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801-1000集-第3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愿意受这些苦难,没有办法出离。觉悟的人、有慈悲心的人,应当要发大心,舍己为人,建立好的形象、好的模范,这就是道风跟学风。在这个地方我们要建立道德,要示现好学。从这个地方成就了,自自然然这个影响会扩大。尤其是现在大众传播的工具非常发达,网路跟电视快速的把这边修学的成果传到远方,影响到远方。
  要效法古圣先王,尧、舜、禹、汤、周公、孔子,中国人的典型,中国人的榜样,他们是道德的形象。果然我们能够学习,在这个地区树立道德形象。这个地区的人思想行为不善,谁的错?我的错,我的形象不好,没有能够感化他们。如果我们这个团体,这个团体人不多,也不过是四、五十个人;四、五十个人,人人都要以圣贤、以道德来存心,三年能不能感化这个小城?从古德经验当中,我们明了三年应该是足够了。三年要做不出成效,不能够在这个地方做到移风化俗,转移风俗、转恶为善,我们在这个地方就没有成绩可言。诸位一定要记住,自己成就就成就众生、成就天下了。所以果从哪里看?看天下有没有成就,众生有没有成就。自己成就了,别人不能成就,我们不要去管他,错了,你自己没成就。你成就哪里说是不会影响到四周?没这个道理。你自己是一盏灯,点燃之后我的光不要照四方,没这个道理,它一定照。自己先要知苦,自己先要离苦,而后我们说帮助,他不必帮助,自自然然这个地区众生都懂得离苦得乐之道,对这桩事情能信得过了。
  求财,一定要懂得财布施;求聪明智慧,一定要懂得法布施;求健康长寿,一定要懂得无畏布施。这一次我从新加坡来,跟许哲居士有联系,我请她到我们学院来教瑜伽。她今年一百零五岁,她跟我说她希望来住三个月,这个确切的时间学院会跟她联络。我们希望她三月来,这个也可以在我们多元文化讲座跟温馨晚宴告诉大众,有喜欢来学的先报名。一百零五岁的年轻人,许哲居士常常讲:我们要长寿不要老。如何长寿而不老?这里头有学问、有方法,确确实实能够做得到。只要你懂得这个道理,明了方法,如理如法的修学,真的「佛氏门中,有求必应」,求什么得什么。
  教室盖好之后,你们同学,希望发心每个人学个一、两门课程。两门课程怎么学法?一门是佛学,一门是中国古圣先贤的典籍,学一样。天天在研究,天天在讨论、在讲解,进步就很快。每一门科目我们成立一个小组,至少两个人,三个人、四个人一个小组。将来我们教室建好之后,分配教室,天天干!要把这些典籍,世出世间的这些学术先要搞清楚搞明白,然后研究怎样落实在现实的生活当中,落实在现代的社会之中,教导大家如何在这一生当中,享受幸福美满的生活。我们干这个,这是人生第一乐事。希望把「读书乐」这句话落实在我们学院,落实在每一个同学的身心之中,这个教学目的就达到了。不但这一生幸福美满快乐,来生更幸福、更美满、更快乐,来生到西方极乐世界。
  今天我听说我们这边要装闭路电视,很好。每栋房子,我们这个宿舍都有个小客厅,这个小客厅里面装闭路电视,你可以听经;装一个小的喇叭念佛,佛号不中断,阿弥陀佛妙音,这个佛号不中断。在过去我曾经设想弥陀村,弥陀村里面的树木花草里面都放著小喇叭,在这个范围之内,无论在什么地方都能听到佛号,都能听到讲经的声音;六尘说法,树木花草都念佛,都在说法。一切时一切处都在提醒我们,怕我们忘掉,这是我们这个小道场里面的学风、道风。尽可能的少打妄想,少说话,多听经,多念佛,常常保持自己清净平等觉,自自然然我们不能说完全离苦,身心之苦恼会减轻,这就有很好的效果。身心烦恼减轻,智慧增长,福慧也一定跟著增长,这是健康长寿之道。这是第二句「厌苦求灭」。
  第三句「求无上慧」,这是真正的目标。但是诸位一定要知道,苦要是不能离,烦恼不能离,这无上慧是根本没分的,这个要知道。先离苦,你才会开智慧,放下烦恼,烦恼轻,智慧就长,这一定道理。所以世出世间一切事情,能够放下的尽量放下,不要给自己找麻烦,不要增加自己身心的负担。劳心劳力消耗能量都不多,消耗能量最大的是妄想。所以世尊他们在世,一天日中一食就够了。为什么?他消耗的能量少,妄想少。凡夫一天三餐还不够,还要吃几道点心,什么原因?消耗能量大,你要不补充,他受不了,要大量补充。饮食是补充能量,但是饮食过多,身心消耗太大,寿命就缩短,这是一定的道理。身心安稳舒畅,这个人怎么会不长寿!自行化他,只要你会,你真正懂得这个道理与方法,都不要劳心,也不要劳力,教化众生效果无比殊胜。用不著到处去奔波,用不著那么多繁琐的应酬,没有。
  我们仔细观察本师释迦牟尼佛,你再看看历代这些祖师大德,他们一生的行仪,你就明白了,就觉悟了,他们有没有像现在世俗这么多应酬?没有。而且许许多多祖师大德,一生当中住在这个道场门都不出,一住几十年,他教化的影响,不但影响到当代,影响到后世。这什么原因?古人所讲的「成其身而天下成,治其身而天下治」,就是这个道理。他自己成就了,自己的毛病习气完全对治了,自自然然感化许许多多众生。到处劳苦奔波,确确实实不是个好办法。那是什么时候?参学,自己没有开悟,道业没成。绝对不是游山玩水,不是观光旅游,是亲近善知识,求道,是为这个。如果这个善知识他所修学的法门跟自己志趣相投,因缘许可往往就住下来了,这一住住到若干年。佛法一切讲缘分,有缘分住下来参学,缘分尽了,或者这位善知识往生了,或者有其他的因素不能再住了,这才告辞;否则的话,决定不能舍弃长时薰修。所以我们在《高僧传》、在《居士传》里头,高士!你看看人家是怎么成就的?值得我们学习。
  一个确实有学风、有道风的道场,门户开放接纳十方参学的学子。无论在家出家来参学,我们都接待。现在我们在外国,其他各个地区到这边来参学要受移民条例的限制,他们到这边来,一般海关只给他三个月的时间,期限到了他必须要离开。所以这个比不上国内,国内参学他就没有这些限制。这些限制对,我们小道场没什么妨碍。所以我们一年办四次佛学讲座,这都是随顺我们眼前种种环境上的条件。从国外来的可以到这个地方来住三个月。我们讲座一届是七十天,十个七,我们取这个圆满的数字。七十天这是一个学程,我们在这里头有计画的要讲授哪些课程,有基础的课程,也有修学的课程,有主修、有助修(我们现在人讲选修);有共同科目,有个别修学的科目。我们全心全力帮助大家,这样子求无上慧。人家来参学这个七十天决定不能让他空过,他要是空过了,对不起人。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我们接著上一堂,看「善根有三」的第三条,「求无上慧,以四等不放逸五法为根」。这个四等就是慈悲喜舍四无量心。大师跟我们讲慈悲喜舍还要加上不放逸,不放逸就是精进。我们在经教里面常常看到世尊常说,菩萨善根只有一条:精进。世间善根有三,就是世间法,世间所有一切善法都是从三善根生的,就是讲的无贪、无瞋、无痴,世法的三善根;佛法的善根只有一条,精进。
  但是诸位要知道,佛法是建立在世间法的基础上。换句话说,精进一定圆满具足不贪、不瞋、不痴。用清凉大师在此地开示的话来说,不放逸一定具足慈悲喜舍。换句话说,一定具足布施、忍辱、智慧,这才是真正的菩萨善根。菩萨上求佛法,下化众生,求无上正等正觉,根在此地,我们不能不知道;知道之后,你才晓得怎样修学。所以佛家常说「慈悲为本,方便为门」。所有一切法,我们常讲八万四千法门,这八万四千是方便,无量法门那也是方便,菩萨哪有不慈悲的!既然有慈悲,哪有不喜舍的道理!如果没有喜舍,那你的慈悲是假的,不是真的;慈悲落实在喜舍。菩萨能看破、能放下、能欢喜舍己为人,念念为一切众生得利益,真实的利益是破迷开悟,转凡成圣,这真实的利益。精进当然具足一切善根,如果不具足一切善根,那怎么能谈得上精进?自然圆圆满满具足了断恶修善,转迷为悟,舍己为众;为一切众生,能舍。度众生,那个「度」的意思,就是为一切众生示现好的榜样、善的榜样、正的榜样、觉的榜样、清净的榜样。把诸佛如来、祖师菩萨们,他们的德行,他们的教诲,用这个身体来落实,做出来给一切众生看。不全是为自己,实实在在是为众生。
  为众生从哪里做起?从自己身上做起,决不是口头上常常劝别人照做,别人未必会听你的。自己先做到了,你再说,说是提醒大家注意。为什么?大家看到你的日常生活,你的行持,有的时候没有注意,你这一说,提起他注意了。不错,他所讲的,真的他都做到了,别人能信能服。他能信能服,他就会发心效法,他受感动了;不错,做人应该是要这样的。我们在此地大家在一起学习《弟子规》,时间还不久,大概只有个把月的时间,果然有那么一点模样了。你看看当地的居民,在我们多元文化讲座里面给他介绍的时候,他们的回应说出来了,做人应该是这样;应该要孝养父母,奉事师长,友爱兄弟,对一切广大群众要有诚信(有诚意有信用)。所以这个地方的人很聪明,中国古圣先贤这些道理说说,他们能听得懂,而且能接受,还很欢喜。这是什么?圣贤之道发自於真心,发自於本性,一切众生都有真心、都有本性,所以他见到了,他听到了,引起性德的共鸣,这是真实教诲。
  清凉大师在此地给我们讲,慈悲喜舍跟不放逸(就是精进),这是得一切智的根本。我们如果要想求得一切智,诸位知道这个一切智就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用中文翻译是无上正等正觉,根在此地;在慈悲喜舍,在不放逸。他不用精进这两个字,他用不放逸,用意都很深。不放逸是什么?让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无论做什么事情要认真,不能随便,不能马虎;放逸是很随便、很马虎。用不放逸这个话来说,提醒我们生活、工作、处事待人接物都要认真,不可以随便。
  这是毫光召众的第二句,这是「其光发起一切善根音」。「音」这个字清凉大师解释得好,「通说善根,以依圣教发心为性,故云音也」,这一句话重要!换句话说,你的善根从哪来的?培养出来的。怎么培养出来的?依圣贤教诲,你才觉悟,你才发心,所以没有离开言教。所以这一句末后用个「音」字,道理在此地。所以佛教是圣贤的教育,佛教是觉正净的教育,佛教是无上正等正觉的教育,决定不能离开经论。经论是教科书,我们求学离开教科书了,到哪里去学?佛菩萨、圣贤在这个世间,我们找不到,即使是有也非常希有,并不多。我们今天想学,说实在话只有向古人学。古人,佛菩萨是古人,祖师大德是古人,那他们都已经过世了,不在世了,但是他们的著作流传在后世,我们还能够看得见,还能够读到。看到他们的著作,如同看到他们的人在面前一样,读他们的书就是听他们的言说,听他们讲话,听他们教诲。
  他教的有对象,当时有人,他教导他,那个人就是我们的代表。看看那个人有什么样的过失,回头想想自己有没有?如果自己有同样的过失,那么他的教诲既然是对他,当然也就是对我,我要认真努力学习。如果我没有那个人一样的过失,我听了这种教训要记在心上,勉励自己不要犯他们的过失,这样才能长进。累积小智就变成大智,长时间的累积大智就变成大彻大悟了。所以求无上智最初方便(就是我们入门下手之处),还是在经教,还是在古籍。我们要在这些地方用功夫,从这个地方下手,古圣先贤的典籍不能不讲,不能不研究。再看底下一句,第三句:
  【十佛刹微尘数光明而为眷属。】
  这一句是「眷属数」,清凉大师跟我们注解的是「无尽法故」。主光名是眉间所放的光,这是主光名。眷属数就是我们平常所讲的八万四千光明,八万四千法门,门门都放光。四弘誓愿里面说得更多,法门无量誓愿学,无量法门无量的光明,跟这个地方相应。十不是数字,十是代表圆满、代表无量,如果真的十是个数字,这个数字不多不大。在《华严》里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