此后陆续出版了短篇小说集《青春的祝福》、《求爱》、《在铁炼中》、《平
原》,中篇小说《饥饿的郭素娥》、《蜗牛在荆棘上》,长篇小说《财主底
儿女们》、《燃烧的荒地》。建国后,先后在南京文艺处及中国青年艺术剧
院、中国戏剧家协会剧本创作室从事创作。1952 年到朝鲜前线战地访问,著
有散文集《板门店前线散记》、短篇小说《洼地上的战役》等,1955 年因所
谓胡风集团案错捕入狱,1980 年平反,1981 年发表长篇小说《群峰顶端的雕
像》。
(彩娥)
《财主底儿女们》长篇小说。路翎著。上下卷分别于1945 年和1948
年由希望社出版。主要内容是描写抗战期间苏州头等富户蒋捷三一家在内外
多种力量冲击下分崩离析的过程及其儿女们的思想面貌。蒋捷三的大儿子蒋
慰祖受家庭内部倾轧和妻子金素痕放浪形迹的刺激,成了疯子;二儿子蒋少
祖是个高级知识分子,抗日只限于空谈;三儿子蒋纯祖忠厚、善良、高贵、
富有正义感和爱国心,但又软弱动摇。作者把他们放在民族矛盾激化的大背
景下加以刻画,挖掘他们的内心世界,使《财主底儿女们》具有了“心理历
史小说”的特征,成为一部展示知识分子心灵历程的史诗性作品,是抗战后
期国统区比较有影响的长篇之一。
(彩娥)
《洼地上的“战役”》短篇小说。作者路翎。发表于《人民文学》1954
年第3 期。小说以朝鲜战争为背景,描写了志愿军战士王应洪和朝鲜姑娘金
圣姬之间产生的真挚、朴素而又微妙的爱情。在感情和纪律的矛盾中,王应
洪一方面小心翼翼地保护和珍藏萌生在心底的爱情,另一方面又严格服从部
队的纪律和战争的需要。最后在一次洼地侦察战斗中,王应洪壮烈牺牲。小
说严格地从生活真实出发,描写人物内心的矛盾,使人物在尖锐的思想与感
情的交锋中经受考验,进而揭示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小说心理描写精
彩,矛盾设置巧妙,语言委婉细腻。作品具有较高思想境界和无产阶级纯朴
真挚的人情味。
(周立勋冯恩大)
宋之的(1914~1959)原名宋汝昭,河北丰润人。现代剧作家、戏剧活
动家。早年就读北大法学院。1932 年参加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北平分会,主
编机关刊物《戏剧新闻》,组织“苞莉芭”剧团,开展救亡戏剧活动。1933
年到上海,组织“新地剧社”,进行左翼戏剧活动,曾两次被捕。抗战爆发
后,组织率领“上海救亡演剧一队”赴内地进行抗战宣传。1939 年和老舍率
“战地作家访问团”到晋东南解放区进行战地访问。1941 年到香港,成立“旅
港剧人协社”。解放战争时期,曾到鲁南山东大学任教授。1947 年到东北“文
协”工作,主编《生活报》。1948 年加入共产党并参加解放军,从事新闻采
访。1949 年出席第一次文代会,被选为文联委员、作协委员、剧协常委。解
放后,任解放军总政文化部文艺处长兼《解放军文艺》总编。五幕话剧《雾
重庆》是五四以来最优秀的剧作之一,话剧《祖国在召唤》、《春寒》也很
为人们推重。1955 年创作的话剧《保卫和平》获全国话剧会演剧本二等奖。
《一九三六年春在太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报告文学名篇。
(周立勋冯恩大)
《雾重庆》五幕话剧。作者宋之的,1941 年11 月重庆生活书店出版,
题名《鞭》,后改为现名。剧本通过几个流亡大学生的沉沦,抨击了国民党
的腐败,同时也批判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软弱性和动摇性。沙大千、林
卷好夫妻怀着一腔救国热情,和老艾、徐曼(台莉)等人,从北平辗转来到
重庆。他们一心想做点实际救亡工作,然而却无人理会,甚至连起码的生活
也无法维持。沙大千的儿子病饿而死,老艾染上了肺结核,台莉出于无奈当
了交际花。后来,他们合伙开办了一个“七七小饭馆”。从此,他们一心忙
着办小饭馆,再也顾不上抗战救国的事了。在小官僚袁慕容的拉拢下,沙大
千做起了投机生意,倒卖军用物资,发国难财。林卷好痛心丈夫的堕落,多
次劝说皆遭拒绝,她决心与丈夫分手。这时老艾死于医院,沙大千痛悔难当。
剧本展示的生活画面比较广阔,洋溢着浓重的时代气息和生活实感。情节结
构环环相扣,完整紧凑,错落有致。人物性格在戏剧矛盾中得到了鲜明的展
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