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复归!联语借用典、比喻、借代诸手法体现的诗情又何尝不是一种美呢。 (黄德金)
船户
玉橹漫摇千里月
锦帆高挂千江风
这是一副反映船户生活的对联。上联恰如一幅月夜舟行图:银光倾泻,千里同辉,船家勤劳,戴月舟行。写“櫓”而用“玉”字来修饰,显示舟船的美好;“摇”字之前加一“漫”字,则突出主人的从容、自在。下联写晴日行船的乐趣:江静景明,清风怡人,白帆高张,顺流捷驶。同上联一样,这里也没有一个字写到人,但却字字洋溢着船家惬意、喜悦之情。对联采用“寓情于景”的手法,着意表现船户宽阔的胸襟,及其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和不懈追求,写得清丽超脱。 (俞纪东)
红船阮元
扬子江头万里浪
滕王阁下一帆风
据梁章鉅《楹联丛话》说,红船是阮元巡抚江西时所制。此船既稳且速,阮元曾派人乘红船由南昌达扬州,朝发暮至,故书此联。
上联摹写长江波涛汹涌的情状,舟行此处当有不少艰难。下联却说南昌的滕王阁下的红船顺水而下,风鼓帆满,踏平长江万里浪。
联语气势恢宏,高度赞美红船快如奔马。但联中不着“船”“速”一语,全由“万里浪”、“一帆风”托出意趣,笔力不凡。 (黄德金)
江山船
泛宅便为家,有红粉青娥,长新风月
他乡忘作客,看千岩万壑,如此江山
江山船是指旧时浙东的一种游船,别称“九姓渔船”。相传前明陈友谅兵败,其部下九姓之人逃到浙东,以渔业为生。后又制作精美的游船,拥有妓女,游弋杭州桐庐一带。上联说游人身入此船,依红偎翠,以此为家。泛宅,以船为家。《新唐书.张志和传》:“愿为浮家泛宅,往来苕雪间。”红粉青娥,红色的铅粉,青色的娥眉,借指美人。杜审言《戏赠赵使君美人》诗:“红粉青蛾映楚云。”
下联讲狎客留连两岸佳境胜地,竟忘记身在客寓。联尾“风月”“江山”道尽了旧时文人雅士的风流韵事,颓靡情怀。风月,既指清风明月,又喻男女欢情;江山,既指沿途山水,又指江山船。 (黄德金)
刻字店
六书传四海
一刻值千金
刻字店刻章常用各种形体的汉字。全句意为,我店各种字体的金石镌刻,传遍四海,誉满天下。六书,指“六体”。《汉书。艺文志》:“六体者,古文,奇字,篆书、隶书、缪篆,虫书,皆所以通知古今文字,摹印章,书幡信也。”下联的“刻”字原是名词,指时间单位。
苏轼《春夜》诗有“春宵一刻值干金”之句,这里加以化用,将“刻”字用作动词,即雕刻之意,全句意为我店刻字工艺高超,每刻一字,价值千金。联语既切行业,写出了刻字店的性质,又宣传了刻字店的声誉。善于移花接木,巧用旧句,是其特色。 (施绍文)
教育文化
家塾
左宗棠
身无半亩,心忧天下
读书万卷,神交古人
据说此联是左宗棠15岁时所作,45岁时重写了一遍,并留下跋语:“三十年前作此语以自夸,只今犹时往来胸中,试为儿辈诵之,颇不免惭赧之意。然志趣固不妨高也,安得以德薄能鲜,谓子弟不可学老夫少年之狂哉。”可见此联一直鞭策着他。上联讲立志。在封建社会,土地是主要的生产资料,有无土地是衡量人们贫富的标准。
作者认为,自己虽然家无半亩土地,收入难以温饱,而心里却关怀着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心忧天下,化用范仲淹《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句意,下联讲读书。在封建社会,“学而优则仕”,读书做官是知识分子唯一的出路。作者认为,必须广泛地阅读各类书籍,充实自己,与古代仁人志士作精神上的交往,才能发挥所长,经世致用。
读书万卷,化用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句意。短短十六个字,言浅意深,可以铭于座右。 (蒋竹荪)
家塾培风阁
米兰坡
仿君子懋修,志无怠,功无荒,箴游观,所其无逸
求古人陈迹,经有程,史有课,譬稼穡,乃亦有秋
对联上下连贯一气,上联连用三个“无”,下联连用三个“有”,一反一正,不仅对偶工整,且说理透彻,用语铿锵有力。上联告诫子弟要摹仿和学习君子的勤勉进修,不要懈怠荒嬉。懋,音mao,勤勉。无逸,不要贪图逸乐。下联告诫子弟认真学习古人、多读“经史”。“经”即《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史”一般指“前三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作者认为多读“经史”就好比耕耘,到秋天自有收获。联语剖析事理,梁章鉅曾在《楹联续话》中评此联谓“足以型家”。 (甘 桁)
蒙馆
马笛渔
教小子如养芝兰,此日栽培须务本
愿先生毋弃樗栎,他日长大尽成材
教书育人乃先生之本份,教书方法虽千差万别,育人之道则一.为使学童有识字习字的场所,从汉代起就设立书馆,这是一种启蒙学校,又谓之“蒙馆”,相当于现今的小学。上联说蒙馆先生教学童如栽培芝兰香草,从头开始,应以关怀、爱护为本。下联说学生之中既不乏天资聪颖的好学者,也有貌似顽劣的厌学者,如樗栎之类,希望先生因材施教,悉心培育,他日皆可成材。樗栎,臭椿和麻栎,比喻无用之材。欧阳詹《寓兴》诗:“樗栎无妙姿。”此联写启蒙教育的早期形式,所提出因材施教的问题,颇合乎教育原理。 (俞水生)
庠序
丁善庆
人生穷达岂能知,趁早,须立此可为圣贤、可对帝天之志
客告是非且莫管,得闲,要读我有益身心、有关世道之书
此联是丁善庆督学粵西时所作。庠序即中国古代学校。这是一副治学的格言联。上联劝学子早立大志,以圣贤为榜样,不必为穷困或通达所困惑。下联告学子多读书,修身养性,具有才德,莫管是非纷争。联语指导学子治学之法,都从立本着眼,虽系封建教育,但读书须立大志,也不无启示.联中用“可为”“可对”与“有益”“有关”并列且扩充内涵,加重了叮咛的语调,又加深了联语的意蕴。 (黄德金)
新洲高等小学
王固存
勤学当师车武子
文明欲驾欧罗巴
新洲,指湖南澧县新洲。上联谓希望学生像晋朝时的车武子即车胤那样勤奋学习。据《晋书。车胤传》:“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用这个著名的囊萤苦学的故事告诫小学生,生动、形象、贴切。“欧罗巴”,即欧洲。欧洲经过资产阶级革命,社会有不少进步。下联鼓励学生通过勤奋学习,使祖国在文明程度方面凌驾欧洲之上,表达了民国初年,中国人民想要赶上、超过资本主义列强的强烈愿望。本联通俗易懂,用典确切。一古(车武子),一洋(欧罗巴)相对,既体现出中国的古老传统,又体现出鸦片战争之后,欧风东渐的现代气息,连音译外来词亦进入了对联。 (孟建梁)
新州县高小
王固存
尚质尚忠尚文,通其变使民不倦
育体育智育德,立乎教为国之基
新州县在湖北省东部,这副对联为该县创办的一所高小而题。
联语“文”、“质”,语出《论语.雍也》“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通其变”本于司马迁《报任安书》“通古今之变”。“质”,质朴,这里指素养。“忠”指爱国情操。“文”指文化,辞采。“通其变”意谓通晓古今的发展变化。联谓只有质、忠、文、德、智、体并举,才能培养出自强不息的一代新人;只有立足于发展教育,才是强国的必由之路。
联语不尚藻饰,构句劲健而质朴;立意尚高,出论亦周密。 (顾伟列)
长沙明德学校
张謇
求应用学
复本体明
长沙为湖南首府,早在“戊戌变法”时期就有谭嗣同、唐才常等在此开办时务学堂,介绍“西学”。以后“西风东渐”,新式学校越来越多。当长沙明德学校请张謇撰联时,张在联语中表明了自己的教学主张。所谓“求应用学”,是指教学要重视“应用”。一方面是由于国内自然科学不发达,所以“西学”中许多自然科学知识应为国人重要的学习内容;另一方面,张謇在兴办实业过程中也深感学校教学须联系社会实际需要。所谓“复本体明”,从字面上看近似当时流行的“中学为体”的意思。“中学”相对“西学”而言,是指中国的传统文化。在学习西方的同时,不要忘记本国的文化传统,而应以本国的文化传统为核心,把西学中有用的东西吸收过来。这种“西学为用,中学为体”的观点在当时是有一定的社会意义的。
然而,全面考察一下张謇的文化观念,却仍是“尊孔复古”的保守旧传统。未超出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范畴。全联八个字,言简意赅,工整浑朴。 (张炳隅)
长沙时务学堂
谭嗣同
揽湖海英雄,力维时局
勖沅湘子弟,共赞中兴
长沙时务学堂位于湖南长沙城的小吴门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湖南巡抚陈宝箴创办,谭嗣同、梁启超等曾在该校讲学,宣传变法维新。上联写学堂招揽五湖四海有志革新的英雄豪杰,竭力维护时局。下联勉励湖南子弟,积极参加革新运动,以实现国家的中兴大业。勖,勉励。沅湘,沅水和湘水,代指湖南。联语既交代了时务学堂的办学宗旨,字里行间又透露了谭嗣同锐意革新的远大志向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陶继明)
澄衷学堂
刘葆良
昔以孤幼旅寓申江,自伤老人无成,有类夜行须炳烛
今为童蒙特开讲舍,所望髫年志学,一般努力惜分阴
这是作者代叶澄衷题澄衷学堂(今上海市虹口区澄衷中学)的一副对联。全联旨在勉励孩童发奋求学,珍惜光阴。现身说法,出自肺腑,鞭辟入里。上联介绍创办人历史。夜行炳烛,《说苑.建本》:“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长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后人常以此自勉。澄衷孤幼漂泊,旅寓申江(春申江简称,黄浦江的别称),岁月不居,老大无成,无限感慨。下联讲办学主旨。开设学堂,希望少年学子以此为鉴,珍惜光阴,耽思好学,无愧前人。联语属对工整,一气呵成,谆谆善诱,以情感人。以第一人称自诉境况,更见亲切。 (俞水生、施晴东)
江南将备学堂
柳贻征
以学愈愚,是堂堂阵
有备无患,铸将将才
此联题于培养军事人才的学堂。上联紧扣“学”字。学习文化知识医治好愚昧,这样才能布成强大之阵。堂堂阵,典出《孙子.军争》:“勿击堂堂之阵。”下联突出操练、演习之重要。有备才能无患,唯有充分练演,方能铸就威武之才。将将,语出《诗.大雅.緜》:“应门将将。”谓宫殿正门庄严堂皇,取威武之意。联语浑重凝炼,于儒雅中透出虎虎生气。“堂堂阵”,“将将才”,相对而出,铿锵有力,显示了“将备学堂”培养训练有素、威武雄壮将才的特定目标。 (陈建国、施晴阳)
湖南自修大学
何叔衡
汇人间群书博览者,何其好也
集天下英才教育之,不亦乐乎
1921年秋,毛泽东利用长沙船山学社社址和经费,创办了湖南自修大学,“取自动的方法,研究各种学术,以期发明真理,造就人才,使文化普及于平民。”(《自修大学成立宣言》)此联为何叔衡在任教期间所题。上联意谓聚集社会上酷爱读书的人来此自由研究探讨,这多么好。大学里提倡自动学习,既可自己看书、自己思索,也可以共同讨论,这就避免了新式学校被动受教的缺点。下联化用《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句意,说吸收天下优秀人才进行良好教育,使成革命志士,何尝不是乐事。大学里以学科为单位,可由学生自己选择,并有教师辅导,进行教育培养,这就避免了旧式书院教学内容陈腐的缺点。不亦乐乎,语出《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联语运用古代名言而賦予新的內容,之乎者也四个虚词全部用上,非常恰切而不觉牵强。 (蒋竹荪)
师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