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子金山侃史之曹操:阿瞒出道-第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在众人慷慨激昂、何进犹豫不决时,一个消息从皇宫传到大将军府:小黄门蹇硕已经给逮起来了,请大将军进宫扶保太子刘辩登基,顺便去决定蹇硕的生死去留。
  真是凭空天上掉馅饼,是真?是诈?还是有神仙显了灵?何进有点懵了,曹操却不含糊:“管他真假怎的!我等带兵护卫大将军入宫,有谁能阻?”
  几个高参也出谋:“先出动本府现有家将兵丁,包围骠骑将军董重的官邸私宅,以防万一。”
  何进当即同意,由司隶校尉袁绍率精兵五千,护卫大将军入宫夺权,典军校尉曹操率大将军府家丁逮捕骠骑将军董重。
  可是,皇宫内究竟发生了什么?
  二十五  宦官和屠夫不是一个重量级(2)
  宦官首领张让、段珪等人也没闲着。对于何进与董重二人之间的实力,他们一清二楚,那根本不是一个重量级别,大将军何进就职已久,军令一发,各州郡兵马无不听其调动,董重则刚晋一虚衔,能指挥的范围还没超出他的骠骑将军府院墙。
  张让、段珪他们根本就没把蹇硕放在眼里,不就是个小黄门吗?在宦官行列里,还没爬到中等职务,现在竟想爬到洒家们头上去?做梦吧!攘外必先安内,宁赠友邦,不与家奴!拾掇你这小崽子,一个你的顶头上司黄门令就足够了。
  何董二位皇后?那重量也是不用细掂的,一个是追封的过时假皇后,一个是现任的地道真皇后,找个树乘凉也要找大的呀,谁会理睬昨日黄花?
  事情就真的那么简单,一个黄门令带着俩宦官,捧着不知谁写的几句皇后谕旨,就让蹇硕乖乖地就擒了,黄门令是小黄门的家长,收拾个小黄门就像老猫捉一只小老鼠那么容易,那么天经地义,上军校尉的军职,在宫墙内管不了多大用。
  何皇后、董皇后、何进都把蹇硕过于高看了,尤其是做着太后梦的董皇后,那简直是被蹇硕给害惨了,何进提兵入宫,拥立刘辩即位为少帝后,没给董皇后留情面,立马将她赶回老家河间,后来还是不放心,干脆让她走了王美人的老路,是年六月,董皇后被鸩杀于河间驿庭。
  至于骠骑将军董重,走得更不像个男人,何进的家丁刚一围府,他自己先吓瘫了,怎么办?事大事小,一死百了,一条绳栓上去,把自己给吊死了。
  袁绍也是个狠种,再一次给何进建议: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给宦官们来个一不做,二不休,斩草除根,永绝后患!
  何进是个遇事爱与人商量的不合格的屠夫,又去找他现在已当了太后的妹子去商量,曹操在这点上看得很透彻:“尽除宦官?根本就不可能,尤其是指望何太后出手,更是一厢情愿,你们也不想想,宦官这种近似女人的男人,放在皇宫内是干吗用的?是给谁准备的?”
  二十六  大将军是最难干的职业
  大将军何进碰到尽除宦官与否这个重大问题,真是进退两难,醉乡一夜头白。
  依太后妹妹的吩咐,与宦官们和平共处?那是一帮什么玩意儿?怎能靠一帮身上缺一截的东西执掌朝政?
  狠狠心听了袁绍的建议,宰了他们。内心深处又有些不情愿,撇开现已临朝听政的太后妹妹不说,自己与宦官们的关系也是一向不错的——当然了,那个染指军权的败类小黄门蹇硕不算在内——自己是外戚,是现实政治的直接受益者,不存在与宦官的利益冲突,况且何家的富贵在相当程度上还得益于宦官的扶助,弟弟何苗就曾对自己讲:“始共从南阳来,俱以贫贱,依省内以致贵富。”(《后汉书》)
  继续暂容宦官主内,士大夫主外?这帮曾受压的精英们不干呀。灵帝早在中平元年(公元184年)三月壬子就下令大赦天下党人,被禁锢的党人开始陆续回到朝堂,现在已成为支持自己执政的中坚,自己当然要取英才而弃奴才。
  可这帮自命不凡的士子名流也确实有令人讨厌之处,作为非士人的外戚,自己在士人眼中也许永远是一个杀猪的,这在何大将军为女求婚之事上就表现得太明显了。
  何进之女曾求婚于长史王谦。王谦,山阳高平(今山东省济宁市)人。祖王龚,顺帝朝太尉。父王畅,是党人的领袖人物之一,名列“八俊”,在灵帝登基伊始,做过司空。王谦的事迹,子金山知道得有限。但是王谦的子孙们,却的确很伟大。
  王谦的儿子是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
  王粲的孙子王弼是中国思想史上一位里程碑式的人物,他天才般的贡献,创造出了一个充满思辨的玄学世界。
  按常理讲,王谦为何进属吏,与大将军结姻自然是求之不得的事情。但作为名公的后代,王谦对屠夫出身的何进却嗤之以鼻,坚决回绝了这门婚事。
  何进的尴尬程度可想而知。
  被士人真心接纳就真的那么难?还想指望我何进去守护你们士人的理想?这不是只拿着鞭子赶驴拉磨,不给草料吗?
  重用宦官掌朝政,重新让这帮自命精英的人一边凉快去?使不得,万万使不得,还是创天下时刻,人才是宝贵的,坐天下时才需要奴才。
  二世纪最大的竞争是什么?是人才的竞争!我何进现已将全国的拔尖人才网罗于麾下,焉能弃置不用?杀猪出身现在也懂了一点经济规律,哪会做这明赔本的生意?
  英雄不问出处,当官莫论文凭。我何进要发扬“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来”的优良传统,我要……且慢……执政不是杀猪,莽撞不得,容再思之……
  何去?何从?
  何退?何进?
  爹妈呀!您二老怎么给我起了这样一个带问号的名字?何进?难煞何进也!
  狠狠心重操旧业,杀猪去!做这个难干吗!
  二十七  宦官集团被灭的前夜(1)
  老天是公平的,没难为大将军多长时间,致使大将军做出了粉碎宦官集团的英明决断。
  宫中卧底来报:宦官首领中常侍张让、段珪等人近日密谋频繁,意欲对大将军不利也。
  对此情报何进半信半疑,他无论如何也不能使自己相信这密电码传来的信息,就凭那几个被圈禁在宫墙内的不男不女的东西,有胆量对手握举国军政大权的大将军动手?更何况现在精锐的西园部队已尽在我掌握之中,他们凭什么?除非他们全都疯了!
  张让、段珪他们疯了吗?也差不多了!
  宦官们极清楚眼下皇宫外的形势,原想自我解决掉一个何进的眼中钉蹇硕,这杀猪匠应该感恩戴德,尽消前嫌,士大夫们也理应适可而止,放他们一马,谁知事情不是那么简单,这帮“党人”余孽看来非但不领情,反而要赶尽杀绝,斩草除宦。
  大将军估计也难免露出屠夫本色,吃柿子谁不捡软的捏?与已武装起来的士大夫集团相较,我们这几个宦官就是软柿子呀!
  是坐以待毙?还是孤注一掷?学学兔子急了的时候吧!别看我们没下边那玩意儿,可照样有男人的风采,缺了小兄弟依旧不缺爷们的气势!
  何进也准备快刀斩乱麻了。
  促使大将军下定决心,去争取胜利的真正原因是什么?是大将军的几个高参给他仔细地剖析了目前的国内形势:
  “眼下的士大夫集团已非以往之可怜‘党人’,在朝已执重权,镇州已掌兵符,大多割据一方,军政双兼,且对宦官恨之入骨,与朝廷阳奉阴违,甚至虎视眈眈,大将军如再对阉竖施妇人之仁,则必失诸豪强之望,孰轻孰重?早已立判。若坐等天下借除宦之由,起兵清君侧,那时大将军岂不更难?况且尚有黄巾余孽,潜伏于野,万一刀兵一起,必趁势复燃,其时必将乱军集于京师,鱼目混于珠玑,一旦此时有一人振臂,大将军悔已迟矣!”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大将军现在决心已定,只碍着何太后这一头了,谁有此大才,替本大将军解此难题?
  当即有人向何进献一高明无比之良策:
  “征召四方猛将进京,从而胁迫太后让步,诛除宦官!”
  献此妙计者何人?时任司隶校尉并兼领西园军八校尉之一的中军校尉袁绍是也。
  一石激起千层浪,众谋士、将领纷纷表态:
  时为侍御史的郑泰看到这一局面,干脆就辞官不做了,他对他的朋友颍川名士荀攸说:“辅佐何进实在没有意思。”
  大将军主簿陈琳:“将军现在大权在握,可以随心所欲地做一切事情,对付宦官,就好比洪炉燎毛发。况且宦官的所作所为,离经叛道,诛除宦官是天人所顺的事情,如今却要放弃这些优势,去求助外援,而外援的到来,会出现强者为雄的局面,这样的话,将军的功绩就无从建立,只会为新的动乱创造条件。”
  西园军将领典军校尉曹操:“宦官的危害是帝王纵容的结果。现在要治他们的罪,就应该诛除权宦,要做这件事情只需要一个狱吏就够了,何必劳师动众求助于外将呢?要想将宦官斩尽杀绝,事情一定会泄露出去,我没有看到什么希望,只看到了失败的结局。”
  曹操这时显出了他的高瞻远瞩,他对何进下了这样的定语:
  “乱天下者,必此人也!”
  大将军自有主见,又岂是宵小所能妄猜?何进将如何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采取行动?大将军果断“矫诏”,让下列党国栋梁带兵进京:
  一、原前将军、当时还在赴任途中的并州牧董卓。
  二、原并州刺史、时任武猛都尉丁原。
  三、东郡太守桥瑁。
  四、大将军掾王匡。
  五、西园军假司马张杨。
  六、原并州从事张辽。
  七、骑都尉鲍信。
  八、都尉毌丘毅。
  除董卓所率部队以及丁原率领的并州军具有相当战斗力以外,其他各路兵马不是郡国武警,就是临时招募起来的游击队,且各路兵马距离洛阳远近不一,像王匡、鲍信去了泰山,张杨和张辽回到并州,毌丘毅到了丹扬,要集聚于洛阳,在时间上谁能做出统一的安排?
  二十七  宦官集团被灭的前夜(2)
  而这种近乎全国范围的兵力向京师集结,又哪能不为宦官所觉察?既要诛宦官,又要宦官明白自身岌岌可危的处境,让他们有所收敛,何进的苦心就这样大白于天下了。
  迫于形势上的压力,何太后也让了点步,将诸宦官遣出后宫。
  与其说是给士人一个交代,不如说是给何进一个台阶下。
  何进也乐得做个顺水人情,让宦官暂避锋芒,先保全性命要紧。
  此时有纠察百官并掌握着京畿地区治安权力的袁绍却沉不住气了,假借大将军的名义,命令地方搜捕宦官亲属,想借此来敦促何进果断行事,将宦官一网打尽,免生后患。
  而大将军这时又陷入到另一不安之中。他似乎已经能体味到征召四方猛将给自己带来的丝丝苦意。
  慌忙间,他派种劭宣诏阻挡住进军神速的董卓,并为已积极奉诏进入京师的丁原安排了一个执金吾的位置。执金吾负有京师防务的职责,对于丁原的使用,可能是袁绍的点子。这袁绍也不是一点远见也没有。
  但何进现在阻兵入京,却等于否定了他先前的做法。
  而何太后偏又不适时机地重新起用了诸宦官,所有的一切似乎又回到了起点。朝局似乎是要在无尽的徘徊中打发时光。
  宦官们在这种被钢刀架在脖子上的状态下要拼命了。
  还能做些什么呢?他们实在无法找到一家保险公司给自己承保。看来太后的威严不足以抵挡士大夫的真刀实枪,他们也没有足够的耐心去等待士人的怜悯。现在局势的发展已经超出了他们的忍耐限度,他们就要真正的孤注一掷了!
  那就干脆来个鱼死网破吧!
  二十八  八方风雨汇京师(1)
  在大将军把他的杀猪刀艰难地捅进宦官们的肚子之前,我们还要先了解一下整个市场行情,不是朝廷卖官的市场行情,而是朝廷上下几股势力准备宰分东汉王朝政权这头瘦鹿的屠宰市场行情。
  A:在皇宫内准备拼命的宦官集团,以张让、段珪为首,手头掌握的是宫内几百名宦官武装,这些人是应急凑的,谈不上什么战斗力,兴许连京城内大户家护院的家丁也吓唬不住。
  B:外戚集团,以大将军何进为代表,握有调动全国武装力量的大权,至少现在名义上是如此,本身的私人武装家将、卫队也不少于五千,战斗力极强,为主子都豁得上拼命。
  C:士大夫集团,以袁绍以及他同父异母兄弟袁术为代表,袁绍现为京师司隶校尉,西园军中军校尉,掌握有五千精锐羽林军,并且握有京师的治安大权。
  袁术是担任宫内卫戍任务的虎贲中郎将,统领着所有的皇宫禁军虎贲卫士,两千人威武好看,没经过实战检验,战斗力不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