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801-1000集-第34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疏忽了教学。
  教小孩,头一个课程是《弟子规》,我们有没有学好?没有学好,大家都念了,念了不能落实。我不常在此地,我这次看到你们圣诞表演的光碟,我看了一看,《弟子规》没有落实。《弟子规》果然要落实了,你们都能够落实在生活当中了,你们的德行会受到社会大众的尊敬,我看到也会尊敬你们。你们在日常生活当中,还是随顺烦恼习气。日常生活当中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有没有想到:《弟子规》上怎么讲的?那是个原则,我们怎样能够跟这个原则相应而不悖逆,那是我们真正学到东西了。要依这个标准养成习惯,这是圣贤的胚胎、根基;在一般社会是好人,好人的根基;学佛的人来说,佛菩萨的根基,戒行的基础。我们把这个疏忽了,实在讲没有把《弟子规》当作基本戒律来学习。有这个基础,然后你才够修十善、修五戒,学习《太上感应篇》,学习《文昌帝君阴骘文》,成就自己的善行、道德。再学经教那就不一样!不一样在哪里?你在经教里面你会生正信、正解,你会把经教的教诲落实到自己生活当中,变成正行。行久了,自自然然能契入,契入是智慧开了!
  我们今天学习为什么学不好?大家不是不用功,为什么学不好?当然有原因,原因在哪里?找不到!这是很可悲的现象。多反省、多检点。我们非常不幸生在这个乱世,从小失教,现在到这样的年龄,渐渐觉悟了,想学了;想学一定要补习,补习一定要认真。我们今天读《弟子规》是补习,不要讲念《弟子规》,就是《十善业道经》、我所讲的这些基础科目,那些基础科目说老实话,在过去都是二十岁以前人学的,二十岁已经是迟了。这些都什么时候学的?十二岁以前学的,这些基础课程。中国古时候,你们看看,现在这个《五种遗规》,这个书我买得很多,我好像买了有几十部,供养你们大家。这部书是前清陈弘谋先生编的,他曾经做过两广总督。你看看他这个五种,第一种「童蒙遗规」,这是古人遗留下来教童蒙。
  古时候二十岁成年,二十岁以前都叫童子,你看看在这段期间他学的是什么?真正做基础教育都是在十二岁之前,根本的根本,学做人,都在七、八岁就要完成;十一二岁要读经,在那个时候一般世间的学校读四书五经。聪明的、天分高的,十三、四岁就可以考中秀才,这童生。考中秀才之后就有资格去读太学,国家办的,就入太学。十几二十岁成就了,德行、学问成就了,可以考取功名,考举人、考进士,接受国家高等的考试。历史上这些事情太多太多。我们今天现在三十岁以上、四十岁以上才发心想学,这真是古人所谓亡羊补牢,总算不晚,你要认真努力。认真努力千万不能疏忽基础教育,如果疏忽了基础教育,我们这一生可以说没有成就。如果把基础教育抓住,能够得到了,这一生当中多少都会有成就。
  末后两句『随众生心,悉令获益』,这两句是老师教学必须遵循的原则,上契佛理,下契众生根机。所以随著众生心就是随众生的程度,随众生的生活环境,随众生的能力;根性利的,他得的利益多,根性拙的,他得的利益少。总而言之,老师有智慧、有善巧方便,他会调教,他懂得调伏的道理,能令一切众生都得利益,这好老师。笨的学生也能帮助他觉悟。释迦牟尼佛最笨的一个学生,大家都知道,周利盘陀伽,你看经过释迦牟尼佛的调教,他居然也证阿罗汉果,不可思议!从这个地方看,这老师真的高明,一般人做不到的他能办到,这是我们应当要学习的。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再看下面第二段「威光获益」。经文总有十二句,第一句是总说,第二句下面是别说,别说里头一共有十一句。请看经文:
  【是时大威光菩萨,闻是法已,即获一切功德须弥胜云佛宿世所集法海光明。】
  经文在此地是非常的简略。前面一段为我们说出「如来说法」,他说的法就是「普集一切三世佛自在法修多罗」,这是主经,主是主要的课程;附带的课程就非常非常之多。『大威光菩萨』听了,开悟了,所以前面叫「大威光太子」,这个地方称「大威光菩萨」了。见佛闻法得益,得的益就是悟入,悟入佛的境界。像这些地方我们读了、听了,真的有很深的感触,我们读经有没有像大威光一样能悟入?过去我讲《四十华严》,我有很深的感慨。善财童子每参访一位善知识,参访的时候善知识开示,为他讲经说法,他听了之后都能悟入。每参访一位善知识,他学习的东西,把他自己的程度就往上提升一层。吉祥云比丘,圆教初住菩萨,他去参访,吉祥云所证得的他也契入了,他自己就是初住菩萨。再参访第二位善知识,海云菩萨代表二住,他自己就证得二住。参访妙住比丘,他就证得三住。参访五十三位善知识,他就成佛了。功夫真得力,光阴没有空过!再回头想想我们自己,学佛学了这么多年,有没有进步?进步不能说没有,非常微薄、非常缓慢,烦恼习气依旧现行。
  今天有同学拿个资料给我,是科学家现在发现「水」,我们饮的水,善心对待它的时候,在显微镜之下,这水的结晶非常美;如果发脾气、心里很不高兴、愤怒,这个水的结晶很难看。这个讯息我上次在日本访问的时候有人告诉过我,也拿了一些资料给我看,科学家发现的。水如是,哪一样东西不如是!我们对於花草树木以欢喜心、善心去看待它,它特别美,愈看愈美。它随著你心在变,你会欣赏,它把所有的本事都亮出来给你看;「人同此心,物同此理」,万物无不如是。为什么不用真诚心、清净平等心,正觉慈悲心来对待天地万物?诸佛菩萨这样对待,所以这个世界美好。我们看到毗卢遮那的华藏世界,看到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在此地看到一切功德须弥胜云佛的殊胜圆满的世界,这些实在讲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所以佛在经上,特别是《华严》里面讲,花草树木都有神。我们在杂神众里看到水有水神,海有海神,河有河神。连取一杯水,这杯水都随著你的心在变化。心不能不善、不能不好!真诚、善心、好心,果报是自己享受,不是别人。同样是一杯水,我倒给你一杯、倒给我一杯,我们两个人喝的感受不一样,为什么?心不一样,水对我们待遇不一样。在壶里头是一样的,倒在杯子里头不一样。这个道理你能懂吗?
  所以我们以真诚、善心对人,我相信对方那个人全身细胞都产生变化,这就是我们现在讲的磁场,在佛法讲是「佛光照触」,我们这个磁场就是经上讲的佛光。我的这个至善、真诚的磁场照著你,你整个身心起变化。我在讲席里头曾经跟诸位说过,我初学的时候喜欢见章嘉大师。只要我有时间我会去看他,即使一句话不说,我坐在他的客厅,磁场不一样!同样一个道理,我们坐在佛堂里面,面对著佛菩萨的形像,我们以真诚恭敬礼拜赞叹。那个形像里头每个分子起变化,他有感应,这个道理就是佛经上常讲的「境随心转」,「一切法从心想生」。我们看一杯水如此,就可以联想到整个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我们用什么心态对他,他用什么样的回报给我们。
  希望我们深明此理,在日常生活当中对人、对事、对物随顺性德。性德在哪里?我们没有明心见性,没有明心见性不要紧,古圣先贤留下来的经典就是性德,所以他说他是「普集」,这个话讲的有道理。他没有说是他自己的著作,是他自己所说的话,没有这么说法,普集。普集的是什么?性德。这是非常非常谦虚恭敬,因为什么?自己的性德跟一切诸佛的性德是一不是二,不说自己的,说一切诸佛的,谦虚恭敬,这就是大德!没有一丝毫傲慢在里头,我们应当要学习。大威光现在成菩萨了,他是接受佛光照触,他感动、他觉悟了;听到佛讲经说法,他证果、他入境界了。所以这个地方讲『即获』,即刻他就获得;「获」是自己得到,得到佛『宿世所集法海光明』。佛过去世是做菩萨,菩萨之前也是凡夫。无量劫的修行,我们常讲积功累德,所以说「宿世所集法海光明」;一切诸佛的教诲是「法海」,「光明」是真实智慧。我们读了有什么样的感想?是不是应当效法大威光菩萨!他是我们学习的一个好榜样。
  这一句是总说,世尊宿世所集法海光明。下面有十一句别说,这十一句统统都是讲的胜云佛宿世所集的法海光明,每一句的意思都无有穷尽,现在我们看别说的第一句:
  【所谓得一切法聚平等三昧智光明。】
  这是第一句。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告诉我们「智即是体,光明语用,所照境殊」,「境」是境界,所照的境界不一样。所以《疏》分十一句,这十一句每一句都是『智光明』,「智光明」就是总说里面的「法海光明」。第一句,别说的第一句,都有个小标题,这是清凉加的。这第一句「深定智明」,因为这一句里头有『三昧』,「三昧」是定。清凉这一句里面注得很多,注得非常的丰富,我们要细心的来学习。
  他说「一切法聚,略有三义」,这是简略的说,讲这个经里面『一切法聚』。这三种,第一个是「正定等三」。我们常讲法,法可以分为三大类,都是讲总的纲领原则,这叫「三聚」,正定聚、邪定聚、不定聚;「等」就是后面讲的邪定、不定。一切法可以分为这三大类。第二个说法「善恶等三」,也能分为这样三类,一切法有善法、有恶法、有非善非恶称作无记法;一切法也能这样把它分三类。为什么会有这两种说法?跟诸位说,讲「善恶等三」,凡夫。六道里面的凡夫,有善,三善道;有恶,三恶道;还有非善非恶,称为无记,那个不感果报。这个三类!人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总不出这三大类。
  前面讲「正定等三」是讲修行人。哪些是属於正定?正定是证果的圣人。在佛法里面讲阿罗汉以上,阿罗汉得九次第定,这定是正定;不会退转,超越六道轮回了,这叫正定,证果了。阿罗汉以上辟支佛、菩萨,我们讲九法界最上面这三个法界是「正定聚」。第二种「邪定聚」,邪定聚是指什么人?六道里面的四禅八定,也很了不起。为什么叫邪定?他出不了三界六道。定功有一定的时限,时间到了这个定功失掉,失掉之后他又要轮回、又要堕落。所以那个定叫邪定,不能叫正定,它不是证果。
  第三种修行人是定功不到家,「不定聚」。是不错,修行花了不少时间、不少精力,没有得定。是哪些人?这里头包括的人多了,最上等的是欲界天。我们知道这佛在经上常说,夜摩、兜率、化乐、他化自在天,这四层天是空居天,他不住在地上。这四层天都是修定,但是所修的定没有得大定,佛法一般叫它做「未到定」。用这个名词不太好懂,我们让大家好懂,我们把话变一变,「不及格的定功」。像学校念书你考试不及格,不是没有分数,还是有分数,那个分数不及格。如果分数定到六十分及格,他是二十分、三十分、四十分,不及格,叫未到定。如果及格,至少是初禅天,他得到禅定。佛在经论上对於这些事情讲得很清楚。初禅天,色界第一层。佛在经里面告诉我们,色、无色界天人「见思十使」(这是讲烦恼,十个烦恼),瞋恚他伏住,这个决定不起。这是佛家普通的常识,真正得定功的人,得最浅的定,初禅,没有瞋恚心;但是他瞋恚烦恼并没有断,定功伏住了。不管遇到什么忤逆的事情,不如意的事情他不会动瞋恚心。
  如果是个修禅定的人,或者是个修行的人,小小不如意心里就不高兴,我们可以说肯定是凡夫。他将来果报在哪里?大部分是恶道。如果他修了大福德,他可能变成八部鬼神,变成阿修罗、罗刹一类的,不入正道;正道我们通常讲正神,福德正神,没他的分,他是邪神。杂神、邪神那是修有大福德的,如果没有大福德,三途去了。所以佛在大、小乘一切经论里头,时时提醒我们要断贪瞋痴。贪瞋痴里头尤其是瞋恚,「一念瞋心起,百万障门开」,这是最容易障道的,最容易把你殊胜的法缘破坏。
  结罪,尤其要有智慧来观察。一个人发心做一桩好事,这个好事是利益众生,是辅助正法久住,这是殊胜的功德。如果他做的时候不著相,三轮体空,并没有丝毫为自己,那是属於功德;夹杂著自己一点名利、好处在里面,这是福德。当然一桩事情不是一个人能做成功的,尤其是个大的事业,要动用许许多多的人力、物力、财力。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