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分类名联鉴赏辞典 (全本)上辞版-第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六桥花柳,浑无隙地种桑麻

  上联从时间方面写。四季不断狂歌热舞,有谁想到,还有穷人见月而悲伤。四季笙歌,化用宋林升《睿侔槽 肥吧酵馇嗌铰ネ饴ィ骱栉杓甘毙荨本湟狻O铝涌占浞矫嫘础A胖致枇炕ǎ┟褚盐蘅盏卦陨V致榱恕A牛未锖靼堆罟躺献员倍嫌辛拧;耄V稚B椋瘟蹩俗段斐郊词隆肥小按哟宋骱葜至T陨J餮獠稀本洹4耸且桓北砻嫘淳埃庠诜泶痰亩粤涮氐闶怯枚鸥Α爸烀啪迫獬簦酚卸乘拦恰钡亩员刃捶ā
  前句写统治者的骄奢淫逸,后句写老百姓的穷愁苦难,但语言俗不伤雅,读来令人心境难平。  (商启予)

  杭州西湖湖心亭可庄
  陈觉是

  双峰云起,古寺钟声,试把酒临流,恰对着曲院风荷,六桥烟柳
  三面山环,一亭水绕,倘倚栏凭吊,犹想见旧时帝子,何处人家

  上联写所见所闻。双峰云起,即“西湖十景”之一的“双峰插云”,每到春秋雨日,浓云看似远山,远山淡如浮云,双峰插入云端,忽隐忽现。古寺钟声,指净慈寺的钟声,它在苍烟暮霭中回荡,格外悠扬动听,被誉为“南屏晚钟”,成为“西湖十景”之一。末尾两句是近处景色。“曲院风荷”也是“西湖十景”之一,在苏堤跨虹桥西北,平临湖面,环植荷花。苏堤自南至北共有六座石拱桥,这里景色四时不同,晨昏各异,尤在春季,烟柳笼沙,百鸟和鸣,景色动人。
  前人有诗云:“西湖景致六条桥,一枝杨柳一枝桃。”下联写所见所感。前两句点出环境特征,清许承祖《湖心亭》诗:“孤亭好在水云间”,“一面城头三面山”,可以合看。联的末两句感慨深沉,因杭州曾为五代吴越国和南宋都城,然而旧日帝王宫殿早已不存,那故址之上已住进寻常百姓了。  (张君宝)

  杭州西湖平湖秋月(一)
  黄文中

  鱼戏平湖穿远岫
  雁鸣秋月写长天

  平湖秋月,在西湖白堤西端,明代是龙王祠,清康熙年间改建为御书楼,并在楼前水面建平台,楼侧有“平湖秋月”碑亭,为西湖十景之一。每至皓月当空的秋夜,“一色湖光万顷秋”,充满了诗情画意。出句描写群鱼在平湖里嬉戏跳跃,好像在湖中的峰峦之中穿行。作者在对句中把笔锋从水面忽转天空,群雁在秋月下飞行鸣叫,排成人字形,好像在长天之中写字。鱼跃雁飞,好一派活活泼泼的景象。一个“穿”字,一个“写”字,突显出动感与生机。上下联在同一位置上嵌进了“平湖”“秋月”,与所塑造的意境浑然一体,非常妥帖自然。  (王明珍)

  杭州西湖平湖秋月(二)
  彭玉麟

  凭栏看云影波光,最好是红蓼花疏,白苹秋老
  把酒对琼楼玉宇,莫孤负天心月到,水面风来

  上联写平湖秋月的白天风光:云影、波光、红蓼、白苹,构成一幅色彩明丽的“西湖秋光图”。下联写平湖秋月的夜景,月到天心,湖中及四周的亭阁台榭,分明可见,人坐亭中,清风徐来,把酒相对,如置身于仙界琼楼玉宇之中。“天心月到”等两句,化用宋邵雍《清夜吟》“月到天心处,风来水面时,一般清意味,料得少人知”诗意。一日一夜,景物不同,各有佳趣。最好是“”莫孤负“二语,领起下文,点明平湖秋月最好景色的具体内容及时间,也加强了联语的韵致。联语选材具体,描写景物清新俊逸,雅淡空灵,给人一种美的感受。  (周 艺)

  杭州西湖平湖秋月(三)
  陶 镛

  佳景四时,最好秋光何况月
  静观万物,欲平天下有如湖

  联语化用宋程颢《偶成》诗:”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其意出自《大学》:”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诗谓只要静静观察,就能格物致知,得万物之理;对景色来说,也能和别人有同样的好兴致。出句大意:四季好景中以秋天为最美,何况是月明的秋夜。对句大意:静观世间万物,能有得于心,要治理天下就须使它像湖一样平,不起风波。
  此联嵌入了”平湖秋月“四字,并把景物与政治哲学联系起来,是其特色。不过这种道学家的理,带有直观性,比较抽象。  (蒋竹荪)

  杭州西湖平湖秋月(四)
  江峰青

  佳趣此偏多,量来秋水平篙,照我全身都入画
  吟怀间不得,携有清风两袖,看花沿路去寻诗

  首句写湖上亭台楼阁景物特多,作者倘佯其间,佳趣萌生不穷。量,这里是料看的意思。平篙,即一篙。下联谓吟诗的兴致不能间断,好在无官务缠身,”清风两袖“,十分自在﹒可以一路观花赏景,一路觅句寻诗。联语轻灵新颖,语句活泼洒脱﹒(张君宝)

  杭州西湖平湖秋月(五)
  骆成骧

  穿牖而来,夏日清风冬日日
  卷帘相见,前山明月后山山

  平湖秋月的景色,前人曾云:”湖际秋而益澄,月至秋而逾洁,合水月以观,而合全湖之精神始出。“本联作者写平湖秋月偏不涉一个”秋“字,让读者站在窗内,由此而感受景点之美。穿牖而来的清风暖日,足见此地是休憩之良所;卷帘相见的明月青山,足见此地是观赏之佳处。写出了此地的美景不仅属于秋天,也属于夏天冬天,属于一年四季,永远令人惬意留恋。  (陈永泉)

  杭州西湖三潭印月
  沈阗崐

  记故乡亦有仙潭,看一样湖光,添得石桥长几曲
  至此地宜邀明月,问谁家秋思,吹残玉笛到三更

  此联为沈阗崐应俞樾之请所撰,俞樾书。三潭印月,为杭州西湖景点。上联以故乡胜景衬托”三潭印月“。故乡,谓浙江省的德清(俞樾为德清人)。德清的”仙潭“即莫干山上的剑潭。石桥建于雍正五年(1727),自南至北,是九转三回、三十个弯的九曲桥。下联写”三潭印月“宜入情调。三潭印月古来就是赏月胜地,有”天上月一轮,湖中影成之“之称,故言”宜邀明月“。此刻,天凉人静,秋思绵绵,但见月光、湖光、月影、塔影、云影交相辉映,融成一片,不知何处传来阵阵笛声,又增添了景色的幽静深邃。残,剩留。联语委婉温丽,充满诗情画意。  (张君宝)

  杭州西湖三潭印月静凉轩
  程云俶

  天赐湖上名园,绿野初开,十亩荷花三径竹
  人在瀛洲仙境,红尘不到,四围潭水一房山

  静凉轩,旧在过九曲桥后”三潭印月“的中心绿洲上。上联写景观。湖水映天,中浮名园,犹在天上,故言天赐。开轩望去,一片绿色,干竿翠竹点缀着条条小径,池里荷花盛开,芬芳馥郁,使人目醉神迷。下联道感受。三潭印月空明澄净,夜深人静时,诚可濯魄醒心。红尘不到,突出了这纤尘不染的境界。四围潭水,显现湖岛形状;一房山,则形象描绘了岛中有一房假山,化用唐人李洞”半潭秋水一房山“句意﹒此联语气舒缓,与轩名正相应合。  (张君宝)

  杭州西湖花神庙
  许太眉

  海棠开后,燕子来时,良辰美景奈何天。芳草地,我醉欲眠,楝花风,尔且慢到
  碧澥倾春,黄金买夜,寒食清明都过了。杜鹃道,不如归去,流莺说,少住为佳

  庙在西湖孤山下月老祠侧。祀十二月花神和四时催花使者。
  一说此联悬于上海嘉定花神庙。海棠、棟花,白小寒至谷雨共四个月。八个节气,一百二十日,每五日一候,计二十四候,每候有一种花的信风相应,每气三番,最后三个节气的花信风是春分(海棠、梨花、木兰)、清明(桐花、麦花、柳花)、谷雨(牡丹、酴醵、棟花),棟花风为春天结束的信号。良辰美景奈何天,明汤显祖《牡丹亭﹒游园》:”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我醉欲眠,《宋书﹒陶潜传》:”我醉欲眠卿可去。“碧澥,蓝色大海。倾春,泛起春潮。黄金买夜,宋苏轼《春宵》诗:”春宵一刻值千金。“不如归去,古人以为杜鹃啼声酷似人言”不如归去“,用为催人归家之词。宋梅尧臣《杜鹃》诗:”蜀帝何年魄,干春化杜鹃,不如归去语,亦自古来传。“少住为佳,晋人杂帖有”寒食近,且住为佳耳“,劝人暂留。上联大意,春分是春天的顶峰,海棠已开,燕子已来,眼看良辰美景怎安排?醉眠芳草地享受一番。棟花风,你慢一步吹吧!下联大意,清明寒食一过,暮春来临,真是春宵一刻值干金!杜鹃说回去罢,黄莺说一分一秒且抓住的好。唐李贺《送春》诗”共君今夜不须睡,未到晓时犹是春“也含此意。全联扣紧节令、物候的变换,描述了春景的美好、珍贵,表达了作者惜春恋春的思想感情。联语吸收了传统的诗词曲等典故、词语,运用了叙述、描写、呼告、对话的手法,一唱三叹,几乎是一曲优美的春之歌。  (唐 音)

  杭州西湖问花舫
  熊香海

  试看他春如醉,秋如醒,合四时间变幻景光,尽消凝晴姿雨态,夕霭朝晖,雪映霞酣,星初月午,安排着诗酒琴歌,话南渡当年,过去漫牵无限感
  恰好这山为迎,水为送,买一篷儿拓开怀抱,遍探寻邃馆岑台,回楼古刹,名泉秀石,宠柳妍花,狎玩些烟波鱼鸟,算西湖此日,到来俱是有情人

  上联从”时令变幻“角度描绘问花舫所见景色之美。围绕这个焦点,开头先总提一句”春“和”秋“的”醉“和”醒“,接着就大力铺陈:睛、雨、朝、夕、雪、霞、星、月,都消凝在诗酒琴歌活动过程中,把四时景光变幻刻划如一幅幅系列动画风光影片,又回溯当年南渡景象,用历史感慨加深今日游览的印象。下联从”拓开怀抱“角度描绘问花舫之游给人感受之深。围绕这一焦点,开头先总提一句”山“和”水“的”迎“和”送“,接着大力铺陈:台、馆、楼、刹、泉、石、花、柳,都奔赴到一篷儿(代指小船)里外,包括烟波鱼鸟,供探寻,供狎玩,如此幽胜,令每个见到的人都不能忘怀。到来,经过。杜甫《万丈潭》诗:”孤云到来深。“上下联分别从景和情角度铺叙出西湖问花舫登临景物之美,是此联主题,而铺叙、排比、对偶和”雪映霞酣“”星初月午“”名泉秀石“”宠柳妍花“等富有装饰性的词的创用,更加强了联语的表现力。  (何以聪)

  杭州西湖西泠印社
  吴昌硕

  印岂无原,读书坐风雨晦明,数布衣曾开浙派
  社何敢长,识字仅鼎彝瓴甓,一耕夫来自田间

  西泠印社在杭州孤山,是研究金石篆刻的学术团体,建于1913年。上联写对西泠印社及浙派的回顾。从篆刻艺术来源、组织者的成员以及它的风格流派说明印社创立的宗旨。原,同源。
  印,印章,这里指金石篆刻艺术。晦明,日日夜夜。布衣,没有官职的平民。浙派,著名的篆刻流派之一,山清乾隆时杭州人丁敬开创,继起者有蒋仁、黄易、奚冈、陈豫钟、陈鸿寿、赵之琛、钱松等七人,皆浙人,世称西泠八家,他们的特点是宗秦汉而取众家之长,多用切刀法,形成浙派风格。下联作者自我介绍。社何敢长,吴昌硕自创一派,曾任西泠印社社长,”何敢“是自谦之词。﹒鼎彝瓴甓,指古代钟鼎彝器和陶砖瓦缶等,上面都刻有文字,常被作为篆刻仿效的范本。一耕夫,吴昌硕自称,作者出身贫穷,青少年时代曾历尽饥寒,也可以理解为一生耕耘于书画篆刻的艺术田野问。此联可作为西泠印社创立宗旨来读,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这个在我国篆刻史上有重要地位的艺术团体组织,而作者又是该社第一任社长,因此更有其史料价值。联语上下首句巧妙地嵌入”印社“两字。  (吴关镛)

  杭州西湖西泠印社四照阁
  叶翰仙

  面面有情,环水抱山山抱水
  心心相印,因人传地地传人

  四照阁位于孤山之巅,花木扶疏,为西泠印社重要景点。上联赞地。说西湖环抱孤山,绕湖诸山又环抱西湖。四照阁的周围山色送青,湖光澄碧,显得面面有情。”环抱“两字,写活了湖山的相依状态。下联颂人。心心相印,原为佛家语,意为彼此契合、心意相投。这里一语双关,犹说以印(篆刻作品)相知,以印生情。歇拍的”人“指印社同仁,”地“谓西泠佳地,犹说印以佳地而传,佳地又因印社闻名,希望印社代出传人。  (张君宝)

  杭州西湖孤山公园
  陶 镛

  故宫寥落认前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