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801-1880集-第1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参学,三十岁示现成道,参学十二年。他十二年所学的这些东西,如果妄想分别执著不能放下,那就是像今天的科学家、哲学家,变成所知障了。
  他给我们表演的,是在菩提树下把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放下,那这十二年所学的就变成智慧。这个智慧叫什么?叫后得智、叫权智。权对实来说的,智慧有实智、有权智,有根本智、有后得智。根本智跟实智(真实智慧)是无知,《般若经》上讲的「般若无知」,那个无知是真智慧,是根本智。无知是什么?清净心,就是我们这个地方讲的寂。寂用,寂就是根本智,用就是后得智,用的时候无所不知,般若无知,无所不知。你要有知就完了,你看看有知是什么?就有了妄想分别执著,就有知。你自己觉得很有智慧,那你妄想分别执著统统起来了,那怎么?有所不知,你不知道的东西太多了。如果你无知,你心地清净,一尘不染,一个念头都不生,那起作用的时候是无所不知,寂用无涯,没有边际。所以寂是根本智,用是后得智。这是佛做这个示现给我们看,我们一般人哪有不求智慧的?现在讲欲望,欲望里头有求知欲,读书人的愿望就求知欲。
  有求知欲能不能满足他的愿望?不能,那是有所不知。他学到一个阶段,他一定要觉悟,把妄想分别执著一放下,跟释迦牟尼佛一样,智慧就圆满,就无所不知。后得智不学也行,也能够做到大用无方,惠能大师就是个例子,他不学,没有学,他寂做到了,用也现前,跟释迦牟尼佛没有两样。他那个作用怎么现的?别人问,你不问他不知道,你一问他全知道,这不可思议。我们在《坛经》里面看到很多例子,各方来参学的人,那都是经典读得滚瓜烂熟,不开悟。无尽藏比丘尼一生受持《大涅盘经》,念得很熟,真正意思不懂。法达禅师读《法华经》三千遍,《法华经》背得很熟,三千遍,真的背得一个字不错,一个字不漏,没开悟。人到这个程度的时候往往都有傲慢,自以为了不起,别人不如我,我有三千部《法华经》的功夫,你们怎么能比?这就是什么?妄想分别执著没有放下,学多了就变成贡高我慢,这很自然的现象。
  最近这些年,国内小朋友学经典,小朋友读经,读四书、读五经、读老庄,选了一些东西都背得很熟。结果怎么样?结果在家里瞧不起父母,父母没有念过,没有他念得多,在学校瞧不起老师,这问题爆发出来。前年王财贵先生来访问我,就跟我谈到这个问题,在国内提倡儿童读经他先搞的。他没有教儿童读《弟子规》,他认为《弟子规》没有必要,所以试验的结果,是儿童增长贡高我慢,连父母、老师都轻视,这怎么得了!王先生来访问我,我告诉他,我说孔夫子教学,第一个是德行,第二个是言语,第三个政事,最后一个是文学。你现在把次序搞颠倒,你把最后的提到第一,前面三个都没有,出问题了。学习次序不能颠倒,颠倒可麻烦大了!
  所以学佛在这么多年,我们走遍世界许多国家地区,同学当中无论在家、出家,为什么没有古大德那样的成就?原因在哪里?同样犯的是一个毛病,我们躐等了,基础的东西疏忽了。佛在经上讲得很清楚,讲起来大家都懂,而且都很能说,因戒得定,因定开慧,都懂。那从哪里学起?应该从戒,把戒舍掉了。戒是什么?戒是德行,夫子里面教学的科目,第一个科目德行。你没有德行,你学的那个东西没有用处,学得愈多傲慢愈大,增长烦恼,他不增长智慧。所以说根本多么重要!佛家在家的同学根本的戒律是十善,出家根本的是沙弥律仪。出家没有沙弥律仪,在家没有十善业道,这不是佛弟子,这个要知道。学得再多,学得再好,著作等身,讲演讲得天花乱坠,李老师以前说的话,将来该怎么生死还是怎么生死;换句话说,他一生所学的与生死不相干,解决不了问题。远远的不如那些阿公、阿婆们,那些人心地善良、心地清净,一心念佛,能往生。这些专家学者不能往生,烦恼习气一样很重,甚至於还增长,这怎么行?
  所以知很重要!章嘉大师讲的,佛法是知难行易,行真的不难。《弟子规》,我们在汤池做实验,最初招来的种子老师三十七个人,我的要求是四个月希望他们能落实,真正做到;没有想到他们两个月做到了,不难,行不难。知难,你认识它太困难了,做起来很容易,连成佛都不难。你看看这个地方讲的,这个知是很难,「理事无碍,根境一如」,这个难。你看行,「念虑不生」,念虑不生就是妄想分别执著不生,「总止」,止观就圆满了。谁做到?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做到了,表演给我们看。
  惠能大师在五祖寮房里面,半夜三更的时候示现给我们看,做到了。他听到《金刚经》上「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他懂了、他知道了。你看应「无所住」后头「生心」,无所住就念虑不生,止了;而生其心是生什么心?生菩提心,生度众生的心。度众生现的相,这个身相现在世间,跟大家好像是一样的,其实不一样。什么地方不一样?他从早到晚,从开悟到往生,他没有起心动念过,永远就在念虑不生,叫无住。在这个题目上,我们这个科题上,寂用,他永远住在寂,没动过,所以他的用是自性起用,不要学的。这个宇宙之间万事万物你去问他,他哪有不知道的!为什么会知道?自性能生万法。你见了性,万法还有哪一样你不通的!不管你怎么样问法,你没有办法问到自性以外的问题,全是自性里头包括的,只要见了性,全懂了。所以这个与读不读经、学不学教没有关系,关键就在这句念虑不生。
  后面说「总止也,即禅门大意」,这讲整个禅宗,禅宗说的什么?就是这两句话把禅宗说尽了。知事理无碍,事事无碍,知根境一如,是一不是二。知道根境一如就是整个宇宙,根是我们六根,整个宇宙是境界,六根所接触的境界,遍法界虚空界是一,一个性,一个法性。你真的明白、真通达了,叫知,这是智慧。真知道了,决定是念虑不生,真正知道,妄想分别执著就放下,就不生。如果还有妄想分别执著,你要晓得这个事我只是念了,不知道;表面的意思知道,真正的意思完全不知道,这要晓得。不要以为我们念了,我知道了,你知道就成佛了,就不是凡夫。你真的知道的时候,你已经超越阿罗汉、超越辟支佛、超越菩萨。
  我们现在知道这一点,如何能真正把它证知?现在是听佛说的,我们自己没有去证实。那怎么样?我们要学,学放下,念放不下,虑要放下;念是分别,虑是执著,虑是顾虑。心里对任何事情不要再牵挂,不要再放在心上,为什么不放在心上?理事无碍,根境一如。或者给你讲得更简单、更明白,像《般若经》上所说的,万法皆空,因果不空,这个观法好!「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金刚经》上所讲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非常好的总观。你还有什么顾虑的?你还有什么放不下的?你的顾虑,你那些放不下,叫冤枉!为什么?没有这个事情。《永嘉证道歌》讲得好,「梦里明明有六趣」,我们在作梦,梦中梦,还有什么顾虑?还有什么好牵挂的?所以真正悟入之后,这日常生活没有一样不是随缘,随缘里面生欢喜心。生欢喜心,教化众生,众生太苦了,怎样教导众生常生欢喜心,他不就离苦得乐了吗?乐是本有的,苦是冤枉的,迷了才有苦。这段的意思非常之好,非常重要的教诲。
  我们再看下面,「又向云」,向是一向,这就讲得多了,「色性难思等」,像这样的开示很多,这举一个例子。色是法相,性是法性,法相从哪里来的?是法性变的。我们在前面用法相的四分跟诸位解释,法性是自证分,法相是见分跟相分,见分我们现在人称为精神,相分称为物质,物质跟精神都是假的,都不是真的,物质跟精神都放在色里头。法性能变能现,精神跟物质是所现所变,所现所变的是假的,不是真的,不是真有,刹那生灭,这个要知道。这里面的理、事都不可思议,太深、太复杂,难思。佛说这些话就是「总持」,总持就是总的纲领,总的原则,「是色陀罗尼自在佛等」,陀罗尼是梵语,翻成中国意思就是总持,佛用这个来表法。自在佛,这个自在佛就是理事无碍,根境一如。说「亦应云」,也可以这么说法,「分别眼性难思」,眼就是色,「有眼陀罗尼自在佛等」。这是世尊跟我们说,无量无边诸佛,有眼陀罗尼自在佛、有色陀罗尼自在佛。我们读到这些经文,要懂这些意思,要能体会到。
  无量无边的法门,无量无边的开示,不定你在哪一句下面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所以,世尊以无量法门来接引无量无边不同根性的众生,不是一个法门能度一切众生,无量法门度无量众生。佛教化众生如是,佛灭度之后,祖师教化众生也学会这个本事,应机施教,他是什么根性就得用什么方法。教初学,你要不随顺不行,随顺他的烦恼、随顺他的习气、随顺他的毛病,你要不随顺,他掉头走了,把学习的机会就失掉了。这就是佛菩萨大慈大悲,恒顺众生,随喜功德,你看普贤弘愿这两条说得多好,随喜是真实慈悲,随你。在随缘、随喜里面观察,要用什么方法来启示你,让你觉悟,那是真实智慧,才能帮助众生觉悟,才能帮助众生回头。有时候要随顺几十年,众生难度,几十年能回头的,都是善根成熟的。还有怎么?几十年到一辈子他都不能回头,这个太多了。那怎么样?等到来生来世再帮助他,你说佛这个慈悲,父母不能比,父母爱儿女是一生一世,佛菩萨帮助众生、爱护众生是生生世世,永远不疲不厌,这样的人到哪里去找。
  你就是用什么样的恶意对待他,他还是那样的慈悲照顾你,这是佛菩萨帮助九法界众生的真相。你要是知道之后,你的惭愧心就真正生起来,为什么?对不起佛菩萨,佛菩萨这样的照顾,我实在是太辜负他了。佛菩萨对一切众生,从来没有一分一秒的时间厌弃你,没有。他要有个念头来讨厌你的话,他的妄想分别执著又生起来,那他是凡夫,他不是佛菩萨。从这个地方体会到佛菩萨对众生的恩德、对自己的恩德,永远在照顾,从来没有间断,我们用什么态度对佛菩萨?你在世间决定找不到第二个人像佛菩萨这样对待自己。我们怎样去报答佛菩萨?今天我们真是有幸,遇到净宗法门,「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那就是报佛恩,那是真报。我在这一生当中,决定要把自己提升到佛境界,这是报佛恩,这才真正明了事实真相。我不这样做,我对不起佛菩萨。
  真做,就要学佛的大心、大量包容一切。六祖能大师在《坛经》里面说的一句话,我们也听得耳熟,也会说,做不到,这句话说「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他跟诸佛如来讲的没有两样,真正修道人,世间人有没有过失?没有。为什么没有过失?世间相没有,他哪来的过失?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你以为有过失是什么?以为是真的,不存在,不管是善、是恶都不存在。我们看世间要常常怎么看?想到看电影,想到电影放映机上的幻灯片一直在那边动,这个世间所有相跟那个一样,动得比那个快。你要晓得电影放映机在那动的速度,一秒钟二十四张,镜头开关二十四次;我们现前的境界相,一秒钟亿万次张。《仁王经》上说一秒钟二十一万六千次,那是世尊的方便说,不止,真的是亿万次,亿万分之一秒,所以你不知道它是假的。
  这个事实真相到什么时候看出来?寂,我们现在讲寂用,要很寂静。寂这一个字,从圆教初住菩萨就得到,为什么?他不起心、不动念,这就是寂。但是他无始无明习气还没断干净,我们常常用酒瓶做比喻,酒瓶刚刚倒干净、擦干净,真的擦干净,一点没有了,味道很浓,习气。那个习气有障碍,障碍什么?障碍你看到这个事实真相,也就是说精神跟物质是怎么来的,那个相你没看到。佛跟我们讲到八地,习气差不多快断干净,八地上去是九地、十地、等觉、妙觉,菩萨五十二个阶级,到最上面的五层你才看到。就是你那个心多静,亿万分之一秒的动,你看得清清楚楚,你看出精神跟物质是这么一回事情!不会起心动念,你才了解事实真相。所以你要知道,世间真的没有过失,造作极重罪业,堕阿鼻地狱,也没有过失。像小朋友玩游戏一样,他玩得很危险掉到坑里面去,摔得一身疼痛,那是他自作自受。时间极其短暂,短暂到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