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诗故事-第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唾面慎勿拭,出跨当俯就。②
  而陆的诗句则为——
  世事如今尽服输,面能干唾况其余。(《世事》)
  又如:
  唾面听自干,彼忿自消磨!(《闻里中有斗者作此示之》)
  如此等等;可见他们所指的事件本源都是娄公教弟之事。而王状元与此相关的诗句也说:
  忤意由来勿校难,谁能唾面令自干?(《娄师德》)
  至于他在《将过万桥用前韵寄大年先之》里所感叹的,则是:
  师德量宽真耐事,沈郎诗瘦不胜衣。
  固然,后人对此忍辱负重的做法甚表赞同的还有许多;事实上,这也说明了我国人民的良善以及当时社会生存环境的艰难。
  按:① 诚然,《新唐书·娄师德传》、唐人刘餗《隋唐嘉话》卷下及唐人刘肃《大唐新语·容恕》等均曾对此有所记载,但其具体细节却颇多出入。又,与本文相关之命题,可参阅拙著《历代名流诗文公案直判》;兹不复赘。② 跨,一作“胯”。


自重何曾真见弃


  ——人生的成就谁说就只有官位一途
  玄宗开元十六年(728年),时年已经40岁的诗人孟浩然来到京城长安参加进士考试,但他却落第了。不用说,他此时的心情极为郁闷。而他在湖北襄阳隐居时就曾努力读书写作,30年来,他真可谓拥有了满腹文章,而且他也得到诗人王维和宰相张九龄的大力赞扬,使得孟在长安也颇有诗名。但他在应试时却竟然失利,不难想像,他内心里自然也就更为懊丧了。
  早些时候,孟还记得在一次诗人聚会时,因他诗中有一联“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便深深赢得大家的一致赞赏,以为像这样清绝的作品一般人是难以写得出来的。对此,诗人自然也颇为自负。但命运就是喜欢跟他闹着玩儿,他在这次原以为胜券在握的考试中居然又未能如愿!
  他也曾想直接给皇帝上书,要求面试以求取功名,但生性清高的诗人一时又觉得难以启齿;所以,事情就在这样犹犹豫豫中给拖着了。然而,假如就这样两手空空儿地回返老家,那他心里无疑又是很不愿意的,毕竟这次出来的目的还远远未能达到嘛。于是,他遂在好友王维的住处写了一首题为《岁暮归南山》的诗,用以表明自己这种进退维谷的心境。
  刚写罢诗,王维就进来了,一眼瞥见孟这首新作写的是: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满窗虚。①
  刚读一遍,王维便很是欣赏了,但他又不觉极为感叹。他不是不想帮好友的忙,但现在又如何才能帮得上一个真切的大忙呢?正在冥思苦想之际,忽然有小书僮急匆匆地过来向王大人报告:皇上就要降临了!王维一听,心里便不由慌张起来,该怎样把孟浩然推荐出去而又不违背圣旨呢?而此时的孟浩然则无疑更为紧张,他想要就此去叩见皇上,但只是现在,他的身份?……
  正在此时,玄宗的脚步声越发近了;眼看着玄宗就要推门进来,王维遂把孟浩然往他床底下一指并轻轻一推,自己则慌忙出来迎接皇上大驾光降。等待玄宗坐定,此时,王维却也不敢隐瞒这房间里还藏有诗人孟浩然;因为他知道皇帝万一知道后,这“欺君之罪”的结果会是什么。
  玄宗在获悉眼下即有知名诗人孟浩然在此,也很高兴地对王维说道:“此人的诗名朕早就知道了,现在他既然在这里,那就请出来见见何妨!”这样,当下便有诏命孟浩然出来叩见皇上。玄宗和蔼地询问孟浩然:“爱卿带来了诗作吗?”孟急忙奏道:“因来得匆忙,偶然间还没带呢。”玄宗便笑着说:“诗人嘛,能有不当场写作的么?卿如今当场给朕赋上一首何如?”这样,孟遂把刚才才写好的诗作以一种抑扬顿挫的语调朗吟起来: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
  正当听到“不才明主弃——”,还没等到孟浩然把全诗念完,玄宗就极不耐烦了,一挥手便蛮横地叫孟停下来,怃然道:“要知道,这只是卿不来求官而已!事实上,朕却并未抛弃卿呀,而卿却居然在诗中要来诬陷我了?!”说完,他遂让孟回归终南山去了。②
  在求官路上碰了一鼻子灰的诗人孟浩然,只得失意地离开了京城长安;但由于他那卓绝的诗才,历来就成为评论家们几乎是一致赞赏的对象,这恐怕正是玄宗所始料未及的。而人生的道路无疑有很多条,所谓“条条道路通罗马”,即是其形象化的说法;而诗人孟浩然的最终成就也证明了他不做官,也依然能成为我国文学史上事功彪炳的人物之一。这当然决不是偶然的,这是因为诗人并没有自暴自弃地对待人生呀!因为只要做到自重并去发愤图强了,这样,即便是拥有最高权力的人物也奈何不了你奋力前行的步伐!
  按:① 一般来说,此诗并不属于近体诗“五律”,尽管几乎所有的选本都把它作为“五律”入选,如著名的《唐诗三百首》即是如此。盖首句格律为“仄仄平仄平”,而且末尾平声字属于押韵者,尽管对句中“归”字为平声,但它似乎并非属于人们常见的“隔句拗救”格式。然而,这种诗格在孟浩然集里却颇多见,大诗人李太白诗集中亦颇不少,这似乎又可视为正常格律外的一种特殊“近体诗”了。② 此据《新唐书》,实本于《唐摭言》。至如《唐诗纪事》以为孟因张说之荐,而《增修诗话总龟》则又言李相推荐;盖一事而传闻异辞若此也。


呕心只为天惊句


  ——李贺的小布袋究能装得下多少好诗
  明代著名思想家李卓吾在评论《水浒传》时曾指出:“非世上先有是事,即令文人面壁九年,呕血十石,亦何能至此哉!”①这里所说“呕血”一事,跟晋代大名士阮籍因他母亲丧逝而喝酒二斗后,便大哭起来并“因吐血”之事大为不同。②李卓吾所用的典故,正是唐人李商隐所写《李长吉传》里的李贺少年写诗故事。
  李贺天才早熟,他在七岁时便写得一手好诗文,而且当即就名动京城。其时担任吏部员外郎的大文豪韩愈及侍郎皇甫湜听说有这种奇事后,开始还不大相信,说:“要是古人,那还罢了;而今天居然有这样的奇人,那我们怎么能失之交臂呢?”说罢,二人便联袂着要去探访个究竟了。
  见到李贺还是个小不点儿的孩子时,两位大人当即遂出题让他写作,以便验证李贺到底有无真才实学。这李贺却也并不惊慌,向两位大人深施一礼,然后便援笔写了一首在文学史足以流传的名作《高轩过》,这首古诗说的是:
  华裾织翠青如葱,金环压辔摇玲珑。
  马蹄隐耳声隆隆,入门下马气如虹。
  云是东京才子,文章巨公。
  二十八宿罗心胸,元精耿耿贯当中。
  殿前作赋声摩空,笔补造化天无功。
  庞眉书客感秋蓬,谁知死草生华风?
  我今垂翅附冥鸿,他日不羞蛇作龙!
  韩愈他们见李贺诗中所展现出来的那种自信和渊博,谦虚和恭敬,是他们很久都没有见到过的,当即便惊喜万分地对之夸赞不已:“天才,天才!果然是名不虚传哪!”在离开时,他们还热忱地邀请李贺到他们府第中作客。经过这次来访,李贺的诗名遂越发大了。但许多嫉妒李贺的人说他父亲名字叫“李晋肃”,其中的“晋”跟进士的“进”同音,那是“家讳”,是不能去参加进士考试的;这害得大文豪韩愈写了一篇著名的《讳辨》来为之辨解。然而,李贺此后的仕途竟因这些小人的恶意中伤,终究没能去参加进士考试,从而埋下了他一生生活中那辛酸和贫困的因子。
  但李贺的写作状态却是使人感慨以至于赞叹的。他写诗不急着立题,而是先要到生活中去发现题材,挖掘题材。他经常骑着一匹瘦马,带着家中的小童子,边走边思索,一旦有了好句子或是来了灵感,他便把所想到的灵感火花急速记录下来,并把它们投进小童子所背负着的小锦囊里。一到家里,他连饭也来不及吃,遂从小锦囊里拿出他白天所投进去的断章零句,当即进行整理,并把它们写成一首首令人叫好的诗作。他母亲看到这种情况,既心疼又欣慰地说道:“唉,看来我这宝贝孩子写作时非要呕出心吐出血来,才肯罢休的呀!你怎么竟连饭也要忘记了去吃呢?”
  事实上,正是李贺全身心地投入到创作之中,所以他所创作的大量诗作都成为后人一再赞叹的对象。如: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③
  这首五言绝句,绝大多数人在小学时就已读到过的。而人们面对那些恶劣环境下的现实时,动辄就会说“这真是‘黑云压城城欲摧’呀!”至于近年有人对知名作家余秋雨进行攻击时所集纳的一本名叫《石破天惊逗秋雨》的书,如同上述列举的,究其实,这书名如同上述所引诗句也都是李贺诗作中的句子。由此可见,李贺诗篇的应用机率至今仍是很高的。而李贺之所以能有这么个令人欣喜的结果,跟他当年不是敷衍了事,而是进行“呕心沥血”的创作态度大有关系。
  按:① 具见李卓吾《〈水浒传〉一百回文字优劣》。② 见《世说新语·任诞》。 ③燕、当,均为平声。


滕王阁上诗谁识


  ——少年天才即席撰写不朽诗赋的秘密
  2003年初秋,阿袁在北京参加一国家级出版社编辑招聘考试时,其中有一道题就是要默写初唐少年天才文学家王勃的千古名篇《滕王阁序》里的句子。幸运得很,该题著者全都答对。考取并去报到时,阿袁便发现有人在背后指指戳戳并窃窃私语道:“喏,这就是那个能背写《滕王阁序》的!”后来从有关人员口中得知,那次考试,绝大多数人便把该题给空着了;而阿袁则因年少时全篇背诵过《滕王阁序》,因而得以侥幸通过。由此可见,后人即便能够背写背写这名作居然也得到那非分的青睐,而作者王勃当年能够即席撰写并最终倾倒了在座的一干文人学士和达官贵人,那就一点儿也不令人感到奇怪了。
  然而,如今人们在介绍这篇名作时,却往往只把该赋文说了一通,竟然不再顾及原文结尾那首四韵八句的七言古诗。这实在令人费解和遗憾不已!其实,该文的“足本”在清人两吴(吴楚材、吴调侯)所选的《古文观止》里,也仍还是保留着的,只可惜现在一些注释本,所谓也是根据两吴选本的《古文观止》,却竟然就把它“阉割”“去尾”了。
  这当然是一种浅见无识的做法,因为它大大地违背了作者的原意。少年天才王勃在这篇名赋的结尾分明说:
  敢竭鄙诚,恭疏短引。
  一言均赋,四韵俱成。
  所以,那种肆意“阉割”“去尾”的做法,无疑最终导致该篇名赋的人为不完整。要知道,该诗写得风神跌宕,意蕴深广,跟赋文原本就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所谓“结作序”“起作诗”(两吴评),就是指明该诗跟赋文固然是统一不可分割的。现在我们亟把这诗还原,同赋文一起便可称为全璧了。
  王勃这“四韵”诗是这样的: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朱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①
  大凡读过《滕王阁序》的读者,自然就会感到这诗正是对赋文的最好收煞及其内在精神的确切提升。而我们现在叙说王勃撰写这篇名赋里的诗歌,其实也不能不说他在创作这名篇前前后后的一些神奇故事,如同他这赋及诗一样“统一不可分割”。
  绛州龙门人王勃(647年~675年),②字子安。他六岁时就能写得一手好文章,而且写得既快又好。跟他哥哥王勔、王剧一起被父执杜易简称为“王家三珠树”,受到众人的真心赞扬。子安在写作诗文时,有一个很有名的习惯,所谓把一落笔便成为好文章称为“腹稿”的故事,其主人公就是王子安。这是说他平时写文章似乎不大精心构思,却先要人给他磨好几升墨等待着。而他则在一旁饮酒,等喝得差不多要醉了时,他便往床上一躺,然后一把拉过被子蒙住头部。等到醒过来时,他便起来一挥而就,而且不用再去改动一个字。由于他文章写得特别绮丽,许多人都拿着金钱或布帛排着队等他给写文章。
  在14岁那年,王勃更是能够当场作诗;15岁他便应举及第,担任过将军府的重要幕僚参军一职。然而不久,他因擅自斩杀官奴而被免官。早些时候,他跟王府中的诸王关系很好,经常看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