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分类名联鉴赏辞典 (全本)上辞版-第7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934年外出记录方音,收集民歌,途中染病,不幸去世,年仅44岁。上联写作者与刘半农的友谊。十载奏双簧,指赵元任曾为刘半农的诗词谱写了许多歌曲,两人一个写词,一个作曲,故云奏双簧。而今刘半农去世了,所以下文说“无词今后难成曲”。下联写作者对刘半农的哀思。“数人弱一个”,指刘半农发起组织“数人会”,研究国语罗马字和语音、四声实验,如今刘去世了,故云弱一个。“教我如何不想他”,是刘半农作词,赵元任谱曲的歌曲名,流传甚广。这里表达了作者对刘半农的思念。本联特点在于撷取联作者与刘半农之间关系密切的词句入联,既含义双关而又自然贴切。  (沈树华)

  挽聂耳
  赵式铭

  乐府近凋零,学就连城人已逝
  吹台遥怅望,化为精卫客应归

  聂耳,云南玉溪人,生于昆明。现代作曲家,作有歌曲《大路歌》、《毕业歌》、《义勇军进行曲》、《新的女性》等三十余首。他的这些歌曲,对当时唤起民众,开展抗日救亡运动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1935年4月取道日本赴苏联学习,7月17日在日本鹄沼海滨游泳时不幸溺水逝世。上联为失去这样一位音乐人才而痛惜。
  “乐府”,古代音乐官署,这里代指音乐界。连城,连城璧的省称,这里指聂耳在音乐方面的成就。下联对聂耳表示怀念。吹台,春秋时乐师师旷奏乐之台,这里也代指音乐界。精卫,古代神话中的鸟名,据说炎帝少女游于东海,溺而不返,变为精卫鸟。化为精卫,指聂耳溺水。联用“连城”、“精卫”二典,一颂一悼,均甚贴切。  (沈树华)

  挽马隅卿
  周作人

  月夜看灯才一梦
  雨窗欹枕更何人

  马隅卿,名廉,生平藏说部颇丰。本联从他生前曾印《清平山堂话本》着墨,赞颂他对士林的功绩。《清平山堂话本》,原名《六十家小说》,明代洪■<木便>编,分《雨窗》、《长灯》、《随航》、《欹枕》、《解闲》、《醒梦》六集,每集十篇。今存《雨窗》、《欹枕》两集残本,合为一书,题作《清平山堂话本》。周作人在此联中撷取与《清平山堂话本》有关的词语入联,上联,看灯,借指《长灯》。一梦,借指《醒梦》。全句意为月夜读了你编印的《清平山堂话本》,想不到你这么快就去世了。下联对马隅卿的逝世深表惋惜。今后有谁如此热心来编印《雨窗》、《欹枕》这些珍贵的资料呢?联语用“看灯”、“一梦”、“雨窗”等凄清字眼,寄托了作者无限哀思。  (沈树华)

  挽鲁迅(一)
  蔡元培

  著述最谨严,岂徒中国小说史
  遗言犹沉痛,莫作空头文学家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现代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上联赞颂鲁迅在文学上取得的成就。蔡任北大校长时,曾聘鲁迅讲授《中国小说史略》,当时一批反动文人为了诋毀鲁迅文笔犀利的革命文章,说他只有《中国小说史略》还可以,故联文以“最谨严”肯定鲁迅的文学造诣和战斗精神,驳斥对鲁迅的诽谤。以“岂徒”肯定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以外的全部著作。下联颂扬鲁迅的革命精神。鲁迅遗嘱第五条“孩子长大,倘无才能,可寻点小事情过活,万不可作空头文学家和美术家”。虽是对儿子的遗嘱,但以“犹沉痛”就包含了鲁迅期望青年们切切实实求知识做学问,不可做有名无实文人的深意。本联措词精当,言简意赅,寓宏议于联语之中。  (沈树华、施晴东)

  挽鲁迅(二)

  偏偏在战的热望中,鲁迅死了!中华民族要大哭,无产阶级要痛哭,前进作家更是要狂哭
  偏偏在降的阴影里,鲁迅死了!帝国主义会暗笑,专制魔王会狠笑,落后文人也许会惨笑

  此联为北平风沙文艺社所挽。上联层层递进,用“大哭”“痛哭”“狂哭”从正面表达了苦难的中华民族、战斗的无产阶级、前进的进步作家的莫大悲哀,因为全民要求抗战,鲁迅却不幸逝世。下联写帝国主义、反动政府和落后文人的“暗笑”“狠笑”“惨笑”,因为这批人主张投降,鲁迅之死,使他们暗暗高兴,从反面突出了鲁迅精神的伟大。在写作上用了一连串时排比句,“一哭”“一笑”,爱憎分明,对比强烈。  (沈树华)

  挽章炳麟(一)
  吴伟楼

  经学驾唐宋之上
  其人在儒侠之间

  章炳麟,曾改名绛,字太炎。浙江余姚人。近代著名革命家、文学家、学者。清末积极从事革命活动,曾参加同盟会,主编《民报》,以种族观点鼓吹反清革命,慷慨沉痛,气势磅礴。诗颇苍劲浑厚。治经宗汉人,好《左氏春秋》,尤精小学,对古汉语特别是音韵文字颇多发明,有《章氏丛书》。太炎先生是国学大师,早年在日本曾创“国学讲习会”,晚年在苏州又创“章氏国学讲习所”。上联讲治学,太炎经学以汉人为宗,认为魏晋尚可师法,因其持论仿佛晚周,至于唐宋,“志不师古”,仅仅玩弄辞藻与章法,实不足取,故云“驾唐宋之上”。下联讲做人。太炎儒心侠胆,有儒家救时济世之志,兼有侠士敢作敢为之风。短短十四字,言简意赅,一语中的。极为生动传神。  (盛国生)

  挽章炳麟(二)
  张元济

  无意求官,问天下英雄能不入彀者有几辈
  以身试法,为我国言论力争自由之第一人

  上联以间代叙,一针见血。入彀,谓弓箭进入射程之内。五代王定保《唐摭言﹒述进士》上篇:“唐太宗尝私幸端门,见新进士缀行而出,喜曰:’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全句说太炎先生不求名利,而天下人才尽入其掌握,其道德文章为当时社会贤达所推重。留学日本时,鲁迅、许寿裳、钱玄同都是他的学生。下联进一步称颂他为争取言论自由、不畏强暴、披肝沥胆的革命精神。他一生七次被追捕,二次入牢狱(1903年因《苏报》案被囚于上海西牢三年;1913年因反对袁世凯而被幽禁于北京三年),这就是“以身试法”的内容。鲁迅说他尽管如此,“而革命之志终不屈挠者,并世亦无第二人”。联语充分的肯定,热烈的讴歌,表达了作者对太炎先生不幸去世的沉痛心情。  (盛国生)

  挽张曙
  郭沫若

  一片血模糊,辫不出哪是父亲,哪是女儿,父女共捐躯,剩有管弦传革命
  连年战艰苦,端只为救我国家,救我民族,国民齐努力,誓完抗建慰忠魂

  张曙,现代音乐家,与聂耳等齐名,代表作有《洪波曲》等。1938年,张由长沙向重庆转移,途经桂林时,与怀抱女儿俱被敌机炸死。上联描写了张被炸死的惨状。张曙死了,但他创作的歌曲仍继续为革命服务。下联概括当时形势,并誓言要完成抗战和建国的伟大任务来告慰张曙的忠魂。本联语言通俗,感情真挚。  (沈树华)

  挽蔡元培
  毛泽东

  学界泰斗
  人世楷模

  蔡元培,字鹤卿,号孑民,浙江绍兴人,现代著名教育家和学者。1940年3月5日在香港病逝。毛泽东特撰此挽联,称颂其学术地位与崇高精神。蔡任“北大”校长时,实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在学术界影响很大,联文赞颂其为“学界泰斗”。泰斗,《新唐书﹒韩愈传赞》:“自愈没,其言大行,学者仰之如泰山、北斗云。”后用来比喻某一方面负有名望的人。蔡一生坚持进步,五四运动时同情学生爱国斗争,多方营救被捕学生。九﹒一八事变后,与宋庆龄等发起成立“中国民权保障同盟”,主张抗日救国。他崇高完美的精神和人格,被誉为“人世楷模”,可谓当之无愧。联语言简意赅,贴切不移,既有力度又显得评价分寸恰当。  (沈树华)

  挽许地山(一)
  端木蕻良

  未许落花生大地
  不教灵雨洒空山

  许地山,笔名落华生,现代作家。曾任香港大学中文系主任。1941年,8月4日病逝于香港。上联嵌许之笔名“落花生”。花落了,从此不能再生长在大地上,对他的死表示哀戚。下联嵌许之著作《空山灵雨》。意谓许结束了写作生涯,为文坛失去许这样的作家深表痛惜。本联在嵌名的同时,还运用两兼手法,“生”既与前两字组成许之笔名“落华生”,又与后两字组成“生大地”;“洒”字把“灵雨”与“空山”组接成义,而又妙语双关,使联语精炼生动。  (沈树华、施晴东)

  挽许地山(二)
  郁达夫

  磋月旦停评,伯牛有疾如斯,灵雨空山,君自涅槃登彼岸
  问人间何世,胡马窥江未去,明珠漏网,我为家国惜遗才

  上联感叹文坛失去许地山这样一位杰出的作家。“月旦停评”,取汉代许邵的典故。月旦,指每月初一,许邵好品评人物,其评论品题,每月有所变更,称“月旦评”。停评,代指许地山去世,结束了著作生涯。伯牛,冉耕的字,孔子弟子。生重病,孔子去看他,说“斯人也而有斯疾也。”“伯牛有疾”指许生了重病。灵雨空山,许的散文集名《空山灵雨》,这里借用,寄托联作者对许的哀思。涅槃,为佛教所指的最高境界,后也称僧人逝世为涅槃。彼岸,佛教指超脱生死的境界。许好佛学,故以佛家语入联悼念他。下联痛惜国家失去许这样的人才。当时日军侵华,故联文发出“问人间何世”的感慨。胡马窥江,金兵于宋高宗时两次南侵,窥伺欲渡长江,这里代指日军侵华。明珠漏网,“明珠”代指许,“漏网”喻许去世。本联语意痛切,感情真挚,择典遣词均与许生平紧密相关,可谓贴切不移。  (沈树华)

  挽续范亭

  毛泽东

  为民族解放,为阶级翻身,事业垂成,公胡邃死
  有云水襟怀,有松柏气节,典型顿失,人尽含悲

  续范亭,山西崞县(今原平)人,早年加入同盟会,后为国民党将领,抗战时赴延安。1947年9月12日在山西临县病逝,中共中央追认他为正式党员。上联颂扬续范亭在为争取民族解放、阶级翻身革命事业中所作的贡献。西安事变时,他拥护共产党抗日主张,回山西推动抗日救亡运动,后又在解放区历任要职,功勋卓著。联文对他在革命事业即将取得胜利之际过早地死去,深表痛惜。胡,何。遽,骤然。下联赞誉他像云水一样纯洁的胸怀和松柏一样的品质气节。1935年,续范亭因痛恨国民党卖国投降政策,在南京中山陵剖腹自杀,遇救未死。联文对革命队伍中失去这样一位高风亮节的典型人物,感到无限的悲恸。本联上下联首两句均运用排句,突出了被挽者的精神品格。上联末句以设问出之,增加了全联的悲痛气氛。  (沈树华、殷有娣)

  挽顾鑫山
  刘纪文

  到处是危机,不一定袍笏登场,人称名角
  平生多绝艺,叹此后秦淮冷寂,世渺玄音

  石三友《金陵野史》谓,北伐后,南京市长刘纪文整顿秦淮秩序,办艺人训练班,杂耍艺人顾鑫山经常为慈善事业义演,且技艺超群,故名满夫子庙,后顾因伤兵闹事中流弹而亡,刘纪文作此联哀挽。上联称颂顾的杂耍技艺和名望。以“到处是危机”,概括了顾在演出中表现出杂耍艺术惊奇险绝的特色,赞赏他作为杂耍演员,虽不像戏剧演员那样袍笏登场,也能成为名角。笏,古时大臣朝见君王时所执的狭长板子,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以为指画及记事之用,古装戏剧中常用作道具。下联对失去这样一位身怀绝技的名角表示惋惜。感叹今后南京秦淮一带再没有顾演出时的盛况,从此欣赏不到顾的精湛绝艺了。玄音,微妙之音,这里代指顾的精湛技艺。  (沈树华)

  挽庄蕴宽
  陈衡哲

  知我爱我教我诲我,如海深恩未得报
  病离生离远离死离,可怜一诀竟无缘

  庄蕴宽,别号思缄,江苏武进人,曾任知府、代理总督等职,1932年病故。庄系陈衡哲舅父,陈幼时深得庄之教诲。联文以重言手法,将作者悲戚哀痛的真实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回顾教诲深恩,未能报答,正欲报答,可惜一别之后,竟永无报答机会,真是抱憾终天。可怜,可惜。李商隐《贾生》诗:“可怜夜半虚前席”。诀,永别。《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与其母诀。”缘,机缘。《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渠会永无缘”。但本联对仗欠工,不过句中自对,尚可弥补此不足。  (沈树华)

  挽郁华
  郁达夫

  天壤薄王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