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分类名联鉴赏辞典 (全本)上辞版-第9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双关(一)
  陈白阳

  眼前一簇园林,谁家庄子
  壁上两行文字,哪个汉书

  唐寅,明代著名才子。一次,与朋友陈白阳到郊外游玩,行至前庄酒店,唐就作了这副上联,请陈对答。出联第一分句写眼前景色,第二分句用设问的语气,说这是谁家的庄子?含有惊叹之意,而《庄子》又是书名,一语双关,给属对增添了难度。陈伯阳一时不知所措,到了酒店,陈抬头见墙上写的”杜康传技、太白遗风“的大字时,才有所悟,对出了下联。下联第一分句也写眼前所见;第二分句也用疑问语气写道,这是哪个汉子书写的呀!也含有赞叹之情,而《汉书》也是书名,同样是一语双关,跟上联手法一致,丝丝入扣。本联的构思巧妙在于利用双关语,使含义耐人寻味,而得妙趣。  (美 云、张 迈)

  双关(二)
  陈震

  二猿伐木深山中,小猴子岂敢对锯
  一马陷足污泥内,老畜生怎能出蹄

  据《古今谭概》和《坚瓠集》所载,此联为陆容、陈震戏嘲之作。
  陆容和陈震都是明代人。陆容曾任浙江布政使,陈震作过国子祭酒。陈震少年显达,但身材瘦小,于是出句便借猿猴截木为材料,意在引出对锯(谐音对句),嘲笑对方是”小猴子“;而陈震亦不甘示弱,借马陷泥中为题,引出”出蹄“(谐音出题),因陆容年纪较大,故戏称他是”老畜生“。一个说他不敢对句,一个说他不敢出题,滑稽诙谐,妙事妙语。构思奇特,双关语用得非常灵活贴切。  (延 培、张 迈)

  顶针双关
  魏源

  油蘸蜡烛,烛內一心,心中有火
  纸糊灯笼,笼边多眼,眼里无珠

  魏源,清代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据说湖南邵阳家乡有个举人常抄袭别人的诗,冒充为自己作品,向人炫耀。十一岁的魏源揭穿了此事,举人恼羞成怒,用顶针和双关的修辞手法,写了上联.要魏作答。心中有火,表示对魏源的厌恶不满之意。魏源也用同样手法吟出下联,加以回敬。纸糊灯笼,暗喻举人腹内并无多少学问,一戳即破。眼里无珠,实际上是讽刺这位举人老爷有眼无珠,不知天高地厚。举人听了,觉得丢丑败兴,无可奈何。  (张 迈)

  谐音双关(一)
  林大钦

  孔子生舟末
  光舞起汉中

  林大钦,明嘉靖年间状元。某年被派往湖北任主考官。傍晚拟渡汉水,却无船只。恰芦苇丛中有渔翁划小舟而来,林求渡,并显示自己主考身份。渔翁有意试之,指船尾小孔,笑出上联,令对。
  孔子是”圣人“,生于公元前551年,属春秋末期(泛称周末)。而”孔子“又有孔眼之意,一语双关。林一时无以对。忽乌云密布,雷声隆隆,一道闪光,自汉水对岸飞舞而起,林灵机一动,应了下联。光武是东汉王朝刘秀开国年号。西汉来年王莽篡权,引起农民起义,刘秀起兵平乱后称帝。”光舞“亦双关。此联运用双关手法,舟(周)、舞(武)同音异字,而成妙联。  (周 监)

  谐音双关(二)
  唐寅

  一担重泥拦子路
  两岸纤夫笑颜回

  据说明代著名才子唐寅有一次在田埂上观赏风景,忽见一位老农挑着一担河泥迎面走来,因为田埂太窄,必须有人让路。老农出了个对子,说对得上,我让路,对不上,你让路。上联的意思极为明白,即一担河泥拦住了您的去路。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重泥“谐音”仲尼“,即孔丘,子路是孔子的学生,性情鲁莽,勇力过人,孔子经常劝阻他(见《论语.先进》),因而出句又含孔子当年劝阻子路之意。唐寅听后,愣了好久,对不上来,只好让路。后来,他外出访友,遇见一群纤夫说说笑笑地往回走,突然触发灵感,仍用双关手法写出了下联。下联表面意思是纤夫们笑逐颜开地回家。而”纤夫“谐音”庆父“,春秋时代鲁国的权奸,所谓”庆父不死,鲁难未已“指的就是他。颜回是孔子的高足弟子,人称”复圣“,因而全句又隐含当年鲁国权奸讥笑孔门贤人之意。联语虽写眼前景物,却暗含鲁国历史故事,是一副难对、巧对。  (延 培、张 迈)

  谐音双关(三)
  程敏政

  因荷而得藕
  有杏不须梅

  据说明朝宰相李贤有一幼女,爱如掌珍,欲招一才童为婿。时有程敏政,自幼颖悟,十岁时以神童被推荐到京师,李贤一见大喜,便决定选为东床。于是指着桌上的果品出了上联,程即答下联。
  李贤见他才思敏捷,就把女儿许配给了他。这副谐音联难度很高。
  荷、藕均系果品,且荷、何同音,藕、偶同音,意思双关,而”何“又是疑问代词,带有征询的口气。下联也必须相应对以两个意带双关的实物,且须作出明确答复,才符合要求。对句回答得体,从字音看,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调抑扬,合乎规范,而且对句直破上联之意,答复肯定。意思是说,大人许婚,小辈三生有幸,还需要什么媒人呢?这是巧用谐音双关手法的典型例子,也可算是中国封建婚姻史上的一段佳话。  (张 迈)

  谐音双关(四)
  金人瑞

  莲子心中苦
  梨儿腹内酸

  作者本姓张,名采,因顶替应考改姓名圣叹,后绝意仕途,为人狂傲有奇气,与长洲的秀才们攻讦吴县县令不法,群哭于文庙,竟被巡抚拘禁狱中,妄加罪名,问斩抄家。他遭此冤案,自是愤慨不平。据说这是他临刑前口占的一副对联。莲子,果品名,莲与怜谐音,”苦“字双关,兼言滋味与情感。圣叹此语说的是,怜惜儿子受到连累,难以抑制內心的痛苦,梨儿也是果品名,梨与离同音,”酸“字双关,兼言味觉与感情,即父亲与儿子生离死别辛酸凄楚的心情。联文立意新颖,造语看似平淡,其实精深,是不可多得的谐音联。  (张 迈、美 云)

  谐音双关(五)
  解缙

  蒲叶、桃叶、葡萄叶,草本、木本
  梅花、桂花、玫瑰花,春香、秋香

  出句者已佚其名,此句列举三种植物:蒲,一种水草,属草本,《本草》称作香蒲。桃叶,木本。葡萄的读音又与”蒲“”桃“两字读音相同,是谐音双关,末四字概括点出植物性质,作为小结。解缙的对句,以”梅“、”桂“,分别对”蒲“、”桃“,以”玫瑰“对”葡萄“,而”玫瑰“同样与”梅“”桂“同音,也是谐音双关,与上联手法一致,铢两悉称,关合巧妙。梅为花魁,香在春天;八月桂花,香在秋天。故以春否、秋香作结,与上联相互照应,思路严密。纵观全联,一叶一花,状其实体,草本木本,言其性质;春香秋香,写其气味。联语虚实相间,而得奇巧之趣。  (张 迈、美 云)

  谐音双关(六)
  陈洽

  两船并行,橹速不如帆快
  八音齐奏,笛清难比箫和

  陈洽,明朝学者,有文才。他幼年聪慧,据说,有一天陈洽与其父到江边散步,见江中两船竞发,一只摇橹,一只扬帆。扬帆的远远超过了摇櫓的。其父就出了上联令儿子试对。陈洽心想,出句字面虽是说船行速度,而”櫓速“与三国东吴大臣”鲁肃“谐音,”帆快“与西汉人将”樊哙“谐音,对起来有一定难度。一会儿,江岸忽然传来牧童吹箫奏笛之声,悠扬悦耳。陈洽得到启发,立即对出了下联。”笛清“与北宋名将”狄青“谐音,”箫和“又与西汉名臣”萧何“谐音。从评论历史人物的角度看,鲁肃未必不如樊哙,狄青也未必不比萧何。然而父亲从划船事引出”文不如武“的看法,儿子也从奏乐事引出”武不如文“的见解,可谓针锋相对,旗鼓相当。再从声律角度看,出句”两船并行“是仄平仄平,两个平声,音韵未协;而对句”八音(金、石、土、革、丝、木、匏、竹)齐奏“,则是仄平平仄,一平一仄,完全合律。正体现了后来居上。是利用谐音创作的一副绝妙联。  (美 云)

  谐音双关(七)
  袁枚

  鼓架鼓架,陈皮不能敲半下
  灯笼灯笼,紙壳原来只防风

  据说袁枚在任江宁知县时,一天来到一座占寺,见一面堂鼓半掩半露于尘土瓦砾之间。寺僧有感于此,出了这个上联求对。上联既状物写实,又谐音双关,并嵌有陈皮、半夏两味中药名。”陈皮“,从字面看,是指陈旧的鼓皮,连半下都不能敲,因为一敲就破。当时,袁枚见寺外灯笼闪烁,就吟出了下联。下联同样是状物写实,谐音双关,也嵌有拟壳、防风两味中药名,同上联可谓铢两悉称,不过上联谐音在最后,下联谐音在中间罢了。  (延 培、张 迈)

  谐音回文

  画上荷花和尚画
  书临汉帖翰林书

  这副回文、谐音巧对,属”四三“断句格式。”画“字首尾相应,首为名词,尾为动词;如果倒过来读,则画尚的”尚“与”上“谐音,”和花“、”荷上“与荷花、和尚同音,这样,同顺读起来就一样了。本联利用谐音出对,构成了回文,十分巧妙。下联的”书“字亦首尾相应,与上联词性用法相同,如果倒读,则”林翰“同”临汉“谐音、”汉临“同翰林音同,同顺读没有什么两样。只不过”书临汉帖“与”画上荷花“结构不一致,未免美中不足。  (张 迈)

  析字(一)

  枣棘为薪,截断分开成四束
  阊门起屋,移多补少作双间

  作者根据中国字形特点,运用析字法即离合方式组成对联。
  ”枣“是木名,即枣树;”棘“是丛生的小枣木,即酸枣,果实较枣为小。其木均可作柴薪用。根据”枣“的繁体字由两个束字写成与”棘“这两字的组合特点,及可作薪的功用,将上下组合之”枣“截断,将左右组合之棘”截断分开“,恰成四束柴薪。阊门,苏州城门名,这里是泛指城门。”阊“字里边含有”日“”曰“二字,”门“字里边没有,故说”移多补少“。从”阊“字取出一个”日“而补入”门“中,则”阊门“二字”起屋“,就成了”双间“。当然,间字中的”日“不作”曰“,是只取其字形相似而已。此联的可取处在于利用字形的构造,创造了一副妙对,读来十分耐人寻味。  (张 迈)

  析字(二)
  李师儿

  二人土上坐
  一月日边明

  传说此联是金章宗与昭容李师儿所作,一说是宋黴宗与妃子属对。属对的时间当在夜晚,月色皎洁,帝与妃并肩齐坐妆台观赏,帝兴致勃勃,脱口出了上联,妃子触景会意,立即应了下联。此为拼字联。”二人“与”土“相合是”坐“字,”月“与”日“相合是”明“字,拼得颇有意味。尤其是对句的比喻,把自然界日与月间发光和反射的关系比为人世上帝与妃、主和从的关系,既见巧思,又极贴切。  (蒋竹荪)

  析字(三)
  蒋焘

  冻雨洒窗,东二点,西三点
  切瓜分客,上七刀,下八刀

  蒋焘,明成化年间人,少年聪慧,能诗善对。据说,有一天家中来客,恰巧父亲不在家,窗外又下起了小雨,客人想考考他,就即兴出了上联。他想,”冻“字拆开是”东二点“,”洒“字拆开是”西三点“,这可不容易对。但他并未立即回答,却从里屋抱出个人西瓜,切成两半,其中一半切了七刀,另一半切了八刀,对客人说:”请各位指教,我的下联出来了。“他见客人纳闷,补充说,刚才对的是:”切瓜分客,上七刀,下八刀。“客人为之轰动。下联的关键字眼是”切“、”分“二字,切字拆开,正好是”七“、”刀“,而”分“字拆开,岂不就是”八“、”刀“么。下联同上联正好相对,本联巧妙运用析字,又极富于生活情趣。反映了作者的聪明与匠心独运。(美 云)

  析字(四)
  伦文叙

  竹寺等僧归,双手拜四维罗汉
  木门闲客至,两山出大小尖峰

  这是一副巧妙的合字对。”竹、寺“合为等;”双手“为”拜“;”四维“指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四隅,组合为羅(简体为”罗“)。相传,这副上联是一座山寺的僧人闲着无事写出来的,写好后,怎么也想不出下联,只好把它挂在寺中。一次,伦文叙来寺游玩,见到以后,当即对出了下联。”木、门“组合为”闲“;”两山“重叠为”出“;”大小“相连为尖,同上联恰好相对。因此全寺僧人看了都赞叹不已。  (张 迈、美 云)

  析字(五)
  魏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