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彫肝琢肾】形容苦心琢磨。
【雕肝琢膂】同“雕肝琢肾”。
【雕肝镂肾】同“雕肝琢肾”。
【雕虎焦原】《尸子》:“中黄伯曰:余左执太行之■而右搏雕虎。”又:“莒国有石焦原者,广寻,长五十步,临百仞之谿,莒国莫敢近也。有以勇见莒子者,独却行剂踵焉。”后以“雕虎焦原”谓壮士履险。
【雕心雁爪】比喻外表善良而内心狠毒。
【雕心鹰爪】比喻心肠残忍,手段毒辣。
【雕风镂月】刻意吟风弄月。
【雕章琢句】见“雕章镂句”。
【雕章缛彩】比喻文彩绚烂。
【雕章镂句】比喻刻意修饰文辞。
【彫章镂句】谓刻意雕琢词章。
【雕章绘句】见“雕章镂句”。
【雕梁画栋】雕花、彩绘的栋梁。亦借指有彩绘装饰的富丽堂皇的房屋。
【雕楹碧槛】雕镂彩绘的柱子和碧色栏杆。
【雕盘绮食】精美的器皿及食物。
【雕龙画凤】刻绘龙凤;刻绘的龙凤。
【雕墙峻宇】同“峻宇雕墙”。
【雕虫小巧】犹言雕虫小技。
【雕虫小技】比喻微末的技能。多指刻意雕琢词章的技能。
【彫虫小技】指刻意雕琢词章的微小技能。
【雕虫小事】犹言雕虫小技。
【雕虫小艺】犹言雕虫小技。
【雕虫末伎】见“雕虫末技”。
【雕虫末技】亦作“雕虫末伎”。犹言雕虫小技。
【雕虫刻篆】见“雕虫篆刻”。
【雕虫篆刻】汉扬雄《法言·吾子》:“或问:‘吾子少而好赋?’曰:‘然。童子雕虫篆刻。’俄而曰;‘壮夫不为也。’”按,“虫”指虫书,“刻”指刻符,各为一种字体。后以“雕虫篆刻”喻词章小技。南朝梁沈约《答陆厥问声韵书》:“是以子云譬之雕虫篆刻,云壮夫不为。”宋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然而不肖者,苟能雕虫篆刻之学,以此进至乎公卿。”况周颐《蕙风词话》卷五:“適承元明词敝甚,欲推尊斯道,一洗雕虫篆刻之讥。”亦作“雕虫刻篆”。明高濂《玉簪记·下第》:“不须泪涟。有日眉扬额点,且自雕虫刻篆,我这里侭清閒。”一说,“雕虫”犹“虫镂”(“彤镂”),“篆刻”犹“■刻”。参阅蒋礼鸿《义府续貂》。
【彫虫篆刻】虫书、刻符分别为秦书八体之一,西汉时蒙童所习。因以“彫虫篆刻”喻词章小技。
【雕虫薄技】犹言雕虫小技。
【雕镂藻绘】比喻刻意修饰文辞。
【吊民伐罪】慰问受害的百姓,讨伐有罪的人。
【吊死扶伤】吊祭死者,扶救伤者。
【吊死问疾】吊祭死者,慰问病人。
【吊形吊影】犹言形影相吊。喻孤独寂寞。
【吊胆惊心】犹言吊胆提心。
【钓名沽誉】同“沽名钓誉”。
【钓名要誉】见“钓名沽誉”。
【钓名欺世】作伪求取虚名,欺骗世人。
【钓誉沽名】见“钓名沽誉”。
【调三惑四】见“调三斡四”。
【调三窝四】见“调三斡四”。
【调三斡四】挑拨是非。
【调朱弄粉】调弄脂粉,打扮妆饰。
【调朱傅粉】调弄、涂抹脂粉。喻刻意修饰。
【调舌弄脣】犹言调脣弄舌。
【调良稳泛】马匹调良,行船稳泛。谓路途平安。
【调和阴阳】谓使阴阳有序,风调雨顺。旧多指宰相处理政务。
【调和鼎鼐】调和五味。喻指宰相治理天下。
【调风弄月】调弄风月。喻男女间的谈情说爱。
【调风变俗】犹言移风易俗。
【调神暢情】使精神顺适,情绪欢暢。
【调脣弄舌】见“调脣弄舌”。
【调脣弄舌】亦作“调脣弄舌”。①耍嘴皮子,纵谈。②搬弄是非。
【调脂弄粉】①指妇女涂抹脂粉,整容打扮。②喻指诗文的富丽香艳。
【调理阴阳】犹言调和阴阳。
【调脣弄舌】亦作“调脣弄舌”。①耍嘴皮子,纵谈。②搬弄是非。
【调停两用】谓居间观望,骑墙投机。
【调词架讼】调唆他人诉讼。
【调丝品竹】吹弹乐器。
【调墨弄笔】谓玩弄文字技巧。
【调嘴弄舌】耍嘴皮子,搬弄是非。
【调嘴调舌】见“调嘴弄舌”。
【调嘴学舌】犹言调嘴弄舌。
【调兵遣将】调动兵马,派遣将领。引申为调动布置人力。
【调虎离山】比喻为了便于乘机行事,设法引诱对方离开原来的地方。
【掉以轻心】轻率,不重视。语本唐柳完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故吾每为文章,未尝敢以轻心掉之。”
【跌宕不羁】放逸不受拘束。
【跌宕昭彰】谓文章的气势纵放不拘,文意鲜明。
【跌宕风流】潇洒放逸而富有才华风情。
【跌脚捶胸】见“跌脚搥胸”。
【跌脚绊手】谓受到阻碍或牵制。
【跌脚搥胸】以足跺地,以拳敲胸。表示气愤、着急、悲痛等感情。
【跌脚槌胸】见“跌脚搥胸”。
【跌荡不拘】见“跌荡不羁”。
【跌荡不羁】同“跌宕不羁”。
【跌荡风流】见“跌宕风流”。
【跌弹斑鸠】谓中弹落地的斑鸠。喻指失意落寞或受挫神伤的人。
【喋喋不休】唠唠叨叨,说个没完。
【蹀躞不下】谓心里忐忑不安,不能放心。
【鲽离鹣背】喻夫妻或恋人分离。
【丁一卯二】①确实;实在。②谓认真;仔细。
【丁一确二】明白;确实。
【丁公凿井】春秋时,宋人丁某家中无井,常派一人出外汲水,后来家中挖了井,不须外出挑水,节省一人力,于是对人说:“吾穿井得一人。”听者误传成从井中挖得一人。见《吕氏春秋·察传》。汉王充《论衡·书虚》:“俗传言曰,丁公凿井,得一人於井中。夫人生於人,非生於土也。”后用以喻语言之辗转传误。
【钉嘴铁舌】形容嘴哽,嘴犟。
【顶天立地】①头顶青天,脚踏大地。谓生存于天地间。②形容身躯魁伟。③形容堂堂正正,志向远大,气概不凡。
【顶天踵地】犹言顶天立地。
【顶名冒姓】谓冒充他人。
【顶名替身】犹言顶名冒姓。
【顶门立户】支撑门户。谓独立成家。
【顶门壮户】谓支撑门户,光耀门第。
【顶踵捐糜】谓捐躯,牺牲。
【顶踵尽捐】犹言顶踵捐糜。
【顶礼膜拜】①谓虔诚地跪拜。是佛教徒拜佛时的最敬礼。②形容崇拜得五体投地。
【鼎分三足】见“鼎足三分”。
【鼎玉龟符】旧指传国之宝及受命之符箓。
【鼎成龙升】见“鼎成龙去”。
【鼎成龙去】《史记·封禅书》:“黄帝采首山铜,铸鼎於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曈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龙乃上去。”后以“鼎成龙去”指帝王去世。
【鼎折餗覆】见“鼎折覆餗”。
【鼎折覆餗】《易·鼎》:“九四,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凶。”孔颖达疏:“施之於人,知小而谋大,力薄而任重,如此必受其至辱,灾及其身也,故曰其形渥,凶。”后以“鼎折覆餗”比喻力薄任重,必致灾祸。
【鼎足三分】如鼎之三足,各据一方。比喻三方面分立相持的局势。
【鼎足之势】比喻三方面分立相持的局势。
【鼎足而三】谓像鼎足一样,三方面并立。
【鼎足而立】像鼎的三只脚一样,三者各立一方。常比喻三方面分立相持的局面。
【鼎食鸣锺】见“鼎食鸣钟”。
【鼎食鸣钟】亦作“鼎食鸣锺”。击钟列鼎而食。形容富贵人家生活豪侈。
【鼎鱼幕燕】《文选·丘迟〈与陈伯之书〉》:“而将军鱼游於沸鼎之中,燕巢於飞幕之上,不亦惑乎。”李善注:“袁崧《后汉书》:‘朱穆上疏曰:养鱼沸鼎之中,栖鸟烈火之上,用之不时,必也燋烂。’《左氏传》曰:‘吴季札曰:夫子之在此也,犹燕巢于幕之上。’”后以“鼎鱼幕燕”比喻处于极危险境地的人或事物。
【鼎湖龙去】同“鼎成龙去”。
【鼎鼎大名】形容名声极大。
【鼎鼎有名】见“鼎鼎大名”。
【鼎新革故】《易·杂卦》:“革,去故也;鼎,取新也。”旧时多以“鼎新革故”指朝政变革或改朝换代。后泛指事物的破旧立新。
【鼎鼐调和】相传商武丁问傅说治国之方,傅以如何调和鼎中之味喻说,遂辅武丁以治国。后因以“鼎鼐调和”比喻处理国政。
【鼎镬刀锯】古代四种酷刑的刑具。泛指最残酷的刑罚。
【鼎铛玉石】谓视鼎如铛,视玉如石。形容奢侈。
【丢人现眼】丢脸;出丑。
【丢三忘四】见“丢三落四”。
【丢三拉四】见“丢三落四”。
【丢三落四】形容马虎或记忆力不好而顾此失彼。
【丢卒保车】原为棋术用语。后多用以比喻丢掉次要的,保住主要的。
【丢盔抛甲】见“丢盔卸甲”。
【丢盔卸甲】形容打了大败仗时的狼狈相。亦比喻事情的失败。
【丢盔弃甲】见“丢盔卸甲”。
【丢魂失魄】①形容非常惊慌。②谓没头脑,无主见。
【丢魂丢魄】见“丢魂失魄”。
【丢魂丧胆】形容非常惊慌。
【东山之志】指隐居的念头。
【东山再起】《晋书·谢安传》载:安少有重名,“初辟司徒府,除佐著作郎,并以疾辞。”隐居会稽东山,年逾四十复出为桓温司马,累迁中书令、司徒等要职,晋室赖以转危为安。后以“东山再起”指退隐复仕或失势后重新得势。
【东山高卧】谓安然隐居。
【东山复起】同“东山再起”。
【东支西吾】谓说话办事含糊敷衍。
【东方千骑】①《玉台新咏·古乐府〈日出东南隅行〉》:“东方千馀骑,夫壻居上头。”本为诗中女主人公罗敷夸其夫婿显贵出众之词,后因以“东方千骑”、“东方骑”指代新婿。②泛指身分煊赫者。
【东方不亮西方亮】比喻这里行不通,别的地方尚有回旋余地。
【东央西告】谓到处恳求。
【东央西浼】谓到处恳求请托。
【东市朝衣】汉景帝时,御史大夫晁错被谗,“衣朝衣斩东市。”事见《史记·吴王濞列传》、《汉书·晁错传》。后因以“东市朝衣”为朝臣被杀之典。
【东西易面】谓东西方向颠倒。汉贾谊《新书·审微》:“事之適乱,如地形之惑人也,机渐而往,俄而东西易面,人不自知也。故墨子见衢路而哭之,悲一跬而缪千里也。”后以喻是非颠倒,视听淆乱。
【东西南北】①四方。泛指到处,处处。②指普天下。③谓飘流在外,居处无定。④指分散四方。⑤指方向。
【东西南北人】《礼记·檀弓上》:“孔子既得合葬於防,曰:‘吾闻之,古也墓而不坟。今丘也,东西南北之人也,不可以弗识也。’於是封之,崇四尺。”郑玄注:“东西南北,言居无常处也。”后因以“东西南北人”谓居处无定之人。
【东西南北客】见“东西南北人”。
【东西南朔】见“东西南北”。
【东向而望,不见西墙】《吕氏春秋·去尤》:“东面望者,不见西墙;南乡视者,不睹北方:意有所在也。”后因以“东向而望,不见西墙”比喻主观片面,顾此失彼。
【东扶西倒】形容力不能支,扶不起来。
【东扯西拉】形容说话离题,没有中心。
【东扯西拽】①谓事情互相纠缠。②犹言拆东补西。
【东走西撞】同“东奔西撞”。
【东走西顾】谓边跑边回顾。表示念旧。
【东抄西袭】胡乱抄袭别人的文章。
【东投西窜】同“东奔西走”。
【东完西缺】谓短缺,不完备。
【东抹西涂】见“东涂西抹”。
【东拉西扯】①东凑一言,西凑一语。形容说话或写文章杂乱无章。②谓从各处拾取得来。
【东奔西向】谓各奔东西,互不相关。
【东奔西走】谓到处奔波。
【东奔西逃】同“东逃西窜”。
【东奔西跑】同“东奔西走”。
【东奔西撞】形容无固定目标,到处乱闯。
【东奔西窜】同“东逃西窜”。
【东来西去】谓行人来来往往。
【东征西怨】语本《书·仲虺之诰》:“惟王不迩声色,不殖货利,德懋懋官,功懋懋赏……东征西夷怨,南征北狄怨。”本谓商汤向一方征伐,则另一方人民埋怨他不先来解救自己。后因以“东征西怨”谓帝王兴仁义之师为民除害,深受百姓拥戴。
【东征西讨】谓四处征伐。
【东兔西乌】谓月亮东升,太阳西落,表示时光不断流逝。古代神话中说太阳中有三足金乌,月亮中有玉兔,因以乌、兔代指日月。
【东门逐兔】见“东门黄犬”。
【东门黄犬】秦二世二年七月,丞相李斯因遭奸人诬陷,论腰斩咸阳市。临刑谓其中子曰:“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事见《史记·李斯列传》。后以“东门黄犬”作为官遭祸,抽身悔迟之典。
【东床之选】谓佳婿的人选。
【东床坦腹】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郄太傅在京口,遣门生与王丞相书,求女壻。丞相语郄信:‘君往东厢,任意选之。’门生归白郄曰:‘王家诸郎亦皆可嘉。闻来觅壻,咸自矜持;唯有一郎在东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