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原名延钧),颇好神仙之术,对道士陈守元极为信任,造宝皇宫,以守元为宫主,并拜之为师,亲自受箓,取道名玄锡。
其子昶即位后,拜道士谭紫霄为正一先生;又拜陈守元为天师,赐号洞真先生,对其更为宠信,‘乃至更易将相,刑罚选举,皆与之议。守元受赂请托,言无不从,其门如市‘。NC天福二年(937)四月,造作紫微宫,饰以水晶,土木之盛,倍于皇宫。天福四年(939)四月,又作三清殿于禁中,以黄金数千斤铸宝皇大帝、天尊、老君像,昼夜作乐,焚香祷祀,求神丹,政无大小,皆由宝皇命决之。前蜀王建,拜道士杜光庭为金紫光禄大夫,左谏议大夫,封蔡国公,进号广成先生。
其子王衍继位后,更是大修宫殿,仿效李唐尊老子为圣祖,于乾德五年(923)‘起上清宫,塑王子晋像,尊以为圣祖至道玉宸皇帝,又塑建及衍像侍立于其左右;又于正殿塑玄元皇帝及唐诸帝,备法驾而朝之‘。ND其他如吴王杨行密,宠信道士聂师道,尊为‘问政先生‘。卒后,追赠银青光禄大夫、鸿胪卿。吴越王钱霮,亲往余杭大涤洞拜访道士闾丘方远,并为其筑室宇居住。广顺二年(952),吴越钱弘俶在位,为道士朱霄外修建天台桐柏崇道观,筑室于上清阁西北用以收藏道经,并赐金银字经二百函及三清铜像。南唐李癉对道士王牺霞,李煜对道士谭紫霄,均甚表崇敬。李煜曾召谭紫霄至建康,赐以道号,阶以金紫,紫霄皆让而不受。燕主刘守光曾以道士刘哲(即刘海蟾)为相。
事实说明,五代十国的封建统治者在兵荒马乱之中尽管自顾不暇,但不少人对道教仍然崇奉和扶持。他们尊宠道徒,兴修宫观,收集散失的道书,命道士宣讲道经等,这对道教的继续维系和发展,不能不产生一定的影响。
北宋的崇道
经过五代十国的动乱和分裂,北宋王朝建立后,又归于统一。北宋的封建统治者继承唐代儒道佛兼容和对道教的崇奉扶持政策。真宗和徽宗时期是前后两个高潮,然而这一政策的奠基者,乃是开国君主太祖和太宗两兄弟。
太祖赵匡胤在未作皇帝之前,便与道士有所交往。他在夺取后周政权时,也曾利用‘符命‘为其制造舆论。特别是华山道士陈抟,曾以此帮助他积极争取群众。称帝以后,尽管尚在戎马倥偬之际,即对发展道教给予极大的关注。他亲自召见道士苏澄(一作苏澄隐)、王昭素等人,并登门请教‘治世养生之术‘,赐赠封号财物。他还集京师道士对其学业进行考核,并斥退品学不良者,以提高道教的素质;又对张陵以后道教的‘寄褐‘等陋习作了整顿,这些对道教本身的发展都大有好处。太宗赵光义召见道徒的活动更为频繁,并对黄白等术颇感兴趣。在他统治时期,陈抟、丁少微、王怀隐、陈利用、郭恕先、张契真、赵自然、柴通玄等人均曾受到尊宠。他还不断地兴建宫观,又积极搜集道书,命散骑常侍徐铉、知制诰王禹偁等校正,删去重复部分,共得三千七百三十七卷,写演分赐宫观。本来由于五代之乱,造成‘道教微弱,星弁霓襟,逃难解散,经籍亡逸,宫宇摧毁‘NE的衰败局面,经过宋初太祖和太宗的大力扶持之后,遂使道教得以逐渐恢复,并为它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到真宗赵恒时,便把这种崇道政策推向了一个高潮。
真宗时,赵宋王朝的统治已日益巩固,社会经济也比较繁荣。‘澶渊之盟‘以后,外部威胁暂告缓和,使得他有更多的精力和物力来扶持道教。他欲仿效唐代宗祖老子的作法,但因自己姓赵,不便奉老子为圣祖,于是从道教中另立一位赵姓者作为圣祖,由此天神降临并赐语以维护赵宋王朝统治之类的神话故事迭出。据《续资治通鉴》卷二十七载,大中祥符元年(1008)正月,真宗于崇政殿之西序,告诉宰臣王旦、知枢密院事王钦若等人说:去年十一月二十七日夜将半,他忽见神人星冠绛袍来告之曰:‘来月三日,当降天书《大中祥符》三篇,勿泄天机。‘此后,他接到皇城司的报告:左承天门屋之南角,有黄帛曳于鸱吻之上。他遣中使往视,其帛长二丈许,缄一物如书卷,缠以青缕三周,封处隐隐有字,盖神人所谓之天书。王旦等听后,皆再拜称万岁;并同步至承天门,焚香望拜,命内侍周怀政、皇甫继明升屋取书,由王旦跪奉进。真宗再拜受书,置舆上,复与王旦等步导至道场,授知枢密院陈尧叟启封。上有文曰:‘赵受命,兴于宋,付于恒,居其器,守于正。世七百,九九定。‘既去帛启缄,命尧叟读之,其书黄字三幅,词类《尚书-洪范》、老子《道德经》,始言真宗能以至孝至道治世,次谕以清净简俭,终述世祚延永之意。读讫,藏以金匮。群臣入贺,于崇政殿赐宴。遣吏部尚书张齐贤等奏告天地、宗庙、社稷及京城祠庙。大赦改元,百官并加恩,改左承天门为左承天祥符门。同年四月,又称天书复降于大内之功德阁;六月八日,又有天书下降于泰山。真宗备法驾诣殿拜受之后,仍授陈尧叟启封宣读,其文曰:‘汝崇孝奉吾,育民广福。锡尔嘉瑞,黎庶咸知。秘守斯言,善解吾意。国祚延永,寿历遐岁。‘史称:‘自天书议起,四方贡谀者日多,帝好之弥笃。‘NF以至‘一国君臣如病狂然。‘
NG大中祥符五年十月,真宗赵恒又告诉辅臣:他梦见原先降临的那位神人传玉皇之命云:‘先令汝祖赵某授汝天书,令再见汝,如唐朝恭奉玄元皇帝。‘翌日,复梦神传天尊言:
‘吾坐西,斜设六位以候。‘是日,即于延恩殿设道场。五鼓一筹,睹灵仙仪卫天尊至。天尊就坐后,命真宗前,语曰:
‘吾人皇九人中一人也,是赵之始祖,……后唐时,奉玉帝命,七月一日下降,总治下方,主赵氏之族,今已百年。皇帝善为抚育苍生,无怠前志。‘言罢,即离坐乘云而去。NH真宗讲完之后,立即召王旦等至延恩殿,指示他们参观天尊降临之所,并以此布告天下。闰十月,真宗遂上圣祖号曰:‘圣祖上灵高道九天司命保生天尊上帝‘,圣母号曰:‘元天大圣后‘,并下诏:‘圣祖名:上曰‘元‘(玄),下曰‘朗‘,不得斥犯。‘NI于是一个道教神人、赵氏始祖便这样有名有姓地产生了。为了避赵玄朗之讳,大中祥符六年八月,又将老子的太上玄元皇帝称号改封为‘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七年九月,尊上玉皇大帝圣号曰‘太上开天执符御历含真体道玉皇大天帝‘。就此将道教与赵宋王室紧密地连在一起。
由于‘天书下降‘,真宗更热衷于兴建宫观。大中祥符元年四月,便决定修建玉清昭应宫以供奉‘天书‘,并任命丁谓为修宫使,林特为副使,专总其事。每天役使的军民工匠达数万人,大中祥符七年十月建成,总二千六百一十区。令宰相王旦为玉清昭应宫使。此外,大中祥符二年十月(一说七月)又昭令天下并建天庆观。七年十二月,又于京城左承天门天书下降处建元符观。至于所谓赵氏‘圣祖‘,除了大中祥符五年闰十月已决定以玉清昭应宫玉皇后殿为圣祖正殿和天下州府军监天庆观并增置圣祖殿之外,同时还改兖州曲阜县为仙源县,莲景灵宫、太极观于寿丘,以奉圣祖及圣祖母。同年十二月又决定在京城择地再新建景灵宫以奉圣祖,以参知政事丁谓为修景灵宫使,权三司使林特副之,并以宰相向中敏为景灵宫使。天禧二年(1018)闰四月,奏称皇城拱圣营西南真武祠侧出‘灵泉‘,病者饮之多愈。真宗即命于其地建祥源观。在大兴宫观的同时,又铸造玉皇、圣祖等‘圣像‘,并制定许多节日:(一)正月三日为天庆节。即托称天书下降于左承天门之日。规定休假五天,两京及诸路州、府、军监前七日建道场设醮,断屠宰,节日中,士庶特令宴乐,京师燃灯。(二)六月六日为天贶节。即托称天书下降于泰山之日,令兖州及其余诸州皆建道场设醮,京师断屠宰,百官行香上清宫。(三)四月一日为天祯节。即托称天书下降于大内功德阁之日,其庆祝活动的规定与天贶节同。宋仁宗后因避仁宗赵祯之讳而改称‘天祥节‘或‘天祺节‘。(四)七月一日为先天节。即托称‘圣祖‘赵玄朗下降日。(五)十月二十四日为降圣节。即托称‘圣祖‘降临延恩殿之日。
此外,真宗还亲自制定了有关朝拜圣祖、玉清昭应宫、景灵宫等敬神乐章,造作道书。
真宗召见道流的活动也特别多,或赠诗,或赠送钱物,或赐名封号,或授以官爵,或为之兴建道观,诸如此类,史不绝书。如赵自然、秦辨、赵抱一、贺兰棲真、柴通玄、郑荣、张无梦、王鼎、张正随等,均曾受到他的恩宠。天禧三年八月,他还大会道、释于天安殿,建道场,参加者达一万三千余人。他非常重视对道书的收集和整理,命王钦若领校道经,任张君房为著作佐郎,专修《道藏》。到天禧三年编成《大宋天宫宝藏》,四千五百六十五卷。张君房又撮其精要,辑成《云笈七》一百二十二卷。大中祥符二年二月,诏令道士不得以亲属住宫观,犯者将加严惩,即对道教继续进行整顿。
由于真宗兴修宫观,大搞崇道活动,远近不堪其扰,加以天禧以来,日侈一日,已成‘国用不足‘的原因之一。当时朝臣如孙姡Ъ炊哉孀谔岢雠溃骸旌窝栽眨科裼惺橐玻俊院笕首诩涛唬焓椤阍嵴孀冢诔绲阑疃仙杂薪谥疲钥岳吹某绲勒卟⑽薷靖谋洹9鄣男私ㄓ氲莱≌慈陨跗捣保怀栊诺朗咳绻剩夤俅秃挪痪I褡谡早镉谖跄�1068~1077)中,更增神仙封号,初真人,次真君。又补道职,差官考试,以《道德经》《灵宝度人经》《南华真经》等命题,仍试斋醮科仪祝读。
起点中文网 qidian。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道教历史(五)
更新时间2009…12…24 11:48:16 字数:3705
徽宗赵佶即位后,是北宋第二个崇道的高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他和真宗一样,也托称‘天神下降‘而兴道。据《续资治通鉴》卷九十一记载:徽宗还在藩邸时,即自称曾梦见老君面谕:‘汝以宿命,当兴吾教‘。政和三年(1113)十一月,又宣称他看见玉津园东有天神降临,并亲自作《天真降临示现记》颁示天下。道士林灵素迎合旨意,于政和七年二月,称青华帝君夜降宣和殿及火龙神夜降内宫,‘假帝诰、天书、云篆‘。徽宗乃会道士二千余人于上清宝箓宫,俾灵素宣谕其事。林灵素又宣称:‘天有九霄,而神霄为最高,其治曰府。神霄玉清王者,上帝之长子,主南方,号长生大帝君,陛下是也。既下降于世,其弟号青华帝君者,主东方,摄领之。己乃府仙卿曰褚慧,亦下降佐帝君之治。‘NJ于是,徽宗便以道教教主自居,同年四月授意道录院正式册封他为‘教主道君皇帝‘,‘令天下归于正道‘,道教几成国教。
(二)为了发展道教,徽宗不顾国家财力的匮乏,大兴宫观。崇宁元年(1102)七月,建长生宫于京师,以祠荧惑。大观元年(1107)九月,在赵匡胤举兵反周的陈桥建显烈观。政和三年四月,在他出生地福宁殿东建玉清和阳宫,后因他自称为神霄玉清王下凡,于政和七年五月又改名玉清神霄宫。政和五年四月,于京师建葆真观。六年四月又在皇宫附近建上清宝箓宫,并于城上作复道使与皇宫相通,以便他经常前往作斋醮和授箓等事。又铸神霄九鼎,以奉安于该宫之神霄殿。
同年九月,又令天下洞天福地普遍修建宫观,塑造圣像。七年,又令将全国天宁万寿观改建为神霄玉清万寿宫,仍于殿上设长生大帝君、青华帝君神像。凡改建‘不虔‘或执行不力者,均先后受到惩处。宣和元年(1119)八月,京师神霄宫建成,徽宗亲自撰文并书写《神霄玉清万寿宫记》,令京师神霄宫刻于碑,以碑本赐天下摹勒立石。于是神霄玉清之祠遍天下。在崇宁、大观年间,还于茅出建元符万宁宫,龙虎山迁建上清观,增建靖通阉、灵宝观等。继唐代之后,宫观又盛极一时。
(三)为神仙人物加封赐号。政和六年九月,加封玉皇为‘太上开天执符御历含仁体道昊天玉皇上帝‘。次年五月,又上地*徽号为‘承天效法厚德光大后土皇*‘。宣和元年六月,又诏封庄周为‘微妙元通真君‘,列御寇为‘致虚观妙真君‘,配享混元皇帝。此外,对三茅兄弟(茅盈、茅固、茅衷)、张道陵、陆修静、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