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分类名联鉴赏辞典 (全本)上辞版-第5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伦理准则。禅宗要求人们保持自心清净、实践世俗道德规范,“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恩则孝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坛经》)。按照本心自然状态立身行事,即可体现佛教真谛成佛而得解脱。  (商启予)

  台南郑成功庙

  赐国姓,家破君亡,永矢孤忠,创基业在山穷水尽
  复父书,词严义正,千秋大节,享俎豆于舜日尧天

  郑成功(1624一1662),本名森,字大木,福建南安人。爱国名将。1646年起兵抗清,在进攻南京失利后,于1661年率领将士数万人进兵沦为荷兰殖民地的台湾,经过八个月的战斗,于1662年2月1日使荷兰总督揆一投降,台湾重归祖国怀抱。其庙在台湾台南市。此联集中概括了郑成功一生的主要功绩。上联写他一生宏愿在于为明室基业尽忠。赐国姓,指郑成功曾被明唐王赐国姓朱,因而被人称为“国姓爷”。家破君亡,永矢孤忠,是指郑成功断绝与投降清人的父亲郑芝龙的关系,始终以忠于明室复兴明室为己任。山穷水尽,指郑成功曾隐居南海岛屿中。下联进一步写他严正的立场。复父书,指郑芝龙降清时,年仅二十四岁的郑成功曾写信给他,信中义正词严地宣告“背父救国”。享俎豆,享受祭祀。
  舜日尧天,尧和舜执政的时候国泰民安,这四个字也就成了太平盛世的代称。联语表达了郑成功与清政权誓不合作的立场与态度。写作上用顺叙手法,其文亦如行云流水,十分流畅。  (陶继明)

  台南德化堂

  云亦好闲,却向亭前栖树
  鱼能知趣,频来水面听琴

  堂在台南府羊路,属斋教(佛教的一支)的龙华派。德化,意即佛之德行所感化。台湾斋教主张佛、儒、道三教同源,供奉释迦牟尼及观音。《莲社高贤传》有“生公说法,顽石点头”的典故,说明佛的说服力强,感化力大。联语紧扣堂名,说在佛法感化之下,云也爱好闲静,游到葱翠的亭树上停留;鱼更富于雅趣,常常浮出水面倾听美妙的琴声。“好闲”“知趣”“栖”“听”等词,赋予云、鱼以主体意识。此联所刻划的生气蓬勃的景象,与《易经》“天地之大德曰生”之义契合无间。  (蒋竹荪)

  台南清水寺
  杨仙人

  月明古寺客初到
  风动柴门僧未归

  寺在府城东,清康熙时建,祀清水祖师及观音。联语写出了深山古寺僧人的两种心态,颇饶情趣。一是不期而至,在月白风清之夜,古寺里忽然来了一位新客,要求投宿。一是期而不至。柴门“咿呀”一声,想必是老僧回来了,出去一看,却不见人影。两种情况都出乎意料之外又入于情理之中。因僧人云游四方,远道跋涉,半夜到达,实所难免;而风吹门扉,疑是僧归,也属情理之常。联语写出古寺环境幽寂气氛,十分传神。  (蒋竹荪)

  台南大仙寺

  势利场中,大力打开寻彼岸
  红尘队里,小心解脱觅真空

  这是用佛教的哲理教人觉悟的一副对联。大仙寺即佛寺。上联说权势和财富是束缚人的枷锁,应该舍弃。社会上有些人栖栖遑遑,生为势利生,死为势利死,永远沉溺于茫茫无涯的苦海之中,不能自拔。只有花极大的力气,打开这系累人的枷锁,才能免于沦亡,找到那超脱生死的彼岸。下联说尘世凡念要解脱。有些人往往为花花绿绿的色相所迷,随之而来的是无穷尽的苦恼。必须消除一切凡俗意念,寻找那超越色相意识界限的真空,才能免于尘世的缠缚。红尘,人间,尘世。小心,佛教语。凡俗之心。叶適《题扫心图》:“大心觉也无亏成,小心沤也随灭生。”真空,佛教语,超出一切色相界限的境界。联语认为有些人生活在世界上,蝇营狗苟,如沉沦在人海之中,只有他们自己觉悟过来,抛弃势利观念,消除尘世意念,才能得救。  (周艺)

  台南开元寺

  寺古僧闲云作伴
  山深世远月为朋

  开元寺为台湾台南四大古寺之一。上联化用杜牧“闲爱孤云静爱僧”句意。深山古寺,远离尘世,清闲僧人,随月伴云。“云”本是无生命的,着一“伴”字,写出它飘渺缠绵的动态.“月”也是无知的,着一“朋”字,写出它清辉直泻、始终如一的守恒。联语赋予客观事物以人的感情。全联格调高古,用语平白无奇,创造了一个情调淡泊清寂的超凡境界。  (王明珍)

  高雄郑成功祠
  丘逢甲

  由秀才封王,主持半壁旧江山,为天下读书人顿增颜色
  驱外夷出境,自辟千秋新事业,语中国有志者再鼓雄风

  联语盛赞民族英雄郑成功的丰功伟业。郑自幼习文练武,后起兵抗清复明。1661年,他带兵进军台湾驱除荷虏,收复失地,维护了祖国领土主权,为天下读书人增光,在中国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称得上是千秋功业。“语中国有志者再鼓雄风”,含义深刻,寄托了作者无限期望之情。当时清政府腐败无能,日本帝国主义趁机在台湾扩张势力,企图攫为已有,面对这一现实,作者忧心忡忡,热切希望“中国有志者”能像郑成功一样,驱除外来统治势力,保持祖国领土完整。联语一气呵成,气势可干云天,十分感人。  (张迈、美云)

  南投日月潭玄光寺

  高潭悬日月
  法幢起国魂

  日月潭是台湾的“天池”,为台湾最大的天然湖泊,凭着“万山丛中,突现明潭”的奇景而成为宝岛诸胜之冠。湖中有天然小岛浮现,岛北为日潭,南为月潭,以形貌近似日月得名。玄光寺,位于湖南滨的青龙山麓,寺中塑唐三藏法师金身,曾是玄奘法师灵骨暂存之所。出句写潭水。高,状潭的位置,以“日月”摹写潭的形貌。一“高”一“悬”,相互对应,生动刻划了日月潭的高拔与神奇。“悬日月”一语化自杜甫《陈拾遗故宅》诗:“公生扬马后,名与日月悬。”对句写寺幢。法幢,古代宗教石刻的一种,柱状,上刻经文与佛像等。“国魂”一词,注入了爱国主义的精神血肉,且冠以“起”字.千钧有力。“悬”、“起”两字,境界全出,言近旨远。  (张君宝)

  南投抗日纪念碑

  百战忠魂,千秋恨事
  一朝义愤,万古馨香

  碑在南投县仁爱乡自然风景区,群山叠翠,云雾笼罩。1930年10月27日,雾社高山族居民在此发动反日武装起义,被日本殖民统治者镇压,居民两千余人惨遭杀害,起义领袖莫耶.莫那鲁道父子与花岗兄弟等皆壮烈牺牲。后来公众将诸英遗骨葬于起义地点,建立山地同胞抗日纪念碑。上联抒发了对起义者惨遭杀害的抱恨与不平:英雄百战而死,实是千年恨事。下联颂扬山地同胞英勇的抗日精神:虽出于一时之义愤,却留下万古馨香。联语简洁凝炼,真挚深沉,令人感奋。  (商启予)

  宜兰礁溪温泉

  要为斯世暖
  无改在山清

  在市北八公里,泉水清澈,水温摄氏57度。此联借温泉说明做人处世的道理。意谓:要像温泉那样,给世人带来温暖,为社会造福;还要像温泉那样,不改变原来清白无瑕的节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短短十个字说明深刻道理,情辞恳挚,借喻贴切,言简意赅,发人深省。  (唐音)

  云林济公庙

  济民为本,解脱疑难怜万物
  公德当先,消除灾厄惠群黎

  庙在云林县林内乡。济公,南宋僧人道济,原名李心远,传说他不守戒律,嗜好酒肉,举止癲狂,又称“济癫僧”。解脱,佛教用语。修道到了最后阶段,脱离烦恼,自在无碍叫解脱。疑难,人世间的疑虑与灾难。群黎,黎民百姓,众生。联首嵌“济公”二字,为鹤顶格。上下联如行云流水,浑为一体,既解释了济公命名的含义是“济民为本,公德当先”,又赞颂了济公“怜万物”“惠群黎”的大慈大德。  (曹云岐)

  澎湖天后宮
  周煌

  神为德其盛乎,呼吸回天登彼岸
  臣何力之有也,忠诚若水证平生

  天后宫,位于澎湖县的马公镇,建于明天启四年,是台湾最古老的妈祖庙。上联赞叹海神威灵显赫,在一瞬间便使渔民登上了“彼岸”。神,指海神,亦称“天后”、“天妃”。呼吸,一呼一吸,形容时间短促。回天,回天之力。彼岸,佛家语。与烦恼、迷惑的“此岸”相对。下联大意说我虽没有什么力量,但我平生的忠诚,海神可以作证。若水,如水。比喻纯洁。联语的作者歌颂了“天后”神德的力量,倾吐了对神的敬畏和忠诚,在科学尚不发达的古代,人们对茫茫大海不免怀着恐惧心理,也就自然寄希望于神灵,作为一种心理慰藉和精神支柱。上联中“登彼岸”,虽为佛家语,但与航海目的联在一起,一语双关,显得巧妙贴切,成为联中之“眼”。  (陶继明)


  香港

  三一园
  费天硕

  三不朽,曰立德立功立言,偶曾尝试
  一得闲,便醉花醉诗醉酒,聊共神游

  上联说,对于崇尚德行、建树功勋、著书立说的“三不朽”,我也偶尔实践过。三不朽,《左传.襄公二十四年》曰“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下联说,不过一有闲暇,便陶醉于花草、诗词、酒杯中,姑且作精神上的漫游。联语描叙了生活节奏中严肃紧张的方面和轻松活泼的方面,体现了张弛结合对立统一的思想。句首分别嵌入园名“三”“一”两字,为鹤顶格。  (蒋竹荪)

  长山古寺

  长亭惜别,古道瞻岐,雨笠尘襟人日日
  山鸟吟春,寺花送晓,烟钟风磬我年年

  长山古寺位于新界坪峰区禾径山麓,是古代驿站遗址。上联怀想当年驿站的人情物态,生动描绘了迎来送往的画面。“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李白诗)。这里首句便从“长亭惜别”说起,点染了一种依依惜别的惆怅气氛。“古道”句犹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所描绘的“远芳侵古道”的意境。瞻,望。歧,岐路。雨笠尘襟,形象地刻划出在烟雨迷濛、尘上飞扬的古道岐路上送别离人的情景。“人日日”三字,饱含万般辛酸。人伤离别,何况“日日”都有人如此。下联思绪回到古寺,场景遽变。从离情别恨的境界突转到“山鸟吟春,寺花送晓”的明媚佳丽的氛围中。结句的“烟钟风磬”,以“烟”修饰“钟”,以“风”修饰“磬”,增添了视觉、听觉上的美感,并与鸟吟春、花送香的描写构成一幅有声有色的画卷。末尾“我年年”三字,点明了寺庙生活年年如是,与上联人们匆匆送往迎来,形成强烈对比。联中分嵌“长山古寺”四字,天衣无缝。  (张君宝)

  炉峰道院

  炉中香篆氤氳,丹鼎尽腾龙虎气
  峰外云横缥渺,天风微度风鸾声

  道院是道士所住的院宇,也是他们修炼道术、炼丹习武的场所。上联写道士焚香礼拜及炼丹的情况。香炉中点燃的香炷,吐出缕缕青烟,缭绕上升,宛如篆文,炼丹炉里,火焰由红转青。飘出袅袅烟雾,尽是仙气。氤氲,气体弥漫或光色混合动荡的样子。丹鼎,炼丹的炉鼎,有盖。龙虎气,指仙气。下联写道院外景及感受。
  天上的云彩,若隐若现,横绕炉峰,天风轻柔地传来了鸾凤的鸣叫声。人们不禁预感到,灵鸟鸾凤为神仙出游开路、护驾,神仙即将降临了。凤鸾,传说中的灵鸟,鸣声传得很远。此联的妙处在于选取典型环境,加以渲染,“龙虎气”似乎可见,“凤鸾声”恍同可闻。
  联语弥漫着一种神秘而严肃的气氛,使游客仿佛受到一次道教的洗礼。  (周艺)


  澳门

  松山亭
  李供林

  松风徐送,正荡胸怀,近看镜海波光,莲峰岚影
  山雨欲来,且留脚步,遥听青洲渔唱,嫣阁钟声

  联语写松山亭(松山上两座风雨亭之一)周围独特的美景:近处水平如镜的大海波光粼粼,秀丽的山峰云烟萦绕;游客在山雨将至之际,驻足流连,远听小离岛飘来的渔歌与妈祖阁传来的悠悠钟声,使人心驰神往。青洲,指澳门半岛西北角的小离岛,嫣阁,祭祀海神妈祖,是该地最古老的庙宇。联中将景物描绘得有声有色,且融情入景,一近一远,写出开阔与深远的意境。上下联首嵌入“松山”地名,增加了联语的艺术魅力。  (谢燕华)
















  题 赠 类

  自题

  石延年自题
  胡居仁自题
  刘宗周自题
  李贽白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