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生活的希望很渺茫,也要想方设法地去追求这个目标。一刀一枪博个封妻荫子,青史上留得好名。这是宋江认定的大事业,也是他招安思想的基础。他不但一开始就把这个思想就灌输给武松,同时也授意武松在自己追求“正果”的时候,也要撺掇鲁智深投降。
因为在清风山救了刘知寨的夫人,给宋江留下了隐患。到了清风寨;闹出事情来,看着宋江事实上就已经是造反了,可当他看到石勇带来的信,急急要回家去为父亲奔丧,谁都拦不住,这是“孝义黑三郎”的举动。可是急急奔丧的宋江却发现是父亲想他赶紧回家来而设的骗局,看到家里安好,放下了心,谁知旧官司依然要找上身,被刺配江州。
临出发。宋太公教诲宋江:“我知江州是个好地面,是鱼米之乡,特地使钱买将那里去。你可宽心守耐。我自使四郎来望你。盘缠,有便人常常寄来。你如今此去正从梁山泊过;倘或他们下山来劫痔你入夥,切不可依随他,教人骂做不忠不孝。此一节牢记于心。”这段话传达出几个信息:一是宋江的孝和宋太公的疼爱是同样的,这是强烈的亲情;二是宋江的招安思想基础不但来自职业,同样也来自家教。
宋江不想让梁山泊的人知道,可是不可能不知道。他阻拦刘唐杀害公人,甚至用自杀来要挟,能够看得出他把后路留得很远,即使到了这个时候,他所犯的事情好几件都是可以杀头的罪,可是他仍然没有放弃他所要追求的东西,很固执的服刑。
“浔阳楼宋江吟反诗”是不能够忽略的一件事情,这件事情的重要性不在于宋江题反诗而引来杀身之祸,重要性在于宋江在题反诗前的那些自省和对自己生活的反思。“我生在山东,长在郓城,学吏出身,结识了多少江湖好汉;虽留得一个虚名,目今三旬之上,名又不成,利又不就,倒被文了双颊,配来在这里!我家乡中老父和兄弟如何得相见!”宋江追求的不是江湖上的虚名,他是学吏出身,想求得是朝廷的功名和利禄,可是他没有任何的成就感,因为不仅仅是混到三十多岁还是一个刀笔小吏,而且连着个刀笔小吏都保留不了,成了一个负罪在身的配军。他在江湖道上的确是盛名,可也是这江湖上的盛名让他作出了违背朝廷法律的举动,也正是这江湖上的虚名让他的命运变成现在这个样子,唯一让他能够聊以自慰的也只能是这江湖上的虚名。不知不觉酒涌上来,潜然泪下,临风触目,感恨伤怀,就涌出了这首西江月:“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恰如猛虎卧荒邱,潜伏爪牙忍受。不幸刺文双颊,那堪配在江州!他年若得报雠,血染浔阳江口!”写完还不过瘾,又加四句:“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漫嗟吁。他时若遂凌云志,敢来黄巢不丈夫!”
不说这是写的好坏,但看其中所表达的内容。 “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宋江自负是个人才;“恰如猛虎卧荒邱,潜伏爪牙忍受。”得不到重用,郁郁不得志;“不幸刺文双颊,那堪配在江州!”得不到重用也就罢了却落了一个刺配江州的苦命,牢骚是一点点升级;“他年若得报雠,血染浔阳江口!”相信宋江写这两句的时候是咬牙切齿的,报仇的心思在酒醉的情况下脱离理智的约束流露了出来,虽然报仇的对象好像不太对头。“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漫嗟吁。他时若遂凌云志,敢来黄巢不丈夫!”四句更像是酒喝高了以后的豪情万丈,尽管是酒的作用,可是气势却不可一世,而且还署上了自己的姓名。
黄文炳读的透彻,宋江因为这首诗招来了杀身之祸,虽然装疯却逃不过严刑逼供。梁山上的人靠劫法场救出了宋江,并且宋江和晁盖一帮人杀了不少官兵,闹了两座州城,恰好应了他写的两句诗:“他年若得报雠,血染浔阳江口!”
杀了阎婆惜、反了清风寨,宋江始终没有动摇他的初衷,只有到这时,宋江就才没有回头路可走了。前面都是各位兄弟劝他上梁山,他百般拒绝,这次他清醒理智得很,自己提出了只有走上梁山的路了。于是在白龙庙二十九人聚义的基础上,梁山泊四十人排了一个座次。宋江,这个梁山泊真正的精神领袖真正地坐在了第二把交椅上。
从他不得不山上的这几件事情的过程可以看出,宋江的上梁山并不是为了造反,最直接的目的是为了暂时存身,保全自己的性命,这个出发点和晁盖等人是没有区别的。宋江和晁盖不同的是,宋江有他成熟的思想和价值理念,晁盖是彻底放弃原来的生活,而宋江不得已的时候放弃只是权宜之计,他从头到尾压根没有想过彻底和原来的生活告别,而只是通过这暂时的放弃来谋求最终的重新拾起。尽管他也知道自己走上了一条不归的路,尽管他也对自己在现实中的遭遇不满和牢骚满腹,可是他坚定的意志和坚实的思想基础决定了最终走向招安是必然的。
客观的讲宋江的招安思想,排除那一点点私心,他的招安思想多多少少还是从兄弟们的前途命运方面有所考虑,也就是说他的招安思想是和他对待兄弟的真诚和仗义分不开的,只是他过多的考虑了将来有个忠义的结果,却忽略了弟兄们自己想要的东西,也忽略了为获得一个忠义的结果将会付出的巨大代价。
《水浒传》重读札记之十七:解读宋江(三)
宋江正式上了梁山之后,主要做了两件事情,一个是巩固自己的领导地位,另外一个就是为了招安而始终努力着。而这两者之间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互为因果,互相促进。巩固自己的领导地位是为了实现自己招安的设想,要实现招安的设想,又必须要巩固自己的领导地位。巩固自己的领导地位的种种做法,让人感到宋江的虚伪和心计深远,可是就宋江本人来说,非如此不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和设计,尽管有些事情上让人感觉到他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但是也的确能够看得出为了一个终极的目的,他是如何动用各种手段来实施自己的想法,在这种种的作为当中感受到宋江超绝的领导才能。
三、宋江对梁山的领导
首先,他给自己找了一个任何人都不能够反驳和质疑的理由――那就是宋江做一切都是奉天行事,这个大原则是思想的领导,属于意识形态领域里的东西。在这方面他做了三个方面的工作:
刚上山讲述自己的遭遇的时候,重点说了黄文炳对童谣的解释:“‘耗国因家木,’耗散国家钱粮的人必是家头着个‘木’字,不是个‘宋’字?‘刀兵点水工,’兴动刀兵之人必是三点水着个‘工’字,不是个‘江’字?这个正尘未江身上。那后两句道:”‘纵横三十六,播乱在山东,’合主宋江造反在山东。以此拿了小可。不期戴院长又传了假书,以此黄文炳那撺掇知府,只要先斩后奏。若非众好汉救了,焉得到此!”这番话并不是说者无心,听着也总要有意,这番话实际上是在众梁山好汉中给大家一种印象,官府所忌惮的是宋江造反,而不是其他人造反,尽管宋江排座位的时候只坐在了第二,可是从大家的心理上已经有了是宋江带领大家造反的印象。
宋公明遇九天玄女受三卷天书的奇遇,把他成为梁山的第一把交椅、真正的精神领袖说成了是上天已经安排妥当的事情,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事情,是真正的奉天命行事。不是他要这样做,而是上天安排他这样做。
“忠义堂石碣受天文”一段也讲的是天数注定,不是天数,就是人算,可是不管怎么样,总是定数。宋江与众头领道:“鄙猥小吏,原来上应星魁,众多弟兄也原来都是一会之人。上天显应,合当聚义。今已数足,分定次序,众头领各守其位,各休争执,不可逆了天言。”大家就只能说:“天地之意,理数所定,谁敢违拗!”一切都是这么顺理成章。
其次,他带领梁山兄弟打了不少的胜仗,通过战斗更加树立自己的威望和功绩。
智取无为军、三打祝家庄、攻打高唐州、攻打大名府、攻占青州、夜袭曾头市等等,宋江的名字随着这一场场漂亮的战斗,被梁山的好汉彻底地接受和服气。在这些战斗中宋江能够知人善任,也能够听取谋士的建议和计谋,懂得什么时候果断的决策和快速的反应,也的确表现出了他作为一个军事头领的才能和决断。
再次,他给梁山立了宗旨和规矩。
这个宗旨和规矩主要由两个要点组成,第一是替天行道,尽忠报国;第二是生生相会,世世相逢,永无间阻。第一讲的是主张,第二讲的是兄弟的情义。同时梁山的组织机构就方方面面的健全了。梁山泊总兵都头领、掌管机密军师、掌管钱粮头领、马军五虎将五员、马军八骠骑兼先锋使、马军小彪将兼远探出哨头领、步军头领、步军将校、四寨水军头领、四店打听声息邀接来宾头领、总探声息头领、军中走报机密步军头领、守护中军马饶将、守护中军步军饶将、专管行刑刽子、专掌三军内探事马军头领、掌管监造诸事头领等等,一百零八人有很详细很专业的分工和职责。
宋江和晁盖不同,晁盖领导的梁山泊主要还是打家劫舍,而宋江领导的梁山泊并不主张打家劫舍,他主张替天行道,即使他主张的打劫也是有所限制的打劫,只打劫官贪不打劫商人,他的主张和规矩本身就已经把梁山泊当成一个最终要和朝廷合二为一的队伍来管理的。
最后,他设计的梁山泊的发展方向是招安。
宿太尉一节,宋江没有和任何人商量,也没有听取各位好汉的意见,第一次正式的向官方的人表达了梁山招安的思想:“宋江原是郓城小吏,为被官所逼,不得已哨聚山林,权借梁山泊避难,专等朝廷招安,与国家出力。”他自己在想,也希望大家都这样想。在此之前,书中没有交代宋江和晁盖两人关于招安的看法。那么在这里宋江第一次表现得有些越位,按照平时他为人处世的滴水不露,与此有个反差,这反差说明接受招安的思想对于宋江来说是何其重要。从对待宿太尉前后的态度来看,这个时候,宋江为将来留下了后路,宋江从一开始就已经着手做招安的准备了。同时,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在人员上无论是卢俊义还是关胜他都费了很大的劲,目的只有一个,使招安的目标更容易实现。
一百零八将聚齐了后。成功的当上梁山泊主的宋江把他的想法全盘告诉了兄弟:“宋江自从闹了江州,上山之後,皆托赖众弟兄英雄扶助,立我为头。今者,共聚得一百八员头领,心中甚喜。自从晁盖哥哥归天之後,但引兵马下山,公然保全,此是上天护佑,非人之能。纵有被掳之人,陷於缧,或是中伤回来,且都无事。今者,一百八人,皆在面前聚会,端的古往今来,实为罕有。从前兵刃到处,杀害生灵,无可禳谢。我心中欲建一罗天大醮,报答天地神明眷佑之恩。一则祈保众弟兄身心安乐;二则惟愿朝廷早降恩光,赦免逆天大罪,众当竭力捐躯,尽忠报国,死而後已;三则上荐晁天王,早生天界,世世生生,再得相见。就行超度横亡、恶死、火烧、水溺,一应无辜被害之人,俱得善道。”宋江想要告诉大家他之所以能够把这一百零八人聚在一起,除了众多兄弟的扶助,主要是上天保佑,上天的安排使原来的作孽有了解释;大家以前的作为都是有罪孽的,只有早日让朝庭早降恩光,赦免逆天大罪,众当竭力捐躯,尽忠报国,死而後已,才真正能够走向正途。实际上核心意思还是招安。
宋江知道他的这一思想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接受的,而且是绝大多数人都不能够接受的。于是,他时不时地提出招安的话题来,让不赞成的人慢慢适应。每次说出招安的话题,都引来李逵等人的强烈反对,每次宋江都要针对一些人的想法给予疏解和开导。
最激烈的一次是菊花大会那次,宋江就喝醉了,像那次浔阳楼题反诗一样,乘著酒兴作了一首《满江红》。写完之后,让乐和唱,这首词写的是“喜遇重阳,更佳酿今朝新熟。见碧水丹山,黄芦苦竹。头上教添白发,须边不可无黄菊。愿樽前长叙,弟兄情如金玉。统豺虎,御边幅;号令明,军威肃。中心愿平虏,保民安国。日月常悬忠烈胆,风尘障却奸邪目。望天王降诏早招安,心方足。”且不说词的好坏,单是这“望天王降诏早招安”一句就惹恼了几个好汉兄弟,武松叫道:“今日也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去冷了弟兄们的心!”李逵便睁圆怪眼,大叫道:“招安,招安,招甚鸟安!”只一脚,把桌子踢起,颠做粉碎。招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