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既多,而礼生率常抽差六部寺、监、帅、漕之贴吏为之,既不闲习於礼,而赞引
捷给献官跪拜俯兴酌奠皆不及於礼,端行无有,而并行如奔,其为怠慢甚矣。此
不可不严者三也。夫三说如此,正合汲汲求所以整齐之。臣愚以为天下之事,一
则治,散则偷,久则专,暂则忽。今郊大礼,其百司所供之物、所造之物,各
有攸司,固不可不分任之也,而提纲总要,当出於一。不然,则禁之徒峻,察之
徒苛,而下之便文逃责,终不可得而究也。奉常为九卿之长,盖统摄齐一之所自
出,况今郊大礼,实又奉常之所掌乎!臣前所陈登歌、宫架之工,奉常固自有
籍矣,其有请者若千人而尚不足用,则未免以无请寄名者足之。今名为色长者,
当考见丝竹管弦有无断阙,速行修补,仍必拘集群工,洗沐浣濯,存其衣装之可
者,其有不整之人,责限令其措办可也。今虽有浣濯之令,而莫之遵奉也。若其
供官、赞引之人,垢弊已甚,又非乐工之比。乞从御史台行下奉常,於一行人点
名之外,更加逐一检察,合用若干人,除其间稍可备数之人,自馀垢弊已甚,必
不可责其自办者,令奉常具申朝廷,行下外祗备库,将先来检计退下漫漶旧弊之
物,置造衲衣,一褐一,先期发下。奉常见名责领,色长至期尽去其垢弊之衣,
而外袭之以法服,表里咸洁,可以执事於笾、豆、、簋、登、、樽、俎之间,
而亲近於崇严清肃之地矣。若夫一行合千等人,名数猥众,乞下临安府,令於便
近慈€等处关报居民,洒扫为备;先期一夕,令执色之人,分就民居止宿,夜半
而兴,各面濯手,整束衣服,以趋祭所。仍周环坛下,约每十数步为置一盥,
俾供官、礼生等人必先盥而後升坛。所是半夜铺设,亦乞於分献官差内就令
分头躬亲同供官逐位铺设,务令极其严洁,一一如法。所是神厨,虽已差官监造,
亦必奉常讥察之。仍乞下临安府大礼酒库,专差文官监造,而豫造之厨从,所司
亟拨人员,径过奉常躬亲监造可也。虽然,今奉常之官,朝廷分遗专一周旋检察,
如升歌、宫架之工,豫造、近造之厨,府属所造之齐,供官赞引之役,察之必周,
令之必严,皆归於奉常,而不至於散漫苟且而无及於事也。彼分献、赞引之人,
必令详缓如礼,亦从御史台行下约束。夫以郊大礼,窃闻钜费至数百万,而四
方之犒费不与焉,皆非切於事神也,而声音气臭之用,莫严於圆坛一处耳。若夫
先二日之朝献,先一日之朝飨,其声音气臭之用,则同出乎此也。臣前所陈,弊
害非一,此而不严,则钜费数百万,皆所谓‘不揣其本,而齐其末’也。臣观士
庶之家,或延缁黄设祷祠,主人斋戒於家,而僮仆莫不知惧於下,庖厨者屏气不
息,守护者呵禁甚虔。仰惟万乘之尊,郊大礼,赫临在下,陛下严恭寅畏,无
一息之少间,而又临之以五使之重,兢兢谨饬,而百官有司顾循习旧弊,不能凛
然上承九重之意,其可不亟正之,以对越天地、祖宗之威灵!”从之。
太祖在位十七年,南郊四(乾德元年十一月二十六日,开宝元年十一月二十
四日,四年十一月二十七日,九年四月三日)。
太宗在位二十二年,南郊五(太平兴国三年十一月十五日,六年十一月十七
日,至道二年正月十日,雍熙元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淳化四年正月二日)。
真宗在位二十五年,南郊五(咸平二年十一月七日,五年十一月十一日,景
德二年十一月十三日,天禧元年正月十一日,三年十一月十九日),东郊一(大
中祥符七年二月十六日)。
仁宗在位四十一年,南郊九(天圣二年十一月十三日,五年十一月十七日,
八年十一月十九日,景二年十一月十四日,宝元元年十月十八日,庆历元年十
一月二十日,四年十一月二十五日,七年十一月二十八日,皇五年十一月四日)。
英宗在位四年,南郊一(治平二年十一月十六日)。
神宗在位十八年,南郊四(熙宁元年十一月十八日,七年十一月二十五日,
十年十一月二十七日,元丰六年十一月五日)。
哲宗在位十五年,南郊二(元七年十一月十四日,元符元年十一月二十日)。
徽宗在位二十五年,南郊八(建中靖国元年十一月二十三日,大观四年十一
月三日,崇宁三年十一月二十六日,政和三年十一月六日,六年十一月十日,宣
和元年十一月十三日,四年十一月十五日,七年十一月十九日)。
高宗在位三十六年,南郊七(建炎二年十一月二十二日,绍兴十三年十一月
八日,十六年十一月十日,十九年十一月十四日,二十二年十一月十八日,二十
五年十一月十九日,二十八年十一月二十三日)。
孝宗在位二十八年,南郊六(乾道元年正月一日,三年十一月二日,六年十
一月六日,九年十一月九日,淳熙三年十一月十二日,十二年十一月二十二日)。
光宗在位五年,南郊一(绍熙二年十一月二十七日)。
宁宗在位三十年,南郊三(庆元三年十一月五日,嘉泰二年十一月十一日,
嘉定五年十一月二十日)。
●卷七十三·郊社考六
○明堂
黄帝拜祀上帝於明堂(或谓之“合宫”)。其堂之制,中有一殿,四面无壁,
以茅盖,通水,水圜宫垣,为复道,上有楼,从西南入,名“昆仑”。
右黄帝明当制度之说,乃汉武帝时济南人公玉带所上,杨氏《祭礼·明堂篇》
以其不经而削之。然其所言茅盖、通水,与大《戴礼》所记略同。又《考工记》
所言夏后世室,殷人重屋,周人明堂,其制大概由质而趋於文,由狭而趋於广。
以是推之,黄帝时无明堂则已,苟有之,则一殿无壁,盖以茅,正太古俭朴之制。
又按武帝欲求仙延年,方士之谬诞者多假设黄帝之事,以售其说,如所谓作五城
十二楼,封名山,接万灵明廷,采首山铜铸鼎之类,皆矫诬古圣,张大其词,以
迎合时主之侈心。独公玉带所上明堂之制,乃简朴如此。虽不经见,然岂不可稍
规千门万户之失?固未可以其言之并出於封禅求仙之时,而例黜之也。
唐、虞祀五帝於五府(府者,聚也。言五帝之神聚而祭於此堂),苍曰“灵
府”,赤曰“文祖”,黄曰“神记”,白曰“明纪”,黑曰“元矩”。五府之制
未详。
夏后氏世室,堂修二七,广四修一(世室者,宗庙也。鲁庙有世室。夏度以
步,令堂修十四步,其广益以四分修之一,则堂广十七步半。疏曰:“云‘夏度
以步’者,下文云‘三四步’,明此二七是十四步也。云‘令堂修十四步’者,
言假令以此堂云二七约之,知用步无正文,故郑以假令言之也。知堂广十七步半
者,以南北为修十四步四分之,取十二步,益三步为十五步,馀二步益半步为二
步半,添前十五步,是十七步半也。”);五室,三、四步,四、三尺(堂上为
五室,象五行也。三四步,室方也。四三尺,以益广也。木室於东北,火室於东
南,金室於西南,水室於西北,其方皆三步,其广益之以三尺。土室於中央,方
四步,其广益之以四尺。此五室居堂南北六丈,东西七丈。疏曰:“云‘五室象
五行’者,以其宗庙制如明堂,明堂之中有五天帝、五人帝、五人神之坐,皆法
五行,故知五室象五行也。”杨氏曰:“注四室皆三步,六尺为步,三步一丈八
尺也,其广益之以三尺,为二丈一尺。中央四步,二丈四尺也,其广益之以四尺,
为二丈八尺。合南北二室为三丈六尺,及堂二丈四尺为六丈。合东西二室为四丈
二尺,及堂二丈八尺为七丈。”);九阶(南面三,三面各二。疏曰:“按贾、
马诸家皆以为九等阶,郑不从者,以周、殷差之,夏人卑宫室,当一尺之堂为九
等阶,於义不可,故为旁九阶也。郑知南面三阶者,见《明堂位》云:‘三公中
阶之前,北面东上;诸侯之位,阼阶之东,西面北上;诸伯之国,西阶之西,东
面北上。’故知南面三阶也。知馀三面各二者,《大射礼》云:‘升自北阶。’
又《杂记》云:‘升自侧阶。’《奔丧》云:‘升自东阶。’以此而言,四面有
阶可知。”);四旁两夹窗(窗助户为明,每室四户,八窗。疏曰:“言‘四旁’
者,五室,室有四户,四户之旁皆有两夹窗,则五室二十户,四十窗也。”);
白盛(蜃灰也。盛之言成也。以蜃灰垩墙,所以饰成宫室。蜃,常轸反。垩,乌
路反。);门堂三之二(门堂,门侧之堂,取数於正堂。今堂如上制,则门堂南
北九步二尺,东西十一步四尺。《尔雅》曰:“门侧之堂谓之塾。”),室三之
一(两室与门,各居一分。疏曰:“此室则在门堂之上作之也。言‘各居一分’
者,谓两室与门各居一分。”)。
殷人重屋,堂修七寻,堂崇三尺,四阿,重屋(重,直龙反。重屋者,王宫
正堂,若大寝也。其修七寻,五丈六尺,放夏、周则其广九寻,七丈二尺也。五
室各二寻。崇,高也。四阿,若今四注屋;重屋,复笮也。放,方往反。复音福。
笮,侧白反。疏曰:“虽言放夏、周,《经》云‘堂修七寻,则广九寻’,若周
言南北七筵,则东西九筵,是偏放周法。而言放夏者,七九偏据周,夏后氏南北
狭,东西长,亦是放之,故得兼言放夏也。云‘四阿若今四注屋’者,《燕礼》
云,‘设洗当东ニ’,则此四阿,四ニ者也。云‘重屋复笮’也者,若《明堂位》
云‘复庙重檐’。郑注云:‘重檐,重承壁材也。’则此复笮亦重承材,故谓之
重屋。”)。
周人明堂,度九尺之筵。东西九筵,南北七筵,堂崇一筵。五室,凡室二筵
(明堂者,明政教之堂。周度以筵,亦王者相改,周堂高九尺,殷三尺,则夏一
尺矣。相参之数,禹卑宫室,谓此一尺之堂,与此三者,或举宗庙,或举王寝,
或举明堂,互言之以明其同制。疏曰:“云‘其同制’者,谓当代三者其制同,
非谓三代制同也。”)。室中度以几,堂上度以筵,宫中度以寻,野度以步,涂
度以轨。(周文者各因物宜为之数。室中举谓四壁之内。疏曰:“‘因物宜’者,
谓室中坐时冯几,堂上行礼用筵,宫中合院之内无几无筵,故用手之寻也。在野
论里数,皆以步,故用步。涂有三道,车从中央,故用车之轨。是因物所宜也。”)
庙门容大扃七个(大扃,牛鼎之扃,长三尺。每扃为一个,七个,二丈一尺。疏
曰:“知‘大扃,牛鼎之扃,长三尺’者,此约汉礼器制度。”)。闱门容小扃
三个(庙中之门曰闱门。小扃,乡鼎之扃,长二尺。三个,六尺。疏曰:“云
‘庙中之门曰闱门’者,《尔雅》文,此即《杂记》云‘夫人至,入自闱门’是
也。乡鼎亦牛鼎,但上牛鼎扃长三尺,据正鼎而言;此言乡鼎,据陪鼎三
乡熏晓而说也。”乡音香。《冬官·考工记》)。天子负斧依,南乡而立
(负之言背也。斧依,为斧文屏风於户牖之问,於前立焉)。三公,中阶之前,
北面东上;诸侯之位,阼阶之东,西面北上;诸伯之国,西阶之西,东面北上;
诸子之国,门东,北面东上;诸男之国,门西,北面东上;九夷之国,东门之外,
西面北上;八蛮之国,南门之外,北面东上;六戎之国,西门之外,东面南上;
五狄之国,北门之外,南面东上;九采之国,应门之外,北面东上;四塞世告至。
此周公明堂之位也(九采,九州之牧,典贡职者也。正门谓之应门,方伯帅诸侯
而入,牧居外而纠察之也。四塞,谓夷服、镇服、蕃服在四方为蔽塞者,新君即
位则来朝。《周礼》:“侯服岁一见,甸服二岁一见,男服三岁一见,采服四岁
一见,卫服五岁一见,要服六岁一见,九州之外谓之蕃国,世一见。”《明堂位》。
朱子曰:“郑氏谓天子庙及路寝如明堂制者,盖未必然。《明堂位》与《考工记》
所记明堂之制度者,非出於旧典,亦未敢必信也。”杨氏曰:“此章云周公相武
王以伐纣,武王崩,成王幼弱,周公践天子之位,以治天下;六年,朝诸侯於明
堂。注家云周公摄王位,以明堂之礼仪朝诸侯。此说舛谬,故削去之。”)。孟
春之月,天子居青阳左个(青阳左个,大寝东堂北偏);仲春之月,天子居青阳
太庙(青阳太庙,东堂当太室);季春之月,天子居青阳右个(青阳右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