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国崛起-第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一次接见海外归来的留学生时,彼得伸出右手说:“你看,老弟,我是沙皇,但我手掌上有老茧,这些都是为了给你们示范”。 

  采访:俄罗斯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研究员 萨哈洛夫 

  他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这一切,他希望所有的人也能像他那样,但这是不可能的。这对人来讲是不能承受的,对他的支持者来讲也是不能够承受的,彼得最后是孤独的,人们不能承受彼得残暴、野蛮的要求。 

  用野蛮方式推动俄国文明进程的彼得一世没有意识到,他的改革正在将俄罗斯人推向忍耐的极限。彼得一世几乎强迫所有的臣民毫无保留地奉献一切。俄罗斯已经没有了自由人,不仅农奴,连贵族也必须从19岁开始一直到死都为政府服役。 

  他强加给俄国人的压力,甚至连自己的儿子也无法承受。1716年11月,太子阿列克谢叛逃了。彼得一世借助武力强迫太子回国之后,亲自参与了对太子的刑讯,当时在场的一位大臣做了这样的记录:“沙皇严厉地斥责了太子的罪恶阴谋。这时太子以一种完全出人意料的坚决口吻承认,他想煽起全俄起义的烽火,……他宣称他是古风旧习以及俄罗斯信仰的维护者,而且以此赢得了人民对他的同情和爱戴。” 

  采访:俄罗斯历史学家 巴甫边科 

  彼得的儿子死因不明。有些人说他没有经受住拷打,所以死掉了,也有流传说他被窒息而死。不管怎样,彼得参与了拷打以及致他死亡的整个过程。 

   

  在太子死去的第二天,一位欧洲外交官惊奇地发现,彼得一世照常出席了一系列国务活动,仿佛什么也没有发生过。 

  1725年1月28日,彼得一世去世了。这一年,由他亲自创建的国家科学院正式成立。彼得一世留下了一个空前强大,但在精神上却失去平衡的俄罗斯帝国。他为俄罗斯打开了“面向欧洲的窗户”,将一个守旧的国家推上了改革的道路,但与此同时又在相当程度上割断了这个民族和自己历史的联系。 

  也许,如何处理传统和现代的关系,是后发国家都会面临的棘手的历史课题。毕竟,拥有悠久传统的国家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不可能割断历史,也不应该迷失自己的文化归属。 

  彼得大帝死后,俄国在37年间换了6位沙皇。这些沙皇中没有一个人有勇气和能力肩负起彼得一世开创的事业。帝国的首都重新迁回了莫斯科,彼得一世签署的法令大多数被废除了。俄国回到了彼得一世改革前的状态。 

  1762年,一位33岁的女皇登上了沙皇的宝座,史称叶卡捷琳娜二世。几乎是在一登基,这位年青的女性就宣称自己是彼得一世的继承者,俄国将重新回到彼得一世开创的道路上。叶卡捷琳娜二世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选择呢? 



  采访:中国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 研究员 左凤荣 

  我觉得这个首先跟叶卡捷琳娜她自己的人生经历有关系,因为她是个德国人,她的家庭教师是个法国人,是一个接受西方当时启蒙思想教育的一个人物,所以应该说,叶卡捷琳娜二世从小,她就受过这样的影响,所以她从心里头还是认为西方的东西应该是比俄国先进的。 

  叶卡捷琳娜二世15岁时远嫁俄国,当她在宫廷舞会上第一次见到自己的丈夫时,就对婚姻失去了信心。她在回忆录中直言不讳地写道,“我心中预感到我们之间不会有任何幸福可言,只有政治雄心激励着我。我内心中有一种难以言传的力量,使我一刻也不怀疑我将自然而然地变成俄国女皇。” 

  作为一个外国人,叶卡捷琳娜如何赢得俄罗斯民心呢? 

  她首先将自己变成了一个纯正的俄国人。叶卡捷琳娜不顾父亲的强烈反对,放弃了原来的信仰皈依了东正教。为了学好俄语,她每天只睡几个小时,当睡意袭来时,她干脆光着脚站在冰凉的地板上。终于有一天,她晕倒在房间里,御医诊断为严重的肺炎。 

  叶卡捷琳娜的作为,让俄罗斯人深受感动,当她拖着病体,在皈依仪式上用略带日尔曼口音的俄语背诵了长达50页的祈祷文时,曾经一度反对她的大主教也不由自主地热泪盈眶。 

  采访:中国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 教授 张建华 

  叶卡捷琳娜二世的丈夫,彼得三世,他从小就在德意志长大,他甚至不会说俄语,处处蔑视俄罗斯人,蔑视俄国,而恰恰跟他相比呢,一个真正的日耳曼人,也就是叶卡捷琳娜,恰恰到了俄国之后,非常虔诚地皈依了东正教,认真地学习俄语,而且在俄国人面前,是一幅母仪天下的形象,因此说,她很快地就得到了俄国老百姓的承认。 

  这位来自德意志的女皇,融入到了俄罗斯的传统之中。她将给俄罗斯带来什么呢? 

  叶卡捷琳娜二世统治俄国的时候,启蒙运动正在风行欧洲大陆。法国的思想家伏尔泰、孟德斯鸠、狄德罗倡导的民主和法制观念,逐步深入到许多欧洲人的思想中。女皇以一种近乎崇拜的心态看待这些启蒙思想家。她给伏尔泰的信中说:“从17岁起,我能自由地支配我的时间以来,您的著作是我最好的师友。” 

  采访:中国俄罗斯文学研究会 秘书长 刘文飞 

  她是在俄国开始普及教育,然后我们也知道,就是俄国的文学,尤其是俄国的女性文学,实际上就是从叶卡捷琳娜开始的,我们如果要是写一部俄国女性文学史的话,那第一位女作家很可能就是叶卡捷琳娜本人,因为她自己出钱办了几个讽刺文学的杂志。所以这个人在文化方面对俄罗斯肯定是有贡献的,一般的人也认为,她是非常开明的一个君主。 

  为了筹措教育经费,叶卡捷琳娜二世放弃了皇室基金,这笔沙皇的个人经费大约占当时整个俄国国家支出的十三分之一。 

  斯莫尔尼宫现在是圣彼得堡市政府所在地,十月革命时这里曾经作为革命的指挥中心,它最初是叶卡捷琳娜二世开办的斯莫尔尼学院的校舍。斯莫尔尼学院是俄罗斯第一所女子学院。在叶卡捷琳娜二世看来,要使一个国家的公民变得理想而完善,就要依靠每一个人的第一个老师——母亲。 

  采访:俄罗斯历史学家 巴甫边科 

  1775年,在每一个省会城市都建立了四年制的学校。而在各省的县城里面则建立了两年制的学校,在18世纪末,全国有两万多学生在这些学校里学习。 


  1767年,叶卡捷琳娜二世登基的第五个年头,她开始推行自己改革中最关键的一步,她要将欧洲的法制引入俄国。她花了两年时间亲笔起草了《法典起草指导书》,这部长达600页的《指导书》中,通篇浮现着启蒙运动所倡导的平等、自由、博爱的思想。她宣称:“我需要人人遵守法律,但不需要奴役。”也许是时代的变化,叶卡捷琳娜二世试图采用和彼得大帝不同的方式来推进改革。 

  1767年7月30日,来自全俄罗斯的564名立法委员会代表在克里姆林宫集会,新《法典》的起草工作由此开始。在此后一年多的时间里,这个委员会召开了200多次会议,但是新《法典》仍然没有制定出来。 

  因为俄罗斯的统治者并不愿意给占人口大多数的农奴以法律地位。在当时,农奴是可以像物品一样被买卖的。 

  采访:俄罗斯历史学家 巴甫边科 

  要么卖单个的人,要么把一个家庭都卖掉,孩子被从父母的手里抢走,总之就像买卖牲口一样。比如说打牌输了,要么就是为了还债,或者就把农民当作行贿品,送给他人。 

  俄国农奴制的形成和巩固,与俄国劳动力资源稀缺有关。在彼得大帝时期,全国的人口不到1600万,而俄罗斯又拥有广阔的未开发的土地。农民不堪地主剥削时往往会选择逃走。由于人口的大量逃亡,莫斯科在历史上曾两度变为空城。为了维持统治,统治者只能用强迫的方式把农民像奴隶一样束缚在土地上。 

  标榜自由和人权、一心要改革的叶卡捷琳娜二世,在又一个路口上再次遭遇到传统和现代的矛盾,确切地说,是遭遇到农奴制和工业化的矛盾。她能不能往前走一步,废除掉农奴制呢? 

  采访:中国社科院世界历史研究所 研究员 闻一 

  要废除它,不可能。如果要在当时废除它,必定要危及沙皇的统治,危及叶卡捷琳娜二世本人的统治基础。 

  1768年12月,在没有取得任何成果的情况下,立法委员会宣布无限期休会。叶卡捷琳娜二世最重要的一项改革措施失败了。女皇和彼得大帝一样,没有改变俄国社会的实质。靠君主本人来推动的改革不可能用来推翻自己。所以,当叶卡捷琳娜二世听到法国革命的消息后,她公开指责启蒙思想是“法兰西的瘟疫”。 

  为了建立帝国,女皇把更多的人变成了农奴。和彼得大帝时代不同的是,女皇给了贵族们更多的自由,因为女皇需要他们的支持。 

  采访:俄罗斯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研究员 萨哈洛夫 

  贵族也是人,他们也需要自由。叶卡捷琳娜给了他们这些自由,这是俄罗斯迈向自由的第一步,而这些在彼得时代,是完全被禁止和镇压的。 

  这位以彼得大帝继承者自居的女皇,和彼得大帝一样,采用对内专制、对外扩张的方式,追求俄罗斯的强大。在叶卡捷琳娜二世统治的34年时间里,俄罗斯帝国从土耳其手中夺得了通往黑海的入海口,三次瓜分波兰,18世纪80年代,叶卡捷琳娜宣布:北美洲的阿拉斯加和太平洋上的阿留申群岛归属俄国版图。俄国成为地跨欧、亚、美三洲的超级大帝国,女皇本人则成为俄国历史上第二个被称为“大帝”的君主。 

  采访:俄罗斯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研究员 彼沃沃洛夫 

  她有一个大臣,一个非常有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在叶卡特琳娜死后说过,我不知道这之后的欧洲将会怎么样,但是我知道,在叶卡特琳娜做女皇,而我作宰相时,我可以说没有俄罗斯的同意,欧洲的大炮不能发射任何一发炮弹。 

  叶卡捷琳娜二世去世后,席卷了整个欧洲的拿破仑军队在这个庞大的帝国遭遇败绩,俄国为整个欧洲挽回了败势。1814年,叶卡捷琳娜二世的孙子、被祖母寄予厚望的沙皇亚历山大一世骑着白马进入巴黎,被推举为欧洲神圣同盟的盟主,俄罗斯成为欧洲事务的仲裁者。 

  然而,由于农奴制带来的社会矛盾无法解决,俄罗斯的工业化进程受到严重阻碍。依靠武力扩张来维持大国地位的辉煌,只能是短暂的。 

  到19世纪中叶,英国已经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法国和德国也开始了工业化的急行军。在沙皇专制统治下的俄罗斯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危机。1856年俄国和英、法两国间进行的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使俄罗斯从主宰欧洲的顶点迅速跌落下来。 

  采访:中国北京大学历史学系 教授 刘祖熙 

  这两种制度的斗争,资本主义制度战胜农奴制度,尽管当时的俄国士兵非常勇敢地作战,但是,武器各方面,技术没法和船坚炮利的英法资本主义国家相比。 

  采访:中国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 教授 张建华 

  这是一场海战,英国法国使用的是铁甲舰,大口径的作战的炮,那么俄国呢,相当一部分使用的还是木帆船。 

  在克里米亚战争中,英法联军的步枪射程,是俄国步枪的三倍,他们的强大火力给一名28岁的俄国炮兵连长留下了深刻印象,他描述道:“……从四面八方传来子弹的呼啸声,炮弹就在不远的地方爆炸,震撼得我们全都感到恐惧。” 

  这位连长就是后来名满天下的作家和思想家——列夫·托尔斯泰伯爵。 

  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使俄国人又一次体会到自己同欧洲强国之间的差距。知识界、工商界甚至包括一些身居要职的官员,都纷纷起来指责影响工业化进程的封建农奴制度。在社会的巨大压力下,1860年,在俄罗斯施行了近五个世纪的农奴制被废除了。 

  农奴制的改革为俄国的工业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广阔的市场,就像列夫·托尔斯泰在长篇小说《复活》的开篇所写的那样:“一切都翻了个个儿,一切却又刚刚开始。”接下来,俄罗斯强国的道路该如何继续? 

  从战场返回后的第二年,托尔斯泰就急不可耐地前往欧洲,他希望在那里找到俄罗斯未来的出路。当时的整个欧洲似乎都在进行一场追赶英国的赛跑,工业化、资本主义制度几乎成为富国强兵的唯一秘诀。 

  但是,托尔斯泰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