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分类名联鉴赏辞典 (全本)上辞版-第6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疟瘸闪晾从染醣首馊疲那榈础! 。ü宋傲校

  格言(三十)

  水惟善下方成海
  山不矜高自极天

  上联从俗语“水往低处流”蜕化而来。“水”之所以能成“海”,以其“惟善下”,做大学问、成大事业者,须不耻下问,广搜博取才能多方汲取教益,有所成就。“惟”、“方”二字指明了必要条件,确切不移。下联从“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蜕化而来,“山”自“极天”,因“不矜”,做大学问成人事业者,当虚怀若谷,谦逊待人。矜,自夸。联句把水、山等无情之物变成有意,启迪人不断进取,不满足于既得成就。取譬喻理,形象生动,开人胸襟。  (施绍文)

  格言(三十一)

  大本领人当时不见有奇异处
  真学问者终身无所谓满足时

  上联言技艺。《老子》说“大巧若拙。”一个杰出的发明家,当他在构思、联想、收集材料、反复实验过程中,往往是平凡琐碎的,但是当量变转为质变,主观思维与客观规律符合时,惊人的奇迹出现了。下联言学问。《庄子.养生主》:“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对知识的学习和研究,永远没有完结的时候。一位大学问家毕生研究的成果。只能是人类知识领域中一个极小的部分,所以永远没有满足之时。联语勉有大志者要甘于寂寞,做旁人所不能做、不愿做的事;有成就者要不矜其才,永远奋进。联语系集《圣教序》字。  (蒋竹荪)

  格言(三十二)

  无求便是安心法
  不饱真为却病方

  出句,人生于世,衣食住行,不能无所需求。所谓无求,应指对财富、物质享受、地位权势等方面,随缘随分,不作非分或分外的追求,做到这一点,自然心安神泰。对句,孔子说:“君子食无求饱。”
  《吕氏春秋》:“凡食之道,无饥无饱,是谓五脏之葆。”吃饭不贪食,达七、八成饱即止,不使肠胃有过重负担,做到这一点,可以却病延年。寡欲以安心,节食以却病,确是养生保健妙方。(唐 音)

  格言(三十三)

  贪、嗔、痴,即君子三戒
  戒、定、慧,通圣经五言

  此是养生的座右铭。上联谓,佛教所讲的贪欲、嗔恚、愚痴三毒,就是君子应守的戒色、戒斗、戒得三戒,必须彻底戒除。三毒:《杂译阿含经》云:“能生贪欲、嗔恚、愚痴,常为如斯三毒所缠,不能远离获得解脱。”嗔恚:生气;怒。下联谓,概括佛教全部内容的戒律、禅定、智慧三学,和《大学》所讲的“定”“静”“安”“虑”“得”五个字是息息相通的,应该认真恪守。三学:道安《比丘大戒序》:“世尊立教法有三焉,一者戒律也,二者禅定也,三者智慧也。”圣经五言,《礼记.大学》:“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作者把佛教、儒教经典中的重要道理糅合一起,劝人从消极和积极方面进行修养,从而有益于身心健康。写法上以单字领起,亦具特色。  (商启予)


  杂题

  题花

  古花已见古人醉
  今花还对今人红

  这是一副寄托着作者深沉的人生感慨的对联。古诗中有“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的句子,用有情的明月来衬托无常的人事。而此联揭示的则有所不同。古往今来的明月未曾变化,而“花”和“人”则随时代的转移而变异。古花不是今花,它曾见到古人的陶醉,已成历史;今花也非古花,它还只能对今人展示风姿,这是现实。时间不停流逝,生命变幻无常。对联通过写“花”与“人”古今的变化,反衬出作者内心无尽的凄凉和感伤。眼前景与胸中感叹皆脱口而出,一气旋转,有回肠荡气之趣。  (俞纪东)

  题春景

  又是一年芳草绿
  依然十里杏花红

  人类生命之萌生、成长、衰老、死亡递相推移的连续过程,与自然界春、夏、秋、冬四季的推移运行过程十分相似。秋草秋木可以死而复生,四季运行可以周而复始。但是,生命流逝却难以复返。这就引起古往今来人们的深沉感喟。此联表面反映了“年年岁岁花相似”的循环不已的自然规律,然在“又是”“依然”的词语中,实隐含着“岁岁年年人不同”(刘希夷《代悲白头翁》)的嗟叹。生命是不能年年“依然”的,那么人将何以自处,并积极面对人生呢?联语从自然界变化的感叹中留给人们无穷的思考余地。  (蒋竹荪)

  题春雪

  揉春为酒
  剪雪成诗

  一场春雪,引发了联作者的诗兴,竟将春“揉”为醇酒,把雪“剪”入诗篇,表达了对春雪的赞美和愉悦的情怀。就事理而论,春如何可揉?雪如何能剪?但这种奇思妙想,虽不合于生活逻辑,却合乎艺术逻辑,即反“常”而合“道”。再从思路上看,古人常说“春色醉人”,“春似酒杯浓”。既然春能醉人,自然可以想象把春揉而为酒,事实上,人们早已把“春”作为酒的代称。唐司空图《诗品.典雅》“玉壶买春”,买春即买酒。杜甫诗“剪取吴淞半江水”,水可“剪”,“雪”自然也可“剪”。李商隐观赏了雪景,写成《对雪》诗:“旋扑珠帘过粉墙,轻于柳絮重于霜”。把雪“剪”入诗篇。可见化物质存在为精神产品,古已有之。  (沈树华)

  题冬雪
  叶 瀚

  贫贱何伤,只要把物与民胞安排下去
  精神能固,却须从冰天雪地磨炼过来

  这是蔡元培于五四运动前三个多月的一天,在北京与友人在什刹海赏雪后,手书叶瀚撰句。上联意谓,个人贫贱有何关系,只要把拯救民族危亡的大业推动下去。“物与民胞”,化用宋张载《西铭》:“民吾同胞,物吾与也”句意,谓天下民众都是同胞,世间万物都是同类。下联意谓,要有坚定信念,必须经得起冰天雪地艰难困苦的磨炼和考验。联语反映了“五四”前夕,中国清醒的知识分子不计个人得失,拯救民族危亡的热切愿望以及决心投身革命实践经受考验的豪情壮志。赏雪而不忘“磨炼”意志,胜游而心系“物与民胞”,自是意趣不凡,蔡氏因欣然手书,盖有引为同调之意。  (施绍文)

  题山景

  有雨云生石
  无风叶满山

  联文说山中有雨时,云生于石;无风时,落叶盖满山坡。描写的是山中变幻景色,晴雨咸宜,令人赏心悦目,理趣盎然,寓有运动和静止相互依存、相互转化、有无相生的朴素辩证思想。  (沈树华)

  题江寺
  梁启超

  水殿风来,冷香飞上诗句
  空江月堕,梦魂欲渡苍茫

  此为集词联。由于词的平仄、韵律规则较复杂,句式长短不一,从词中选择字数相等、对仗工稳、平仄协调的成句组联,比集诗联难度为大。近代学者梁启超善作集词联,本联集苏轼《洞仙歌》、姜夔《念奴娇》等词而成。意谓风从水殿吹来,一股清冷的香气被写入了诗句;一弯明月落在空旷的江中,在梦魂中想渡过那旷远迷茫的江水。水殿,五代蜀后主孟昶筑在成都摩诃池上的宫殿。联语委婉细膩,辞藻秀美,文采绮丽,音韵调和,读来别有雅逸之韵味。  (沈树华)

  题茶亭(一)

  野鸟啼风,絮语劝君姑且息
  山花媚日,点头笑客不须忙

  茶亭多设在偏僻的乡村道路上,前不着店,后不沾村.本联用“野鸟”、“山花”描绘茶亭周围景色,以“絮语”、“点头”表达对过路客人的问候。联语对仗工整,动词“啼’和”媚“,”劝“和”笑“,”息“和”忙“等,构成一幅生动的画面。  (胡 彬)

  题茶亭(二)

  四大皆空,坐片刻,无分尔我
  两头是路,吃一盏,各自东西

  茶亭招徕往返行人饮茶,宁静片刻,略坐休息。陌路相逢,各奔东西,这常见之事,联语却”楔“入禅语,将饮茶形象地喻成参禅。你看,喝一杯茶,静心静气,竟能忘却一切,眼无物相,人我皆空。这刹那间的感受岂不与参禅一般。惜世人不忘利禄,片刻已过,又走东西.匆匆营生。然而,这不是说明路就在各人脚下,任君自择么?浅语中显禅理,俗事中喻禅义,可见苦心。  (黄德金)

  题绍兴驻跸岭茶亭

  一掬甘泉,好把清凉浇热客
  两头岭路,须将危险告行人

  此联的出句把岭上茶亭的特色渲染殆尽,用清凉之甘泉饮翻岭之热客,这一”凉“一”热“之中,乡民真情毕见;对句在茶亭本职之外指路告险,指点路途,乡间淳厚民风充溢其间。作者以净纯之笔,抒写炽热之情,一股暖流沁人心脾,自是茶亭联中不可多得之作,联文情真意切,无矫揉造作习气。  (陈建国、施晴阳)

  题渡口
  胡云章

  转瞬即天涯,坐坐吃筒烟去
  前头多地主,看看等个船来

  这副题于村野渡口的对联,紧扣行人心态与羁旅况味,把旅人村渡候船的情状表现得淋漓尽致。上联是说由此渡口登舟,又将开始漂泊天涯的漫长旅程,在此渡口歇脚小憩,抽筒烟去不迟。下联是说他乡地各有主,看看有无渡船,将你送到对岸。本来,辗转天涯易生寂寞无依之感,旅途奔波倍受疲惫劳顿之苦,这副对联以主人劝客的口吻,请旅人于风尘仆仆中稍作休息,语虽浅俗,情却恳挚,充满乡野的淳朴的人情味。  (顾伟列)

  题福建南平渡口亭
  胡云章

  莽莽红尘,一息各分南北路
  盈盈绿水,三篙频送往来人

  上联谓人们远道而来,在热闹的南平渡口暂时停留。莽莽,长远无际貌。红尘,飞扬的尘土,指繁华热闹之地。一息,喻时间很短。下联谓沙溪河水清如镜,艄公撑篙忙碌着迎送南来北往的客人。盈盈,清澈貌。绿水,此指沙溪(闽江上游之河,流经延平)。
  三篙,几竿。古汉语中”三“和”九“往往不是具体数字,而是泛指多次。此联用疏落之笔,写都市、渡口、河水之景象,写过河人和撑船人之忙碌,蕴含人生如匆匆过客之意,情由景出,属对亦工。  (希建华)

  题山中凉亭

  那条窄路儿,且须让一步,他过不去,你怎过得去
  这种重担子,也要任几分,我做不来,谁又做得来

  联语以”窄路“、”重担“,勾勒出山中行路特有景象。”路窄“,须相让,来往行人才得依次通过;”重担“,须勇挑,自强不息,才能任重道远,到达目的地。联句从路窄须让步,担重莫怨言的特定情景出发,借物喻理,引人寻味。联句口语化,富乡土气息。结尾采用反问句式,使意旨分外生动突出。  (施绍文、胡  彬)

  题烟霞万古楼
  王 昙

  每因风雨思今日
  常以山川怀古人

  此联说明了情与物的关系。由”风雨“和”山川“等自然现象引起人的”思“和”怀“,也就是《文心雕龙。物色》”情以物迁,辞以情发“之义。全联大意谓,当风雨如晦之时,就想到眼前形势的变化;当盘桓名山大川之际,不禁萌发思古之幽情。风雨,《诗.风雨》:”风雨如晦,鸡鸣不已。“联语甚切所题楼名,且睹物思人,因景怀旧的意思表达得十分深切感人。  (蒋竹荪)

  题南通古屋
  蒋芹森

  莫嫌东倒西歪屋
  能盖南来北往人

  旧时南通州(今南通市)有个寒士蒋芹森,住兴仁乡文昌宫南首,蒋氏为诗书门第,虽古屋数楹,已破旧不堪,乃于新年作此一联。上联”东倒西歪“一语,元明戏曲小说中已有之,元无名氏《衣袄车》:”病身躯恰才安泰,行不动东倒西歪“。下联的”盖“字是胜过、压倒的意思。南通地处长江之北,为交通要镇,”南来北往人,“主要指达官富商。《论语.雍也》记孔门大弟子颜渊身处陋巷,人不堪其忧,颜渊却不改其乐,故为孔子赞叹。刘禹锡《陋室铭》有”斯是陋室,唯吾德馨“及”何陋之有“语。对联作者或许含有这样用意。他虽是寒士,却腹有诗书,故引以自豪。  (金性尧)

  题炭

  一味黑时犹有骨
  十分红处便成灰

  联语借炭以喻人。上联意谓处逆境时,当有骨气。一味,犹言一直。骨,炭形如骨,借指人的骨气。下联谓处顺境时,当存警惕戒心。否则虽红极一时,而败亦随之。红,显达或兴盛。咏炭之联,此为绝唱。  (张 一)

  题笔山
  曹雪芹

  高山流水诗千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