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惊人,儿童就因为有这种能力,才会从〃无〃到〃有〃地奠定下智力的基础。
敏 感 力
让我们先举一个例子来说明:有一种虫子的幼虫,一生下来,必得靠吃嫩叶维生,它会利用光线去寻求食物;可是等它长到某一个阶段,这种对光线的敏感力很快就消失了。儿童成长的阶段,也有同样的现象。敏感力是表示,在儿童成长的过程中,会有某一段时间,只对环境中的一特定事情,涌出如泉水般的最大兴趣和不断地主动触摸、模仿或学习的举动,而且成果惊人。例如:处于语言敏感力表露的时段(我们称之为语言敏感期),儿童会对语言产生最大的兴趣,他以模仿大人的用字来快速学习,在语言的字汇容量与表达力上,更是神速地增加。他不需要文法书,也不需要词类表,他自然而然就能经由环境,学习字正腔圆的各种语言。
更例如:小婴儿出生到某一阶段,会自然地学爬,以致于学走路,那是因为到了这件事情的敏感期,孩子自然而然地就学了,而且也得到最大的效果。假如错过了该项智能发展的敏感期,以后再想学习,不仅已失掉学习兴趣,所花费的时间与精力也会加上数倍呢!
感官敏感期表
由于人类的智能发展,是从感官吸收外界的讯息开始的,所以在儿童的抽象思考能力,还未发展出来以前,都是利用亲身的感觉来认识世界,从零岁到六岁儿童的敏感期,也就多集中于感官上:
┌────────┬──────────────┐
│ 年 龄 │敏感时期(Sensitive Periods) │
├────────┼──────────────┤
│ 出生到3 岁 │属于潜意识的吸收心智(Unconc…│
│ │ious Absorbent Mind) │
├────────┼──────────────┤
│ 1 1/2岁到3岁 │感官经验、语言发展 │
├────────┼──────────────┤
│ 1 1/2岁到4岁 │对细小物体发生兴趣 │
├────────┼──────────────┤
│ 2 岁到4岁 │明白时间上、空间上的秩序 │
├────────┼──────────────┤
│ 2 1/2岁到6岁 │感官的净化 │
├────────┼──────────────┤
│ 3 岁到6岁 │对成人的教化有敏感的感受性 │
├────────┼──────────────┤
│3 1/2岁到4 1/2岁│写字 │
├────────┼──────────────┤
│ 4 岁到4 1/2岁 │触觉发展 │
├────────┼──────────────┤
│4 1/2岁到5 1/2岁│朗读 │
└────────┴──────────────┘
注:摘自许兴仁编译〃蒙特梭利教具教引〃上面这个表,可以当作帮助您了解孩子的一个参考。在这些感官的敏感期内,大人应该提供孩子一个良好的环境,使孩子充分学习。
第11章 原理论(五)──工作人性
我们来看看小明是怎么工作的: 〃小明从老师手里接过玻璃杯,玻璃杯外围的三分之二地方,老师已经先行贴了一圈红胶带。小明拿着杯子,到了洗手台前,转开水龙头,将水装到杯子红胶带所指示的界限,关上了水龙头,小心翼翼地双手捧着杯子回到了活动室。
小明看看老师,老师用手指了指地板上的那头,原来,老师也用红胶带在地板上贴了一条直线。小明慢慢地走到了线的起端,双脚并拢,眼睛看前面,一步接一步地踩在直线上,缓缓地向前走去。他的步伐是这么的小心,杯里的水也没有溢出来。当他到达了线的尽头,将水倒回洗手台,把杯子还给老师,回到坐位,他的神情流露出极有成就的愉快,老师也报以微笑,表示赞许!〃 不错,这就是孩子很正常的〃工作!〃孩子在儿童之家,学习日常生活─自我训练(走路)的成长〃工作〃。
大人与小孩工作性质不同
当孩子严肃地做前面那件工作时,你千万不能认为那是毫无意义的,甚至以为他是学着马戏团走钢丝的游戏;其实他在做着一件神圣的事──学习成人的正确走路和沉静细心。
工作不同于游戏,游戏只是无目的的嬉耍,而〃工作〃则是一种目标,有进步的活动。
就拿前面的那个例子来说吧:小明捧着杯子走线,不仅是要他练习〃用手捧杯子〃、〃开水龙头〃、〃速度稳健〃、〃眼睛往前看〃等等单独的动作,更要他学习如何将这些合在一起,达到整合至平衡(协调)的状态。
就蒙特梭利的幼儿教育来说,这件〃工作〃的目的:(1)训练孩子的手眼协调,做事聚精会神, 并体验〃独立〃的滋味,而且能有秩序地完成一件工作。(2) 也借着四肢的活动,使孩子的人格、智能与体能同时发展。 就如少棒队的小国手一样,需要不断地练习,才能使眼力和臂力协调,发挥强大的打击力。孩子的生理、心理功能,经由不断地活动,也才能越来越敏锐灵,日新而又新地长进。
孩子〃工作〃的目的是为完成自我!大人刚好相反,他们的工作是为满足〃目前社会所有〃、〃目前生活所需的衣、食、利、欲〃,是为了维持生命!
所以,哪怕是孩子专心地在玩泥巴,你看到之后都应该高兴:虽然他手上、脸上、衣上都脏,而且捏得也让你看不出什么〃名堂〃;但在他内心是,却很干净而高尚,说不定是建条捷运铁路,或是新的长城,甚或是学你做包子、面条。因为他在专心地用头脑〃想〃,用手、眼和着泥、水〃忙〃!这些活动、这些体验都是为着要成为一个未来世纪的新人。
内在需要导引着工作
为什么孩子会高兴入神地玩泥巴?倒不是他对泥巴有什么样的渴求,而是他有股内心的〃需要〃,需要有东西,让他们的双手不断地活动,接触事物、体验感觉,同时发展智能。或许刚开始,他想捏成一匹马,可是你怎么看也只像一团稀巴烂泥,那是因为他手脑并不能完全协调;经过一段时间,你可以发现,他已经会运用方法,东补一块、西捏一点地,似乎有些马的雏型了,这表示他的手脑对于〃捏握〃这件事,已经逐渐协调、逐渐配合了!又,或许三个月后,他突然对剪纸感兴趣,那就表示他的〃内在需要〃又导引他往另一个眼、脑和小肌肉协调的发展途径去了。
伟大的母亲,如果你能发现,而且高兴发现孩子这种内在的需要,你不嫌他天天搞得一身脏、常常满堂满屋地乱糟糟,你已经是个有知识的妈妈了。
假若孩子的这种需要,能够吸引你的兴趣,打开了你对孩子内心窥探的心扉,进而下功夫去了解他、帮助他,那你将是一个更有智慧的妈妈了。
工作是人性的特征
就是这样一步步地,孩子由〃内在需要〃的指引,借由工作获得〃自我统合〃,建构自己、创造了人类的新生命。
所以,蒙特梭利说:〃工作是人性的特征。〃蚂蚁和蜜蜂虽然会不断地采花蜜、觅花粉,但它们不会教育自己去〃动脑筋求进步〃,去增长智能以及改善环境。蒙特梭利先从智障儿的身上看见了:孩子寻觅可供抓握的东西,以发展自己的事实,发现这是智障儿童仍可教育的〃大本〃;进而想到正常的儿童所具正常心智的〃内在需要〃力量,必然更为充沛。如果我们及时地帮助他们发挥这种力量,使人类潜能得以发掘,未来岂不是会更为美好和谐吗?妈妈们,从现在起,您得〃心思细如丝〃地观察你的宝贝,发现他有什么〃内在需要〃了!
第12章 原理论(六)─奖惩无用
妈妈吼着说:〃小明,叫你不要玩水,听到了没有?〃
老师怒气冲冲:〃小明,求你不要到处乱跳!〃阿姨甜着脸:〃来!小明,你把这碗饭吃光,阿姨买糖给你吃哟!〃
爸爸回来了:〃唉哟!小明,和你说过几遍了,你怎么又爬到我的办公桌上把墨水打翻了!〃(这时爸爸可能,啪哒啪哒地打了起来)。
奖惩教育下的不踏实
尽管今天的小明,在你威吓下停止了玩水,或在你的奖诱下吃完了饭,其实对他而言,是一点儿也没有效果的!
你相信吗?明天的小明,仍旧好玩水、乱跳、不肯好好吃饭,甚至去破坏钢笔了!
蒙特梭利在〃儿童之家〃的观察中发现:奖赏或惩罚孩子的兴趣和注意力,并不能产生多大的效果。她在以前也觉得好的该奖、坏的该罚,当她在罗马儿童之家:有一天,指导员对甲生施予处罚,让他坐在一张椅子上,孤立于教室中央;对乙生给予奖赏,把一枚系着白丝带的银色十字架挂在他的胸前。但,由于乙生来回走动,快乐地工作,而使得十字架掉落到地上,可是他却不去理会,反倒是甲生拾了起来。对乙生说:〃你知道你掉了东西吗?〃乙生漠然地望着奖牌回答说:〃我才不管呢!〃甲生小声地说:〃你真的不要吗?那我说戴上了喔!〃 乙生回答说:〃好吧!随便你!〃
于是,甲生高兴地坐在椅子生欣赏十字架的光泽和美丽的外形;而乙生仍旧做着他自己的事。甲生从乙生的十字架上得到满足感,却毫无羞愧之心;而乙生从工作中享受快乐和满足,无视于奖赏的价值。
经常受鼓励的小朋友,他的人格是建立在自己的认知和自我约制上。但是悬赏式的奖励,只会诱使他〃有奖才做〃,影响到他将来的〃价值观〃,只以名利为衡量的标准,〃无钱免谈〃,甚至〃和父母算饭钱〃六亲不认,看看社会上那些〃有奶就是娘〃的国民,报上天天登的为了要钱手刃亲爹、杀人的新闻是多么可怕!如果孩子必须常受处罚,才会停止他的乱来,那他的〃听话〃完全是因为怕挨打挨骂,而非〃自我控制〃或〃知所行止〃。长久下来,也会养成无赏不动,不打不听的习惯,那就糟了。而且,除了不主动以外,他也会缺乏自信,做任何事都会害怕。对自己没有自信心,也就不会有什么创新或出息了。
让 孩 子 选 择
也就是因为,不管是奖赏或是处罚,都是以大人为中心,想要小孩接受大人的安排,才有如此手段;相反地,一切的事情假如经由孩子自己去选择,所有的情况便会改观。
你家里是否会有这种现象出现:今天要出外郊游,你特地替小明挑了一件鲜艳的红色新上衣,白色的小短裤,并且一再地告诫他:〃有很多阿姨、小朋友一起玩,你要注意不可以把新衣服弄得脏兮兮!还要听话喔!不听话小心爸爸打……!〃结果,还是不听、乱坐、乱钻地把新衣服弄脏。
其实,小明不是故意跟妈妈过不去,在他内心里在意的是树林里的蝉、池塘里的鱼。至于衣服,他所喜欢的是妈妈前几个月替他买的蓝色卡通上衣,他每次出门前都要求穿他和小朋友都喜欢的那件,但是妈妈总认为那件太旧。
对郊游来说,小明心里只是想抓住正在叫的蝉,或一条游来游去的鱼,脑子里根本没有想到身上穿的鲜红上衣和白色短裤是上个月小阿姨买给他的奖品。所以,当郊游回来,妈妈和爸爸看到他的脏样子,认为孩子〃不听话〃,问他为什么总是不听话,是不是想挨打的时候,小明却理直气壮地说:假如你们听我的话,让我穿那件蓝卡通上衣,就不会脏了!要打,你打好了!假如你尊重孩子的选择,他会感到很有尊严,也会清楚地知道自己该负的责任;最主要的,他不会有被限制的压力。
因为只有在自显自发的〃活动〃当中,人才会发现自己在环境中有作用、有地位、有能力自己完成工作,于是成就感、自我独立、自信心,乃至完美人格也就可以就此逐渐形成了!这样的自动自发行为,又怎么需要奖励来画蛇添足呢?
我们都明白,来自内心的喜悦才是真喜悦,虽然经过制约学习(例如:做好→有赏)的过程,对青少年可能有加强行为的作用,可是,那绝不是自然的,也不是永久的,它像紧绷的弹簧,完全靠外力的拉张,外力没有了,它就不会张开,然而久而久之,终有一天它会松驰,甚至完全失掉作用!所以对孩子来说,〃利〃(奖)〃害〃(惩)两字很难发生行为加强。
第13章 方法论(一)─设计环境
遗传无法完全决定人一生的智或愚,后天的环境对人出生后的智能发展才有着大部分的影响。
蒙氏说:〃环境就像人类的头部,影响着孩子的整体的发展。〃上述的两件事实,我们在前面第七章已经分别叙述过,蒙特梭利教学法的首重环境,就是基于同样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