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科学史(下)-第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多大好处。因此人们就想到应该研究一下一个社会中各阶级的家庭的大小。

根据有人对档案进行的统计研究,英国两代以上的世袭贵族,每一对可以生

育的夫妇,自1830 至1841 年,平均生产7。1 个子女,但自1881 至1890 年,

这个数字已经降为3。13。其他能在《名人录》占一位置的有声望的人在1870

年以前,每一对可生育的夫妇平均有5。2 子女,但1870 年以后,这个数字仅

为3。08。在教士的家庭里与此相当的数字为4。99 与4。2。就大尉以上的军人

而言,这个数字为4。98 与2。07。至于其他职业的人,详情虽有差别,但都

有同样的趋势,有地产的阶级,自由职业者阶级,以及高等商人阶级的子女

的生产数减少一半以上。根据技术工人所组织的友谊会的统计,他们所生育

的子女数目的减少也大略相等。事实上每对可生育的配偶,平均须有子女四

人始能维持人口的数目,可见就是在1909 年,社会中最有效的部分,已经相

对地与绝对地减少了。另一方面,信奉天主教的家庭、矿工、无技术的工人

(更可惊的)低能的人们,仍维持其子女的出生数,而没有减少①。

这种差别的后果的严重性,只要计算一下就可以看出。如果勤俭的家庭,

每对可生育的配偶仅有子女3 人,而1,000 人中的死亡率为15,则在100

年后原有的1,000 人将变为687 个后裔。另一方面,在奢惰的1,000 人中,

如果他们的出生率为33,而死亡率为20,则100 年后将有3,600 个后裔。

假使在1870 年出生率开始有显著差异时,双方人数相同,则到1970 年,勤

俭者仅存其原数的1/6,到了2070 年,仅存1/30。这样,勤俭者就淹没在大

量繁殖的奢惰者的大海中了。

在人们进行了这一研究以后的二十年间,出现两个较有希望的征象:“制

裁低能的立法”,对于精神不健全者的出生,已梢加以控制(虽然还不够)。

其次,伍兹(F。A。Woods)指出英美的上等社会中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士,比

① 
W。C。DampierWhethamandCatherineD。Whetham,TheFamily andthe Nation,London,1909。 

① 这几段文字,是资产阶级学者的历史唯心史观所散布的种种谬论之一,作者站在资产阶级的反动立场上,
对劳动人民的诬蔑与对共产主义的仇视交织在一起,表现了鲜明的资产阶级党性。——译注

较“惰富”有更多的子女,其平均数字的比率为2。44 与1。95②。这一结果也
许说明了节制生育的好效果。凡是想要躲避生育几个孩子的责任、花费与烦
恼的人,是自绝于其种族之外。1909 年③,英国政府宣告,生育许多子女是
健康、贤良公民的责任,希望人人能够履行。

可是目前,展望仍然令人不安。在现今世界上,不断的进步,事实上还
有一般生活标准的维持全靠了知识分子的工作。从事这种工作的一向只有少
数人。他们大部分都出身于子孙日益减少的阶级,虽然他们的子女现在还没
有减少到最低的水平。奖学金与其他、从各阶级选拔贤能的方法也许能暂时
弥补这一缺陷,但一国的才智有限,而且愈到下层社会愈稀少。这些人既变
为知识分子,其生育率又再降低,最后遗留的只是无知识的无产阶级而已。
这样,国家的优秀分子将逐渐被淘汰,文明前途亦日益危险。由国家控制大
部分生产工具的社会主义的政府,在一个独裁或官僚统治的帝国里,也许能
行之有效,即令不能给人民带来幸福,但在民主主义的国家则将失败。社会
主义与民主主义在流行的政治术语方面虽然比较接近,但在实践上却难相
容。近来某些国家里所实行的独裁制共产主义,证明这一种看法是正确的。

出生率的不同,不是现时起作用的唯一选择因素,我们还可以找出许多

别的因素。疾病大概仍然可以消灭易感染者,而保留免疫者。有些法律,虽

然是为了他种目的而制订的,却也常常产生选择的效果:如遗产税就使有产

的旧家族迅速地被淘汰,而这些家族却是国家赖以维持地方公益事业以及教

会、海陆军中的公益事业的。英奇(Inge)认为近来的立法有毁灭中等知识

阶级的趋势。由于纺织工厂有雇用女工的习惯,纺织工人的出生率总是很低,

而矿工都是男子,其出生率仍高。至少在1925 年不景气以前是这样的。我们

必须放弃十九世纪的观念,以为国家是许许多多有同等潜在能力的个人,只

等待受教育,只等待机会。我们应该把国家看做是具有各种天赋遗传特性的

家系的交织网,这些家系在性格和价值上有很深刻的差别,它们的出现或消

失决定于自然的选择或人为的选择。任何行动,不论是社会的、经济的或立

法的,都要有利于其中某些家系而不利于其他家系,因而改变国家的平均生

物特性。

这些一般的观念得到有名生物学家贝特森在1812 与1919 年所发表的论
文的有力的证实。①如果旧的出生率与新的死亡率同时并存,则数百年后地球
上将充塞人口而无立足之地。因此,限制出生数是必要的,但是更重要的是
限制一国内的低劣的家系,而不是限制优秀的家系。不但如此,竞争不但存
在于个人之间,也存在于社会之间。既有劣等的家族,也有劣等的种族。贝
特森说:

哲学家宣布人人生而平等。生物学家却知道这句话是不正确的。无论测

量人的体力或智力,我们都发现有极端的差别。而且我们知道文明进步纯出

于少数杰出者的工作,其余的人只不过是摹仿与劳动而已。这里所说的文明,

不一定指社会的理想,而是指人类在控制自然方面的进步。国家之间也如个

人之间,有同样的差别。。。各国间名人分配的不均,是生物学上的一个事

实。法、英、意、德与其他几个小国,自文艺复兴以来产生了许多学术界的

② 
Journal ofHeredity(AmericanGeneticAssociation),volXIX;Washington,D。 C。 Junel928。 


参看TheFamilyand theNation,p。228。

① WilliamBateson,上引书P。359。

闻人。在特殊的艺术与科学,如绘画、音乐、文学、天文、物理、化学、生
物学或工程方面,他们各有千秋;但从大处看,这些国家并无优劣之分。

贝特森指出另外一些国家产生的大人物比较少;他把这一事实归因于它
们的生物学特征。可是这个困难问题不能看做业已解决。有些国家所以貌似
劣等可能是由于它们还没有工业化;它们之所以贫穷可能是因为没有得到历
史发展的机会,目前又没有机会使有才能的人出现。环境不能创造才能,而
却可以很容易地摧残才能。总之,迄今为止,生物学的因素,社会学家研究
得过少,而政治家简直不予过问。

遗传学研究的结果说明,人类社会,如果愿意的话,是可以控制自己的

成分的。这件事做起来并不象从前所想象的那样困难。我们可以采取措施来

除去那些属于人口中不良成分的家系②。

将来的希望在于种族中优秀分子的责任感。如果他们能多生子女(伍兹

的研究结果告诉我们的,这正是眼前的趋势),则世界各国可以挽回近七十

年来的不良选择的趋势,而逐渐提高他们的健康、美丽与才能的平均水平①。

生物物理学与生物化学

二十世纪初的生理学的最显著的特色,是运用物理与化学的方法来研究

生理的问题。事实上,差不多可以说生理学已经分成为生物物理学与生物化

学两个分支②。

胶体的物理学与化学对于生物学异常重要,因为组成生活细胞的内容的
原形质是胶体,其核心较其他部分略为坚实。胶体对于农业科学也变得重要
起来,因为过去以为土壤是岩石风化出来的固体粒子和腐败的动植物质料混
合而成的,今天则认为土壤是有机体与无机胶体的复杂结构,其中的微生物
也起了重要的作用。我们脚下的土地是活的,而不是死的;土壤与其中众多
生物的功能在于分解其中所含的或从外界得来的原料,使之变为土壤上面的
植物的食料。

格雷厄姆在1850 年已经认识到晶体与胶体的区别,后来又认识到二者性

质上的差异,至少有一个原因是胶体的分子比晶体的分子更大。晶体如糖或

盐的溶液是均匀体,但胶体的溶液是双相系,在二相间有一个确定的分界面,

而且有足够大的面积,显示出表面张力的现象。

有些胶体分子颇大,在显微镜里也可以看见。这些分子的奇异而不规则

的振动,在1828 年经布朗(Robert Brown)观测过,1908 年贝兰(Perrin)

证明这种布朗运动是邻近分子的碰撞造成的。如果是这样,胶体粒子应该和

这些分子具有相同的功能。根据这些粒子的分布与运动,用三种方法求得的

数字,同根据贝兰的假设所得的推论完全相合。

1903 年西登托夫(Siedentopf)与席格蒙迪(Zsigmondy)发明“超显

微镜”以后,就促进了对小的胶体粒子的性质的研究。可见光的波长在400

与700 毫微米(一毫微米即百万分之一毫米)之间,比这一波长更小的粒子

② 
WilliamBateson,Mendel'sPrinciplesof Hercdity,cambridge,1909,pp。304—5。

① 在这几节中,作者大肆宣扬了反动的优生学“理论”,应该严加批判。——译注
② 
Sir W。 M。Bayliss,PrinciplesofGeneralPhysiology , 4thed。London, 1924。W。R。Fearon, 
IntrcductiontoBiochemistry。2nd ed。 London;194O。


无法清晰地看见。但是如果将一束强光射在这些粒子上,使发生散射现象,
在观测者通过镜轴与光线正交的显微镜来看这些粒子时,粒子的大小和波长
大致相等,粒子就在布朗运动中形成一些明亮的光轮;如果粒子大小比波长
小得多,粒子就呈现一片朦胧不清的现象。先进的电子显微镜将在后面再加
叙述。

胶体理论,由于研究了胶体的电荷性质而大有进步。胶体粒子在电力场
里东奔西驰,说明这些粒子带有正的电荷或负的电荷,大概是由于对离子的
选择吸附的缘故。哈迪(W。B。Hardy)爵士发现当周围的液体慢慢变化,由略
带酸性而至略带硷性时,某些胶体的电荷发生逆转。在电荷为中性的“等电
点”上,体系便不稳定,胶体即由溶液中沉淀而出。

由是可见粒子所带的电荷在胶体粒子的溶解中起了某种重要作用。试举
一个大家所知道的例子:当牛乳变酸时,其中的乳酪即凝结。法拉第早已发
现盐可以使胶体黄金的溶液凝结,格雷厄姆也研究过这个现象。1882 年舒尔
茨(Schultze)注意到凝结力随盐的离子的化学价而不同。1895 年林德
(Linder)与皮克顿(Picton)发现一、二、三价离子的平均凝结力之比,
约为1:35:1023。1900 年哈迪证明活跃的离子所具的电性与胶体粒子所具
的电性相反。1899 年,本书作者根据概率的理论研究了这个问题,当时是根
据这样的假定:要中和胶体粒子所带的异性电荷,使其凝结,需要把最低限
度数目的单位电荷同时带到一定空间之内。离子所带的电荷与其化学价成正
比,所以必须使两个三价的、或三个两价的、或六个单价的离子结合起来,
而后才能具相同的电荷。根据数学计算,凝结力之比应为1:х:X2,这里
х是一未知数,视系统的性质而不同。设х=32,则得1:32:1024,与上
面说的观测的数值接近①。这只是一个近似的理论,因为它把反号离子的稳定
作用及其他扰乱因素都略而未论。但所用的方法似乎可以扩大应用于相似的
现象,事实上还可以扩大应用于化学化合本身,类似的概率的考虑,现在也
应用于化学的热力学,成为量子物理学的基础。

粘土内胶体的集合状况,决定重土壤的物理性质;当土壤的柔软成份凝
聚时,这种土壤才能变得多孔而肥沃。而且由于原形质具有胶体的结构,胶
体的带电性与其他性质,对于生物学也有很大的关系。例如,化学价关系在
生理学上的重要性,可以从迈因斯(Mines)在1912 年所发现的一个例子中
看出来:角鲛的心脏对于各种三价离子的作用的敏感度比对于二价离子(如
镁)的作用的敏感度约强万倍。胶体凝结时通常会把包含这种胶体的组织毁
坏,幸又可以设法保护这些胶体不受电解质的作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