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分类名联鉴赏辞典 (全本)上辞版-第3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化。斯文,文化。《论语.子罕》:“天之将丧斯文也。”下联概括韩愈在潮州的政绩。韩愈到了潮州,访贫问苦,兴利除弊,倡办公学。到任仅八个月就把荒僻落后的潮州引向正路,变成礼仪之邦,成了千万代学习的表率。八个月,韩愈自元和十四年正月贬潮州,同年十月调袁州,实际任官八个月。
  此联紧扣人、地、时,写出了韩愈来潮州仟职的前因后果。先生之被贬是不幸,而对潮州来说却是幸事,文化赖以振兴。叙议结合,用语简洁,字里行间流露赞颂之情。  (王明珍)

  潮州金山
  张丹叔

  明月共天涯,看云影波光,恍疑身在江南,话当年佛祖谈禅、诗仙留带
  春风移岭表,趁蕉阴椰叶,偶尔步来城北,问何处韩公遗迹、常相残题

  上联借镇汀金山衬托潮州金山,仿佛镇江的佛印大师到潮州谈禅来了,又仿佛曾在镇江金山寺留下玉带的诗仙东坡,也到潮州题诗来了。于是“云影波光”,既是岭南,又是江南,形成“明月共天涯”的佳趣,写出了作者广远旷达的胸襟。但这实是衬托。基调却在下联。下联直接描写潮州金山,春风城北,蕉阴椰叶,全是岭表风情,卒章见志,作者更把感情倾注到对韩愈和常衮的怀念上去。
  这两位都是唐代名臣,都在潮州留有治绩,但寻访韩文公遗留的事迹、常刺史题镌的诗碑,既是“偶尔步来”,又是欲“问何处”,十分含蓄,却仍然掩饰不住一种牢落悲凉的感伤之情。  (何以聪)

  潮州步月亭
  陈仲英

  伴云何处住?得住且住
  问月几时圆?见圆便圆

  这副楹联阐述一段禅机禅理,格调带上了佛家偈语色彩。住,留。云行无意念,自然是得住且住。上联寓意在于劝谕世人不要执着胶滞,去苦苦问讯“伴云何处住”,而要圆通超脱,随遇而安,任他水流云住,永远神明若定。月圆有定期,最好的办法是见圆说圆,圆是永恒,圆是本相。下联是劝人但重“见圆”,不必拘泥“几时”,不必自寻烦恼,去区分阴晴圆缺。上下联合起来,便在宣告:云能自住,月能常圆,万物皆能自得,一切无劳人为,这样就可以在步月亭悟禅,到达无挂碍的境地了。  (何以聪)

  潮州西湖公园观稼亭
  王延康

  乱山吞落日
  平畴交远风

  公园在潮州市区,南宋时掘土为湖,湖内有艮山。观稼亭是其胜迹之一。此联写傍晚远眺之景。上联写众峰突兀,岩石嶙岣,夕阳缓缓下沉,一个“吞”字,用拟人手法传神地描绘了日落的动态。
  构思奇妙,形象生动。下联用晋陶潜《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诗“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句,极目开阔的田野,微风徐来,给人爽心舒怀之感。“平畴”二字又紧扣“观稼”主题。  (王明珍)

  潮州西湖山
  蒋厚传

  湖名合杭颍而三,水木清华,惜不令大苏学士到此
  山势分郊郭之半,楼台金碧,还须倩小李将军画来

  潮州的西湖山是城內的西湖和葫芦山的合称。此联写西湖山景色佳丽,上联点“湖”。湖名而三:潮州的西湖与杭州的西湖,颍州(安徽阜阳县)的西湖,合起来为三个。水木清华,景物清幽美丽。晋谢琨《游西池诗》:“水木湛清华”。这一句正面写景色之美。
  下面一个“惜”字从侧面写景色不亚于杭颍二湖。大苏学士,指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曾到过杭颍二西湖,而未曾到潮州西湖。下联点“山”。郊郭之半,半城半郭。先写山势景色及亭台楼阁建筑物,楼台金碧,正面写景色之美。下面一个“倩”(倩,请,央求)字,从側面写景色之佳,说只有请李昭道才能画出这山光水色。小李将军,即唐代著名画家李昭道。李昭道父亲李思训曾任左武卫大将军,时人称李思训为“大李将军”,李昭道为“小李将军”。此联绘西湖山的湖光山色采用正面和侧面相结合的描写方法,别有情趣。  (吴关镛)

  潮州双忠祠

  国士无双双国士
  忠臣不二二忠臣

  双忠祠在广东潮安县,内祀南宋文天祥和谢枋得。文天祥被元军逮捕后不屈,三年后被杀。谢枋得在宋亡后不仕元朝,绝食而死。本联作者抓住了文、谢两人共同的特点进行渲染。对宋朝来说,他们是才智过人的“国士”,又是坚贞不屈的“忠臣”。运用同音假借的修辞手法来强调其含义。下联中的第一个“二”为“贰”的谐音。贰:不专一。背离。《诗.卫风.氓》:“士贰其行。”全联意为:举世无双的“国士”偏偏有一双,忠心不贰的“忠臣”也恰恰有二位。以此写出“双忠祠”名副其实。联语巧用迭字,读之富于节奏感。  (王明珍)

  惠州六如亭

  从南海来时,经卷药炉,百尺江楼飞柳絮
  自东坡去后,夜灯仙塔,一亭湖月冷梅花

  六如亭在惠州西湖后的孤山上,有苏堤直达。东坡之爱妾王朝云葬此。宋绍圣元年至四年,苏轼谪届惠州,极有政绩,当地人民甚为怀念,有多处纪念物,至今犹存。上联写东坡贬留惠州时之事,对东坡及其爱妾寓惠时的生活作了形象的概括。经卷药炉,引自东坡“经卷药炉新活计,舞衫歌扇旧姻缘”诗句,点出东坡偕朝云谪居惠州时药炉为伴、经卷为邻的情景。百尺江楼飞柳絮,相传东坡在惠州合江楼上命朝云唱《蝶恋花.春深》一词,当她唱到“枝上柳棉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时,竟然泣不成声,此足证东坡夫妇对已不幸遭遇的伤感。下联写东坡离开惠州后的情景变化。朝云葬于此处,虽有夜灯仙塔陪伴,终不免孤寂凄凉。人去亭空,湖冷月凉,冷到梅花.此联极尽幽眇哀思,低沉婉转,有一唱三叹之致,诚为佳构。  (王齐孙)

  惠州朝云墓
  林兆龙

  不增,不减,不生,不灭,不垢,不净
  如梦,如幻,如泡,如影,如露,如电

  墓在惠州西湖孤山。朝云姓王,浙江钱塘(杭州)人,为苏轼之妾。曾随同苏轼谪居惠州,绍圣三年(1096)病故,时年34岁。相传朝云生前学习东坡书法,诵读佛教经典,临终时仍念《金刚经》“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之句,故覆盖墓上之亭,亦名为“六如”。墓主信仰佛教,作者用佛经的话来怀念她,十分贴切。上联出《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意为世俗认识和它面对的一切对象,都是虚幻不实的,其实它们是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不垢不净的。只有具备这种认识,才能把握佛理,达到觉悟解脱的境界。下联出《金刚经》:“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意为既然一切事物都是如梦如幻、如泡如影、如露水如电光,那么就应抱“无所住”的态度,对现实世界不应执着留恋。  (唐 音)

  惠州合江楼

  此是东坡旧居,应有文光联北斗
  恰与西湖对峙,长留诗境在南州

  这副楹联在上下联四个角上镶嵌了“东西南北”四字,巧妙而不雕凿。文字的优美缀合与内容的真挚称颂,两者融合无间,相得益彰,洵为大家手笔。东坡处惠州多年,不少著作成于此楼,所以誉之以北斗文光,毫不为过。北斗,星名。文光,指作品的文采。
  杭州有西湖苏堤,刚好与南州(即惠州)西湖对峙。此联以东坡旧居为中心点,赞美其诗境,想像其文光,并与杭州西湖相颉颃.全联主题明确,感情表达有深度,所以既能启发人们对东坡逸致的遐想,又能令人佩服作者的巧妙构思,可谓别具一格。  (何以聪)

  湛江湖光岩楞严寺
  李 纲

  湖水苍茫,客到路从花外问
  岩山寂历,僧归门向月中敲

  湖光岩在广东湛江市西南部,水色湛蓝,晶莹耀目。有楞严寺、白衣庵等古刹。楞严寺依山傍水,环境清幽。联语刻划了山寺昼夜的清静。上联描写湖水旷远无边,寺里极少来客,难得有个过路人,隔着花丛,顺便问了一两声便走了。下联化用唐贾岛《题李凝幽居》“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句意,写月华如水,岩山寂静,老僧归来,轻敲寺门,传来一阵回响。联语中“问”“敲”都是表示声响的动词,本可打破沉寂,但在那个“苍茫”“寂历”的环境中,反而增添了几分寂静。作者能抓住日常生活中的生动形象。“花外问路”“月下敲门”来写,颇饶诗情画意。  (蒋竹荪)

  大埔高陂桥

  一道飞虹,人在青云路上
  半轮明月,空藏丹桂宫中

  高陂桥,位于广东大埔县与福建永定县之间的小溪上,为石拱桥。上联写桥高恰似飞虹,从侧面向前看,行人过桥如步青云路上。下联写桥形如半月,透过半月形桥洞往外看,只见农家村落正掩映在水波荡漾的丹桂宫中。丹桂宮,相传月中嫦娥所居,此极言桥景恰如仙境。联语全用比喻,形象优美,写出了景点的幽静清雅。  (周 监)


  梅州人境庐(一)
  黄遵宪

  有三分水,四分竹,添七分明月
  从五步楼,十步阁,望百步长江

  戊戌变法失敗,作者被清廷罢黜,退居故里。联语反映了他身处逆境,仍忧国忧民,对前途抱着坚定信心。上联写景色。流水、竹影、明月,相互衬托,三分、四分、七分,层层点染,写出了人境庐恬静、疏朗、清幽的境界。下联抒情怀。庭园内有五步楼、十步阁等古朴典雅的建筑,登楼四顾,可以眺望百步之外滔滔东流的梅江。联语中“添”“望”两个动词下得极为精炼。“添”字隐含天地无私,明月给我孤独寂寞的生活平添无穷情韵之意。“望”字流露出身遭斥逐、内心仍不断关心国家命运的迫切之情,不说“梅江”而说“长江”,意亦在此。全联明白如话,不用一个典故,充分反映了这位“诗界革命先驱”的思想心绪。  (张 一)

  梅州人境庐(二)

  妙境天开,松古石奇原旧馆
  香云风送,山幽房静是清凉

  这是一副典型的写景联,首句“妙境天开”,总体勾勒“人境庐”
  景色的天然。黄遵宪当年建庐便取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诗意命名。而“妙境天开”亦隐含此意。继以“松古石奇”一语展开这个“天开”的妙境画面。原旧馆,点出了别墅的来历,由此使读者似看到一座古朴的房舍,掩映在古松奇石之间。下联“香云风送”用“香”形容“云”,虽没有交代这香从哪里来,但稍细思之,就知道这里花草茂盛,花香伴随云雾在和风的吹送下,使人闻之心旷神怡。结句“山幽房静是清凉”,照应了开端的“妙境天开”,且又展示了另一幅画面:白云飘香,宁静的山房安卧在幽深的花簇树丛中,一片清凉世界。作者写景,有着眼于动态之美的“香云风送”,又有着眼于静态之美的“山幽房静”,剪裁得体,配合得当。  (张君宝)

  肇庆鼎湖山半山亭

  客游图画里
  僧语云水间

  山在广东肇庆市东北,为岭南四大名山之一。本联以游人驻足小亭、举目所见的景物为吟咏对象。作者抓住寺庙的主要人物来写,一是游客,一是僧人。游客陶醉在如画的天地中,寺景之美,不言而喻。僧人在云水迷蒙之中喁喁对话,其闲情逸致可见。此联文字精炼概括,景物形神兼备。给人以超然脱俗之感。  (王明珍)

  肇庆庆云寺

  云里钟声,云外泉声,昼夜喧流,如是法轮常转
  岭南越秀,岭西独秀,江山佳气,都为福地来朝

  庆云寺,在肇庆鼎湖山南麓。寺内殿宇重重、堂室深邃,钟磬之声,悠扬动听,是岭南著名的古刹。上联谓白云缭绕,钟声、泉声在云里云外喧流不止,如此,法轮转了一年又一年。法轮,佛教谓佛法不停滞于一人一处,辗转流传。“喧”、“流”两字,形象地写出了声音的浏亮绵长,也烘托了山林的幽深寂静。一动一静,极富美感。下联由实转虚。“越秀”、“独秀”,分指著名的越秀山、独秀峰,也代称粵中的山光水色、灵秀之气都汇聚于此地,使之更添无穷魅力。此联上下各用一组排比句,增强了节奏感;又各用两“云”字、“声”字和两“岭”字、“秀”字,不但无复沓之嫌,而且加深了读者的印象。  (张君宝)

  南海西樵山

  几点梅花归笛孔
  一湾流水入琴心

  西樵山在广东南海县官山圩附近。“南粵名山数二樵”,它是其中之一。上有峰、洞、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