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底层的一位时装女工,青春年少的班松是快乐的,尽管她生活得非常艰难;班松又
是慷慨大方的,她“有什么就给人什么”,尽管她的慷慨是不富足的;班松同时又
是自尊的,不容人随意法污自己的人格,尽管有时连一件衣服都难弄到,因此,在
作品的结尾,缪塞让作品中的人物马塞尔说了这样一句话:“当你说时装女工的坏
话的时候,请你把小班松排除在外。”
情场百态圈
1836 年,缪塞发表了他的唯一一部长篇小说《一个世纪儿的仟悔》之后,就
再也没有创作过长篇小说,与此同时,他也似乎依依惜别了他为之着迷的戏剧艺术,
至此,他把自己的心力更多地集中于中、短篇小说的创作。
缪塞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结束了与乔治·桑的恋情。情人的背弃对缪塞的打击
是可想而知的,全身心投入的热恋换来的竟是不欢而散,这使缪塞在很长时间内都
处在一种抑郁、感伤、愤懑的情绪中。但他时常回忆起昔日情人的倩影,所以,除
了《一个世纪儿的仟侮》之外,缪塞还在自己的剧本中借剧中人物之口来评价乔治·
桑,或乔治·桑的作品。乔治·桑能否凑巧读到这些文字,或者重新勾起她对往日
快乐时光的追忆,这一点,我们不得而知。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缪塞这次失败
的恋情在他以后的小说创作中投下了一些阴影,特别是他那种“女人不会有真爱,
爱情只能当游戏”的观念在他的作品中都或多或少有所表现。一朝被蛇咬,十年怕
井绳,失败的恋情如幽灵一样缠着他,这就不难理解缪塞有时在写女人之爱的虚伪
时用词尖刻。
1837 至1838 年这两年间,缪塞创作的中篇小说有《爱茉丽娜》、《两个情
妇》、《弗雷德利克和贝尔奈莱特》、《提香的儿子》、《玛尔高》5 篇作品。
《爱茉丽娜》反映的是当时法国巴黎家庭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婚外
情。缪塞用他洗炼的文字信笔写来,让人读起来兴趣盎然而又发人深省。
当你和另一个人在某一天携手走上风光旖旋的爱情之路,你们一路欢歌,尽情
欣赏一路的好风景,当你累了、倦了的时候,是否会被歧路上的奇花异果所吸引?
抑或信步走入歧路,作一番投入的欣赏?或者干脆忘记了原先的路径,信马由缰?
还是理智地回归?
《爱茉丽娜》中的主人公爱茉丽娜原是一位快乐的小天使,少女的怀春使她凭
添了几份愁容,但婚姻的兴奋又似乎使她回到了快乐的过去。“结婚以后,爱茉丽
娜的生活好像在一段时间年被爱情拦住了似的,等爱情一得到满足,她就又恢复了
她正常的生活,正像一条河沟被挡住了一会儿以后,又恢复了正常的流动。”爱茉
丽娜是一个“守规矩”的女人,当丈夫不在她身边时,面对一些“崇拜者”的闲话,
双关的妙语,她感到难以忍受。德·苏尔格先生“是一个搞女人的老手”,他善于
揣摩女人的心埋,总是在爱莱丽娜感到寂寞和不安的时候适时出现。并渐渐成了爱
茉丽娜的丈夫德·马尔桑先生的“朋友”。而这一切,善良、忠厚的德·马尔桑先
生浑然不觉。更令人可悲的是,德·马尔桑对妻子爱茉丽娜很冷淡,平淡的婚姻生
活给爱茉丽娜带来的孤独感他也视而不见,致使爱茉丽娜常常“两眼盯着座钟,沉
浸在回忆与遐想之中,她想到过去,想到未来,想到人生有多么快。她时常问自己,
人为什么生活在世界上,在世界上做了些什么,死后到哪里去。她在心里寻思了半
天,只想起在她过去的某一天里,她觉得她真正地与人相爱着。其他的一切,都仿
佛迷茫的梦幻一样,一天挨着一天,像钟的摆在动荡似的,总是那个样儿。她把手
放在眉头上,感到一种一定要话下去的愿望。是受罪的欲望么?也许。
她这个时候觉得宁去受罪,也比待在那里独自忧郁好,她暗自决定无论如何,
一定要改变一下自己的生活。她计划着要旅行,可是又没有一个国家使她喜欢。她
能看到什么呢?她思想上的空虚和压抑使她恐慌。有一个时候,她真想发疯。她跑
到钢琴边,想弹一弹某个歌剧里蒙面的3 人大合唱的调子,可是没有弹几下,就泣
不成声,一个人呆在那里,沉思颓丧。
就是在这种情形下,一个叫吉贝尔的年轻人,出现在爱茉丽娜的生活之中。爱
茉丽娜年轻、美丽、富有、忧郁,这一切深深地吸引住了吉贝尔,吉贝尔把自己表
达倾慕之意的情诗偷愉递到了爱茉丽娜的手中。
吉贝尔用火一般炽烈的恋情,渐渐点燃了爱茉丽娜内心沉寂的情火,很快他们
堕入了爱河。在热烈的欢娱之后,一个现实的问题摆在了他们面前,他们之间还存
在着德·马尔桑先生。
德·马尔桑先生知道了内情,然而为着所谓家庭的荣誉,他并没有大吵大闹,
而是平静地提出与爱茉丽娜分居。爱茉丽娜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面对现实的生活,
爱茉丽娜依依挥别了情人,与情人各自重新开始了各自的生活之旅。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缪塞当时对爱情、婚姻多少持悲观失望态度,他在中篇小
说《爱茉丽娜》中却还是触及了社会生活中一个严肃的问题,如何面对夫妻间的感
情冲突。在作品中,看不到缪塞任何说教的语言,他用一个平实的故事娓娓道来:
婚姻生活最初给夫妻带来的快乐和幸福;家庭生活中的平平淡淡和无意中造成的冷
漠;孤独和寂寞中对火热爱情的渴望和向往;夫妻间如何面对情感的变化。这似乎
是任何一个家庭都可能面对的一道感情的轨迹。
缪塞在自己的作品中严肃地暗示:婚姻生活是一条漫长的道路,当两人携手走
过的时候,面对坎坷,需要不断给对方以动力和新的希望,婚姻并不是夫妻感情生
活的终点。同时,他还暗示着这样一种生活态度:善待爱情,善待家庭。这种积极
的生活态度,在缪塞的爱情小说中是极其罕见的。
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缪塞1837 年写成的中篇小说《两个情妇》。
这部小说的主人公范朗丁是巴黎的一位年轻人,他的性格是一个复杂的矛盾体,
时而是一个花花公子,时而又像一个外省来的穷学生,他用心地在一位侯爵夫人和
一位贫穷的寡妇之间周旋,并成了这两位女人共同的情人。
在一段热烈而浪漫的恋情结束之后,这3 人构筑成的错综复杂的情网土崩瓦解,
彼此都厌倦了这种生活,各奔前程,开始了各自的新生活。
范朗丁是19 世纪20 年代巴黎青年的影子,他的性格复杂多变:“有一天遇
到他的时候,您可以拿他当成摄政时期的一个花花公子,声调轻挑,歪戴着佰子,
嬉皮笑脸,一副惯坏了的孩子腔调,会使你想起来过去的那些王宫里的‘红后跟’,
可是第二天,您又可以把他看成一个外省的穷学生,胳膊下边夹着一本书在逛马路
;今天他可以摆阔,挥金如土,明天就可能去吃40 个铜子一餐的午饭。
缪塞在分析人物性格形成的原因时写道:一个是穷,另一个是热爱享受。
范朗丁的家庭是一个俭仆的中等家庭,而范朗丁却与生俱来带着一个阔少的天
性。
范朗丁热衷享受、追求完美,他要一切完完备备,任何有缺陷的东西,他都不
感兴趣。他这种性格与法国当时的现实社会生活是矛盾、冲突的,这就决定了范朗
丁对生活的困惑和对爱情的迷恫。他津津有味地与一位侯爵夫人和一位贫穷的寡妇
玩起了情人游戏。
候爵夫人是一位不满25 岁的有夫之妇,丈夫有事去了荷兰,年轻貌美的她独
守着一座美丽的花园和一座宽大的庭院。另一位年轻的寡妇很早就死了丈夫,靠一
点少得可怜的抚恤金度日,但她天性活泼,爱好交际,参加聚会是她唯一的癖好。
范朗丁尽情沉醉于自己精心编织的双重情网之中,当朋友们问起他为什么不在两个
女人之间作出选择时,范朗丁为自己辩护说:“为什么只能爱一个呢?”侯爵夫人
的聪明、美丽值得自己爱慕,而寡妇的善良、温柔、天真同样让人倾心。范朗丁就
这样日复一日巧妙地安排着与两位情妇的偷欢,但好景不长,两位情妇都队范朗丁
的行径中彼此知道了对方。这场游戏的明朗化需要范朗丁作出选择,但这种选择对
范朗丁来说是极其困难的,结果只能是不欢而散。
从纵情享乐到曲终人散,范朗丁从内心深处发出这样的疑问:“我要选择的,
不应该是从两个女人里边去选,而是两条我同时都要走,而结果又不相同的道路:
一条是疯狂与享乐,另一条是爱情。我应该选取哪一条呢?走哪一条路才能得到幸
福呢?”这个问号不仅是划在作品主人公范朗丁的心里,同时也划在法国19 世纪
20 年代年轻一代找不着出路者的心里。
此时的缪塞在经历了青年的火热纵情,与乔治·桑的狂恋和无奈分手之后,正
感爱情之海风雨难测。人世间到底有没有真正的爱情,一直是缪塞得不到答案的一
个问题。爱情是诱惑、谎言、金钱铺就的一个美丽的陷阱?还是通往真、善、美的
幸福之路?缪塞似乎没有勇气进行肯定的回答,然而。
也没有勇气去否定,因此,表现在他的爱情小说中这个问题也显得摇摆不定。
缪塞1838 年发表了中篇小说《弗雷德利克和贝尔奈莱特》。作品中的弗雷德
利克是一位来巴黎学法律的外乡青年,在闲极无聊的时候,他发现了自己住所对面
住着的女子贝尔奈莱特,他与她调情,很快他们就在一起开始了浪漫的生活。当弗
雷德利克知道贝尔奈莱特过去曾有过一个情人,那人正准备找他决斗时,他怕给自
己惹下麻烦,抛下了病中的贝尔奈莱特,回到了他的老家勃藏松城。回到老家,弗
雷德利克愉快地感受着家人的温暖、姑娘们青睐的眼光,很快忘却了他在巴黎的那
位女邻居。度过了一段闲适的乡居生活之后,弗雷德利克又怀念起巴黎的生活,他
打点行装,带着父亲给的盘缠,又一次来到了巴黎。而此时的贝尔奈莱特正四处打
听着他的消息。
在社交场合中,弗雷德利克又一次邂逅贝尔奈莱特,意外的惊喜使两人很快又
投入到昔日的浓情之中。贝尔奈莱特千方百计想博得弗雷德利克的真爱,而弗雷德
利克在骨子里认为贝尔奈莱特只是和他玩玩,获得一种生理上的欢愉。有一次,弗
雷德利克去贝尔奈莱特家中寻欢,发现她并不在家,他疑心情人又移情别恋,愤然
离去,另寻新欢。后来他获知贝尔奈莱特己自杀身亡,他收到的诀别信揭开了谜底
:贝尔奈莱特一直深爱着他,但她知道两人根本不可能走到一起,她那晚不在家,
是弗雷德利克的父亲来到了她的住所,要她与他儿子断交。
在信的末尾,贝尔奈菜特为情人弗雷德利克写下了一段催人泪下的话:
“穷人死了是无所谓留遗嘱的,然而我送给你一卷我自己的头发。我记得有一
天理发师把我的头发烫焦了,你非要揍他一顿不可。既然你不愿意别人烧我的头发,
这一卷头发你也不会把它扔到火里头去烧掉的。”整个作品写到这里戛然而止,缪
塞最后写了一句第一人称的话:“有人对我说弗雷德利克读罢这封信以后,也曾经
企图自杀过。”对于弗雷德利克企图自杀殉情的举动,缪塞不谈了,原因是“漠不
关心的人对于这种举动,特别是没有死成功,总是觉得太无聊了。”19 世纪三四
十年代的缪塞,在诗歌、戏剧、小说这三个领域可谓是齐头并进,作品很丰厚,这
三种文学形式在他的创作中又都互为影响,互为借鉴。
在小说《弗雷德利克和贝尔奈莱特》中就表现了强烈的“戏剧味”。
小说的主人公之一贝尔奈莱特可说是一位贫病交加、沦落风尘的女子,她靠着
情人给她的施舍来度日,然而,就是这样一位风尘女子却又表现出了她不甘堕落的
一面,她渴望得到别人的真爱,而不只是逢场作戏,游戏人生。
她抓住一线希望,百折不挠地求得小说中男主人公对自己的爱。
小说的男主人公弗雷德利克是一位性情善良,富于青春冲动的年轻人,在巴黎
偶然的情遇并没有在他心中打下太大的烙印,因为在他的观念中,也免不了受当时
的社会观念的影响,因此,贝尔奈莱特初期对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