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801-1000集-第4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一句话是空的,「佛氏门中,不舍一人」。你一个人真诚心好学,会感动所有的佛菩萨,他常常在你面前出现。你不要以为「我很想学,一个好老师都没遇到」,那是你根本就没有真的意思想学。你真正有意思想学,一切时一切处,你会发现全是善知识,全是佛菩萨在表演,你才知道这个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不希奇,我比善财童子遇到的善知识还要多。
  我们特别要重视印光大师的教诲,现在这个世界动乱不安。什么原因?人与人不能和睦相处。印光大师教我们敦伦尽分,分是自己本分,把自己本分的工作做好,能够跟别人互相合作,这句话就是这个意思。今天我们的本分是搞佛陀教育,佛陀教育用现在的话来说,多元文化的社会教育,我们今天搞这个,一定要把这个工作做好,然后能够跟整个社会各个阶层配合,这叫「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这样自己才能够不间的、不断的将自己德行智慧向上提升,不至於堕落。那要怎么样?防止邪知邪见。这闲邪,闲是防止,邪恶无量无边,但是总不外乎三大类,邪知邪见,邪语邪行,这身口意都包括了,身口意不善的三业一定要防止。存诚,这心里头要常常存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起心动念与这个相应。在儒家讲「诚敬」,对人、对事、对物至诚恭敬,这是印祖教导我们世法要这样做。佛法呢?尊奉释迦牟尼佛的教诲。释迦牟尼佛教导我们,正法时期戒律成就,像法时期禅定成就,末法时期净土成就。尊奉释迦牟尼佛的教诲,一心修学净宗。所以教我们信愿持名,求生净土,得大圆满,这是常常在我们耳边的,说起来大家都知道,哪个不知道?但是就是大威光菩萨已得,我们没得,我们要急起直追,我们要得,真正得到之后,第二句偈有了。
  『及以无尽辩才门』,无尽辩才从哪里来的?从方便总持来的。你有无尽辩才,你才能广度众生。无尽辩才是方便总持的落实。到这个时候,四弘誓愿第三愿,这就开始了,「法门无量誓愿学」。这个地方『种种行愿皆修行』,不就说法门无量誓愿学吗?这落实了。不但佛法各宗各派你都通达,很容易通达,为什么?你已经得方便总持门,你已经得无尽辩才门。所以不同的各宗各派无量法门,很容易就通达,不仅如是,世法也通达。世间各种不同的学派,各种不同的宗教,乃至於今天所说的各种不同的科技,你没有一样不通达。这样才能够成就圆满波罗蜜多,於是你的性德自然就现前了。这前面三个都是修德。
  修德与性德相应,纯熟到极处的时候,性修融合在一体了,性修不二。性德跟修德没有界限了,融成一体,那就是末后这一句,『当成无等大智慧』,这个大智慧是如来果地上称性的般若智慧。这个境界,这不是法身菩萨,法身菩萨可以称大智慧,不能称无等。「无等」两个字你要注意到,这个无等就是无上正等正觉,实际上无等大智慧就是无上正等正觉,超过等觉菩萨。所以这一句给他授记的,大威光要成就究竟圆满的佛果。诸位想想是不是这个意思?这是我们学佛最终的目标。我们要成无上正等正觉,跟释迦、弥陀、毗卢遮那没有两样。你要证得究竟圆满,首先你要得到方便总持。方便总持门在佛法里面很多,我今天只略举三种,这三种大家熟知,问题我们为什么不能得?一定要把不得的原因找出来,这自己的事情,不要问别人,问别人没用处。原因找出来之后,你把这个原因消除,你障碍去掉了。
  所以学问之道,同学们总要记住,《易经》上都说得很好,「满招损,谦受益」,真诚谦敬,要谦虚、要恭敬,你处处表现谦虚,你就得到很多人教导你。处处自以为很了不起,有意无意现出你的骄慢,你不能接受别人的教导,别人想教你的时候,马上就变脸、就反驳,什么人都不会教你了。他指责我是错误的,错误的也接受,这人了不起,人人都会帮助你。在中国英明的帝王,唐太宗,你们去读《贞观政要》,你就晓得。唐太宗有个非常了不起的本领,接受别人的意见,接受别人的批评。有人在唐太宗面前指责他,他哪个事情做得不对不对,唐太宗旁边还有许多人,看到唐太宗点头愿意接受。那个人离开之后,后面这些大臣就问唐太宗,他说的错误的,为什么不处分他?唐太宗说:如果我处分他,以后再没有人在我面前敢说真话了。了不起!错误的指责,所谓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圣人讲的话。不否定,不拒绝,所以他能成为一代英明的圣主。在中国历代帝王没有能跟他相比的,他的长处就在此地,这是我们要学的。
  错误的指责,我也认真反省,欢喜接受。稍稍还有一点不乐意、辩驳的,从前李老师遇到这样的学生,永远不再说他的过失。为什么?不愿意跟他结怨仇,对他总是客客气气。愿意接受的,李老师对待学生是一点都不客气,有打有骂,那真正叫爱护你。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请接著看偈颂的第五首:
  【汝已出生诸愿海,汝已入於三昧海,当具种种大神通,不可思议诸佛法。】
  这首前面两句是赞叹已具圣德,后面两句是说他应当证得佛果,这前两句我们要学。『汝』,是佛对威光菩萨的称呼,你已经『出生诸愿海』。三世诸佛如来所发的弘愿,威光菩萨都具足了。诸佛因地上的大愿再多,多到如来也没有办法说得清楚,说不尽!但是要把这些弘愿归纳一下,总不外乎四弘誓愿,所以四弘誓愿是总纲领。就像前面所讲的方便总持门一样,「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这三句前面跟诸位说过,是戒定慧三学,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教化众生,离不开这个纲领,离不开这个原则,今天讲菩萨「出生诸愿海」亦复如是。无量无边的大愿,都超不出四弘誓愿,都可以归纳到里面去。
  我们平常在《无量寿经》上读的阿弥陀佛四十八愿,这四十八愿都可以把它归纳这四大类。普贤菩萨十大愿王也能归纳这四弘誓愿。所以一说四弘誓愿,全部都包括了,「诸愿海」都包括了,因此四弘誓愿对我们来讲非常重要,这也是前面讲的方便总持门,是讲发愿的方便总持门。「海」这个字比喻得好,愿愿都是深广无尽。四愿里头最重要的一条,是从大慈悲心里面生出来的,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生出来什么?「众生无边誓愿度」。这是真正觉悟,彻底觉悟的人,才能发得出来。威光菩萨已经「出生」,这个愿已经发出来了。他对於宇宙人生真相,真的是搞清楚、搞明白了,知道这究竟是一回什么事情。真正要发心,要做到,要实现。「度」这个字用我们现代的话来说,就是协助、帮助,众生无量无边,菩萨发愿要协助他,要帮助他。帮助他什么?帮助的项目很多,最重要的有三桩事情:第一个帮助他断恶修善,第二个帮助他转迷为悟,第三个帮助他转凡为圣,得以种种善巧方便。你要帮助他,先决的条件要对方对你有好感,你才能帮得上忙。如果对方讨厌你,不愿意理会你,你有天大的本事也帮不上忙,这个道理要懂。
  换句话说,你要想帮助众生,你要先跟众生建立关系。建立什么?友好的关系。怎么建立法?佛给我们讲的四摄法。这个摄受,摄受众生,四种摄受众生的方法,我们平常在讲席里头讲得很多,布施、爱语、利行、同事。这个地方的「布施」,跟六度里头、十波罗蜜里面所说的意思不一样,那个里面讲的布施,是要度悭贪的,那个目的是断烦恼的;这个不是,这个是摄受众生的。你看目的不一样。因此,此地的布施用我们现代的话来说,就是送礼请客。人与人之间交往,最重要的方式是宴会。我们现在一般人讲的交际应酬,你要懂得。你要懂得送礼,你要懂得宴会,宴请这些大众。我们常讲「多送礼,多请客,多往来,多交流」,在这里面建立互相尊重,互相敬爱,互相信赖,然后你才能够用你的智慧、善巧方便帮助他;他对你不尊重、不喜欢、不信任,你就帮不上忙。你苦口婆心教导他,他阳奉阴违,他右耳进去,左耳出去,没听进去。由此可知,这四摄法重要。
  四摄法第二个「爱语」,尤其重要。言语,祸福之门,孔老夫子教学,言语是一个科目。教你在什么场合当中,对人、对事、对物,你要用什么态度说话,关系很大!所以夫子教学课程第一个是德行,第二个就是言语,第三是政事,就是教导你我们今天的话说技术能力。你学了之后,你将来在社会上有谋生的能力。最后一个科目才教文学。为什么?有能力谋生,生活能够安定,才能谈到精神生活。文学的修养,提升自己的精神生活。你看看夫子这四科管用、踏实,所以言语非常重要。言语要小心谨慎,办事更是如此,不能让人有误会,不能让人家有个不好的印象。那个误会、那个不好的印象,要想把它化解消除非常困难。一句话说错了,麻烦可大!特别是国家与国家外交的关系,你看看,会说话的人,这两国和睦相处;一句话说错了,甚至於这两个国家断交,发生冲突,甚至於引发战争,往往如是。这才晓得言语的重要!
  你事情做错了,重大的过失,你让别人看到之后,别人会放在心上,一生跟你往来都要提防著你,你说你麻烦不麻烦。你还能教化众生吗?世间贤人君子,对於自己的言行非常慎重。慎言谨行,言语慎重,行为谨慎,不敢犯一点过、错误。为什么?为的是在社会上能立足,受人尊敬,受人尊重,你才能够影响社会、帮助社会,转移风俗。跟佛法没什么两样,帮助大家断恶修善,转迷为悟。希望这个世间,人人都能够明理,都能够平等对待,和睦相处,这是学问终极目标之所在。学问之道,不是自私自利,不是只顾自己不顾别人,不是的。儒家君子之人,都能够以天下为己任。以天下为己任,就是自己做表率,给天下人做榜样、做模范;自己一生作亲、作君、作师。我们常常讲做社会大众的榜样,做社会大众的模范。北京师范大学,门口的一块牌子上面写了八个字,「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不仅是师范大学,所有的学生一生要遵奉这八个字,世间所有一切人民都应该遵守。师是表率,范是模范,我们所学所行要给社会做样子、做模范,这就对了。我们要发这个愿,人能发这个愿,决定不会犯戒,决定不会犯法,决定不会违背圣贤教诲,也绝对不会懈怠懒散,这是动力!
  自己一定要发愤努力来学习,修善断恶。修善断恶从哪里修?当然从戒律上修,在家的五戒十善,出家的沙弥律仪,根本!再提升,菩萨戒,出家在家都有菩萨戒。因戒得定,持戒就是做一个本本分分的人,一生决定没有非分之想;不是我本分的事情,我绝对不去想它,人就得定了。我们今天选择这个行业,我们的本分就是依照经教修正自己的思想行为,然后把经教自己修学所得给一切众生报告,提出来供给他们做学习的参考,我们的本分!讲经上课是为这个,我们在这个地方做心得报告。我学习这部经论得到很多的好处,在我日常生活当中,我要把这个好处给大家分享。
  下面一句,『汝已入於三昧海』。「入」,契入了。「三昧」是什么?正受。三昧是梵语,翻成中国意思是正受,正常的享受。三昧也翻作禅定;禅,有喜悦,禅悦!常生欢喜心,孔老夫子说的「不亦悦乎」,不亦悦乎是三昧,是禅味,是禅悦,是你在学习当中真正得受用。这得的是什么受用?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不再为境界所影响,或者我们讲不再为外面境界诱惑了。眼不会被色诱惑,耳不会被音声诱惑,鼻对香、舌对味、身对触、意对知;换句话说,六尘已经不能够诱惑你了,这叫做禅。
  你自己的心,随著六根接触外面的六尘,你已经能够如如不动了。不动什么?不动贪瞋痴慢,不动自私自利,就是没有自私自利,你也没有名闻利养。内不动心,外不受诱惑,实在讲就是《金刚经》上释迦牟尼佛教须菩提的两句话,「不取於相,如如不动」。不取於相,就是不受外面六境所动摇,如果直接的来讲,说这句话就是外面境界相已经可以不落印象。见色闻声嗅香尝味不落印象,你的心永远是清净的、永远是平等的。那个不落印象就是清净。定呢?定就是如如不动,如如不动这是定,是平等的,所以清净平等得到了。清净平等生智慧,所以说定能生慧,你要懂得这个道理。现在大威光菩萨得到了。我们真正讲修行,在哪里修?六根在六尘境界里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